他在盛唐种牡丹+番外(4)

作者:又生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标签:强强 三教九流 情有独钟 甜文 关键字:主角:苏安(叶奴),顾越(十八)┃配角:太乐署诸君,文坛诸君,朝堂诸君,民间诸高人┃国宝级宫廷乐师的盛世之旅 立意:国宝级宫廷乐师的盛世之旅点击展开

南边不远处的大雁塔在夕雾中若隐若现,道路两边排满雕刻云纹的石灯柱,店面富丽堂皇,数以千计的牡丹旌旗点缀在层叠的楼阁与秀巧的花桥中。

叶奴跟在顾越身后,不管是丝绸锦缎、珠宝香料、瓷器木雕、文房字画,还是银鞍的骏马,亮羽的孔雀,凡是他叫不上名字的东西,都要留意几寸。

阁楼花窗里隐隐透出欢快的琵琶音,叶奴自然跟着就哼起来,突然又眸中一亮,总算看见摊铺边摆着一样让他颇感熟悉亲切的物什——茶叶制成的茶饼。

叶奴伸手摸了摸晶莹剔透的镶嵌血珀的茶罐:“这个好看。”顾越拾起几片茶饼来闻:“这是按照东彝的古法烤制,须得沸水三煎。”一个坦胸的茶娘含笑走来,嘴唇点着深深的唇脂:“小郎君好生俊秀。”叶奴一惊,吓得慌忙跑开。

顾越摇摇头,笑道:“我看你平时胆子贼大,怎一见姑娘就跑,看来是去不得平康坊了。”叶奴道:“什么平康坊?”顾越的笑容尬然而止,抬头看星星。

叶奴跟着抬头,当真看到了光。天空窜过一道火星,呼啸着从脸颊边烫过去,窜入花桥洞,飞夺牡丹旗,终于落在一位骑着骆驼的蜷发褐髯的老头手中。

老头笑眯眯地伸出手,“小郎君可愿与沙君逍遥一道?今夜星象,天梁在午宫与文曲同度,是为大贵之征。”叶奴的手摩挲着衣角,不明就里。顾越指尖一响,隔空投六个通宝钱过去:“麻烦沙君。”叶奴道:“怎么,啊……”

叶奴还没反应过来,浑身便被卷入了一团浓雾,雾里盛开一朵三瓣无叶的花,他想摘花,突然脚下腾出一只麒麟,咆哮着将他载到了一片桃林之中,茫茫粉黛的尽头,飘着一座巍峨的宫殿,玉石之音又一次在他的耳边回响。

“咚”

叶奴一醒,沙君已骑骆驼而去。顾越笑道:“这是仙宫术,好玩么?”叶奴喘着气,一张小脸红扑扑的。顾越道:“时辰不早,走吧,去长春居。”

叶奴静下心,应一句便跟着走了。虽留恋繁华,但他也知道,人活于世不是梦,东市贩卖的好看的多为名贵器物,达官显贵才能消遣得起。

转过街角,来到一家挂满印花绫罗的院落,顾越娴熟地摇一摇门口的铜铃,招呼道:“丽娘,咱又来了一位小郎君。”叶奴瞪大眼睛。

“正是小店。”迎面而来的丽娘体态丰腴,眉眼含笑,穿一袭茶色的襦裙,面容泛着东市之人特有的红润光泽,“小郎君千里万里来长安,一路辛苦。”

话刚落,一个高壮的蜷发胡人肩扛十几件厚实的羊绒袄而来。顾越捡起一件,比划道:“里面先裹几层,外边再套太乐署的公服就圆实多了。”

叶奴不知价,也不多问,一尺一寸地检查针线。丽娘笑侃:“合适着呢,小郎君若是怕错了价钱,就让顾郎替你垫着,我做中人便是。”

叶奴的手一停:“已经够麻烦顾郎了。”丽娘道:“敢情小郎君比我还不识顾郎呐。”顾越捏着嗓子咳了咳:“丽娘,别说不正经的。”

“行,说正经的。”丽娘动作麻利地打包袄子,话和刀剁豆腐一般,“小郎君,顾郎不入流,回回科举落榜,双十年华仍在太乐署做文杂,你可千万别学他。”

顾越掏钱结账,拢袖一礼:“诶,未敢忘丽娘冷暖之恩。”丽娘一记白眼道:“某要计较早计较了。”叶奴接过衣包,笑了笑,在柜上立下欠据,连声说多谢。

是日光阴,随钟鼓声而逝,二人买了几样零碎物件,酉时已将尽。回太乐署的路上,叶奴一边躲金吾卫,一边听顾越说起曾经发生在东市的各种故事。

十二年前上元灯节,日本使团来访,宫门不设禁,烟花色彩映在太液池里,叫那宫里舞马全乱了方寸,一头奔进东市,窜入云鹊桥。

六年前,玉面美人玉真公主李玄玄在月楼荡着秋千,抛诗引秀郎,相中一个角抵戏班戏子,逗来万千画师为其染笔,作为《月楼春》。

四年前,至尊起驾东往泰山封禅,市署督促各家各户准备贡礼,富家当先捐金钱,穷家紧跟出人力,光是旌旗和彩练,便连绵三十里有余。

一年前,骑兵在河陇地区大破吐蕃,捆回几千胡奴在市面贩卖,各家富贵公子争相抢夺,七丈宽的街道人满为患,堵了整整三个月。

早春的夜本是寒凉,因这一遭游历而变得温暖,叶奴不再畏惧长安。洗漱之后,他蜷在自己的地铺里,看着坐在案前读书的顾越,唇角勾起一丝甜润的笑。

顾越伸手拨一下陶豆灯的灯芯:“你笑什么?”叶奴想了想,扒开布袋,取出一包煎饼子递去:“喏,这叫土烙,分你吃。”顾越道:“非亲非故的,我还稀罕你这个不成。”叶奴道:“正因为非亲非故,所以我记着,你对我好。”

顾越把书简拍在案上,捏起一块土烙。叶奴赶紧爬起来倒好一杯凉水:“这太硬……”顾越的目光落在杯中晃动的月影中,碎了,又凝聚起来。

年少为乡贡,随商队至长安赶考,落了榜方知人间滋味,在车水马龙的东市里游走,孤身一人,举目无亲,几乎快要昏倒时,遇见身穿茶色襦裙的丽娘。

丽娘的面容油光发亮,笑音如铃响:“长安岂是刻薄的地方,一个流浪小书生也怪可怜,就在铺子里落个脚,陪我一道等那位负心的郎君吧。”他答应了。

杂役三载,受丽娘照应,历万年县衙吏、京兆府吏,之后才得遇恩家韦氏父子,即太常卿韦恒及礼部员外郎韦文馗,承其恩情,入皇城为太乐署吏。

却是离开长春居时他才知道,丽娘等的情郎其实早已在对契丹的冷陉之战中亡故,铺子里的胡人,便是她当年流干眼泪后,一口气买下的契丹奴隶。

叶奴问:“那她现在还恨吗?”顾越道:“如她自己所说,长安岂是刻薄的地方,十余年盛世如斯,她不恨了,不仅给胡人发月钱,还接济来往的过客。”

在艰难的时候,即便是半块残糕的扶持,都是弥足珍贵的情意,这些过客,无论是飞黄腾达,还是寻常安身,大多会回头找丽娘报恩,所以,长春居才能在东市里立足这么些年,一文委曲求全的平安钱都没交过。

回想起这些,顾越一笑,撩起叶奴脸颊边的乌黑头发,撇在他肩膀后面:“你看,你们将来学成乐艺,名动长安,我现在的一点小恩小惠也不必是枉费。”

叶奴点了点头:“我虽然初来乍到,不知深浅,但家里阿爹阿娘和几个兄弟姐妹都还在,有仇未必能报,有恩一定会答谢,你放心。”

于是,这小半个月,叶奴就住在春院里,耐心地等待太乐署三月排班。他知道,满城乐伎过万,成名的没有几个,却只因遇见顾越的恩情,所以不惧世间难。

※※※※※※※※※※※※※※※※※※※※

下一章,叶奴要开学上课,会有报告体文字叙述,没有高能,主要介绍太乐署的一些日常和规矩,咱们叶奴毕竟是从基层走出来的,扎实一点没什么不好。

再有就是,虽然唐科举制度偏于形式化,但开元之年确实是金榜题名者掌权的时代,流内为官,流外为吏,杂色入流会被排挤,就像顾越这样的,目前就属于“士有不由文学而进者,谈者所耻”类型。

第4章 琵琶

三月,皇城的桃树开出一片粉黛颜色,太乐署冬院,八百新长役穿着霜色袍衫,排成一个方阵。太乐令李升平、太乐丞崔立二位乐官衣缕飘飘地坐在阙楼上。

叶奴的个子矮小,活生生是万花丛中的凹,可惜他自己觉察不到,一蹦一跳地朝站在通往阙楼的长廊上的顾越和春院的一众小吏招手。

突然,身后传来一个清冽的笑音:“田舍子,你这几日都住在顾郎那儿?听说他还不让你上榻去睡。”叶奴回过头,见那少年正是贺连。

因入了春,贺连没有再裹绒袄,显得身材高挑,尤其白皙的脖颈上刺的一朵彤色海仙格外醒目。

贺连道:“顾郎是流外之吏,你讨好他没有用,不似崔丞,进士出身,户在长安,能照应的地方多着呢。”

叶奴道:“我在春院打地铺,是因为秋院暂时还没安排铺位而已,今日分了班认了师,说不定咱俩就住同一间,你少说两句。”

上一篇:京门风月 下一篇:木头,别惹本倌!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