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香闲闲露华浓(240)

作者:方唐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沈家小姐清兰回乡探望祖母,无意间结识了年轻有为的青年将军。虽是萍水相逢,却又屡次相遇。在一次次的交往中,两人逐渐相知。不料事情有变,家中起了涟漪,清兰的亲事也遇到了种种问题……他诚心求娶,她嫁入高门。谁知高门不简单,种种波折渐起。幸而夫君宠妻护妻,就算前路崎岖,也是不惧。 点击展开

车辕辘辘,马蹄哒哒,渐行渐远,最终消失在街道的晨光中。

送走远行人,一行仍归家门。

西去之期就在明天,但卫长钧这个客人好像一点自觉性都没有,主人家都要搬家了,他还没有告辞的意思,该吃吃,该睡睡。

沈清兰心中既忐忑,又怀着小小的希冀,想询问林氏,又不敢开口,一边竖起耳朵听动静,一边做最后的收拾。

到了晚上,沈清兰还是没稳住,去找了林氏,以最后确认动身时辰为由,在她身边长长短短的说了好些话。

林氏呢,一边整理东西,一边回答她的话,现在世子已经走了,最初的安排也作废,眼见女儿的婚事耽搁下来,她心里也不知滋味,好在丈夫升官,可做安慰。

“兰儿,你的东西都整理好了?”林氏见她说来说去尽是些闲话,便知女儿过来是醉翁之意不在酒。

“我想会州寒冷远胜申州,就将冬天的棉袄尽数带上了,倒是夏季的衣裙,只略选了两三套。”

林氏点头,“这样最好,夏天还早着呢,等咱们到了那边,再裁剪新的,路途遥远,能轻便则轻便。”

沈清兰顺着话题爬,“我也这么想呢,母亲,车马是否已经备好?够不够装东西?”

“……”说到车马,林氏突然皱了皱眉,停顿了好一会,才缓缓点头,“共有十辆车,足够了的。”

沈清兰惊了一下,笑,“这是父亲安排的?以前出门,父亲都是尽量低调简行,这次也是想着天冷又路远,想让母亲多带些东西,坐得舒服些吧。”

林氏别有意味的瞅她一眼,“是宜威将军安排的。”

“……”沈清兰心里像是掉进去一颗糖,一点点化开,甜味越来越浓,又不敢被母亲看出来,抿着嘴,吸了吸鼻子,低头假装喝了口茶,才说,“哦,那他……真是一番好心,对了,母亲,咱们明天一早就走了,他……”

林氏停下手边的事,看她。

沈清兰顿时说不出话来,像个露了馅的饺子,准备赶紧跑步。

幸好沈良进来,解了尴尬。

“父亲,您喝茶。”

沈良呵呵直笑,“兰儿也在。”接着对林氏说,“宜威将军已经与我说了,这一路同行,大家路上也好有个照应。”

林氏惊道,“这怎么好意思?”

沈良笑,“不妨事,说来也巧,宜威将军驻军所在就在会州城北,也是会州的北大门,说起来,我这次调到会州,将来与宜威将军还有不少协作之处呢。”

林氏错愕,“……”

沈清兰的心怦怦直跳,只觉得父亲的话被放大了无数倍,一遍遍回响耳边,震得她面红耳热,有心再听一听、问一问,又怕被林氏看破,慌忙告退了,好在林氏也正处于惊讶中,没理会她的微妙变化。

是夜,沈清兰辗转反侧,怎么也睡不着,半夜里又爬起来,打开一口箱子,将里面放着的大包袱、小香囊摸了又摸,怀揣着对未来的希望,渐渐心境安宁。

第334章 雾气

翌日凌晨,申州城尚在寒冬中沉睡,晨雾重重,沈府亮了小半夜的灯却悄然熄灭,还剩下的为数不多的一行人在沈良的带领下穿廊过园,迈出了大门。

门外是一溜整齐的马车,管家王安叔指挥几个下人手脚麻利的往车上装行李,并做加固。

马车根据用途,布置也不同,几辆坐人的,都是青尼覆顶,厚毡铺地,保暖又柔软;另几辆放物件的,则是油布包裹,麻绳绷紧,既防雨雪,又防颠簸。

沈清兰站在台阶上,回首看林氏亲手关门落锁,心中颇为感慨,父亲在申州别驾这个位置上一坐就是十几年,她因此打小就在这里长大,虽然母亲和她说过,“为官者,皇命所指,就在家。”也就是说,当官的人,哪有什么安安稳稳、世代不变的居所?但在她小小的心里,还是把这里当成了家,突然离开,明知是高升,仍难免离愁。

她留恋的四处打量,门边的墙上贴着一张告示引起她的注意,忍不住定睛一瞧,不由愣了一下,告示居然是写给已经消失好几天的梁家母女的,意思是就此别过,好自为之,语气敦厚、诚恳。

这是父亲写的?

沈清兰皱眉,细看一眼,摇摇头,分明是大哥沈之逸的笔迹,大哥写这么一张告示公知世人,当真不错。

也不知梁家母女现在在哪里?

“兰儿,上车了。”林氏已经锁好门,回头喊她。

沈清兰收回心神,匆匆下台阶。

赵妈妈道,“小姐恋旧得很呢,这里毕竟是小姐长大的地方。”

沈清兰不置可否,低头一笑。

突然,只听到浓雾中传来急促的车马声,很快就见两辆马车由远而近,停了下来。

“丰瑜兄,还好我没来迟啊。”随着一声笑呼,马车上下来一个人,正是亲家翁方大人方宏远,紧随其后的是其长子方行安。

“平谦兄,有劳你赶来送行。”

两家多年交情,现在又成了亲家,自是非同一般,沈良和林氏都赶紧迎上去,沈清兰也跟过去行礼。

“咱俩这情分,你又何必见外?”方宏远转身又对沈清兰笑道,“清兰,我今天可是带了任务来的,筎音让我转句话,路途保重,到了会州,莫忘了来信。”

沈清兰也笑,“我也正好有句话要劳烦方伯父转给筎音,千里不远,鸿雁频频。”

大家都笑起来。

两家长辈互诉离情,从公事说到私事,最后,还是林氏会意,插了句言,说是沈家虽然搬走了,但是儿女姻亲不会变,沈家必定会按照当初选定的良辰吉日来迎亲。

方宏远很高兴,虽然他也希望沈家仍在申州,这样女儿就算嫁人也在身边,但女婿有本事能谋得更好的前程,他更欢喜。

双方又说了些话,眼看着时辰不早,准备拱手作别,恰好又有人来,却是郑大人郑昌明带着儿子郑学昀。

郑学昀看到沈清兰,眼睛一亮,过来打招呼。

“兰妹妹,此去会州,一路风霜兼程,切记要照顾好自己,到了那边,给我写封信,也好让我放心,好吗?”

沈清兰心里打了个突,既不是亲人,又不是密友,我给你报平安,算什么呢?婉转回绝,“有劳郑少爷挂念,世道安宁,车马平缓,父母又都在身边,自然是安安稳稳的。”

郑学昀有些失望,还是继续说道,“兰妹妹说的是,我还没去过会州呢,听说那边风土人情迥异于申州,兰妹妹要是得了闲,能不能在信中和我讲讲当地习俗,也让我增长见识?”

“……”沈清兰怎不知他的用意,但两人从小认识,十多年来也没生出情义,当然不愿临走时还惹人家牵肠挂肚,当即拒绝,“郑少爷说笑了,郑少爷博闻广识,就算没有去过的地方,也在书中早有了解,何须我讲?”

郑学昀见屡屡被拒,郁闷得不行,还想再接再厉,却被林氏岔开。

林氏就在旁边,见他缠着女儿,不由得警铃大作,她其实并不讨厌这个少年,毕竟是看着长大的,曾经也动过心思想把女儿许给他,但后来人选越来越多,就比了下去,歇了这心思,她现在依旧想着穆华景,当然不愿郑学昀粘在女儿身边。

“学昀,过了年,你也该进京了吧?”

“……是的。”郑学昀被点名道姓,只得回答。

林氏笑道,“你与之逸、之潇从小在一起的,他们俩已经先进京了,你要是去了,就去找他们俩,出门在外,大家相互照应。”

郑学昀心中大喜,连连答应,一则,他也想通过沈家兄弟进一步攀上穆华景这棵大树,二则他觉得,只要自己继续保持与沈家兄弟的关系,那么,娶沈清兰还有希望。

沈清兰却没这么多想法,她见母亲接话,立即松口气,悄然后退,拉开距离。

这时,又闻马蹄声急,浓雾之中隐现一骑如飞而来,转瞬间就破雾带风,停在众人面前,卫长钧飞身跃下。

“宜威将军!”方昌明和方宏远愣了下,作揖行礼。

卫长钧虽然是个晚辈后生,但他的赫赫威名和军衔品阶都让在场的长者不得不低头服气,他们敬佩这个年轻人,也不敢不恭,心里还存着攀交情的意图。

卫长钧也没傲慢,拱手还礼,目光却在不远处的沈清兰身上一扫而过,途径郑学昀时,微微一眯,意味不明。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