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香闲闲露华浓(26)

作者:方唐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沈家小姐清兰回乡探望祖母,无意间结识了年轻有为的青年将军。虽是萍水相逢,却又屡次相遇。在一次次的交往中,两人逐渐相知。不料事情有变,家中起了涟漪,清兰的亲事也遇到了种种问题……他诚心求娶,她嫁入高门。谁知高门不简单,种种波折渐起。幸而夫君宠妻护妻,就算前路崎岖,也是不惧。 点击展开

沈清兰笑而不语。

其实她说那些话是冒了大风险的,因为她知道,邱氏没有送她出来,如果沈清梦冲动一点、或多疑一点,跑进去确认或者试图当面和邱氏解释,自己的谎言就破了,幸运的是,沈清梦远没有自己想象中那么沉着冷静,一戳就乱了。

“四小姐,大太太不在门后,要是二小姐和三小姐回去后和大太太一说,不是就……”翡翠一直跟在身边,哪能不知道,揪着心道。

沈清兰心里也不太稳,她对沈清梦的那几句评价虽然说是一针见血,但终归没有拿住实打实的证据,沈清梦要是也敢豁出去,找邱氏哭一场,再表一表忠心,接下来会发生什么还真难说。

毕竟庶女也是女,“侄”就差了一截。

“没事,她不敢!”沈清兰长吸一口气,安慰翡翠,也安慰自己。

沈清梦心虚,她哪怕明知道沈清兰没有证据,也不敢把矛盾摆到台面上,一是因为她心知肚明,自己的确心思不干净、手脚不干净,一旦闹大,指不定再漏出什么来,没有证据就变成有证据了;二是她本身小家子气,只敢背地里做些挑唆的小勾当,没有勇气当面锣对面鼓的解决问题。

至于沈清芝,她不是不敢,她是懒得管闲事为一个不受待见的庶姐出头,她自己还一肚子烦心事呢。

别说,沈清兰还真是把她看准了,转眼过了两天,一点动静都没有,除了沈清梦看过来的眼神更加阴狠仇恨,也没别的具体动作。

邱氏更忙,派人去陆府投石问路,表示想登门送礼,却被婉拒,对方态度倒是很客气,只是人仍然没见着、礼仍然没送出。

那天下午,外头送进一封信来,被陈妈妈收了,也就直接递到了沈老安人手上,巧的是邱氏、林氏等人都在。

“申州来的啊。”沈老安人念了一句,把信就伸到林氏面前,“看来是给你的,你自己看吧。”

林氏早在陈妈妈进门时就盯着信了,要是公务信件自然都直接送去衙门了,能送到府上来的多是家信。

“母亲先看吧。”

林氏有些小郁闷,虽然沈老安人说得好听,她也不能当真就揣起来,无论是沈良写的,还是沈之逸和沈之潇写的,那也是沈老安人的儿子和孙子,他们的来信,她也看得。

沈老安人没搭言,把心就搁她手里了。

林氏没奈何,当着大家的面拆信,一目十行的看过,竟然愣住,默默把信又递给老安人。

第34章 记得

沈老安人看过,瞅一眼林氏,“这不,老二也说了,你想在这住多久都行,不急着回去。”

邱氏拍手而笑,喜道,“这下好了,弟妹不用担心二弟那边了,安心在这住着吧,都是一家人,有什么见外的,等过了年,明年开春再走吧。”

林氏牵强的笑了笑。

一回院子,林氏就沉下脸,把赵妈妈叫来,“这事不对劲,老爷这话说得蹊跷,什么叫我想在这住多久都行?我何时表露过这意思?上次回信不是还跟他说,我想回去的嘛。”

半辈子夫妻了,丈夫的话稍有不妥,她立即就能看出来。

赵妈妈将信连看两遍,也皱起眉头,“二太太,您看这日期,确实不对。”

林氏凑过去细看,顿时瞪大了眼,刚才众目睽睽之下没好意思细看,现在一想,脸色就变了。

“算日子,老爷写这封信的时候肯定还没有收到我的信,那他说这话是什么来意?”

说完,主仆二人都沉默下来,很明显,两人都不约而同的想到一起去了,有人在林氏回信之前给沈良去了一封信,说林氏想留在这里。

是谁?

用意何在?

沈清兰没看信,不知关节,但母亲脸色不好,她还是看出来了,照理说,收到父亲的来信,应该高兴才是,难道父亲病了?

她追了林氏问了几次都没结果,又向赵妈妈打听,到底赵妈妈心软,她一撒娇就全招了。

“十有七八是大伯母做的。”沈清兰下意识的锁定了嫌疑对象。

赵妈妈沉吟,“要说这些日子来,大太太的确是热情得过了头,可也实在没有理由留人留到这个程度。”

她看一眼沈清兰,继续说道,“大家都说老安人偏爱四小姐,难道说,大太太是因为这个?想留着四小姐在这里,把老安人哄高兴了,就夸她会做人、会办事?”

“我也猜不出来原因,但总觉得没这么简单。”沈清兰摇头,“我也纳闷,我有什么宝藏么?”

没凭没据的,这事只能先压下,慢慢查证了。

次日清晨请安,林氏和沈清兰刚坐稳,邱氏就带着儿子儿媳和女儿,一大群人到了。

等都落了座,相互问候了几句家常话,邱氏笑着开口了。

“母亲,我前儿与我那娘家妹子通信,说起弟妹来了,她是个热络性子,非要过来见个面,说都是亲戚,大家该认识认识、走动走动,我瞧着这是好意,但还是想先问问母亲和弟妹的意思。”

沈老安人笑了,“我也有两三年没见着霍太太了,她要是不嫌劳累,肯过来,那最好不过了。”

邱氏大喜,“妹子信中再三让我代她向老安人问好,她说离得远,不能时常问安,甚为遗憾,老安人要是不嫌她呱噪,她哪里嫌劳累,自然喜之不尽了。”

沈老安人呵呵直笑,看来是对这位霍太太印象真不错。

邱氏娘家也在洪州,邱父和两个兄弟都在洪州厢军中做武官,职务不上不下,也有些脸面,只是家里没个拔尖的,人情交际上总有些不尴不尬。邱氏姐妹两个,一人嫁入沈家,一人嫁入霍家,姐妹俩感情不错,偶有走动,常常书信来往。

“弟妹?”邱氏笑看林氏。

婆母一开口就同意了,林氏还能说什么?再者说,她不认为霍太太是真的为了见自己而来的,这不过是句随口一说的客气话罢了。

“有劳霍太太记挂,实在太不敢当了。”

邱氏笑,“弟妹还记得不,你们以前是见过的,当年你过门时,我那妹子来喝喜酒了。”

陡然提起年轻时,林氏微微脸红,笑着点点头,其实年月已久,她也只是个模糊印象了,但态度还是得有,“记得的。难为霍太太也还记得我,亲戚之间确实该多走动,越走越亲嘛。”

邱氏一拍手,“可不是嘛!”

沈老安人也很高兴,“让霍太太把她家那小子也带来,我记得那孩子生得不错,好些年不见,也长大了吧,叫什么名字来着?”这是问邱氏。

“单名一个立,已经十七了。”

沈老安人点头,“对,立哥儿,我想起来了,比之铭小八个月,他们俩小时候玩得还挺好,带过来吧,也让他们表兄弟亲近亲近。”

事情一说,当即就定了下来,邱氏最是欢喜,办起事来更加利索,从老安人这里一回去就立即打发人出去送信了,紧接着又收拾院子,置办生活用品。

林氏不置一词,也确实无话可说,人家的妹妹,说的好听是来看她,但是有老安人在此,冲的当然还是老安人的面子。

沈清兰也没空琢磨这事,她忙着给老安人做好吃的,继上次的桂花汤饼之后,她又变戏法似的做了好些花样,老安人吃了赞不绝口,面色日渐红润,刚来时的就不严重的风寒体虚症状扎扎实实食补了一段时间,再次精神抖擞,神采奕奕。

霍太太行动很迅速,毕竟都在洪州,两天后就到了分宁,消息传到内院,说“霍太太进了门了”,林氏出于礼貌,也叫上沈清兰,一起去门口迎接。

沈清兰到门口时,正听到一串爽快的妇人笑声,“老安人,可真是想煞我了!,几年不见,您老还是这么硬朗啊,瞧着比我还年轻哪。”

沈清兰心说,这就是霍太太?可真会说话呀!不愧是大伯母的亲妹妹,这姐妹俩夸起人来,一个胜一个。

一行人有说有笑走进来,沈清兰跟着母亲脚步过去,在邱氏的引荐下双方打招呼。

沈清兰是晚辈,主动过去向那个正拉着母亲说话的妇人行礼。

妇人与邱氏面相足有七分相似,不同的是,眉眼轮廓比邱氏稍觉硬朗分明,笑起来,也更明朗一些。

霍太太闻声来看沈清兰,顿时惊赞连声,“这是四小姐吧,可真标致呀,跟画里走出似的!”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