将进酒(143)

作者:唐酒卿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标签: 强强 宫廷侯爵 情有独钟 天作之合 关键字:主角:沈泽川,萧驰野 ┃ 配角:一堆 浪荡败类纨绔攻vs睚眦必报美人受。恶狗对疯犬。中博六州被拱手让于外敌,沈泽川受押入京,沦为人人痛打的落水狗。萧驰野闻着味来,不叫别人动手,自己将沈泽川一脚踹成了病秧子,谁知这病秧子回头一口,咬得他鲜血淋漓。两个人从此结下了大梁子,见面必撕咬。点击展开

“茨州肯与两位订下这样的盟约,有一半的原因是我被魏氏军粮案伤着了心,也是冲着侯爷是萧家二公子的身份才免去了许多顾虑。这个情面,我是给两位的,但也是给世子爷的。虽然同知为东北粮马道还能继续使用许下了承诺,可我也要留条后路,毕竟厥西是大周粮仓,那是各家必争之地,同知想要,太后更想要。”

“我与同知说的皆是肺腑之言,”周桂最终停下,对着沈泽川缓缓拜下去,说,“乱世谋生,谁都不容易。我是茨州州府,茨州安危于我而言才是首要。侯爷与同知此次解了茨州之难,我为两位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如果今年茨州还是丰收年,明年这一万六千石粮食我们可以再加,但是茨州确实无法像供给离北铁骑一样供给禁军。我也直说了,如果秋时边沙进犯,或是明年春时离北粮食吃紧,茨州都会先给离北铁骑拨粮,再给禁军拨粮。”

书斋内的烛火不太亮,周桂吃穿用度都很简朴,除了要招待沈泽川和萧驰野那次,平时全家都吃的是寻常小菜,灾年也煮过树皮。茨州如今看起来是中博最富裕的地方,其实比起别地仍旧是一片狼藉,他肯拿出粮食,那都是顶着莫大的压力。周桂在萧驰野第一次出城时,就建议过请求离北铁骑的支援,那不是即兴,而是已经根深蒂固的念头。

中博兵败案在他们话里话外已经说过无数遍,然而外人永远无法感同身受。周桂因为兵败案,甚至落下了个毛病,他夜里听见哨声,都会辗转反侧,心里惶惶。茶石河沿线败得太惨了,屠杀,屠杀,这两个字从端州一直传回了阒都,当年每个人都念着这两个字,但是血流成河对于阒都而言仅仅是折子上的一坨墨迹,对于中博而言却是真正的家破人亡。

茨州能够幸免,靠的是离北铁骑。在周桂乃至茨州所有人眼里,离北铁骑远比禁军更加重要。萧既明天降神兵,“铁马冰河”就是大周东北两境面对边沙骑兵的免死金牌。雷惊蛰敢谋取茨州,却没有长住的打算,他甚至做好了劫粮就走,马上向阒都邀功的准备,他怕的就是萧既明再次调兵南下。

萧既明在军粮案中受损负伤,可是他们都没有亲眼看见,等他的人不敢信,怕他的人不敢赌。如果说以海良宜为首的老派重臣,忌惮的是萧方旭,那么往下年轻的后辈更忌惮的是萧既明。

书斋里寂静,烛火摇曳。

沈泽川觉得腰背酸痛,他领口掩住的锁骨上还有萧驰野咬过的痕迹。奇怪的是,在这样正经严肃的时刻,他却想起了萧驰野带汗的脸,想起了萧驰野有力的臂膀,想起了萧驰野喘息时贴在颈间游走的吻。

他想起萧驰野的一切,却唯独想不起萧驰野比萧既明差劲的地方。

沈泽川仅仅沉默了少顷,游神也只是刹那间,他说:“大人所说的事情,我都明白。我与策安到此,暂借的粮食,明年会如数奉还。”

周桂当即面色煞白,想要解释:“同知,我们不是……”

“我要与大人谈的问题,不是你们拨给禁军的粮食太少,而是你们拨给禁军的粮食太多。”沈泽川示意周桂坐下来,思路清晰地说,“茨州肯把如此多的粮食拨给军用,就足见诚意。但是一如我们开始提过的那样,禁军只有此刻会用茨州的粮食。禁军往后的军粮有供给渠道,不需要借助茨州粮仓。”

周桂自觉愚钝,不敢擅自接话,便看向孔岭,说:“成峰是督察拟定册子的人,有些事情,他比我更加了解。成峰,你与同知解释。”

孔岭起身,扶着椅背,却问道:“同知如此笃定禁军往后不缺粮食,又说东北粮马道可以照常使用,我等实在想不出有什么对策可以这样做,烦请同知与我们说一说,否则这粮,还是要请禁军收下。”

沈泽川轻轻拨着茶盏,说:“在此以前,我还是要先问两位,茨州往后就要靠地吃饭了吗?”

孔岭说:“茨州位置受限,若非如此,哪能存活?”

“我看见的正好与先生相反。”沈泽川搁下茶盏,说,“茨州原先的确是位置不佳,往北顶着离北,往南顶着茶州,往东被敦、端两州遮挡,往西受着丹城牵制,不敢随意地动,也不能随意地动。但是那是茨州还附属于阒都时的境地,现如今你们与离北交情不浅,丹城已经无法再靠阒都的威势来迫使茨州做事,敦州被流匪占据,马上有荡清空缺之势。这样一来,茨州的三面围墙已经坍塌,剩下的茶州不是阻碍,而是机会。”

周桂又想起身,他把袍子揉得都皱了,谨慎地问:“同知是指?”

“茶州处于可以到达河州的水路沿线,兵败案后河州游商借此在中博兜卖天价粮食,从大小土匪手中赚取了暴利。这条路如果仅仅用来给别人发财,未免太可惜了。”

“可是茶州如今也是盗匪当道,又与河州颜氏有关系,不会平白无故让我们茨州借道做生意。”孔岭说着又有些急切,“况且我们能卖什么呢?茨州比之河州,就是个穷乡僻壤。”

“卖粮食。”沈泽川说道。

此言一出,周桂马上起身,他说:“不成!那不与厥西官商勾结、倒卖官粮的黑心贼一样了吗?”

“大人少安毋躁。”沈泽川的眼神太平静,平静得让周桂不由自主地坐了回去。他说:“厥西和河州之所以会有人高价倒卖官粮,就是因为中博各地缺粮,其中以茶州最甚。在阒都,一两银子能买两石粮食,在厥西,一两银子能买一石五斗粮食,但是在茶州,一两银子只能买两斗粮食。茶州盗匪手头的银子都是从茶州仅剩的百姓身上刮出来的,因此有户籍的良民反倒不能存活,于是铤而走险,沦为土匪的人只会越来越多。大人,雷常鸣——也就是雷惊蛰,他能半年以内把人马迅速扩增到这个数量,根本原因也是如此。所以茨州肯用稍高于阒都的平价把粮食卖给茶州,反倒是在帮茶州。”

“可是,”孔岭微微皱眉,“我们把粮食卖给了茶州,粮仓就势必会出现空缺。我们手里只捏着银子,那不就处于茶州现在的境地里了吗?到时候厥西和河州的黑心粮商只会变本加厉地从咱们这要钱。”

“河州离得远,茨州要与它做生意,不着急在这一两年。我离开阒都时,对槐州有些了解。这次军粮筹备,槐州出了一半的力,粮仓十分充盈。他们往西南就是阒都外围的荻城,荻城又直通厥西海港,槐州想通过荻城走生意,正好缺钱。茨州可以先把粮食卖给茶州,再用低于茶州的价格从槐州买回来,余出的银子可以补贴其他地方,粮仓也能随时保持充裕,能在关键时刻给离北铁骑,或是茨州自己留下退路。”

锦衣卫有“听记”的差事,就是在大街小巷详细地记录物价。沈泽川任职南镇抚时管理锦衣卫军匠,能够翻阅锦衣卫每年对各地的记录。葛青青原本想要誊抄下来,但是沈泽川通宵达旦全部背了下来。他过早地警惕着那些未知的将来,不肯轻易把重要的东西交给纸张承担。事实证明他做得不错,他们离开阒都那样仓促,什么都来不及带。但是他离开了,他看过的记录、卷宗、旧籍就跟着他离开了。

周桂陷入沉思,他想了又想,说:“槐州若是不肯……”

“可行!槐州往东是落霞关,它能从离北转出一些边境风物,运去海港正好是条线。”孔岭越想越兴奋,他忍不住走了几圈,拍了大腿,说,“是啊!早该如此了!茨州如果还要不知变通,那不就还要处在以前的牢笼里面吗?可行,可行!”

沈泽川始终没有回答他要如何让东北粮马道继续使用的事情,但是孔岭已经无暇顾及了。他在烛光里,似乎看到了属于茨州的生机。他在雷常鸣的事情里,觉得沈泽川是走“诡”道的人,可他如今全然忘了,想要拉住沈泽川好好道谢,手伸出去又想起萧驰野,连忙又规矩地收回来,连声说:“这样一来,后几年的粮食若是多了,也不怕在仓里堆放生霉。”

“那就再谈谈守备军的事情,”周桂隔着桌椅,说,“还有城墙防御的事情。”

沈泽川喝着热茶,还没开口,就见书斋门外的丁桃露出脑袋,冲自己使劲挥手。

“怎么了?”沈泽川起身走到门边。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