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子妃佛系出走中(4)

作者:午时茶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标签: 宫廷侯爵 天作之合 阴差阳错 甜文 关键字:主角:梅幼清,封云澈 ┃ 配角:元柒,梅晓晨 ┃暴躁太子&佛系太子妃 立意:爱是最好的治愈 听闻东宫太子封云澈性子冷僻,脾气暴躁 吓跑了不少名门贵女,婚事愁煞了帝后点击展开

“做我的宫女,每天晚上诵经给我听。”

“怕是不行,我一定要回云照庵的。”她的娘亲还在云照庵呢。

“我会给你很多银子。”

“师父教导我们钱财乃身外之物。”

“宫里有很多山珍海味。”

“我吃斋许多年了,闻不得荤腥。”

“那你想要什么,我都能给你。”

这个问题叫梅幼清沉默了片刻,才答:“佛曰一切众生,种种幻化,其实我也不知道我想要什么。”

对方油盐不进,让封云澈很是头疼。

倘若她是普通的姑娘,他大可以让皇后做主,将她收进宫里给他做宫女。可对方是佛门中人,且刚为太后祈福,令太后病情好转。对方若是不愿意,他自然不能将人强行留在宫中。

想到这里,封云澈有些气馁:“你回去吧,今晚不用你诵经了。”

梅幼清听得出他这是在置气,于是道:“明日就要出宫了,今日多诵一会儿也无妨,殿下去歇着吧。”

封云澈看了她一眼,转身往屏风后面走去,步子踏得有些重,不晓得是在气她,还是在气自己。

这一次梅幼清诵了很久,太监才让自己离开。

她不知道,自己刚离开暖阁,那位小殿下就气得踢了被子。

梅幼清不喜欢打听别人的事情,所以直到第二天离开皇宫,她也不知道那位“小殿下”究竟是哪位殿下,叫什么名字。

这也让她在回到云照庵,为元柒讲述她在皇宫中的所见时,一时有些语噎。

“那位小殿下究竟是何人啊?他住在皇后的宫苑中,会不会是太子殿下啊?”元柒问她。

梅幼清思索了一会儿,答:“不曾听说当今圣上立了储君,应该不是太子殿下。”

“不管是不是太子,终归是身份尊贵之人。”元柒嗔了她一句,“我听你描述的样子,似乎对方是想与你结交朋友的,你却连人家的名字都不问。”

梅幼清笑道:“道路不同,会见无期,问名字做什么。”

元柒努了努嘴:“你这般无欲无求的样子,真是比我还像佛门中人。”

“谁说我无欲无求的,我求咱们云照庵香火鼎盛,求我娘亲能够放下忧虑,求你能够早日见到自己的亲生父母,我求的东西可多了……”

提到父母,元柒忍不住叹了一口气:“你说,我的父母会回来找我吗?”

“会的,”梅幼清坚定道,“你父母一定是遇到了什么难事,才不得已将你放在云照庵门口的……”

就在梅幼清说出这话的两天之后,竟真的有人来云照庵打听,问庵中的人在十年前有没有见过一个女婴,约莫五六个月大,裹着一个绣着海棠花的小被子,怀中还放着一个平安扣玉佩。

那人口中所说的一切,都与元柒一一对上了。

静安师太拿出当初元柒裹的小被子,以及元柒脖子上一直挂着的那个平安扣,仔细打听了对方的身份,这才将元柒叫出来见了那个人。

那人一见元柒,立即激动道:“是了是了,这孩子长得真像她的母亲。”

第3章 003

来找元柒的人手中还有一幅画像,画像上是一个灵动的江南美人。

那人说这便是元柒母亲的画像,五官确与元柒相像。

听那人说,元柒本姓唐,她的父母十年前来京城做生意,路上遭了恶匪,夫妻二人因此丧命,只有一个下人抱着元柒离开。

那下人抱着元柒跑了好几天,匪徒担心他报官,一直穷追不舍,最后他也是没了办法才将元柒放在云照庵门口,自己引开匪徒跑开了。

可怜那下人最终也遭了不测。

好在元柒虽然没了父母,却还有一个厉害的姨母,这些年一直没有放弃追查那些匪徒和元柒的下落,如今终于找到,也算是告慰元柒父母的在天之灵,让他们在九泉之下得以安息。

元柒的身份确认后,便要离开云照庵了,去找她的姨母。

至于她的姨母究竟是何人,那人只告诉了静安师太和元柒,其她人并不知晓。

元柒离开之前挨个与庵中的人抱着哭了哭,尤其是静安师太,在没有找到亲生父母的过去十年里,元柒一直把静安师太当成自己的母亲一般,如今就要离开,自然是极为难受。

梅幼清这边也没有别的礼物送她,于是连夜与娘亲一起编了个络子送给了元柒。元柒捧着络子与与梅幼清约定,待长大之后一定会回来找她。

元柒离开云照庵之后,庵中仿佛失去了许多生气,梅幼清没了这么一个朋友在身边,也跟着失去了许多乐趣。

日子愈发单调起来,梅幼清每日写字画画背诗,听师太讲经,哄母亲睡觉,母亲依旧那样不快乐,于是梅幼清又主动提出学琴,想着以后弹几首好听的曲子给母亲,说不定母亲就能开心一些。

因为怕练琴的声响扰了云照庵的清净,所以她并未请老师,而是让父亲给自己买了琴和琴谱,自己去庵后的山中独自练习。

没有老师的教导,学琴终究是慢了许多。这一学,便学了三年才小有所成,五年才算琴艺精湛。

前些日子父亲接她回去,给她办了及笄之礼,还寻来许多琴谱,作为及笄的礼物送给她。

父亲以为她是喜欢弹琴的,所以才选了这样的礼物。

其实梅幼清对弹琴实在算不上喜欢,只是发现母亲喜欢听,便坚持下来了。

她拿着新的琴谱,抱着琴去后山练习。

琴声磕磕绊绊,练了一个时辰才勉强能弹出半首新曲。

梅幼清也不难为自己,今日就打算练到这里。

她收了琴站起身来,正准备回庵中,蓦的听见有人说话:“姑娘请留步。”

梅幼清顿了一下,寻着声音望去,见一棵树后面走出一个人来。

是位年轻的公子,穿着一身月白色的衣衫,腰上亦是同色的宽边锦带,坠着一块通透的玉佩,束发的银冠与衣衫相得映彰,他面容俊朗,只是脸上的笑意似乎有些刻意。

梅幼清站在原地瞧他,没有说话。

那人往前走了两步,又道:“在下今日与好友外出游玩,不小心迷了路,走到这里来,请问姑娘,这里是什么地方?”

梅幼清回答道:“这里是云照庵的后山。”

那人又问:“那下山的路该怎么走?”

“从云照庵前面绕过去就是了。”

那人冲梅幼清拱了拱手,十分客气道:“在下有个不情不请,能否请姑娘带一下路?在下这兜兜转转的走了许久的路,实在有些头昏脑涨,麻烦姑娘了。”

梅幼清抱着琴,转身道:“那你跟我来吧。”

那人连声感谢,跟了上来。

梅幼清带着他往云照庵的正门走去,路上,那人一直主动同她说话。

“看姑娘对此地极为熟稔,姑娘是住在这庵里的吗?”

“嗯。”

“姑娘在庵中修行吗?”

“嗯。”

“姑娘如此年轻,却有如此顿悟,实在叫人钦佩。”

“嗯。”

梅幼清久住庵中,不善言辞,何况对方又是个陌生人,她敷衍了几句之后,那人便也识趣的没有再开口说话。

待走道云照庵的正门时,那男子拱手作揖再次同她道谢,梅幼清回了一句“你快些下山吧”便要回庵中,却又被那人叫住。

“姑娘,在下韩云西,敢问……姑娘芳名?”

对方自报名讳,态度又十分诚恳,若是不告诉他自己的名字,似乎有些不太礼貌。

梅幼清思索片刻,答道:“法号问初。”

而后便头也不回地回了云照庵。

韩云西听罢这个名字,望着她的背影哑然失笑:既全了礼数,又没有把真正的名字告诉他,这位梅姑娘还挺聪明的。

今日他精心打扮了一番,连衣服都熏了上好的香,打听过她的习惯,特意前来与她偶遇,她却连多看自己一眼都没有,还真是念佛念痴了,一点烟火气都没有了。

韩云西笑笑,摇着扇子回家了。

梅家有女初长成,登门说亲的人自然极多。

梅将军是当今陛下最为倚重的一位将军,京中想要结交他的权贵非常多,可这位将军不喜与人应酬,也无意结识太多朋友,于是权贵们便将目光放在他的儿女身上。

梅将军膝下只有一子一女,儿子是京城中有名的天才少年,听闻他三岁能识字,五岁能诵诗,且有过目不忘的本事,偏身子骨羸弱,深居家中很少出门,权贵子弟想要结交他也寻不到机会。而这位梅姑娘虽然随母亲久居庵中,但听闻梅将军对她们母女十分喜爱,每逢节日或良时,都会亲自去庵中接她们回家过几日,只是不知为何庵中那位梅夫人不肯下山,故而每次只能接女儿回去。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