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凤华庭(258)

作者:西子情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老南阳王病逝前,为安华锦选了一个未婚夫,名门世家顾家的七公子。传言顾七公子温雅玉华,风骨清流,是顾家新一代最拔尖的人才。安华锦一听,脸都黑了,摇头再摇头,死活不要。十三岁那年,她第一次进京,仰慕帝京城八大街的红粉巷,想去见识见识,没想到没摸到美人的手,却险些死在温柔乡。因为她遇到了一个人——八大街背后的公子爷。那是真正的爷。毓秀风流,弹指间让人化成灰。她死里逃生后,命人查了两年,才知道那个人叫顾轻衍,是顾家的七公子。她有多想不开,才会嫁给他?于是,老南阳王直到咽气,也没等到安华锦点头。后来——谁也没想到,点击展开

难道是崔灼说服了崔家老爷子?或者说,也如顾轻期一般,放弃了崔家?

她没见到崔灼,一时间也不好揣测真实原因,她寻思了片刻,本来打算一日就完成的考校,便决定再延长一日。

于是,她将名单对折,对老尚书说,“人太多,一日也考校不完,不如将这些人一分为二,名单前一半人今日考校,后一半人,留着明日考校。否则太累了,我可吃不消。”

老尚书也觉得人太多了,自然没意见,“老夫只是作陪,一切听小郡主安排。”

安华锦点点头,于是,便按照安排吩咐了下去。

她一声命令既出,武考场上呼啦啦撤走了一半人。

安华锦拿出早就准备好的一份卷宗,递给老尚书,“就按照这上面所写,让这些人十人一组,根据我安排的考校内容,五组为一方阵,一起上武考场,我就在这里看着,有看中的人,我会选出来,直接过关。”

老尚书接过来一看,这卷宗不厚,逐条写满了武考场的要求,最主要的是排兵布阵,放在第一条,被京中所有人想提前找安华锦走后门知道的考校内容,如今被她闭门三日后拿出来,没什么特别刁钻刁难之处,看起来很寻常。

他看了一遍,转向安华锦,“安小郡主,这是不是过于简单了?”

安华锦笑,“简单还不好?您有所不知,南阳军是真的缺人。”

老尚书从她的笑里,似乎看到了俏皮之色,一时也猜不透这位小姑娘真正的想法,只能笑着将卷宗递给王岸知,“六郎,你安排下去吧。”

王岸知身后接过,看了一遍,眯了眯眼睛,抬起头,别有深意地看了安华锦一眼,“小郡主看起来气色不好,脸色很是苍白,是生病了吗?”

安华锦被他关心了一下,扬了扬下巴,“也不算生病。”

“那小郡主怎么这副气色?”王岸知追问了一句。

安华锦本来不想与他多说什么,如今见他很有谈话的兴趣,她恶意忽然从心底生起,对他招了招手。

王岸知挑眉。

“王大人不是想知道吗?有些话不好当着许多人的面说,但你若是想知道,我也能悄悄告诉你。”

王岸知闻言当真走了过来,弯身凑到她近前,“小郡主请说。”

安华锦心里生着恶意,脸上却笑眯眯的,小声用只有两个人听见的声音说,“女人每个月都有那么几天,所以,也不算是生病,就是这几天正是女人不方便的时候,如今我身体里不停地流血,失血过多,脸色就苍白了,王大人很好奇?还要我继续详细地告知你吗?”

王岸知:“……”

他脸色一僵,身子也一下子绷直,面色三分古怪七分暴走地看着安华锦,看到她眼底的恶意,他若非从小到大是经过与顾轻衍无数次争斗中磨炼出的心智估计能一巴掌拍死她。

这个女人,报复起人来,也是不择手段的,连这种事情都利用来恶心他。

王岸知忽然有些气不顺,但如今在点将台上,四周都或坐着或站着无数兵部的人,他到底没做什么,只缓缓的转过身,“既然如此,小郡主爱惜点儿自己,可别今日倒在这里。”

安华锦看他淡定的模样,心里冷哼一声,别以为她眼瞎,他那刚刚恨不得拍死她的目光,她可看的清楚。让他差点儿暴走打人,她得逞了,一下子就开心了,笑的很是欢快,“王大人放心,我倒不下,都说男子流血不流泪,我虽然是个女子,也是的。”

王岸知脸顿时黑了。

她见鬼的流血不流泪!

他刚进兵部,正是给别人留好印象的时候,所以,哪怕听了安华锦这话,他也绷住了,没再多说什么,转身拿着卷宗去安排了。

老尚书瞅瞅安华锦,瞅瞅王岸知,不太明白二人之间的机锋禅机,不过他信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所以,也不多事儿,笑呵呵地等着武试会开场。

依照安华锦的安排,世家子弟们一组一组地上了武考场,这时候,老尚书才看出了门道,虽然从卷宗上看,安华锦安排的考校内容看起来很是简单,但那也只是看起来,实则,其中很有门道,有许多地方,都极其不简单。

这是一场优胜略汰的考校,有真本事的,哪怕在小组中,也能突出本事,没有真本事的,慌慌张张不知如何是好一脸的懵和茫然,无所适从,只能被踢出去淘汰。

把世家子弟们当做兵马来训,安华锦这个方案,初看平平常常,但细看,就看出真章。

第二十六章 有请(二更)

真正有本事的人,不会被埋没,没本事的人,也不会滥竽充数。

老尚书不停地点头,“小郡主这个法子好,真是让老夫也大开眼界。没想到还有这样的法子,实在是省时省力。”

“不止如此,还公平呢。”安华锦笑眯眯的,“我可不想成为京城内外各大世家府邸的敌人,有本事的,就选中进我南阳军,老尚书和兵部的一众大人们,也做个见证人,没本事的,也怨不到我不选。”

“是是。”老尚书心想着,安小郡主小小年纪,又是女儿家,传言她厉害,那也只是传言,没想到,真正见了,才知道,传言只少不多,不愧是老南阳王自小将之带在军中亲自教导的人。

哪怕她是个小姑娘!

但若她不是个小姑娘,那更了不得了!

楚希芸和楚思妍虽然是外行,但看久了,也能看出点儿门道来,楚思妍本就对安华锦很是推崇敬佩,如今看着安华锦,更是眼睛里都是星光,一脸的小安儿你怎么这么厉害的模样,楚希芸便矜持些,但也是极其佩服的。二人都遵照早先安华锦的吩咐,乖乖地当个隐形人,不说话不叽叽咋咋不生事儿,很是乖觉。

老尚书都没忍住多看了二人几眼,想着传言三公主和长宁公主改了性子了。看起来传言不假,他就没见过这么乖的三公主和长宁郡主。

若说安小郡主来京,因为她引起了不少事儿,但最大的改变,还是这二人。

以前,时常听说,三公主带着人偷偷去堵顾家七公子,长宁公主知道了不服气,也带着人去堵。虽然十次有九次都堵不着人,但这等事情隔三差五就出一回,也会传的沸沸扬扬,成为京中人先来无事儿的笑话和谈资。

近一段时间,这谈资是一点儿都没有了。

顾七公子成了顾大人后,安小郡主在京这段时间,二人走的近,据说相处很是和睦。任谁看起来,都是二人距离大婚不远了。

老尚书想到这,问安华锦,“小郡主,恕老夫冒昧问一句,你和顾大人的喜酒,什么时候能喝上?是否快了?”

安华锦笑,“原来老尚书您也这么关心我和顾轻衍的婚约啊?”

老尚书咳嗽一声,笑着说,“老夫也快告老还乡了,就想着,不知道是否在告老还乡前,能否喝上喜酒。”

安华锦很想说怕是够呛,您一把年纪了,大约明年就该退了,明年她不见得能嫁给顾轻衍,但这话自然不好说,这么多人在呢。

于是,她笑眯眯地说,“要看陛下的意思。”

老尚书点点头,心里想着陛下看起来不急的意思,怕是另有打算,至于打算是什么,他一个快告老还乡的老臣,就不去好奇了。他还想全首全尾地回去颐养天年。

晌午十分,今日的武试会便结束了。

二百六十多人参加,只选出了六人。

这个数字,虽有安华锦的严格要求,但也让人唏嘘了一番。

安华锦很直接地站起身,对老尚书说,“我身体不适,就先回府了,辛苦老尚书将名单递上去给陛下过过目,这六人,我就带走了。另外,请陛下下旨,这些人如顾轻期一般,脱离家族,自立门户,入南阳军编制。”

老尚书点点头,“小郡主放心,老夫这就进宫去奏禀陛下。”

安华锦生生挨了半日,已十分辛苦,上了马车后,对顾轻期吩咐,“将他们都带回府,有你带着训练。”

顾轻衍点头,很是兴奋,“是,七嫂。”

安华锦听他喊七嫂,心累地靠着车壁闭上了眼睛。

上了马车后,楚希芸和楚思妍憋了半日,顿时如放出了牢笼的小鸟,欢快地说起了今日的武试会,说真是大开眼界,说谁谁谁真是厉害,说谁谁谁名不见经传没想到排兵布阵好让人惊叹,说谁谁谁长的真俊俏,清清瘦瘦的,没想到武功那么好云云。

上一篇:千金戏+番外 下一篇:春光好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