嫁给暴君(96)

作者:卯莲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标签: 情有独钟 天作之合 甜文 关键字:主角:嘉宁,燕棣 ┃ 配角:一堆人 ┃ 其它:甜文,爽文,苏文 暴君的春天 赵王燕棣性凶、嗜杀,命中带煞,定亲后接连克死三府女郎,年至三十而未娶六年后将杀兄弑侄即位,为政暴戾,是为一代暴君,史称武帝 嘉宁刚梦见这些莫名其妙的事,醒来就看见她爹痛哭流涕地奔来,“女儿啊,爹对不起你,要把你嫁给那个会吃 人的赵王了!” 点击展开

他这一句引来诸多哄笑,很快就都有意识地收敛了。

谢秋没附和,“王爷的意思呢?”

赵王沉默了会儿,道:“还需从长计议。”

说罢转了话题,商议他事去了。

结束后,已是深夜。

众人在屋内享用夜宵,赵王则孤身一人走了出去,谢秋双眼微眯,看了过去。

他轻声问常季,“你跟在王爷身边时间最长,你认为,王爷对侧妃一事如何看?”

常季思索,“应当是在想要如何对王妃交待吧。”

他笑了笑,“毕竟王妃年纪小,脾气可不小啊。”

“你也认为王爷会答应?”

常季不解,这种有利无害的提议,王爷为何会拒绝?

谢秋摇了摇头,竟无一人了解王爷。

王爷虽走出了偏执,看起来冷静理智多了,但有一点,他始终未变。

重情。

如果王妃不愿意,那此事可能会搁浅。

谢秋也未告诉常季,一人陷入深思。

…………

远在昌州,嘉宁陪伴福山期间,收到了一封信。

信上无名,也无落款。

她以为是赵王寄来,兴冲冲回房打开,神色渐渐变得冷静。

观她神色不对,小娥唤了几声,让嘉宁回神。

“你看看。”她道,并把信递了过来。

小娥和包子脑袋挤在了一块儿,越看越气,“这是谁寄的?姑娘,这太过分了!王爷都还没说什么,这人居然先来教育你了,我们要告诉王爷,让他重罚这人!”

居然说什么劝王妃不要任性小孩子气,影响了王爷大业,无论如何她都是王爷身边第一人。

难道王爷的大业就是靠多娶几个女人而成的吗?

“不用。”嘉宁随手转着腕上晶莹剔透的玉镯,“你们觉得,王爷娶几个侧妃如何?”

“当然不好了!”小娥大惊,以为她还是以前的想法,“姑娘可别想得太好啦,王爷现在虽然和您感情很好,但再好的感情也是需要维系的,先不说侧妃品性如何,只要进了王府,就绝不是省油的灯,谁会愿意看着王爷冷落自己呢?一来二去,肯定会影响姑娘的。”

包子在这件事上,却出乎意料地通透些,小声道:“可是……以王爷的身份,假使今后又做了……那他怎么也不可能只有姑娘一个吧。”

曾经也发生过类似的事,当时,所有人都没放在心上。

如今局势有点不一样了。

小娥顿时沉默。

嘉宁若有所思,想的却不是这个,想的是……赵王像抱她那样去抱着别的姑娘。

怎么想怎么觉得不高兴。

但她没有第一时间表现出来,更没有直接回信反驳那人。

思忖数顷,嘉宁取纸动笔。

写给赵王。

她这次下笔很慢,每一句似都要思考半天,最终耗费了两个时辰写成。

最后还在信末写道:今日糯米糕很甜,望王爷亦能品尝。

赵王很快收到了信,展开,先是紧皱眉头,而后慢慢放松。

他拈了块随信而来的糯米糕,果然很甜。

他没有问嘉宁如何知晓这件事,只着人磨墨,将这几日思考的决定写下。

信末道:甜不及绿豆糕。

若有人看见他们这两封信,指不定要被弄得如何疑惑。

嘉宁却扬了扬眉,展露笑颜。

她给那人回信,信中有几句话如此写道【既已允诺,倘若不守,便是背信之人。背信之人配任性小儿虽也合适,却不值留恋,届时,你们将其取去便是。】

那人收到回信,忍不住笑了。

小王妃好大的口气,竟敢将王爷比物。

作者有话要说:宁宝:口气?我没有口气的鸭

第87章

飒飒风雪下了多日, 在皇帝与赵王对立的第三年,燃起战火的第八个月,皇帝被京城官员“劝降”。

赵王麾下将士一路高歌无阻,直奔到京城门外。

今日,便是赵王进京的日子。

不同于皇宫中的愁云惨淡, 京中好些人家松了口气。

这种改朝换代算不得什么, 只要还是燕家人坐上那个位置, 于他们而言影响就不会很大。

何况经过三年思虑与观望,他们认为, 赵王执政总比现在的皇帝要好许多。

“快快快,把这些都唤了!听说赵王殿下不喜奢靡, 更不喜这种大金。”內侍官将手下人指挥得团团转, 从赵王将入的宫门口,到他即将经过的每栋楼阁、每条道路, 都布置得精心细致,务必在这方面能让赵王有最大的满意。

见一人实在笨拙,內侍官亲自上手搬开花瓶, “说过多少遍!这种花瓶不能放,这是曾经陛下亲自督工的‘景画瓶’, 为了制成它,不仅杀了许多能工巧匠, 还差点害了赵王殿下,你竟把它摆出来,是显我们死得还不够快吗?”

那人惊出一身冷汗, 见內侍官冷哼着把花瓶摔碎,斥道:“直接砸了便是,知道吗?宫中不允许再出现这种东西!”

“林总管,那、那……”他结结巴巴。

內侍官斜他,“怎么了?”。

在此人眼神示意下,內侍官总算看到站在不远处静静望来的皇帝。

皇帝不知多久未好好收拾自己了,满脸胡茬,听到这样的话,已经好片刻没动作了。

內侍官有一瞬间心虚,转眼想到皇宫之主即将换人,这位最好的下场也不过是做个终身无权被软禁的王爷,不值得忌惮。

是以,他看到也只作不知,“瞎看什么?赶紧做好自己的分内之事,不值当操心的事,少管!”

人走茶凉,莫过于此。

何况皇帝还没真正退位呢。

有些心软之人不免伤怀,想着成王败寇,一夕之间许多人的嘴脸都变了。

像內侍官这般势力之人,不在少数。

皇帝不在意了,也没有心思去在意。

做皇帝做到他这份上的没几个,因他执意要和赵王打,勉强打了大半年之后终于无人再支持他,他被臣子强行“劝降”。

如果列祖列宗知道,只怕恨不得从皇陵里跳出来打他吧?皇帝想。

他到时候还得跪着去迎接赵王,迎接他的弟弟?每每想到此,皇帝都涌出一阵屈辱感。

他多次想先行自尽,不给对方折辱自己的机会。

然而这点小小愿望都无人满足他,每次还未有动作,就会跳出一大群人阻止。

“陛下何必如此。”有人这样劝他,“卧薪尝胆、东山再起之事,陛下听得还少吗?您与赵王毕竟是亲生兄弟,碍于天下人之口,赵王再如何,也不会做得太过分。”

他道:“这皇位,是您‘让’给赵王的,而非赵王亲取。若再无容人之心,他岂非被天下人耻笑?”

皇帝心中一动,“可他行事素来随心,若不管这些?”

“那是为王时,肆意些没甚么。陛下且再看,赵王此次入京身份不同,倘若他无法叫所有人服气,如何敢拿这个皇位?”

如此劝慰下,皇帝渐渐宽下心,又在“错在皇后,在何、马两氏,陛下充其量不过娶妻未娶贤罢了”这样的论调下,变得有了信心。

确实如此,如果他能娶个贤妻,有个省心的岳丈,局面何至于此?

皇帝甚至想到曾经赐婚给赵王的那个姑娘,那个年纪很小的小王妃。

便是娶个这样毫无势力却很省心的姑娘,他也会比现在好很多吧?皇帝如此想。

想完就开始同情那小王妃,以她的家世出身,赵王不会休弃她,但也注定不会封她为后。

有这种想法的人不在少数,都是些没怎么认真打听过赵王与王妃之事的人家。

家中有适龄女儿的人暗中筹谋,暂且分为两派,一派为看上后位的,一派为想拉拢那小王妃,和其一起对抗新后的。

后者比前者要“清醒”些,他们思索着,那小王妃家世虽不显,毕竟在这最为关键的几年间陪着赵王,恐怕很有些分量。

“赵王殿下进京——”通传声从城门口直传递到皇宫正大门。

葛太傅率百官站立在玉石铺就的广场,静静等候。

赵王身披软甲,自城门口御马而来。

紧随其后的有谢秋、常季、常新、卫修等人,个个仪容不凡,看得道路两旁的百姓不禁生起敬慕之心。

看起来,赵王殿下和身边的将士也不像传言中那般残暴。

战场上修罗般可怖的谢秋拿起文臣作派,他是赵王身边皮相最为出色的,也是最会骗人的。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