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芳(203)

作者:云芨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 刑部楼郎中有才有颜,就是声名狼藉死爱钱。池大小姐觉得无所谓,她最不爱钱,还能挣钱。标签:毒舌 爽文点击展开

这番对话,听得池韫三人哭笑不得,又跟着伤心难过。

楼晏叹了口气,上前道:“母妃,我来接你了。”

北襄太妃推开他:“你谁啊?一边去!”

“……”

池韫道:“义母和太妃难得故人相见,就由她们去吧!醉一场哭一场,未必不是好事。”

“是啊。”梅姑姑怜惜地看着她们,“殿下已经许久没哭过了,其实奴婢知道,她心里很难过。”

这话说得楼晏也跟着难过了。

三年前父王去世,也没有留给母妃哭的时间。

为了北襄的未来,为了他们兄弟俩,她只能逼着自己从悲痛里跳出来。

“你们出去走走吧,这里有我,保证好好照顾她们。”梅姑姑说。

池韫看着互诉衷肠的两个,扯了扯楼晏的袖子:“我们别在这里碍事了,走吧。”

楼晏迟疑了一下,默默跟着她出了屋子。

两人站在廊下,看着已经显得凋敝的园子。

“父王和母妃很恩爱,我和大哥,从小就觉得,像他们这样,就是最好的夫妻。”楼晏轻轻说道,“我们从来没想过,他们会分开得那么早。”

白头偕老,子孙满堂。他们只做到了一小半。

头发还没有白,孙儿才刚刚见到,就这样天人永隔了。

池韫也很难过。

她想起自己不在的那三年,轻声问:“那你呢?如果我再也没有回来,你会怎么样?”

楼晏过了很久才回答:“不知道。”

这三个字的回答,听起来更让她难过。

好像未来,一点也不重要似的。

池韫不禁伸出手,握住他的。

还好她回来了。

楼晏扭头笑了笑,将她的手握得更紧了一些。

……

到了傍晚,睡过一觉,又喝了醒酒汤的北襄太妃终于清醒了一些。

眼看天快黑了,楼晏不敢再耽搁,接了北襄太妃回去。

走的时候,北襄太妃还一个劲地嘀咕。

“急什么啊!再留一会儿呗!连顿饭都没吃上。”

楼晏哭笑不得,哄道:“以后有的机会,下次我陪您来。”

这才把北襄太妃给哄住了,出了兰泽山房。

池韫进屋,就见大长公主散着头发,撑着脑袋发呆。

见她进来,说道:“那老太婆走了?”

池韫应了声,问她:“您觉得头疼?”

大长公主摇头:“还好,就是困。”

梅姑姑端着醒酒汤进来,说道:“您可别再睡了,这会儿睡下去,半夜就睡不着了。先喝碗汤,出去散散步,回来用饭,等入夜再睡。”

大长公主答应一声,顺从地喝了醒酒汤。

梅姑姑道:“小姐,您带殿下出去走走吧?”

“好。”池韫扶着大长公主起身,叫来侍婢帮她束好头发,便领着她到花园里散步去。

大长公主已经醒过神来了,一边走一边道:“本宫这是被霍如丹坑了吧?怎么就答应帮她报仇了呢?”

池韫笑着说道:“她又何尝不是被您坑了。您坐镇朝芳宫,以后有事大可以叫他们去做,一样能够报仇,岂不快哉?”

大长公主想了想,点头:“有道理。”

过了会儿,她好像又领悟了什么:“哎,你是不是在替他们说话?你这丫头,怎么还没嫁出去,就帮着人家了?”

池韫神情自若:“您想多了,这怎么是帮着他们?是他们帮着我才对,毕竟,我也要报仇啊!”

“……”大长公主总觉得哪里不对,又想不出来。

两人一边闲逛,一边说话,忽见梅姑姑快步而来,神情郑重。

“怎么了?”大长公主问她。

梅姑姑急促地道:“殿下,太妃娘娘出去的时候,叫人发现了。”

第267章 没有解释

北襄太妃出去时,还有点醉。

正好一位贵夫人,上完香准备回府,不知道怎么的,跟她撞到了一块。

原本这是一件小事,可有位老夫人恰好路过,认出了北襄太妃,就这么叫破了她的身份。

楼晏一见不好,赶紧带北襄太妃回去。

可事情已经传开了。

俞慎之才到大理寺,就见吏员们凑在一起吃炒货。

“……这下他总该倒霉了吧?”

“说不准陛下就要护着他呢?”

“再护着他,这么大的事也不能护吧?诸位相爷能答应?”

“倒也是……”

俞慎之走过去,摸了颗花生:“你们在说什么?”

“俞推丞。”那几个评事拱了拱手,“我们在说北襄太妃回京的事。”

“北襄太妃回京了吗?”俞慎之吃惊。

“俞推丞你不知道?”评事们更吃惊。

俞慎之嚼了几下花生,点点头:“哦,我说呢。”

那个北襄来使,为的就是这件事吧?

俞慎之向来没架子,评事们就凑过去:“俞推丞,你觉得楼大人会倒霉吗?”

“你们说楼晏?”

“对啊!”

俞慎之想了想:“不好说。”

评事们失望:“你也觉得不好说啊?是不是糊弄我们?”

“我糊弄什么啊!”俞慎之摆手,“这事是真不好说,你们想想,北襄太妃为什么回京?”

评事们互相看看,挤眉弄眼。

“这我们怎么知道?”

俞慎之嗤笑一声:“你们装什么?是不是怀疑北襄的爵位又要出幺蛾子了?”

几个评事呵呵干笑。

俞慎之用手指点了点他们:“看看,要是朝上诸公也像你们这么想,那事情就复杂了。”

有评事问:“难不成还有简单的?”

“当然有啊!”俞慎之道,“北襄太妃说到底,还是个为人母的妇人,她来京城,难道就一定是大事吗?想想你们家中老母,突然来京,会有什么事?”

几个评事交换一下眼神,其中一个讪笑道:“还能什么事?自然是为着儿孙来的。一家子过得怎么样,孙子好不好,不外乎这些。”

“这不就结了。”俞慎之一摊手,“你们家老母会这样,北襄太妃难道不会?”

评事们露出诡异的表情。

俞慎之不满:“你们这是什么意思?我说的不对吗?”

其中一名评事道:“俞推丞,照你这么说,北襄太妃就是来看儿子的?”

“不然呢?”俞慎之说,“楼四可比我还大一些,我母亲这几年总琢磨我的亲事,我就不信,他母亲能不急!”

这么说也是……

事情说穿了,评事们很是没意思。

还以为有大热闹可以看,搞半天就是个老母亲来催婚,没劲。

“走走走,回去干活了。”

俞慎之走在最后,面无表情地嚼着花生。

事情可以简单,当然也可以复杂,就看人怎么想。

只怕朝中诸公,不愿意想得简单。

俞慎之猜的没错。

此时的朝堂上,就有人参了一本。

“……没有诏令,私自进京,此其罪一。进了京城,隐瞒不报,此其罪二。如此行迳,叫人不得不怀疑其居心。楼大人,你是不是要解释一下啊?”

皇帝早知道这个消息,没理会就是给楼晏面子。此时被人当众揭出来,不理会不行了,只得开口问道:“是这样吗?”

御史不友善的目光下,楼晏出列:“回陛下,是有这么件事。”

“那冯御史的问题,你怎么说?”

楼晏停顿了一下,回禀:“臣,不知道该怎么解释。”

皇帝还没说话,参他的御史已经跳出来了,咄咄逼人:“楼通政解释不了,所以要认罪了吗?”

楼晏瞥了他一眼,神情平淡:“冯大人想多了,下官只是觉得,没必要解释。”

这样的语气,这样的回答,仿佛眼前的事完全不需要在意。

冯御史被激怒了,大声责问:“楼通政!陛下当前,岂容你如此狂傲?这等大事,你竟觉得没必要解释,你有将陛下、朝廷法度放在眼里吗?还是说,你们真把北襄当成法外之地了?”

法外之地!这话无异于指责,北襄眼里没有皇权。较真起来,能把楼家所有人砍了。

楼晏却只是淡淡道:“冯大人不愧是御史,很平常的一句话,就让你解读出这么多下官自己都不知道意思来。”

他越是平静,冯御史越是愤怒。怎么的,他这么不够看吗?竟不把他的弹劾放在眼里!

“你……”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