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香闲闲露华浓(173)

作者:方唐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沈家小姐清兰回乡探望祖母,无意间结识了年轻有为的青年将军。虽是萍水相逢,却又屡次相遇。在一次次的交往中,两人逐渐相知。不料事情有变,家中起了涟漪,清兰的亲事也遇到了种种问题……他诚心求娶,她嫁入高门。谁知高门不简单,种种波折渐起。幸而夫君宠妻护妻,就算前路崎岖,也是不惧。 点击展开

林氏心里不是滋味,非亲非故的,卫长钧身为宜威将军放下公务,陪着女眷们缓慢前行,又放低身份照料起居,为的是什么?

初见面时,她会猜测是不是与申州政务有关,但经过大半个月的相处,她绝对没法再自欺欺人,即使卫长钧在女儿面前也没有过轻佻行为,她还是能断定,卫长钧此行就是为了女儿。

“妈妈,你说,这怎么办?”她对赵妈妈叹气。

赵妈妈道,“卫三少爷嘛,真是没得挑了,端看太太的意思吧。”

林氏皱眉,“人是不错的,不过顾公子也极好,况且我也与顾夫人互有默契,就算还没有媒聘,但只要顾家没有作罢的意思,我总不能说换人就换人。”

“是这个道理,那太太是铁了心拒绝卫三少爷了?”

林氏唏嘘点头,“他的这心思,我只能当作不知情,再说了,婚姻大事,也不是他自己说了算,卫夫人没这个意思,他再示好又如何?”

赵妈妈笑,“太太要是想好了,也不必烦恼,等卫家有消息,顾家也该早就下聘了。”

“我烦恼的哪里是这个时间差?我既然与顾家有约,就算卫家先来人,我也得问问顾家的意思才能答应,我担忧的是兰姐儿,卫三少爷这一路相陪,体贴入微,她小女儿家万一动了心,就……麻烦了。”

赵妈妈顿时一惊,“是啊,要是小姐自己有了这个心,事情就难办了。”

两人相对愁了一会,赵妈妈安慰她,“太太也别太紧张,小姐素来谨守闺仪,再说,卫三少爷当时在分宁时就登门示好,还为小姐包扎伤口,几番送药,也没见小姐动心啊。”

这么一说,林氏松了口气,是啊,分宁几个月都擦出火花,半个月相处就生了情意?

应是不会的。

沈清兰手上的伤口已经愈合,纱棉也拆了,卫长钧又换了药送,还是日日抹着。

大家都已经习以为常,碧玉拿药时,甚至还随口对他说了声,“小姐愈合得可好了,痂一掉,几乎都看不见痕迹了。”

卫长钧站在门口笑,“那就好。”往里瞧了眼,没进去。

出了孝感,又过一日,投宿又启程,不出五里,只见空中飞来一只鸟儿,盘旋两圈,薛扬仰头吹了个口哨,鸟儿叫唤一声,俯冲下来,准确的落在薛扬肩头。

薛扬熟练的从鸟儿脚上取下一张字条,拍马到车队前,交给卫长钧。

卫长钧展开字条,一扫而过。

薛扬迟疑,“将军……”

卫长钧摆手,调转马头到林氏车前,拱手道,“沈太太,军中急报,长钧不能与沈太太同行了,必须立即回营。”

林氏本来正在发愁怎么能分道扬镳,谁知道对方突然主动离开,这一下,她反而是愣住了。

“军务要紧,卫三少爷请自便,多谢卫三少爷一路相护。”林氏撩起帘子。

卫长钧笑道,“沈太太见外了,告辞。”转头叮嘱薛扬,“继续护送沈太太和沈四小姐,送进沈府再回营。”说罢,扬手一鞭,随着“啪”的一声,马前蹄腾空,嗖的窜了出去。

第240章 戏耍

沈清兰早在车里听到他说话,咬着牙不吭声,直到马蹄声渐远,才鼓起勇气从车窗往外看,已只看得见滚滚尘烟中一点黑影。

她望着那一点黑影出神,心茫然若失,好似那马蹄之后的烟尘弥漫,看似满满的,其实空空的。

“小姐……小姐……”碧玉小声拽她衣袖,自作主张把窗帘放下来,隔断她的视线。

“嗯。”沈清兰顺势后靠,缓缓闭眼,语气闷闷,“听母亲的安排,继续走吧。”

碧玉没吭声,她碰了碰沈清兰的手,觉得热气在一点点褪去,微微一惊,忙取了手套给她戴上,又将绒毯将她裹紧。

“小姐,您是不是……”她压低声音试问。

“不是!”沈清兰甚至都没听完她在说什么,就下意识的否认,那语气,似乎有些委屈,还有些赌气。

碧玉和翡翠面面相觑,谁也不敢说话。

沈清兰确实是委屈的,卫长钧说走就走,只跟她母亲说了句话,却连跟她招呼都没打,转眼就没影了,她一想到那个黑影,心里就堵得难受,其实她很清楚,卫长钧这么做是对的,就像这段时间以来,他一言一行无可挑剔,是为了不让林氏对他、也对自己起疑、反感,甚至她也知道自己没有资格、没有理由委屈,可还是忍不住悄悄的小小的埋怨他。

你怎能走得如此决绝?

卫长钧离开后,薛扬的责任更大了,他恨不得围着车队跑圈巡防,唯恐有半分差错。

最后,林氏都过意不去了,亲自说话让他休息,“已经进入申州地界,这一片都很安全,放心吧。”

薛扬挠挠头,憨笑两声,这才老老实实的跟着。

林氏又对赵妈妈叹,“如今是明明白白了,卫三少爷就是为了兰姐儿,才送过来的,要不是有军务……这走都走了,还派人跟着,非要送进家门。”

赵妈妈也不好说什么。

林氏又道,“他做到这个地步,情义不可谓不诚,将来兰姐儿嫁到顾家,咱们也就得罪了卫家啊。”

“太太先别想得太长远,说不准,将来卫家另结了良缘,自然就化解了呢。”

林氏默然。

三天后黄昏,车马抵达申州州府。

先前在分宁时,林氏还开玩笑说,要提前写信回来让沈之逸代沈清兰准备送给方茹音的礼物,到最后,临别事多,这话就忘了,途中想起来,觉得不差那几天了,也就懒得再修书,给丈夫孩子们一个惊喜也不错,所以,车马到门口时,府中竟无人出迎。

林氏下了车,站在门前看了看,笑道,“大门紧闭,冷清得很,早知道,还是提前告知归期的好。”

赵妈妈也笑着登阶去拍门,“怕是老爷这会儿不在府里呢,可能去衙门了,两位少爷……却也不好说。”她是知道的,沈之逸和沈之潇都是圈不住的性子。

门房张婆子闻声开门,探首张望,又惊又喜,“太太、小姐回来了!哎哟,怎么也没提前让婆子准备准备呢,快进来,进来。”打开大门。

林氏笑道,“回家来,要准备什么,你们该做什么做什么罢。”带着众人往里走,她与沈良成亲二十余年,分别时有,但新春总在一起,这一次她带女儿去看婆母,原本也没打算留这么久,所以一趟下来,竟是近半年了,再回到自己家,恍惚中觉得新奇又亲切。

“老爷呢?”

“老爷去衙门了。太太不在家,老爷也在家呆不住,初六就去衙门了,早出晚归的,婆子都觉得辛苦。”

林氏一听,也心疼起来,甚至自责不该拖到如今才回,丢下丈夫和儿子冷清清过年。

“大少爷和二少爷可在?”

张婆子笑,“大少爷一早就出去了,婆子也不知去了哪里,不过大少爷和郑少爷要好,太太不在的时候,两人也是常来常往的,兴许是去了郑府;二少爷倒是在府里呢,约莫正在看书。”

郑少爷是申州刺史郑昌明之子,两人自幼相识,年纪相仿,故而往来密切,两家俱是知情的,一笑而已。

林氏就转头和赵妈妈笑,“看来潇儿是长大了。”

赵妈妈也赞,“二少爷越发的懂事了。”

穿过影壁往里入中庭,就听到脚步声匆匆传来,一声清朗少年音响起,“母亲!母亲回来了!”话未落音,就见一个身材修长、眉目清俊的蓝衫少年一路小跑过来,向着林氏深深行了个礼。

林氏笑着端详次子,点头道,“似乎长高了些许,不错。”

沈之潇挑眉得意,“可不,孩儿与大哥一样高了,母亲回来怎么不提前写信来?孩子也好出城迎接。”

林氏故意哼道,“我便是特意不写信的,要看看你们兄弟在家都做些什么,可有背着我胡闹?”

“……咳咳。”沈之潇尴尬的低头,“母亲别吓孩儿,母亲不在时,父亲管教极严,孩儿每日功课一丝也不敢落下,哪敢胡闹?”

林氏大笑,甚为满意。

沈清兰却不满意了,哼道,“功课大概不曾落下,不过,心就不知跑哪里去了?连亲妹妹都忘了,我在这站了半天,理也不理我,这样的哥哥要来何用?”

沈之潇一出来就在和林氏说话,这会儿见妹子生气,大惊失色,忙过来连连作揖,“兰儿,兰儿,我的好妹子,二哥知错了,你大人大量,便饶了二哥这回吧。”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