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在盛唐种牡丹+番外(127)

作者:又生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标签:强强 三教九流 情有独钟 甜文 关键字:主角:苏安(叶奴),顾越(十八)┃配角:太乐署诸君,文坛诸君,朝堂诸君,民间诸高人┃国宝级宫廷乐师的盛世之旅 立意:国宝级宫廷乐师的盛世之旅点击展开

苏安打个呵欠,抱起妙运勾了三两下,心里惬意,总算不必端着为人师的架子了。多年未归南国,他都快忘记,不下雪的冬天,不冰封的江河,是哪般模样。

卷帘,却又遇千年盛举。

时,长江泥沙沉积,扬子津与江相隔二十余里,面临废弃。京口与扬州之间的舟船往来必须绕过江心瓜洲,绕行六十里之远,不仅延长时间,也易被风涛折损。扬州府、润州府正与转运司合作,开凿伊娄河,将扬子津南通瓜洲渡口联通。

一通,扬子津再度成为扬州门户。

扬州的州府与洛阳、长安、幽州相似,为双城形制。蜀冈上的子城,别名牙城,是衙门所在,州政权力运行之处;而蜀冈下的罗城,蓄养着泱泱十余万百姓。

这南北十一里,东西七里是南方最为繁忙的要冲,亦是诗人士子眷恋的胜地。

渡口行船之人纷纷感叹,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孟浩刚才从瓜州起航前往荆州,奔张九龄幕府,又不知有多少南下任职的官员,迟迟不肯赴属地,辗转来此享受风情。

又恰逢,来的是监检江南二道刑狱、监察州县官吏的采访使李彬,以及负责参与江南道官员选授的张昌甫,即便抛开官品,拿文品论,亦都是卓绝斐然的人物,坐在一张宴席中,更为盛会添彩。

渡口,官船刚交完公验,在门楼前等候过闸,州府别驾张氏便已前来陪同。

苏安绕着船舱走了一圈,原本想请顾越届时同他一起逛灯会,探开帘,正听见厢房内聊城中夜市与倡楼。他细细一思,楼君延也好,陈桃儿也罢,总归还得摸清这位杨刺史的立场,故而就没有离开,站在门边,想从语气中听出情况。

原来,大江之北的扬州,就像一轮太阳温暖着大江南岸。这位杨刺史职权虽不大,却统辖有足以匹敌整个江南东道的税收,州府的每一条明文,每一单生意,往往都牵涉着南岸州郡一年的政绩。于是,顾越、李彬、张昌甫、陈昀等人绕道而来,说是学习治理地方,实际上,也是为州际之间的通商与行政定私人规矩。

譬如,一是诸如苏州的吴石脂、吴蛇床子,台州的金漆、乾姜,饶州的麸金、犀角,各自放在扬州定什么价格,由谁家经营;二是诸如漕运,每州的岁贡由转运司中何人经手,预先打好招呼;三是为自家的作坊讨要些财路,也算经营有方。

这里面,各谈所需,若若大方。顾越坐在自家别驾陈昀之后,怯生生的,提出了江州的葛、生石斛,并说义门开有十余座的丝坊,希望今年能经由扬州,多往海上运出。

再说转运,大家七嘴八舌,停不下来,各自说着自己的治理漕道的经验。顾越也没有吭声,又是怯生生的,提出了想让曾在河阴认识的旧友为江州保驾护航。

末了,李彬见顾越总是怯生生的,与众人道:“张别驾,顾刺史问,扬州何处有多情又美艳的郎君?”顾越:“……”张别驾抬起眼,看了看顾越,道:“有,罗城东南之广陵楼,座主楼君延与杨刺史是莫逆之交,但凡去那里,什么都有。”

顾越在和张昌甫商量来年乡试选授,中此一招,顿改态度,爽朗笑道:“我何时问过这样的话?倒是有个提议。”李彬道:“什么提议?”顾越指向城门:“春、江、花、月四个字,咱们各想立意,待到上元夜宴,再行聚首出字谜如何。”

因刺史杨继行是寿王妃杨氏亲人,好学洛阳筹办上元灯会,所以众人皆道好。

李彬拍案而起:“好提议!”

春,为李彬选去;江,为江州别驾陈昀讨走;余下的花月二字,张昌甫刚刚张口,被顾越按住手臂。顾越笑着,强行抢在前面,把二字全都收入自己的囊中。

苏安听到这里,见张别驾和张昌甫两位张家人,对江州义门坊的陈昀很是暧昧友好,便确认心中的猜测——刺史杨继行执政之风,属于不抑邻州之政,但求和美声名的,他想借助这次上元灯会,让楼君延与陈桃儿各立其名,共同辉煌,名义上是约战,其实,是为劝和

那么,春江花月夜就没有选错,他正好替这位碍于情面而不好开口的杨刺史去敲打楼君延,也顺便能得到地方的支持。

当即,苏安便定下主见,要在广陵楼乐宴时,当面说服楼君延,让二人共同的弟子南不嫌在上元献这曲清乐。

扬州的傍晚,没有钟鼓,来得温婉。

由于来往船只实在太多,河道又淤积,待官船终于能够过闸,已是暮霭沉沉。

天际微黄,江水粼粼,一声声弦音在江面荡漾。苏安抱着琵琶,与它共温情,听见身后传来排箫之音。顾越吹着那面排箫来到他面前,气息平稳,神色温柔。

“十八,你来了。”苏安用脚尖点了一点前方的木板面,那双步履,黑布白底,看起来很干净,“圆凳是我从太乐署带回来练习竖抱的,只有一张。你要坐,就坐甲板上。”

“《春江花月夜》,为若虚公在扬子江畔望月而作,那时早春,渡口也还未淤积。”顾越自然不计较,坐在苏安身边,往前望去,“阿苏编撰此曲,定是有想去的地方,这些天,你带着我一起游玩可好?就当,我是你排行最小的弟子。”

二人面前,那座安静的门楼越来越近,每隔半里城墙,皆有一串朦胧的红灯笼挂下,远望,整座扬州城郭,宛如巨大的鹤鸟展开双翅,把江面小小的行舟拥入怀中。

苏安自然明白,顾越说这些是打算与他一起过上元。他也正有此意,忽又想起途中二人的缠绵悱恻,竟抑制不住,面泛起嫣红。

顾越道:“你别多心,说来惭愧,我是欠债在身,要出花、月二字的灯谜,挂在二十四桥,请你指点。”苏安笑了笑,应好:“城里怎可能容得下二十四座桥。”

官船行过闸口,光线消失,南水门洞漆黑一片,唯剩前方的一孔半圆形光亮。

“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扬州的春夜没有宵禁,六十余坊灯火通明。

驶出门楼一刻,苏安愕然,迎面而来便是一片朱漆玉阶的花桥,题字利园。一位女子如水纯净的嗓音,从桥上倾泻而下,比月光更媚人,流进他的七窍。

扬州的景色,不可比一朝怒放的桃花,而是在春雨的滋润中,长成的一株鲜笋。剥开一片,初闻馨香,再剥一片,白润可爱,剥到后来,成了心头的尖儿。

一条东官河,如同牵引北方宾客的纤纤玉手,将他们拉进世外桃源般的梦中。

一过利园桥,玉女飞声;二过太平桥,亭台楼榭渐入画;三过通泗桥,有酒香迎面而来;大大小小的木桥石桥,都有它们的名字和故事,每过一孔桥洞,都能听见水波在朝他们倾诉情意。

过顾家桥时,苏安眨巴眼睛,拉一拉顾越,说道:“十八,你看,有炊烟了,诶,袅袅炊烟渡云霄,这是你家的桥。”顾越枕在他的圆凳上,抱起膝盖笑道:“你没话寻话说。”苏安道:“怎么,我还能过八百八十八回月下花桥,不出重字。”

五里烟阁献菱花,六行鸳鹭戏真珠。

五过开明桥,两岸阁楼鳞次栉比,窗点红烛映着剪纸,各色奇异的商品在河畔边的旗亭柜坊里陈列,蜀冈灵芝、东海明珠,是珠翠填咽,常有青衣逐云袖。

六过新桥,东西水道相通,苏安侧过脸,惊鸿一瞥,又见与东河并行的西河道上,还有数不清的桥梁。顾越放下排箫,说道:“怎么,还能不重字么?”苏安搂紧妙运,逃到船头,坐在船舷弹曲子求饶。顾越道:“来,我替你接。”

七许广济连杨柳,八通小市落丹书。

九过阿师桥时,苏安的曲子弹完了,续不上旋律。顾越的胡吟也戛然而止。苏安唉道:“明白了,这曲《春江》还得慢些,要不然,还不够一个轮回。”

顾越道:“数过没,几座桥?”苏安北望,伸出手清点了一番,一,二,三…

“岂止二十四座,这条河上,便有十二座。”苏安感慨不已,跳下来道,“还是早些寻问广陵楼在哪里才是,我可早就答应楼座主,要与他合盟会声音。”

官船有既定的安排,即刻要在洗马桥停泊,届时,诸君会被接去子城住宿。苏安知道规矩,不愿意让顾越为难,故而抢过排箫,说了这句话,语气干净利落。

上一篇:京门风月 下一篇:木头,别惹本倌!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