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香闲闲露华浓(361)

作者:方唐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沈家小姐清兰回乡探望祖母,无意间结识了年轻有为的青年将军。虽是萍水相逢,却又屡次相遇。在一次次的交往中,两人逐渐相知。不料事情有变,家中起了涟漪,清兰的亲事也遇到了种种问题……他诚心求娶,她嫁入高门。谁知高门不简单,种种波折渐起。幸而夫君宠妻护妻,就算前路崎岖,也是不惧。 点击展开

碧玉抽了抽嘴角,“那小姐怎么处理这些东西?”

沈清兰也很发愁,“虽然我这么猜想,但没法对症,总不能再退回去,先放着吧,下次华欣来,我好好问问,你先收起来。”

碧玉探首看了眼,抱着收到屏风后。

“今天去如何?”沈清兰问。

碧玉笑,“薛扬在训练,我没多呆,与他说了几句就回来了,宜威将军和胡公子出关巡视去了,婢子没见着。”

她今天去北关给薛扬送些吃食,早去晚归,薛扬前几天回来过两次,但很快又回营了,她们小夫妻自从成亲,聚少离多,碧玉毫无怨言,但沈清兰过意不去,毕竟这亲事是她促成了,如今难以见面,她便觉得委屈了碧玉,让她时常去探望。

一开始碧玉害羞不肯去,转念一想,又恨不得天天去了,每次去,必带着满满一篮子的食物,薛扬怎吃得完?

沈清兰知晓她的心思,哪里是为着见薛扬而去,不过是想代自己去见卫长钧。

有时候,她能见到卫长钧,就主动去见,说是替沈清兰送的,卫长钧很高兴,总会让她也带点什么回来给沈清兰;若是见不着,就交代薛扬,务必传达给他。

沈清兰听说后,心情复杂,接了卫长钧的东西,就更心乱如麻,说了几次让碧玉别这么做,可碧玉不听。

“小姐,如今的情势您该看清,穆家与姚太太的关系基本明确,婢子觉得,穆家在亲事上可能会迟疑一二,另一方面,宜威将军绝不会罢手,您不妨试着再表个态。”

沈清兰扶额,碧玉说的这些她都知道,但她总还是知廉知耻的,一个熟知礼仪的大姑娘家做不出太明显的逾越礼教的举动,丫头主动大胆的行为虽然是她心中所想,却又自认羞耻。

“碧玉,母亲不许,我表态无用。”

就在沈清兰焦头烂额的一边向赵妈妈学习张罗婚事、一边为自己的终生大事发愁时,沈之逸和沈之潇的书信到了。

大喜事!

兄弟俩在信中说朝廷给沈之逸安排了个职务,。

一时半会回不来了;沈之潇则十分有主见,直接表示要来会州,跟着父亲一边历练一边继续学习。

沈良回来后,夫妻说了会话,林氏把沈清兰也叫了过去,第一次这么主动的让她参与家庭大事。

“大哥不回来,婚事怎么办?”

林氏扭头去看丈夫,沈良便道,“我写信给方家,问问他们的意见。”

“以信驿的速度一来一回,时间就久了。”林氏愁这个问题。

对此,沈良也没有更好的法子,他捋须沉吟,“那也只能如此,婚姻大事,事关两家,总要征求亲家的意见,是延后,等之逸的职务稳定下来可以休假了再选吉日,还是去京城……去京城,这也难,我和方兄都有职务在身,不能离开。”

“只能如此了,先写信吧,明天一早就寄出去。”

“之潇要回来,你的意思呢?”

沈良呵呵直笑,“回来就回来,他年纪太小,就算朝廷给他个官,他也胜任不了,来跟着我最好不过,等他及冠了再说。”

林氏点头,眼底尽是笑意,儿子有出息,年纪轻轻就中进士,当娘的最是欣慰,不过,她想得更多,“只是何必非得回来呢,会州这里……”

她摇头,不是看不起这个地方,但终归是个偏远地区,在这里历练,有丈夫护着、看着好是好,但是及冠之后呢?怎么再出去?

沈良安慰妻子,“儿子自有儿子的本事,你想当初,我们让之潇去应试,也只是抱着个见识世面的想法,并没期望他能真的高中,可见儿子的能力在你我预期之上,将来,也不必愁。”

林氏可没这么乐观,“要是能留在京城就好了,你说,之逸已经留在那里,要之潇……”

“不妥。”沈良立即明白妻子的意思,摆手否决,“之逸刚刚入仕,他自己还年轻呢,前头不知多少风浪在等着,哪有精力照应之潇?要是之潇在那惹事,反而连累之逸。”

这么说,林氏就不乐意了,“他们已经去了大半年,之潇不是好好的?”

“那是多亏了穆世子照应。”沈良说道,“难道要一直仰仗穆世子?”

林氏一时没做声。

第504章 客人

沈清兰静静旁听两人对话,也在细致入微地观察林氏的神态变化,见她沉默下来,突然间心口激动,仿佛在暗夜中长途跋涉之人看到了远处一抹朦胧亮光,虽然不确定那就是太阳升起的方向,也总算是感觉到了希望。

就在沈清兰的心刚刚雀跃起来,就见沈良转头看她,笑问,“兰儿,你也说说看法。”

与之同时,林氏也看了过来。

沈清兰低头,“我不懂这个,父亲和母亲做决定就是,不管怎样,都是为大哥和二哥好。”

她很聪明,知道这话不能随便回答,沈良未必会多心,但林氏一定会翻来覆去琢磨自己说的话,将自己的心思琢磨得透透的。

凭心而论,如果不是因为穆华景这层尴尬,她是站在林氏这边的,天子脚下,非地方可比,能让二哥留在京城,对他大有裨益,但眼下的问题是,沈之逸独自在京城,尚可自保,要是带着沈之潇,就必须倚仗穆华景许多,这份情谊,可就不好还了。

沈清兰为此而纠结,她绝无厌恶穆华景之意,奈何为了回避亲事,她不得不处处绕行。

最让沈清兰欣喜的是林氏的沉默,如果林氏依旧坚定的与穆家结亲,就不会在这件事上迟疑,因此可猜出,林氏也并非如她以往表现出来的坚决,或许,正在慢慢产生变化。

这,便是希望。

“你说吧。”林氏开口。

沈清兰愿林氏误会自己对穆华景有意,也不想耽误二哥的前程,权衡轻重,说了句折中的话,“我觉得二哥及冠还有好几年,对将来的安排和决定不急在一时,我想二哥这次能考出优异成绩,必定这半年来刻苦用功,甚是辛苦,又离开父母已久,不如让他回来呆一段时间,既算是休息,又是孝心;父亲可带着二哥去衙门见识公务处理、结实同僚;另外。二哥自小在申州长大,见惯了中原的风光人情,借此机会看看会州边关的地貌山川,也有好处,等过些时日,大哥在京城稳定了,仍叫二哥过去,兄弟俩在一起,相互照应,对彼此都有帮助,父亲、母亲以为如何?”

沈清兰一口气说出一长段话,小心翼翼的避开穆华景,只字不提穆家。

沈良哈哈大笑,赞不绝口,“瞧瞧我的兰儿,考虑得甚是周全!”

林氏含着笑意味深长地在她脸上扫来扫去,想看出点什么,但沈清兰憋得很正经,满脸都是苦心为兄长谋划的严肃,小脸儿绷得大义凛然。

林氏笑了笑,也点头,“不错,兰儿现在看事情全面多了,可见是长大了。”

沈清兰眼睛一亮,破了功。

林氏抬眸瞥她一眼,没揭穿她。

接着,沈良与林氏又商议片刻,同意就按沈清兰的观点办。如此,沈之逸的婚事准备就可以放慢进度了。

沈清兰往回走的时候,大松了一口气,觉得整个人都轻快得要离地飘起。

翌日,沈清兰偷了懒,在榻上歪着补觉,忽见冬梅进来,“小姐,府上来客人了,太太请您过去。”

“什么客人?”沈清兰问,这几天陆陆续续接待了不少客人,但林氏都没让她露面。

冬梅回答,“孟太太带着孟小姐,还有一个小女孩。”

沈清兰听糊涂了,孟太太母女不是前几天来过吗?怎么又来了?那个小女孩又是谁?没听说孟家还有小小姐啊?

再怎么困惑,登门是客,林氏又发话了,容不得沈清兰多想,匆匆理了理头发,换了件衣裳,奔客厅而去。

果然远远的就见大厅里坐着数人,并有林氏与孟太太的说话声,另有一个穿着粉色一群的小女娃背对着门站在孟书娴面前,看背影,认不出来。

沈清兰往里走,还没上阶,忽听孟太太笑道,“莺儿,你瞧,谁来了?你的沈姐姐来了。”

莺儿?沈清兰一怔,这个名字很熟悉,可是,那不是……

未及多想,就见那个粉嫩嫩的女娃迅速扭头看过来,大喊一声“沈姐姐”,就跑了回来。

“莺儿……”

沈清兰大惊,这不是来会州的路上,在邓州见过的姜莺儿小姐吗?她怎么来了会州,还和孟太太在一起?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