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光好(16)

作者:念去去去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标签: 情有独钟 甜文 关键字:主角:李拂(千山雪),萧景佑(万里春) ┃ 配角:周游 ┃:相守是彼此的坚持。立意:追寻美好,便会得到美好。 一个天生神力,不知人心险恶的前朝公主;一个油尽灯枯,随时会向阎王报到的当今王爷;一个游手好闲,诗书耕读样样稀松的功臣之后。 点击展开

大叔:“那本来也不是要给你的豆腐。”

小宝哭得更大声了,小炮仗一般从树根上蹦起来,扑到大叔身上,抓着他的衣服,把鼻涕眼泪一股脑往上蹭,嘴里还在嚷嚷着:“……坏人……赔我豆腐……”

大叔:“……”

万里春施施然站起身,心情愉快地道:“今晚的食宿就有劳连大叔了。”

第13章

连大叔住在村西,房子是泥坯做墙,茅草盖顶,院子修的很宽敞,靠西墙又盖了个厢房,里面摆着石磨等一应做豆腐的工具。

院子东面的空地上整整齐齐地种了一畦一畦的青菜。

正房的窗下还种了些花,夜幕之下也能看出花开得生机勃勃,挤挤挨挨。

连大叔的娘子名唤绣娘,是个容貌秀丽,举止娴静的女子,身上有种名门闺秀的风范。她将那清贫俭朴的茅草屋收拾地干干净净,墙上挂了两个藤编的小篮子,里面插着野花,给这灰扑扑的屋子增添了一抹亮色。

进屋之后,油灯之下,周游和千山雪才看清了连大叔的相貌。

他年纪在四十左右,古铜色面庞,五官轮廓深邃,脸上已经有了些皱纹,左眼处有一道狰狞的刀疤,从额角直至眼下,可以想见当时情况是何等凶险。

他曾自嘲眼睛不好,想来就是指的这个。

周游和千山雪互相看看,脸上都有惊讶和好奇。

万里春只是坐在椅子上,悠闲地打量完屋中陈设,又饶有兴致地去看桌上的菜色。

菜色很是简单,青菜豆腐鸡蛋,稀粥饼子,此外还有热气腾腾,鲜嫩滑腻的豆花。

但在这乡下地方,也称得上丰盛了。

几人都吃得非常满足,小宝更是连菜汤都喝得干干净净,挺着西瓜一样圆滚滚的小肚子,还意犹未尽地抱着陶碗舔碗底。

看得绣娘不住地笑。

吃饱喝足,小宝开始犯困,绣娘便带他和千山雪去东面屋子睡觉。

这屋子是连大叔夫妇平时住的,宽敞的火炕上铺着蓝底白花的被褥,白日刚刚晒过,散发着暖烘烘的味道。

小宝躺下就睡着了,小手还抓着绣娘的衣襟。绣娘坐在他旁边,静静地缝衣服,看颜色,是给连大叔缝的。

千山雪躺在旁边看,看着看着,忽然坐起身拿过自己的外衫,在左臂手肘的位置,有一块小补丁,不细看完全看不出来。

绣娘抬眼看到,笑着问:“这是姑娘缝的?”

千山雪摇摇头,美滋滋道:“是我夫君缝的。”

那是万里春缝的。

确切的说,是在她把自己的手指扎了十几个洞,把袖子缝成了一个口袋之后,实在看不下去的万里春帮她重新缝的。

绣娘抿嘴笑了。

千山雪摸摸那补丁,又看看绣娘手中的衣服,下定决心般说道:“我也要学着做衣服,有一天也要亲手缝一件衣服给他。”

绣娘只是笑着看她。

西面屋子的炕上,也铺了同样蓝底白花的被褥。周游大字型躺在炕上,呼呼大睡。

院中厢房里,石磨旁。

石磨上放了盏油灯,油灯昏黄,只照亮石磨这一小块地方,余下都是模糊的阴影,坐在柴草上的两个人,面目都隐在这阴影里。

连大叔打破沉默,“真没想到,你竟然没死。”

万里春笑了笑:“我确实不太容易死。”

连大叔也笑了,“当年所有人都认为你一定死了,连陵墓都修了,皇后和太子却还是不放心,派出飞龙卫到处找你,一直找了五年。你藏得真好。”

万里春笑笑,“我确实很会藏。”

“七年不见,你果然还是像以前一样自以为是,让人讨厌。”

“承蒙夸奖,不胜感激。”

两人相视一眼,都笑了。

类似的对话,在他们第一次见面时就曾上演过。

只不过,那时他是声名显赫的铁鹰大将军连重,而他是久负盛名的晋王萧景佑。

当今皇上有五个皇子,萧景佑排行第三,是皇上最宠爱的一个,出生就被封为晋王。他自幼多病,虽然有自己的王府,但却一直住在宫里,为的是方便皇上每天探望。

萧景佑第一次以“神童”之名声动朝野,是在他五岁那年。他因思念早逝的母妃所写的一篇《思母赋》,文辞惊艳,情真意切,读之令人落泪,闻之令人动容。皇上命能工巧匠刻了九十九块碑,分发天下,令各地竖在闹市之中,教化子民,以孝为美,敬老爱老。

从此,天下人皆知晋王之名。

大雍文风盛行,民间多有诗会,其中最为有名的是每年四月初三在扬州举办的“青莲诗会”,无论贫穷贵贱,只要有才情,擅诗词,都可参加,到时会有七位评审选出最好的诗作,刊印发行,让天下文人欣赏传颂。排名前三者还能得万两白银作为奖励。不仅如此,朝廷还会专门派出大员参加评审,每年都有才学出众者被慧眼识才,从此平步青云,晋身仕途。

这样一场万人瞩目的盛会,评审的难度可想而知,争论的激烈也可想而知,每年都会有评审因为过于激动而晕厥。

有一年,一个名为“万里春”的书生送了自己的一首长诗到“青莲诗会”,这首长诗托物言志,借蜉蝣朝生暮死,咏生命虽短暂也可永恒。文辞质朴,街头贩夫走卒亦可听懂;而其含义隽永,读过之人无不反复回想,每想一遍,都有新的领悟,新的震撼。

于是,七位评审罕见的意见一致,这篇长诗顺利地成为那一年的第一名。

名次揭晓之后,人们翘首以盼,想要看看这位才学惊人的书生到底是何方神圣。

可是迟迟无人来认领奖金。

后来,朝廷特意派了人来,说那篇长诗是晋王一时兴起,假托“万里春”之名拿来参加诗会的。虽然诗会没有规定王宫贵胄不得参加,但身为皇子不能与天下文人争高低,因此晋王自罚十万两白银,凡是参加本次诗会者,人人皆有奖励。

自那之后,晋王便再没有公开过任何诗词歌赋,但民间流传的“晋王诗集”却是年年出新。

彼时连重在军中,也有幸拜读过晋王的墨宝,又听说晋王不仅文采出众,更精通兵法与治国之道,皇上时常让他与自己一同批阅奏章。那个百官皆知,彼此心照不宣的秘密,连重也知道——皇上器重晋王远胜于太子,只是由于晋王多病,不是多寿之象,皇上才另立太子,但多年来却一直寻访各路名医为晋王调养医治,若是晋王治好了病,那朝中局面,必然大不相同。

不少心思灵活的官员都想法设法与晋王拉近关系,但晋王深居简出,极少露面,除了几位重臣,大部分官员连他的面貌都不曾见过。于是传说中的晋王又多了一层神秘色彩。

连重对此并不感冒,只觉得晋王爱出风头又恃才傲物,很可能是个自以为是的人。他所在的西北麒麟军,是当年□□亲自创建的,以骁勇善战为名,几十年来都是大雍军的中坚力量。麒麟军的精中之精便是铁鹰飞骑,铁鹰飞骑的首领,便是下一任麒麟军的统帅,这是军中多年惯例。

连重在二十三那年,便成为了最年轻的铁鹰首领。此后在对抗北方异族乌骨令的战争中屡立大功,被封为铁鹰大将军。他在进京受封时,出乎意料地,皇上安排他与晋王见了一面。

皇上亲自安排一位前途无量的年轻将军与晋王见面,其中用意不言而喻。

连重自己也因为晋王是要拉拢他。

谁知见了面,晋王却客客气气地将他几次奇袭中的问题一一指出,语气平静,神色淡漠,仿佛所说的事情本应是人人皆知的,若是不知道,那简直非呆即蠢。

连重对他所指出的问题毫无疑义,但却被他的态度激得气血翻涌,毕竟年轻气盛,竟然冷笑着说了句:“晋王果然如我所想一样,自以为是,让人讨厌。”

此言一出,旁边的内侍都替他捏了一把冷汗。

晋王却看着他,一直没什么表情的脸上露出了一丝丝笑意,然后说了句:“承蒙夸奖,不胜感激。”

那时,聪明如萧景佑,也没有想到,三年后,他们将会并肩而战;更加没有想到,十年后,他们会在距离京城百里之外,距离西北千里之遥的偏僻村落,在一盏昏黄的油灯下对坐夜谈。

“你藏的那么好,为什么还要出来呢?”连重完好的右眼灼灼地盯着萧景佑,“难道你想报仇?”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