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妃独步天下(883)

作者:承九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她是当朝帝师的女儿,生父不喜,生母早逝,与当今圣上有婚约,却被圣上以貌丑失德,无国母风姿为由拒娶。他是手握重权、世袭罔替的异姓王,名震天下、风姿无双,引无数贵女竟折腰……一纸婚约,她身败名裂;一场战争,他身残名毁;一道口喻,她嫁他为妻。新婚夜,传说中命在旦夕、瘫痪在床的男人,将她压在身下,刀尖抵在她的脖子上,“本王的妻子,本王宁可杀了她,也不会让人带走。”点击展开

“这么多人……我们肯定要安排人在途中接洽,我也去安排。”

“人多了,不安排好就容易出乱子,还有妇人、孩子、老人也不少,我去看看有没有多余的马,打几辆马车。老人、孩子肯定跟不上我们,不能让他们拖了大军的速度,多备几辆马车,路上也方便。”

“我去看看,能不能再调一些粮草来,万一粮草不够,咱也不能看着他们饿死。”

“我去登记,这么多人不登记好,万一有奸细混进来呢。”

不需要纪大人吩咐,具体事务就由几位老臣和老将办妥了。

诚如王爷所说那样,纪大人留下来处理内政,也就是拿拿主意而已。纪大人见这些人这样配合,高悬的心,顿时稳了……

第1198章 1198得民心者得天下

诚如王爷所说的那样,纪大人的存在就是拿拿主意,做做决策,具体的事物根本不需要他做。王爷手底下能人异士海里去了,本事比纪大人强的,一抓就是一大把,而且……

王爷的军队自有一套行事的规则,这些规则都深刻的刻入到那些人的心中,不需要王爷盯着,他们也会自发的照办,顶多就是让纪大人监督一二,以免有人钻空子,或者不按规矩办事。

要知道,这世间没有完美的制度,再完善的制度,也总有想不到,或者漏掉的地方,这些就需要靠人的自觉。

更甚者,再完美的制度,也挡不住心存恶意的人,纪大人的存在,就是为了防备有人起坏心。

纪大人初时不明白,等到他看到不需要他说什么,或者做什么,王爷留下来的那群老将,就把城中的百姓一一安顿好了,而且没有一丝差池,就明白王爷为什么放心,把这么大一个摊子丢给他了。

王爷为他们制定了最完美的制度,除非他蠢得无可救药,又或者想要弄权,不然就是一个识字明理了的小孩,处在他这个位置也能把事情办好。

毕竟,他的存在就是发生事后,从各种可行的方案中选择一个,或者点头或者摇头,真没有什么高要求。

“要是天启这么办,哪怕皇上才能差一些,天启也会无忧。”皇上不能干不要紧,只要体系完善,不管什么事都照章办事,这个国家就出不了大错,但是……

纪大人明白,王爷这套制度再好用,再实用,再能富国强国,皇上也不会用,因为…

王爷这套体系,这套规矩,这套制度,大大的削弱了皇帝的存在,也大大的削弱了皇权,甚至官员的权利也不大。

因为,一切按规矩办事,一切按制度办事,人为能操作的空间就小了。

这种制度于国于民都有利,但对当权者极度不利,也只有王爷这种不贪权利的人,才会运用这样的制度。

“再好的制度,没有好人也用不了。你太高看皇上了,看皇上一见王爷拿回京城,就急着要回来,你就该明白皇上是个什么人。”王爷留下来的老将,一脸不屑的说道,话里话外都是对天启皇上的鄙夷。

纪大人一默,张了张嘴,最后什么都没有说,只化为一身苦笑……

皇上是个重个利轻大局的人,别说把权利分给下面的人,就是王爷在燕北功劳大了一些,囤的兵多一些,皇上都小心眼的想要把王爷手中的兵权拿回来,完全不顾边境的安危。

那样一个重眼前利益,不顾国家长远未来的君主,又怎么会允许下面的人,来分他的权利?

王爷留下来的这群人,办事能力极强,不过五天就将皇城中,想要跟他们走的人登记好了。

愿意离开皇城,背景离乡跟着王爷走的人,足足有九成之多,余下一成不走的,是族中有人跟着皇上逃到南边去了,并且颇为得势,他们留在京城,怎么也比什么都没有的,跟着王爷的人走好吧?

而且,皇城十室九空,那这城中的房产,还不是谁占着了就是谁的?

皇城的房价有多高,他们这些在皇城生活了一辈子的人,再清楚不过了。

再往远一些说,就算皇上回来后,他们靠不上去,得不势,日后燕北王登基了,还不得回来,他们占着地了,燕北王能把他们赶走?

留下来的那一成人,基本上都打着这样或那样的小算盘,别说王爷留下来的那些老臣、老将,就是纪大人也能从他们的表现,看出他们的打算……

“浅薄无知,目光短浅。”纪大人摇了摇头,并没有劝说,因为想要留下来的,就有纪氏一族的人。

当初,他失势后,纪氏一族的日子过得很难,但在皇上逃到南方去时,纪氏有一支巴上了皇上,得势了起来。

余下的族人收到消息,就想在京城等皇上回来,好恢复原来的风光生活。

对纪氏族人这些天真的想法,纪大人除了笑,就只能是笑了……

登记好了要走的人,可以选择留下来,但没有登记在册的人,改了主意想要跟他们走却是不行。

在大军出发的那天,有人选择留了下来,有人后悔想要跟着大军,但都来不及了。

做出了选择,就得为自己的选择负责,承担相应的后果。

“我们走!”纪大人被大军保护在中间,他看着身后的大军,看着同样被大军保护在中间的平民百姓,不知为何,鼻子一酸,眼泪落了下来……

他在天启当了几十年的国师,虽从未曾走出皇城,可也知天启的百姓,过着什么日子。

有燕北王守着燕北,南疆和北辰不敢妄动,天武本身就不安定,也不敢对天启如何,天启的百姓日子过得还算不错,但是……

再不错,百姓遇到灾年或者战乱,也不会有大军保护他们迁移,就算大军准许他们跟着,那也只能跟在大军后面,大军不会为他们减缓速度,更不会……

在遇到危险的时候,率先保护他们。

他以为,这就是应该的,四国都是如此,前朝的军队也是这么做的。军队吃的是皇粮,是为皇上卖命,他们要行军,要去前线,怎么能为普通百姓耽误时间?

要知道,他们在路上多耽误一天,前线就多一份危险,在路上就要多浪费一天的粮食,但是……

看到王爷手下的兵,将普通百姓团团护在中间,看到王爷手下的兵,为普通百姓推马车,看到王爷手下的兵,为普通百姓放缓脚步,他却莫名的想哭……

他想,这才是将士们应该做的事。

保家卫国,不仅仅是保护疆土那么简单,保家卫国应该是,保护他们身后的百姓不受他国的迫害,也不受自己人的迫害。

王爷手下的兵做到了这一点。在这乱世,得民心者得天下,这天下除了王爷,还有谁有资格坐?

第1199章 1199不把他们看在眼里

派兵护送百姓迁移,这种事四国不是没有人做过,但他们说的好听是护送,实际是监督百姓迁移……

别说帮迁移的百姓押送行李,保护他们,不仗势欺人,不趁机收取好处就是好的。

初时,那些随同大军迁移的人,也以为这一行虽然安全,但这一路肯定不好过,那些选择留在京城的人,也就是担心一路上被人欺凌,这才咬牙留下。

有几个家底不错的,已经商量好了,凑点银子好打点这些兵油子,以免一路遭罪。

他们这一路拖家带口的,除去笨重的行李,家里能拿的东西都拿上了,大部分家什都挺值钱的,如若能用小钱换得安宁,换得这些兵油子保护,出了一点血也不算什么,但是……

不等他们出钱打点,那些在他们眼中,只会欺负普通百姓的兵油子,却帮他们把一切都办好了,他们出于感谢,掏了些银子给他们,他们却不要……“我们有规矩,不拿百姓一针一线,而且……我们也不差这点东西。王爷给的军饷不少,还有补助,足够家里的婆娘孩子吃,老子娘、老子爹,王爷和王妃也有安排,年纪大的王爷出粮养。要是家里人能做事,王爷和王妃优先安排,不仅能赚足自己的吃食,还能赚点银两。在城里,就数我们这些当兵的过得好。”“就是,就是……王妃也说了,苦了谁也不能苦了我们的家人,我们在前线厮杀拼命,安人总要安排好,不然我们怎么能放心?王爷和王妃一再给我们增加粮饷、军饷,有一点钱都花在我们身上了,我们这日子越过越好了,只要肯做肯拼命,就不会饿死,日子还会越过越好。”“王爷和王妃对我们好,每个月都有粮食补助,就只有一条……不能扰民,不能拿百姓一针一线。王妃说了,养我们的不是她和王爷,而是个给国库交税的百姓,是他们拿钱养我们,我们为百姓做事是应当的。”

上一篇:暴君的宠妃 下一篇:本宫的驸马疯了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