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好(4)

作者:念去去去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标签: 情有独钟 甜文 关键字:主角:李拂(千山雪),萧景佑(万里春) ┃ 配角:周游 ┃:相守是彼此的坚持。立意:追寻美好,便会得到美好。 一个天生神力,不知人心险恶的前朝公主;一个油尽灯枯,随时会向阎王报到的当今王爷;一个游手好闲,诗书耕读样样稀松的功臣之后。 点击展开

河面上飘着点点灯火,由西向东,连成一线。

七月十七,永宁城的女孩子会在深夜对月许愿,然后放一盏河灯。河灯不沉,愿望成真。

黑沉沉的街道上,回荡着更夫的梆子声,和干哑的“天干物燥,小心火烛”。胡同里偶尔响起一两声狗叫,和不知谁家小儿的啼哭。

永清桥上,两队巡逻的差人交接班,各自大致哈欠,漫不经心地走向相反的方向。

这是永宁城有一个平淡无聊的夜晚,如同已经过去的千千万万的夜晚一样。

月光如水,温柔地洒落在街道,洒落在河面,洒落在每个角落,每个生灵之上,不管那是活的,还是死的。

河面上整齐排成一线的河灯突然扭出了几道弯,仿佛受到了惊扰。

但是岸边的差人并没有看到。

黎明时分,千山雪突然醒了。

她听到了奇怪的声音,十分轻微,却又很有规律。

“咚”“咚”“咚”

一下接着一下,不疾不徐,却又不间断。声音是从客房的窗下传来的。

千山雪起身下床,随手束起长发。

窗外的天空已经褪去了夜晚的漆黑,变成了灰蓝色,天边还残留一轮惨白的月亮。

她揉了揉眼睛,看向窗外。

河面上升腾着白色的雾气,水草和鱼虾的腥气随着雾气向四周弥漫。

岸上已有早起挑担卖菜的菜农出来摆摊,永清桥上有竹竿挑着灯笼,巡夜的差人完成了工作,正坐在灯笼下喝粥吃饼。

一切都是如此静谧而正常。

此时,窗下又传来“咚”的一声。

仿佛在提醒她。

千山雪困惑地探身出去,只看了一眼,便惊呼一声,整个人弹起来,穿窗而出,“扑通”一声跃入水中。

岸边的菜农和桥上的差人都被入水声惊动,纷纷起身朝河中张望。

离得近的一个菜农大喊起来:“有人落水啦!快救人哪!”

差人们反应过来,急忙丢下碗筷,从桥上跑下来。

清苑客栈的客房也陆陆续续亮起了灯。

没等差人们下水,千山雪已揽着那水中之人飞快游到了岸边。

人们七手八脚把那人抬上岸去,有个差人伸手想去拉千山雪,但他手刚伸出去,便觉眼前一花,有几点河水溅落脸上。

等他回过神来,千山雪早已跃上河岸,俯身查看那落水之人。

那人腹部鼓起,露在衣服之外的皮肤肿胀泛白,显然是早已溺死,在水中泡了一夜。

千山雪呆呆地看着那人浮肿的脸,那么秀美的眉眼,此时了无生气,如同一具木偶。

此时已有许多人闻讯赶来看热闹,但都离得远远地,不敢靠前。

有个店铺伙计伸长脖子看了又看,突然惊叫起来:“这不是韩家三小姐吗!?”

第3章

太阳渐渐升起来,永宁城又开始了生机勃勃的一天,但有的人已经感受不到了。

县令张大人带着师爷仵作一干人赶到了,韩老爷接到报信也带家丁匆匆赶了过来。

差人向附近布店的老板要了幅白布,暂时将尸首盖住。

千山雪穿着湿透的衣服,头发滴着水,抱着膝盖呆坐在岸边。客栈的伙计认出她来,好心提醒她回去换衣服,她却好像没听见。

县衙和人和韩家的人都围着尸首,一时没有人想起她。

有人在她头顶轻轻叹了口气,随即一件长衫落在她肩头。

千山雪猛地抬起头,却被明亮的阳光晃了眼睛。

那逆光而站的人,全身仿佛被阳光裹在其中,面容沉静,一如那晚火光映照之下,美如神祇。

他换下了灰麻布衣,穿着白色儒衫,衣领袖口绣着云纹,但那熟悉的苦涩药味,依然没有变。

千山雪吸了吸鼻子,喃喃道:“她昨天还帮我画了你的像。”

她声音轻且含糊,但那人听清了,垂眸看着她,没说话,只伸手从她发上拿下一根水草。

“可是,她却死了。”

千山雪把脸埋在膝盖上,肩膀微微颤抖。

那尸首旁边,也传来一阵嚎啕。

“桐儿!你怎么如此想不开!不过姐妹之间几句口角而已,你怎么就……怎么就寻了短见……将来九泉之下,你让我有何颜面见你父母啊……”

大放悲声的是个四五十岁的男人,衣着讲究,身材微胖,因为保养得当,头发胡子还都是黑的。

两旁家人搀扶着他,连连劝解。四周看热闹的百姓也摇头叹气,都说韩老爷为人忠厚,心肠又好,不该摊上这种事。也有人悄悄说那三小姐乃是韩家二爷和□□所生的孽种,行事作风很有些另类,不是韩家另外两位小姐那种温婉端正的作风,如今跳河自尽,怕不是做下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丑事。

闺中小姐与落魄书生私定终身的戏码,在戏台上被演绎得美轮美奂,但到了街头巷尾,只会越传越不堪。

韩家是永宁城有头有脸的大户人家,县令张大人与韩老爷有些交情,见此情形也有些不忍,便让差人驱散了看热闹的人群,又对仵作使了个眼色。

那仵作会意,围着尸身转了一圈,便下了结论:“韩小姐身上无伤,是落水溺亡。”

韩老爷愈发悲戚。

张大人叹道:“韩兄,世事无常,生死有命,这也是无可奈何的事。你也莫要太过悲伤,令侄女的后事,还得你费心操办呢。”

韩老爷勉强止住哀泣,掏出巾帕来拭了拭眼角,叹气道:“唉,家门不幸啊。家中老母还不知道这件事,若是她知道……”说着脸现悲色,哽咽难言。

张大人拍拍他的肩膀,便让差人从附近店铺借来门板,韩家家丁动手将韩离桐尸身抬到门板上。

张大人又安慰了韩老爷几句,便要拱手作别。韩家家丁已经抬起门板,准备回家办丧事去了。

“她不是投河自尽。”突然,一个头发散乱的女孩子闪身挡在了韩家家丁面前。

她全身湿透,身上批了一件男子外衫,小巧的脸庞上一双乌黑明亮的大眼睛,此时眼中有泪,双目通红。

正是千山雪。

韩老爷看着她愣了一下,转向张大人,“这是……”

张大人心中有些恼火,狠狠瞪了旁边差人一眼,两个差人连忙上前试图把千山雪拉开。

千山雪身形一转,没人看到她怎么出手,只听到“哎呦”“哎呦”两声,两个差人摔倒在地。

张大人大怒,喝道:“哪里来的狂妄女子,竟敢当街殴打差人!把她给我抓起来!”

差人面面相觑,手上迅速摆出了架势,脚下却犹豫不前。

这么个娇滴滴的小姑娘,抓住了也脸上无光,而且有欺负人的嫌疑;万一要是没抓住……

看看旁边还没爬起来的两位同僚,差人们心中暗暗撇嘴。

看样子是抓不住的面儿大啊。

一旁观察的师爷悄悄拽了拽张大人的衣袖,凑在他耳边低声说了几句,张大人面色一变,“确有此事?”

师爷点点头,“千真万确。”

张大人眉头微皱,沉吟不语。

韩老爷见状心中起疑,往张大人身边走近两步,不安地问:“大人,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莫非我这侄女的死,另有原因?那拦路女子又是何人哪?”

张大人摸了摸胡子,手搭在韩老爷肩上,道:“韩兄,那位拦路的姑娘名叫千山雪。昨日她曾在大街上从受惊的驴蹄下救了令侄女,今日清晨,也是她发现令侄女的尸首,跳进河里打捞出来的。”

“原来如此。”韩老爷连连点头,“那是我家的恩人哪。”说完便转身来至千山雪面前,抱拳躬身,说道:“不知姑娘有恩于我那苦命的侄女,韩某向姑娘告罪。姑娘方才说我那侄女不是投河自尽,可是知道什么隐情?”

千山雪一怔。

她看到韩离桐要被抬走,官差和韩家都一口咬定她是投河自尽,直觉不对便跳了出来,其中有什么“隐情”她还想都没有想过。

“隐情暂时不知,但证据却有两个。”一个年轻男子施施然走到千山雪身旁,淡然开口道。

那年轻人样貌生得极好,众人看到他时都呆了一呆。

韩老爷忙道:“愿闻其详。”

旁边的张大人看了眼仵作,黑着脸走过来,一面上下打量着年轻人,一面竖着耳朵听。仵作连忙也跟过来。

年轻人走到韩家家丁抬着的门板旁,从袖中掏出一把折扇,轻声说了句“冒犯了”,便用折扇挑开了盖在韩离桐身上的白布。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