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子午(64)

作者:樱桃糕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标签: 强强 甜文 悬疑推理 爽文 关键字:主角:周祈;谢庸 ┃ 配角:崔熠 古风谈情破案日常 子夜,多少魑魅出没,魍魉暗行,午时,又是车马络绎,锦绣繁华。在这子午之间,是他们在惩治恶戾凶残,守护人间太平。点击展开

“咕咕——”周祈胡噜胡噜肚子。

先带走焦宽,又埋伏着等吕直,到这会儿,其实已经有点饿过劲儿、不觉得饿了。周祈有些疑惑,怎么到了谢少卿家门口肚子就叫唤起来了呢?莫非这肚子也认地方?

谢庸看看她,犹豫一下,“你在我这里随意吃些吧。”

周祈脸上立刻绽开笑来。

谢庸推开门,周祈随他进去。二人拴了马,进了内院,罗启朦胧着眼迎出来,“阿郎,周将军,你们回来了。”

谢庸温声道:“去睡吧。”

罗启点头,打着哈欠走了。

谢庸与周祈直接来到东跨院厨房。

周祈不挑:“看有剩饭剩菜没?凑合吃点算了。”

谢庸往水盆中舀了水,用澡豆净了手,“你也先洗手,等会儿吃饭。”

周祈嘿嘿一笑,极乖巧地洗过手坐在小胡凳上等着。

炉子上有唐伯给谢庸温的热水,谢庸先把炉子捅旺了,把热水倒进小锅里,盖上锅盖等水开。

又从房梁吊着的筐子里拿出一根腊肠,洗过切了丁子,又把唐伯在盆儿里种的青蒜也割了一些,洗净切小段。

他切完,水就开了,谢庸找出唐伯手擀切好晾干的细索饼条放进锅里煮着,又卧了两个荷包鸡蛋进去。用筷子搅一下,不大会儿,便熟了,连汤带索饼舀进两个大碗里。

又另起了锅,放些油,用手在上面试一试油温,放进腊肠,略煸炒。

“放一点茱萸酱?”谢庸问。

周祈正闻着香味咽口水,“放,放!”

谢庸看她一眼,到底比平时少放了不少,只略提个味儿,然后便把青蒜段扔进去,瞬时香气大盛。

这是快手菜,略翻炒就可出锅。谢庸直接把腊肠青蒜盛在了索饼碗上。

周祈很有眼力劲儿地把两碗索饼端到大锅台旁边的小案上,又给谢庸放好小胡床和筷子。

谢庸净过手,过来坐下,“吃吧。”

两人便在灶台旁隔着小案面对面坐着吃起来。碗里热气升腾,案上灯烛跳动,使得这初春的寒夜都沾了些暖和气儿。

第56章 审结案件

如上次审“画中女子”案一样, 王寺卿与崔熠、周祈坐在堂下, 把公堂交给谢庸。

衙差带来焦宽。在牢里熬了一晚,焦宽一身绵袍子皱巴巴脏兮兮的,眼睛眍着,神色有些惊惧有些木讷,脸似乎也越发瘦削。

看着这样一张处处透露着“老实”甚至有些“可怜”的脸,谁能想到他会害死人命?

“我们已经拿到了吕直的口供。焦宽,关于谋害史端的事, 你也实说了吧。”谢庸道。

焦宽看着谢庸,目光惊疑。

谢庸知道他怀疑自己诈供。昨日午后,大理寺的衙差以询问吴清攸案为由把焦宽带到大理寺, 如今问的却是史端案。且只过了半日一夜,如何吕直便吐口儿招供?这事儿叫谁也不信。

“我昨日以你的名义给吕直留了个字条, 请他去你那里喝酒。”谢庸一脸正经地说出自己的诡计。

焦宽面色一变。

“吕直没有你这么敏锐,主要是吴清攸之死让他很是怀疑你。即便你再怎么与他解释, 只要这么一个字条, 他便炸了。”

焦宽面色如土,但嘴还是紧紧闭着。

谢庸不给他一点幻想地道:“吕直把从潘别驾处回松韵园路上你说的‘玩笑话’、宋家酒肆中你随史端去如厕留下的药包等事都说了。”

焦宽脸上的肉有些抖,他扭头看向别处,半晌哑着嗓子道:“既然贵人都知道了,还问我什么?”

“他毕竟不是始作俑者,你的作案缘由,还有那药的事,某只能请教你。你的院子在西门处, 离着史端住处虽不算远,可也不很近,按说他的琵琶声对你干扰并不很大。你为何杀他?”

焦宽道:“我没想杀他,只想让他难受难受。”

“已经如此,何必再狡辩?”谢庸淡淡地道,“你让吕直给史端下的药是未经炮制的马钱子,自己吃的则是炮制过的。吕直的口供中说得明明白白,那药粉是淡灰黄色!”

崔熠周祈二人对视一眼,周祈又看谢庸,谢少卿真是诈得一口好供!焦宽否认,是因为“谋诸杀人”和“误杀”量刑不同,但那吕直口供中哪有什么药粉颜色?以吕直的性子,他也不会注意那药粉是什么颜色。

焦宽抿着嘴垂下头,半晌道:“我是立意要杀了他,那药粉确是未炮制的。”

焦宽又抬起头:“他那样的人,有才无德,放荡无耻,口齿刻薄,却刺史护着,同年们吹捧着,日后还有个好前程,凭什么?”

“他口齿刻薄——他嘲笑你什么?”

焦宽咬咬牙:“我是南边人,不耐长安天气,腊月里,痹症发作得厉害。他嘲我一瘸一拐弯腰驼背,有失读书人体统,又说吏部铨选讲究身、言、书、判,我这样的即便明经及第,也授不了官。”

谢庸微点头,想来这便是直接的原因了,“说说过程吧。你如何确定吕直、吴清攸会与你一同作案?”

“吕直总与我抱怨史端,我也与他一块抱怨,有一回吕直恨道,‘真想拿着剑去给他两下子’,我便知道他能为我所用。至于吴清攸,我赌他总是被史端压着,心里也不舒服,且我告诉他们这药会让人头晕抽搐、手脚麻木,吴清攸肯定会想到马上要考的礼部试,我不信他不心动。等真出了事,药是吕直放的,他不会说;至于吴清攸,他自己嫌疑最大,说了,自己就先摘不清。他即便不爱惜自己的性命,也要顾及他百年吴氏的名声。”

谢庸再点头,“思虑很周全。且你这是个进可攻退可守的办法。若是吕直无心,这下药事便不会发生,自然是没什么;若吕直有心,而吴清攸不同意,吴生是个君子人,他当时便会拦下吕直,且以他‘口不言恶’的秉性,也绝不会把此事告诉史端,你全无半点风险。”

焦宽垂着头,没说什么。

“药也着实选得好。马钱子,大毒,未经炮制的马钱子比炮制过的毒性大得多。该药可通络散结,消肿止痛,用以治疗风湿寒痹。这药又有壮阳之功,可做催情之用,而黄酒更助药性,故而史端死相才那般不体面。史端又生性放荡风流,见了他的死相,人们只会以为是脱症,不会想到别的。”

“且马钱子这种药,北方少见,药铺子里没有卖的,怕是连医家也多有不知。因其毒性,估计在南边用的也不多。吴清攸、吕直不通药理,都只知道你用它治疗痹症,而不知其他——焦郎君真是方方面面都想到了。”

焦宽依旧没说什么,过了半晌方道,“我却没想到吴清攸会死,他是自杀的吧?”

“是。”

“呵,”焦宽冷笑,“天底下竟然有这么傻的人……”

“快考试了,士子们一块喝酒吃饭的多,酒肆多需预订。那宋家酒肆想来是你去订的?”谢庸问。

“这种跑腿奴仆的活儿,史端、吴清攸他们哪里会干?吕直只知道一个猛子扎到书里,自然也不管。”

“于是你就选了有大屏风、有各种花木遮挡的宋家酒肆。”

焦宽点头。

又问了诸如“你可还有马钱子药粉”“你把药粉都埋在了何处”之类问题,谢庸看王寺卿,王寺卿微点头,又看周祈、崔熠,他们亦没有什么要补充问的,谢庸便让焦宽在口供上画押,着人把他带了下去。

堂审吕直就简单得多,有之前的口供,有焦宽的口供,不过是为了更严密罢了。

退了堂,王寺卿站起来,崔熠很有眼力劲儿地搀老叟一把。

周祈道:“我说让您跟我学套拳……”

王寺卿笑起来,“你是不把大理寺变成猴子山不死心啊。听说小吴跟你学呢?”

周祈点头,教过吴怀仁两回,然后这胖子再见了自己就躲,什么今日有尸格要整理,今日家中有事,今日腹疼……

谢庸是见过吴怀仁怎么躲周祈的,不由得翘起嘴角儿。

王寺卿扭头看他:“今日的案审得不错。成天正经着脸,倒是诈得一口好供。”

听王老叟说谢庸这表里不一的德行,崔熠、周祈都一脸看笑话的样子。

谢庸略尴尬,抿抿嘴:“是。”

“御史台那帮人不喜欢诈供,但有时候不诈不行啊。”王寺卿庄重了神色,看看谢庸,又看崔熠、周祈,“但办案却不能全依靠这些小巧,要首行正途。”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