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156)

作者:唐酒卿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标签: 强强 宫廷侯爵 情有独钟 天作之合 关键字:主角:沈泽川,萧驰野 ┃ 配角:一堆 浪荡败类纨绔攻vs睚眦必报美人受。恶狗对疯犬。中博六州被拱手让于外敌,沈泽川受押入京,沦为人人痛打的落水狗。萧驰野闻着味来,不叫别人动手,自己将沈泽川一脚踹成了病秧子,谁知这病秧子回头一口,咬得他鲜血淋漓。两个人从此结下了大梁子,见面必撕咬。点击展开

孔湫俯首,在回溯中,忍不住低声呜咽起来。

“然而永宜中兴不过是昙花一现,十年才到,光诚爷便龙体抱恙。而后世家再度兴盛,门第之见分划太学,永宜年至咸德年间,阒都没有寒士入朝,这是世家的朝堂。”

潘祥杰面色讪讪,叩着头不作声。

韩丞想要说什么,海良宜却骤然提高了声音:“咸德年间,国库空虚,臣请求花思谦交账,他协同当时还任各部尚书的世家官员避而不答,屡次敷衍!同年厥西遇灾,哀鸿遍野,臣再次逼迫花思谦交账,他闪烁其词,不久后中博兵败,战后六州粮仓一夜全空!这笔账,直到今日,花思谦也没有交代清楚!是他的错,还是在场诸位推波助澜的错?!”

潘祥杰一惊,赶忙说:“此事当时大理寺已经——”

“臣海仁时,自归朝以后,屡次进谏,要求公验韩氏皇嗣真身。韩丞迟疑不决,至今不肯交付托孤私信,无法,臣便主持内阁探寻皇谱,最终奏请太后,择立槐州燕王一脉为储君,无果。”

太后被这激昂的语调震退了半步,那珠帘“哗啦”地散在她身上,她惊疑不定地看着海良宜。

海良宜在燃烧,他胸中的怒火压抑了整整三十年,此刻烧得他意气重现,烧得这满堂震惊,他说:“国之衰微,这是我为元辅的错!我一生为君进谏,得而不得已然无畏!既然生谏不能,那么今日,我便死谏大周!储君可立,但绝不能册立韩家小儿!储君可立——”

说时迟那时快,海良宜振起的衣袖犹如焚烧的落叶,在众人眼前随风而起,跟着一声惊天动地的重响,血花迸溅。

满堂死寂,太后手脚冰凉,险些滑倒在地。她的眼睛艰难地追寻着,从那溅开的鲜血,落到了海良宜身上。不消片刻,满朝官员惊声而起,孔湫几乎是膝行着爬过去,扶着海良宜。

“仁时……”太后声音颤抖,“何至于……何至于此……”

这一撞,彻底撞断了韩丞的退路,海良宜以死成就天下文士的怒火,韩家小儿永远当不了皇帝。谁敢冒天下之大不韪自寻骂名,谁就是来日天下文人眼里的眼中钉。但是就算是韩丞,也惊愣在地上,他做梦都没有想到,海良宜会做得这样决绝。

海良宜满面血水,仰身望着高不可触的苍顶。

他一生都在求稳,然而最后这一刻,他激进了一回,成为了大周爆开的烈阳,在那漆黑的夜里燃烧起无数道光。他胸口的仙鹤被染红了,随着残存的起伏,他紧紧攥着孔湫的手。

“泊然……”海良宜轻声说,“……我……尽力了。”

第122章 皇女

余小再说到这里, 伏身哽咽, 难以继续。他们这一代文士出仕,不是想做碧血丹心、肝脑涂地的齐惠连, 就是想做维系危局、稳定乾坤的海良宜, 然而这危楼在风雨飘摇间发出了轰然倾塌的声音。一夜之间, 砸碎了数万万人的凌云壮志,让大周上下号啕一片。

沈泽川默然地偏头, 听着院墙以外的更声。

不知过了多久, 余小再才停下呜咽,他用热帕子捂着面, 半晌说:“元辅死谏, 韩丞被逼到了绝处, 但是他不肯就此作罢。当时太学群情激奋,韩丞下朝的轿子被堵在了神武大街,让学生们砸得稀烂。八大营封锁太学,捉了几个带头的学生去诏狱, 还断了学生们的粮食, 学生们就绝食明志。”

余小再情不自禁, 又落下泪来。

“我本以为天下文人就此死绝,岂料那夜,我看到太学景逸山间薪火点点,方知元辅用意深远。燎原之火已然成势,太后为平天下学子的怒火,再度向韩丞索要托孤私信, 并将那伪做皇嗣的韩氏小儿驱逐出宫。韩丞不得不退,他承诺三日以后公验私信。”

“伪作的私信没有光诚帝私章,内阁以此驳回了韩丞所呈的储君建议。太后见状,允诺将会面见槐州燕王一脉,确立储君人选。然而槐州与阒都相隔遥远,正如韩丞先前所言,那燕王的庶孙次子已经年逾古稀,途中舟车劳顿,又经历了大悲大喜,竟在到达阒都以前就一命呜呼了。”

“择立储君一事,彻底陷入僵局。韩丞居心叵测,凭靠八大营威逼内阁。他再次上奏,请求八城佐政,要太后另立‘议事阁’,所列人选无一不是世家官员。太后把折子留中不发,泊然大人秉承元辅遗志,上奏首肯‘议事阁’的原策,但要求革除韩丞兵权,以文不参武为由,想要借此拿掉韩丞的八大营。但是韩丞不肯,内阁便不批字,双方再度协商失败。”

无嗣可立,这是阒都死局的命门。以孔湫为首的内阁成员在八城佐政的提议面前退步,是相承了海良宜的求和之策。他们没有兵马,启东由太后把持,离北在萧驰野以后已经不再听阒都调遣,孔湫只能择轻而让,最后的底线就是拿掉韩丞的兵权,即便不能落在他们手中,也不能再如从前一样,把阒都巡防全部交由世家掌管。

“就在此刻,薛修卓上奏了。”余小再在昏暗里露出个模糊的苦笑,“他一石激起千层浪……来得太妙了。”

萧驰野听到薛修卓的名字,稍转目光,看向沈泽川。沈泽川沉默少顷,微微仰头,看着窗外,眉间紧锁,片刻后才说:“你当初说得对,这个人才是真了得。皇嗣的风声轻易就走漏到了我们这里,煽动得你我迫不及待。我到了中博以后,原本疑心杀掉那些男孩儿的人是韩丞,如今看来,韩丞也不过是奚鸿轩之流,都是薛修卓操纵的弃子罢了。一子之差,满盘皆输,是我草率轻敌了。”

朝堂僵局维持了不到半个月,太学批击韩丞的热潮已经转移到了八城佐证上,无数激情昂扬的学生对孔湫的保守之策越渐不满,他们写文悼念海良宜的同时还在悼念齐惠连,他们期望中的元辅不是孔湫现如今的模样。

太后在韩氏小儿的事情上让了步,这让天下学子看到了聚势成党的威力。他们就像是从四面八方汇聚而来的水滴,终将形成汪洋大海,并且认为其力可以推倒那座高墙,革除世家弊病的机会就在眼前。

因为孔湫肯定了韩丞八城佐证的提议,太学的风向就像是四月的天,刹那转变了。先是孔府门前被人张贴了言辞激烈的文章,接着曾经批击韩丞的措辞都到了孔湫身上。学生们愈发肯定,是以孔湫为首的寒门士子过于软弱,才会使得海良宜在内阁里孤立无援,最终选择了那样决然的方式去进谏。他们明列永宜年间的朝官,并且挨个排查这些官员是否曾与世家官员有过关系,岑愈设宴请过韩丞的消息不胫而走,一时间点燃了学子们的情绪,他们给岑愈、孔湫甚至兵部尚书陈珍都贴上了“伪君子”的称呼。

岑愈上朝的轿子被人砸了,他满头是血的站在宫门口,指着天说自己不曾与世家苟且,结果被泼了一身脏粪。岑愈不敢相信这是不久以前的学生,他在都察院二十年,参过的大小朝员数不胜数,就连光诚帝他都敢参,却从来没有想过,有一日自己会被骂成蝇营狗苟的小人。

原先姚家一直是清流表率,一门三师何等光耀,即便咸徳年以后朝中无人,其影响也远超他姓,在世家、寒门之间广受尊敬。海良宜、齐惠连、孔湫等人新老朝臣,都曾受过姚家的提点,永宜中兴时的太学兴盛,亦与姚家太爷泛取人才分不开关系。但是如今姚家设在阒都东头的祠堂被人打破了门窗,若非孔湫调人去守,只怕当夜就要燃起来了。

这把火甚至烧到了姚温玉身上,他身为海良宜的学生,却不肯入仕为官,上一次太学兴动,怒骂潘如贵的时候他也没有出现,新仇旧恨重重相叠,他们把曾经传颂过的文章撕得彻底,将姚温玉比作窃贼,是窃取海良宜经世之学的世家窃贼。

阒都彻底乱作一团,八大营一旦想要出兵镇压,学生们就会绝食相抵,饿死了四五个人,韩丞也不敢再轻举妄动。此时远在的启东忙于边郡事务的戚竹音也没能幸免,花、戚联姻就在下个月,那些陈词激昂的文章雪花似的往启东传,大帅原本有难眠之症,现在要伏案休息时,就让戚尾给她念,骂得越难听,她睡得越香。

大周的火势确实烧起来了,但却不是海良宜预想的模样。黑夜里到处都是带着火光的流矢,他们把敌我界限划得清晰,要求苛刻,黑白分明,没有中间可以站,只有你死我亡。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