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面相公笑夫郎(656)

作者:初吻江湖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 一个从末世穿越过来的英雄,一个铁血凶残的汉子,偏偏喜欢上了一个每日喜气洋洋的笑哥儿, 家里没有汉子没关系,不是有我吗? 家里没有后代没关系,我们可以生! 铁青就是这么一个霸道又铁血的相公,将老丈杆子一家都照顾好,大舅哥回来了也要感谢他,更何况,笑哥儿是个很好的夫郎。 关键字:铁面相公笑夫郎,初吻江湖,铁青,笑哥儿,夫郎,布衣种田 点击展开

但是现在不一样了,谁都知道,榆树村发达了,就算是地处偏僻,那也来了两个秧歌队,一个是高跷秧歌队,一个是地秧歌队。

都是二百来人的数量,场面十分的热闹。

他们是初八来的榆树村。

这种庆祝的民间舞蹈,不同地区有不同称谓和风格样式。在民间,对秧歌的称谓分为两种:踩跷表演的称为“高跷秧歌”,不踩跷表演的称为“地秧歌”。

东北地区的民间舞蹈有秧歌、龙灯、旱船、扑蝴蝶、二人摔跤、打花棍、踩高跷等,多在一起配合演出,统称为“秧歌”。

它起源于插秧耕田的劳动生活,又和古代祭祀农神祈求丰收,祈福禳灾时所唱的颂歌、禳歌有关,并在发展过程中不断吸收农歌、菱歌、民间武术、杂技以及戏曲的技艺与形式。

各种神话故事,或者是民间传说,伴着锣、鼓、镲、唢呐奏出曲调。

各种舞蹈中尤以踩高跷、舞龙、舞狮、跑旱船最为着名。

第423章 风风火火过十五

这次两个秧歌队来的十分及时,其实是两个队伍是相互别着苗头来的,看谁能在这里挣到更多的银子。

铁青也看热闹呢,但是笑哥儿却拉着孩子不让小山哥儿乱跑:“相公,我们家要准备赏钱的,我看给五两银子吧!”

一百多人分五两银子,很少了。

一个队伍五两银子,也就五千个铜钱而已。

因为秧歌队是县城里来的,这一路上走走停停就用了很长时间,到了这边又找的人家歇脚,大过年的不是亲戚谁家乐意接待啊?

一接待还得供着吃喝,这吃喝也不能差了,差了多不好啊?

这么算下来,他们的费用不低呢!

不过因为是给村里头添喜气的,大家也没反对。

“那就一个队伍给十两吧?”铁青看了看这么多人,一个队伍一百多号,各司其职。

给五两有点少,十两还差不多,主要是人多啊!

“也好,十全十美。”笑哥儿点头:“那把大门打开吧。”

“开大门干啥?”铁青一愣神,他们家平时出入都是走小门儿的,大门除非马车进出。

“让扭大秧歌的人进来啊,不然在咱们家前头空地上转悠啊?”笑哥儿哭笑不得:“在咱们家前院扭一通,热闹热闹。”

“不用!”铁青却摇头反对:“就在咱家大门前扭一下就行了。”

铁青还是那个地盘意识十分强烈的铁青,他家只有他认可的人才能进,何况他们家从来没有进来过这么多的陌生人,就连那些来调养身体的人,跟来的也就那么十几个伺候的,其他人要么在县城,要么在村里找个旁人家住着,铁青这调养身体还顺带让村里人发了点小财。

所以他人缘儿越来越好了呢!

“这怎么可以?”笑哥儿都傻眼了,谁家大过年的请一个扭大秧歌的不是在自家院子里热闹一番?

他家相公就在门口热闹啊?

“就在门口吧,这么多人都进咱们家,不妥。”铁青坚持。

笑哥儿就没办法了,索性隔壁的大将军府,大公子府和镇北侯府也没有让人进去,都是在门口扭了半天,热闹的很,还放了一挂鞭炮。

包括老肖家在内也没有放人进去,这四个地方,都给了二十两银子的荷包。

铁家给了十两,已经很不错了,他们去村长家也才给了五两银子而已,就这,已经很大方啦。

其他家只有二三两罢了。

但是架不住人家多啊!

这些人来扭大秧歌,不是所有的人家都会开门迎接他们进去,扭完了出来就给红包的,一般打开了大门,就是欢迎秧歌队进去扭一圈儿,怎么热闹怎么来,秧歌队还会扭成一棵类似卷心大白菜的平面图,一圈一圈的套进去,十分好看,因为“白菜”谐音“百财”。

讨个好彩头,这个舞动的阵型就叫“百财”。

但是铁家跟肖家都没让进院子,只是在门口舞动了一番,还给了这么丰厚的赏钱,这些人也没觉得非要进人家院子不可。

大公子府、大将军府和镇北侯府就更不可能了。

这样的府邸,在他们这里都是顶了天的,谁敢进去啊?

笑哥儿给赏钱的时候,还跟人家说:“我们家地方就别进去了,那三个府邸都是大户,还有两个将军府也是。”

老邵家跟老李家也没让人进去。

“托福,托福啊!”领队的却一点都没有不高兴的意思,还很识时务的跟笑夫郎拜年:“那都是大户人家,能在人家门口扭一圈儿,都是我们的福气,将来去了谁家,都能理直气壮啦,毕竟我们也是在大公子面前走过的人。”

搞得笑哥儿安慰的话也说不出来了,倒是秧歌队在村里头闹了三四天才消停,而村里也开始张灯结彩,要过正月十五了。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