断剑情雪(3)

作者:千_墨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标签: 花季雨季 江湖恩怨 阴差阳错 关键字:主角:夜冥空,宁雪,燕零雪,萧纤语 ┃ 配角: ┃ 其它:校园,武侠,江湖,历史,爱情,成长 以校园写历史,以剑问情。一段真实存在的历史,一段真实存在的校园生活。 断剑情雪,雪月宁平。历史的风,从不曾远去,一如两千年前的先秦战国。在这部小说里,军事,江湖两大争场。你将看到校园与历史的完美结合,爱情与友情的纵横交织;以剑问情,以笔拼杀。它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种生活。断剑,断的末端是对整个战场的隐然看透;情雪,当一切繁华落尽,谁才可堪为真? 当秦已成一统大势,点击展开

高考前,在一起

高考后,不同的城市。

这里我引用我一个高中同学的日志,来表述这个中国大考,高考的来临,所带来的众多后果中的一个,也是我最不愿接受的一个。如今我们天各一方,也都开始淡淡的退出了他人的世界。以前我们非常向往未来,知道外面的世界很大很大,认为现在的分离能算得了什么,以后总有重聚的机会。然而对于我个人,没想到那一别竟是一生。实话说高中时期我真的遇到了几个对我影响很大的人,杜莉,零雪……高一时杜莉的文静与真切我一直都很恋念,教室中间过道之间的讨论问题往往是我们的身影,只是那次调位以后我们分开了,以后接触的机会越来越少,越来越少。高二时我认识了燕零雪,这个留在心底很深很深的女孩,她的活泼与快乐的确感动了孤独又悲寥的我,从她身上我找到了可以弥补心境的空白,之后两年我们也一直一起奔向高考,虽然在这期间充斥着极其复杂的情感与生活,但我们还是坚持到了最后的高考。2008-10-26,作为一份错位的生日礼物,《断剑情雪》也是这一年才定下来要写的,只是原名不叫断剑情雪。虽然,我说虽然,以后的以后,我们都变了各自的模样,再也回不到昔日的前桌后桌,再也走不到最后的终点,也许多年以后也只剩下一个浅浅的回忆,只能让我们淡淡一笑,但至少,至少我们曾经拥有。只是我怕了那阵阵心酸,不敢再去回忆。言而总之,我是非常的舍不得,舍不得那个教室,舍不得那个高三7班,舍不得那些一起走过的高中同学。最后再引用我随笔中的一段话:清风吹起回忆,拂面微凉。一直向往并亲身来到江南的我,在今夜,却突然格外想念北国的冬天。那寒,那雪,那人,那一段段生活。

小说中与高三部分部分对应的,也只有灭燕后短暂的结局部分。所以小说的最后,可能有些伤感,也是我对这段校园生活的深深惋惜。当然,最后的结局不代表这些同学的结局,以高考考上的大学论结局太绝对也太偏颇。只能说是部分几个高考不错的,我给他安排的结局是在军政或其他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就,而其他方面成功的便放在了其他行业等等。毕竟断剑情雪是一部小说,所以它的结局也必须有一个说法,于是才有了小说中各个人物的种种结局。不知为什么,虽然现在都强调重要的是过程,但有些人还是非常想知道一些人一些事的最后结局,我,也不例外。2007.9-2010.6

以上就是我对整个校园生活结合小说的一个小结吧,一路记忆,路忆无涯。断剑情雪是一个结束,也是一个开始。在这里忠心的祝愿,所有这些陪我走过的同学,在联系的不在联系的,知道的不知道的,以及所有读过,在读和没有读这篇小说的,都有一个最终的归宿,能结束自己最有意义的一生。

另外我想说的是,断剑情雪既然以校园为骨历史为翼,在跳不出校园小说的同时也必然跳不出历史小说。而历史小说不等于历史,它也是部小说,所以小说中我处处留心几分掂量,为的就是将历史方面对读者的误导降到最低,以顾及对那些首次接触这段历史的读者。对诸如那些妇孺皆知的荆轲刺秦,秦楚之战等具体事宜,抑或是关于对某些历史人物的评价,比如荆轲究竟是混混还是英雄,嬴政是暴君还是明主等等,我采取的措施是避而不写。目的就是尽可能的排除个人看法,脱离主观色彩,使其尽可能的贴近历史减少差别。另外,考虑到像区域地名等对历史不会有影响的,我都是直接拿来用,而对于当时的历史人物比如蒙恬王翦王贲姬丹等等我也都是同历史典故一样避而不写,或是转而代替,希望通过一系列的规避措施来最大可能的减少对读者的历史误导。

关于小说的人物命名,我基本都是摘取我的小学初中高中同学真实姓名中的一字,然后再配以其他字组成,感觉应该不构成侵犯姓名权吧,哼呵,开玩笑了。总之,因为我个人追求一种所谓的“真”,即一切都以最真实做基准,即使事实不善不美,我们也知道,真善美往往不可能全得,讲究的只是孰轻孰重的问题。所以小说的一切内容我也是尽可能的贴近真实,但我不敢保证全是事实,作为小说这里面总有一些编织,因为无编织便不足以称之为小说。

最后,关于这篇前言。不仅仅是我这一篇前言,我感觉对于一部好的小说,他的前言应该读两遍(如果有的话) 。即看前一次看后再一次,一如现在的我在通写整部小说前写了这篇前言,等结稿那天我再来读一次这篇前言然后再适当改改,该删的删该添的添。两次的目的是,带着看前看后两种不同的心态去读,如果两次的心境不一样或是说感觉不一样,有了新收获有了新想法,那这篇前言就没白读,这部小说就没白看。

该结的终究会结的,一如该散的终究会散。就此点到为止吧,也就这样了。是好是坏,自有人评说。而我要做得,便是再度提笔,在一个个孤独又清冷的白昼黑夜,将我的求学生活一字字书写下去,直到那天……

第一章 水淹大梁

秦王政二十二年(公元前225年),在相继灭亡韩、赵两国后,嬴政终于又向三晋中的最后一个国家魏国发起进攻。同年三月,二十万秦军也被调离蓝田大营,踏上了南下攻楚的漫漫征程。

襄平王宫内,老燕王懵懂醒来还未经梳洗,内侍便前来禀报,说颜懿将军已经从边线赶来等候多时了。“秦王不是已经答应不攻燕了么,还有甚事值得他亲自来报的?”老燕王悻悻一语。

在卯时得到秦军攻魏的消息后,颜懿便将边线军事交给庄重之,自己即刻驾马赶赴襄平。等燕王洗漱完毕出来见他,却已是禺中时分。

“颜懿啊,又出什么事了。”老燕王睡眼惺忪的把话说完,接着又用更长的时间打个哈欠。

“启禀大王,秦国发兵十万于昨日西进攻魏了。”

“攻魏又不是攻燕,将军急甚!”燕王置若罔闻,“十万秦兵由谁统领啊?”

“秦国大将,王贲;先锋副将,秦岁寒。”颜懿的语气异常坚硬。

听到这两个人的名字,燕王的睡意顿时一扫而光而猛然惊醒。不仅仅是燕王或者颜懿,燕军任何一人都不会忘记这两个攻下蓟都、逼迫燕王退守辽东的秦国梦魇。

论及国军将领,此时秦国可谓繁星璀璨群雄并起。自从嬴政将手中王牌名将蒙氏一族调到北方固守云中,以防北部蛮夷趁秦国吞并天下之际南下中原。同时为给年青后辈的腾飞后进创造机会,灭国大战中秦国名将几乎是全数出营,其升其降但凭军功,截至此时王贲和秦岁寒都已是秦国战功赫赫的一等一大将。

昔日秦燕蓟城之战,颜懿与秦岁寒便已交锋战场,很可惜燕军实力与秦军相差甚远,颜懿只好以失败者的身份带兵东逃。但是在他心里,是多么的渴望能与秦岁寒有一场公平公正的对决,以向天下证明他颜懿也是一个有勇有谋的当世将才。

“将军觉得此次秦军攻魏,魏守得住否?”

“以目下秦军之战力,六国军队无一国可与之匹敌。然大梁城防历经多年修建,异常坚固,秦军一时也未必能攻下。只是……”颜懿略微停顿,脸上表情也变得严肃起来。“只是大梁城有一致命弱点,便是其地处水网密集的河水之濒,地势极为低洼,若秦军决堤挖渠引河之水灌城,则大梁危矣。 ”

“水攻之法,秦军能否想到?”

“早在几十年前,魏国公子无忌就已经想到,所以他才一直主张存韩保魏的政策。如今韩国归秦,大梁城已失去最后屏障。虽说秦军主将王贲先前一直跟随其父王翦作战,没有独自带兵大胜的先例,副将秦岁寒先前也只是一介侠士,只能算半个正统将军,但从这几年领兵来看两人均非平庸之辈,水攻之法,只是看他们想用与否。”

“这样看来魏国是非亡不可了?”面对燕王最后一问,颜懿却只能沉默。

“幸好是攻魏,不是攻燕。”老燕王大喘一口气后显得非常欣慰。

“大王,目前秦之吞并天下之势已再明朗不过。当此之时,六国人为保社稷理应联合在一起,而不是如先前那样各图自保。眼下魏国灭亡,对燕国没有半点好处……”

上一篇:秉烛夜游+番外 下一篇:小良药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