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香闲闲露华浓(316)

作者:方唐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沈家小姐清兰回乡探望祖母,无意间结识了年轻有为的青年将军。虽是萍水相逢,却又屡次相遇。在一次次的交往中,两人逐渐相知。不料事情有变,家中起了涟漪,清兰的亲事也遇到了种种问题……他诚心求娶,她嫁入高门。谁知高门不简单,种种波折渐起。幸而夫君宠妻护妻,就算前路崎岖,也是不惧。 点击展开

沈清兰专注倾听,心头震撼,老太太说话时,目光清明有神,声音缓慢柔和,语气恬淡悠远,她就坐在那里,分明咫尺之近,气质却如水墨远山。

老太太娓娓而谈,从寺讲到山,又从山讲回寺,从眼前的青檐灰瓦,回溯到数百年前的始建,仿佛法泉寺的历史光影就缠绕她的指间。

这一次,沈清兰坐了许久,要不是快到午时,她还听得津津有味。

她起身告辞时,老太太含笑挽留。

沈清兰道,“老夫人盛情,本不该拒绝,只因来之前已与徐小姐、孟小姐约好一起用餐,不好临时更改。”

老太太颔首,“言而有信,是该如此,我便不留你了。”

回去后,还没落座,徐嫣芸和孟书娴就前后脚来了。

孟书娴问,“沈姐姐去哪里了?”

徐嫣芸曾吃过月儿送来的素糕,已经猜到,“姐姐是去那杨家老太太那边了吗?”

“是的。”沈清兰没隐瞒。

孟书娴却不知情,惊讶不已,“沈姐姐怎么会去找她?”

沈清兰笑笑,直接吩咐碧玉,“去香积厨看看斋饭。”

孟书娴见沈清兰没回答,脸色有些尴尬,不好意思再问,但心里忍不住想东想西,越想越不是滋味,连饭也没吃几口。

午后,各自小憩一会儿,同去讲经堂听讲,果然又见到老太太,沈清兰与她相互点头示意,安静听禅。

这般一下午,没吵没闹没意外,过得倒是很快,很快,太阳就摇摇欲坠的挂在石崖之上,昭示着夜幕即将降临。

沈清兰又接着听了晚课,也没腾出空来再续早上的游赏,带着碧玉去香积厨了。

来而不往非礼也,何况,对方是位长者。

沈清兰感念老太太赠送的素糕,也想投桃报李,回赠她一点心意,可这寺庙里能有什么可回馈呢?想来想去,不如就为她做一道素菜吧。

这是沈清兰的拿手好戏,虽然寺庙里原料和调料都极匮乏,但巧的是,老太太偏爱吃清淡的素食,很快,一道翡翠白玉羹就做好了,趁着热乎、新鲜,沈清兰亲自送了回去。

“沈小姐来了。”月儿又迎进去。

一天来两次,任妈妈又惊又喜,心说,看来是把自己昨天那句客气话记心头了。

老太太笑容慈祥如旧,直到沈清兰说明来意,将翡翠白玉羹放在她面前,这才露出讶异之色,随即,笑容漫过。

沈清兰一边打开瓷盅的盖,一边赧笑,“手艺不好,老夫人别见笑。”

老太太望着瓷盅,频频点头,笑道,“菜色浓绿,豆腐如玉,汤色清透,香气层层扑鼻,光是看着,就知道沈小姐厨艺了得!”说罢,取小勺尝了一口,更是赞不绝口,“好!好!好!”

沈清兰看着老太太将羹吃完,也很开心,一直以来,沈清兰下厨无数次 吃的都是自家人,人人夸赞好吃,究竟是真的觉得美味,还是出于宠爱,就不好界定了,今天第一次做给外人吃,看这情景,是真心夸赞了。

这回再往回走时,沈清兰心情别提多好了,连夜里睡觉都入梦快。

翌日晨起,照旧做早课,这一次,徐嫣芸和孟书娴都来了,睡眼惺忪,注意力也集中不到哪去,倒也有个好处,两人谁也顾不上跟谁过不去了。

按照约定,今天上午启程回家,因此早饭后,三人也没再耽搁,各自回屋收拾,其实,七七八八的物什早被下人们装进马车了。

临走前,沈清兰特意去跟杨家的老太太告辞。

老太太点点头,笑道,“沈小姐途中注意安全,城东杨宅,随时欢迎你来。”

“多谢老夫人厚爱,来日定当登门拜访。”

沈清兰登车时,月儿还跑去又给她送了一碟热乎乎的素糕,“老太太说了,让沈小姐路上无聊时吃着玩儿,还能垫垫肚子。”这一举动让本来已经在车厢内坐稳的徐嫣芸和孟书娴都探首来望。

不知道是因为徐嫣芸和孟书娴没有拌嘴了,还是又香又软的素糕暖人心,沈清兰觉得返程的路途轻松愉快,连马都跑得快许多。

素糕不多,但沈清兰还是分给她们俩一部分,又给了莫安一块,剩下的在与碧玉、秋月一起吃,很快就空了碟子。

“莫安,我在寺庙里认识的那位杨家老太太,你知道吗?”

素糕下了肚,满口糯香,沈清兰就猛地想起个事来,忍不住询问莫安。

莫安回答,“知道。”

沈清兰精神一震,忙又问,“说来听听。”

莫安清清嗓子,正要开口,孟书娴的马车追上来,她露出脸庞,甜甜地笑问,“沈姐姐,你喜欢吃这种素糕吗?”

沈清兰也笑,“以前不知,这两天尝了尝,才知味道确实不错。”

第441 章 掏底

孟书娴一脸的小得意,“姐姐喜欢就来我家呀,我会做。”

沈清兰点点头,接受善意,“好啊,那我就提前谢谢了。”

孟书娴特别开心,两辆马车并行,她趴在车窗上,叽叽喳喳地说个不停,从做素饼用的材料,说到城南的点心铺。

沈清兰笑着听,偶尔插句话,亲疏正好,让人觉得如沐春风,她后面的碧玉就没这么好耐心了,听着听着就烦躁起来,可自己毕竟是个下人,也不能强硬截断谈话,便听也懒得听了,拉着秋月坐另一个角落嘀咕。

更烦躁的是徐嫣芸,她的马车走在最前面,本来三车串行,都是统一速度,现在孟书娴追着沈清兰并行,为了安全起见,自然两辆车都得减速,留她一人在前面,不得不跟着放慢速度不说,还冷冷清清的,一想到这个就觉得憋屈,心里把孟书娴骂了几百遍“无耻”。

就在她实在忍不住,准备也伸出脑袋去嘲讽孟书娴,却听到后面传来勒马停车的声音,撩帘子一看,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孟书娴居然主动又爬到沈清兰车上去了。

“不要脸!”

徐嫣芸摔下帘子,恨恨地骂道,心里却琢磨起来,孟书娴先前缠着自己是为了二哥,那现在缠着沈清兰是为了什么?对了,沈家还有两位公子呀!而且据说都是少年才子,这次没有跟着来会州,是因为进京参加春闱去了。

看来,孟书娴这是又盯上了沈家公子!

“太不要脸了!”

徐嫣芸坐在自己车里,愤愤痛骂,后面的孟书娴压根听不见,就算听见了,她这会儿也没兴趣计较这个,因为,她正兴致勃勃、神秘兮兮地和沈清兰讲会州的八卦秘闻,甚至还与自己有关呢。

“沈姐姐还记得刘判司家的小姐吗?闺名叫巧芸的那个。”

沈清兰点头,笑容不改,“依稀记得,上元节那天在卢府见过。”

孟书娴连连点头,“对对,就是她,她和徐小姐原是自小亲密的好友,两人名字里都有个‘芸‘字’”。

“可见两家长辈也是要好的。”沈清兰问,“现在不要好了吗?”

她回想了下,当时在卢府,徐太太和刘太太还相互拆台呢,完全看不出“要好”在哪里,徐嫣芸就更别说了,认识她这么久,还从未听她提过刘小姐一个字,可见,也谈不上多深的感情。

“现在?现在两家的关系也不过是为了不惹人笑话,勉强维持表面和平罢了。”孟书娴轻笑。

沈清兰淡淡“哦”了句,没有追问,她心里清楚,孟书娴兴冲冲跑过来就是为了说这些长短,哪里用得着自己追问。

果然,孟书娴继续说了,“说来有趣,这里头还有个故事呢,当年徐太太和刘太太在出嫁前就是手帕交,两人约定将来一定要成儿女亲家,后来怀孕又前后相差无几,两家都很高兴,谁知生下来都是女儿,这亲家之约就做不得数了,取名时,给两个女孩都取了同一个字,也算是友情延续的意思,两家来往得勤,徐小姐和刘小姐自然也成了好伙伴。”

孟书娴说到关键处停下来,看着沈清兰眨眼笑,希望得到沈清兰地热切催促,可沈清兰并没有催,依然保持着微笑,像是在等着她往下说。

孟书娴有些失望,但权衡了一下,还是接着说,“意外事情就出在两人十岁那年,原本呢,依着两家的交情,想要成亲家,也未必就生一个孩子不成就放弃了,指腹为婚的例子千千万万,不巧的是,两家都没再生育了,一开始,双方都抱着希望,但时间长了,心里也都不抱希望了,谁也不再提亲家的事。”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