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好(7)

作者:念去去去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标签: 情有独钟 甜文 关键字:主角:李拂(千山雪),萧景佑(万里春) ┃ 配角:周游 ┃:相守是彼此的坚持。立意:追寻美好,便会得到美好。 一个天生神力,不知人心险恶的前朝公主;一个油尽灯枯,随时会向阎王报到的当今王爷;一个游手好闲,诗书耕读样样稀松的功臣之后。 点击展开

张大人两眼往上翻,眼看要背过气去。

师爷连忙上前给张大人抚前胸拍后背,折腾了半晌,张大人喉咙里“呃”了一声,才算是缓了过来,但依然是惊魂未定。

师爷赶紧叫了差人把张大人送回家去。

凉亭里依然清风徐来,花香阵阵。

师爷坐在了张大人方才坐的位置上。

千山雪问:“你屁股不疼了?”

师爷苦笑道:“姑娘就别拿在下取笑了,我们还是说说韩家小姐的死吧。”

从进门便一言不发的万里春淡淡开口道:“韩家小姐的死,应该是个意外。”

师爷连忙端坐,正色道:“万公子请详细说来。”

万里春看他一眼,“我说完了。”

“啊?”师爷眨巴眨巴眼。

万里春神情淡漠,从他脸上实在看不出多余的情绪,师爷拿不准他这句话想表达什么。

总不会,是帮着千山雪逗弄他吧?

“意外?她不是被人害死的吗?”千山雪睁大眼睛,看着万里春,“那她中毒是怎么回事?”

师爷心里暗暗点头,对对对,就是这样,继续问他!他正在心里无声地呐喊,却见千山雪突然转头看向他自己。

“你们查到了什么?她是中了什么毒?”

师爷摸了摸鼻子,拿着卷宗道:“仵作验毒没有这么快,目前还不知道她中的是什么毒。至于别的……”

差人去韩家走访,据韩家人说,三小姐昨日并未有何异常,晚饭还比平时多吃了一些,吃过饭就回房去准备河灯。她的贴身丫鬟小莲昨天不舒服,早早就睡下了。三小姐脾气有些怪,平时只让小莲一人服侍,院里那些粗使的丫鬟婆子没事也不到她身边走动。

所以她什么时候出来放河灯,什么时候失足落水,韩家上下竟无一人知道。

师爷又补充说道:“从韩家的一个角门出来,走上十步就是永清河。韩家三小姐住的院子离那个角门不远。可以推断,她是在半夜下人都睡下之后,独自一人出角门来放河灯,不慎落水溺亡。永宁地势西高东低,河水是自西向东流。她落水后被水流推动,顺流而下,到了河道拐弯处水流变缓,不知何故,她漂到了清苑客栈的窗下。”

说到此处,师爷看了看千山雪,目光中有同情之意。

千山雪明亮的眼睛暗了暗,想到她在房中呼呼大睡时,韩小姐正孤孤单单漂在冰凉的河水里,心中便又难过起来。

师爷也叹了口气,说道:“我赞同万公子所说,韩小姐的死,应该是个意外。那下毒之人的目的并非是想要害死她,但会是什么呢?为财?还是为色?在我看来,这是目前此案最大的疑点。查明此节,便能顺藤摸瓜,抓到凶手。只是现在毫无头绪,不知从何查起。”

万里春淡漠地喝茶。他从落座之后便一直喝茶,但那小小的一杯清茶,喝到现在还有一大半。

师爷不禁有些纳闷:县衙的茶有那么好喝吗?

千山雪霍然站起身来,师爷一惊,本能地向后靠了靠。

千山雪并未去抓他的衣领,只是握拳砸了一下桌面,表情坚定地道:“永宁就这么大,我去一个一个问,总能把那下毒的人找出来!”

万里春脑海中莫名浮现出千山雪拿着那张钟馗像,握拳说“天下就这么大,我去一个一个找,总能把他找到!”的模样。

他放下茶杯,从袖中拿出一张纸,放在桌上,用指尖朝师爷的方向略微推了推。

师爷眼前一亮,连忙恭恭敬敬地探身拿了,展开来一看,却是一幅画像,“这是谁?”

万里春道:“这画像出自韩小姐之手,你让人拿去韩家,一问便知。”

师爷迟疑着问道:“既是韩小姐的画,如何会在万公子手里?”

千山雪道:“这是她帮我画的。”

师爷愣了一下,看看她,看看那画,再看看万里春,神情极为困惑。

韩小姐帮千山雪画了一幅画像,那画上之人,不应该是……

他百思不解,看看眼前两人,一个明显是懒得解释,另一个恐怕解释了还不如不解释。于是他放弃了开口询问的念头。

人生在世,总会遇到各种困惑,有些一时解不开,慢慢总会想明白,有些到死也解不开,就变成了遗憾。谁还能没点遗憾呢?

师爷如此安慰了自己,便要叫人来去韩府查问。

千山雪说:“我也去。”

万里春不易察觉地蹙了下眉头。

师爷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细节,眼珠一转,突然心中大乐,胸中顿时无比舒爽,俨然有拨云见日,云破天开之感。

原来如此!

他高高兴兴站起身来,真挚且诚恳地对千山雪道:“姑娘不说,在下也要邀请姑娘同去。永宁很久没有过这么复杂的命案,差人们缺少这方面的经验,很多地方还需要姑娘多多指教才是。”

千山雪毫不客气地道:“你放心,我肯定会抓到凶手,给韩小姐报仇!”

师爷分明看到那位一脸淡漠的万公子露出了生无可恋的表情。

第6章

韩老爷姓韩名况,是永宁本地人,祖上三代经商,但都是小本生意,到了韩老爷这一代突然时来运转,生意越做越大,钱也越赚越多,如今经营着七八家商铺,是永宁数一数二的大户。

虽然有了钱,但家里的亲戚不管穷富,无论远近,还是同先前一般来往。单凭这一点,永宁老百姓提到韩老爷,都要竖起大拇指,说韩老爷做人厚道,不忘本。

不忘本,这一点从韩家的宅子上也能看出一二。

韩家起初是个一进的院子,三间正房,两间厢房。后来人口多了,住着有些拥挤,韩家老老太爷攒了点钱,又在正房后盖了三间,圈起来,把一进的院子变成两进。后来不断添丁进口,于是韩家老太爷把院墙打通,又在旁边加盖了几间。韩老爷发迹后又在原有基础上扩建了一大圈,一直盖到了永清河边。

从外面看,韩家大院院墙高筑,屋檐层叠,绿树成荫,很有气势。等走进去就会发现,里面院子套院子,穿廊连穿廊,墙上有门,门后又有墙,关起门来每个院子都自成一统,打开门后又彼此相通。

像个迷宫。

师爷带着千山雪和万里春,还有两个差人,以查案为名来到韩家,提出想去韩离桐住的房子看看,韩老爷连忙应允,亲自领着他们,七拐八折走了好一会儿才到。

师爷看看眼前的小院,摸摸下巴,有意无意地说了句:“三小姐这院子有点偏啊。”

韩老爷擦了擦额头的汗,叹气道:“是偏了点。不瞒大人,这几间房子原本是预备给犬子做书房的。我想着这里清静,没人打扰,让他踏踏实实地读书。离桐不知怎么看中了这里,非要住过来,为这事还闹了两次,实在是没办法,就随了她了。”

在大雍朝,商贾社会地位不高,像韩老爷这样赚了大钱,希望子孙后代好好读书考个功名,往仕途上走走,是再自然不过的事。

这个院子离主宅远,离下人住的地方也不近,周围没有杂货房之类,只有些花草树木,确实是个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的好地方。

但是一个闺中小姐住在这,那就有点耐人寻味了。

院子里静悄悄的,除了风吹草木的沙沙声,还能听到外面河水流动的哗哗声。

韩老爷说,离桐不喜欢人多,身边也只有一个贴身伺候的丫鬟,叫小莲。其他做杂事的丫鬟婆子都是有事才来,平时不再这院里多待。

千山雪在院子里慢慢走走看看。

窗下种了几棵芍药,开得十分热闹,姹紫嫣红。其中一棵不知是风吹还是人为,枝条断了,旁边插了一根细竹竿,有人细心地用绸带将那断枝与竹竿绑在了一起,让这芍药依然挺立。大概是营养难以为继,那断枝上的花与叶子都有些蔫蔫的,不大精神。

万里春俯身看了片刻,伸手摸了摸那枝条的断口。

师爷连忙凑过来,也跟着看了看,摸着下巴道:“这断口还是绿的,想来是这两日断的。”

“前日。”万里春淡淡道。

他说完便起身去看别处,师爷摸了摸鼻子,回头问韩老爷,“这花是怎么折的?”

韩老爷茫然摇头,让随从去叫来一个婆子。

那婆子年纪有四十上下,一张黄白脸,两只小眼睛,进了院子左瞟右瞟,两只手在腰间围裙上搓来搓去,透着那么点不□□分守己的意思。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