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子午(50)

作者:樱桃糕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标签: 强强 甜文 悬疑推理 爽文 关键字:主角:周祈;谢庸 ┃ 配角:崔熠 古风谈情破案日常 子夜,多少魑魅出没,魍魉暗行,午时,又是车马络绎,锦绣繁华。在这子午之间,是他们在惩治恶戾凶残,守护人间太平。点击展开

崔熠摆摆手:“这种事,瞧我的。”立刻带着人马朝村子奔去。可以想见那村子里正、族长见这位突然驾临,得是什么神情。

周祈却没空儿瞧热闹,要先把常玉娘送回去。

周祈带着常玉娘,不敢像来时那样跑了,等到了京兆府,已近酉时。

看见常玉娘,郑府尹露出欢欣的神情:“周将军做得好啊。”

谢庸也面露微笑,又看一眼她的脚。

被他这一看,周祈突然觉得脚不舒服起来,“嘶——”

谢庸皱眉,眼中略带薄责地看罗启和陈小六。

罗启和陈小六觉得自己简直太冤了,我们根本追不上!追不上好吗?

郑府尹则难得嘘寒问暖一回,听说是因为救人受得伤,又狠赞了周祈两句“勇武刚强”“一心为公”。

“马上就敲暮鼓了,谢少卿和周将军二位辛苦,崔少尹又不在,我们干脆明日再审。”又额外嘱咐周祈,“周将军回去好好休息,找个郎中瞧瞧。”

周祈觉得这几年一共加起来也没听郑府尹这么些好话,难得啊……

周祈和谢庸告辞出来,两人并辔而行。

“你是习武之人,自己便知道骨头有事没事。若只是扭着了,先冷敷,待红肿退下,再热敷。热敷的时候,可以轻轻揉一揉,莫用劲儿太大了。”谢庸嘱咐她。

原来谢少卿也可以这么温柔体贴……周祈看他,莫不是又戴了什么面具吧?

谢庸也看她。

周祈又正经了脸,点点头,不太自然地用右腿夹一下马腹,心里盘算着,如果这时候狮子大开口,让谢家唐伯给做点补益的吃食,能成吗?民间常说以形补形,吃点烧蹄髈,扒羊蹄,炖牛筋儿?

看她满脸犹豫纠结,谢庸问:“怎么了?”

周祈一狠心,也不找借口了:“我想吃你们家唐伯做得饭。”

谢庸看她,不说话。

周祈猜,苦肉计露馅儿了,烧蹄髈,扒羊蹄,炖牛筋儿不用想,已是飞了。罢了,命里有时终须有,命里无时莫强求。

看她纠结中带着些失落,失落中又有一丝豁达,豁达里终带着三分纠结,脸颊上本没有笑靥,现在竟抿出靥窝来,谢庸扭过头去看旁处:“想吃什么?”

周祈:“?”

罗启恰捕捉到谢庸嘴角的一丝笑意,不由得在后面微不可见地撇撇嘴,阿郎要笑,还偷着笑……心里又有些高兴,或许……还是可能的?

陈小六则觉得自家老大简直太厉害了,这都能混上吃的?

第44章 审结此案

第二日, 罗启把饭送到兴庆宫的时候, 周祈正倚在榻上看书。

从前罗启去过干支卫亥支的廨房,这还是头一回来周祈的住处。靠墙一张大榻,与廨房的那张看起来一模一样,约莫都是官中一块配的。榻上放小案,案上除了笔墨纸砚,还有一个茶盏,一小堆松子儿皮——这是早起已经先吃了一波了?

大榻对面是书架子, 也与干支卫廨房的一样,上面里出外进地放了不少书卷。罗启有些眼馋,全东西市能找到的好看传奇, 都在这上面了吧?一定要借几卷回去看看。

另外角上有个窄窄的高柜,不知道里面放的什么。

这屋里能看出两分女儿气的, 大概就是榻上铺的褥子和扔着的几个隐囊了,都是华丽的蜀锦, 比松花绿还要绿一些的颜色, 上面织了浅绿的纹缕,让罗启想起夏天树荫下的潭水。用这么华丽的料子做坐褥隐囊,周将军还真是豪奢!但看到她脚上马上就要顶破的白布袜时,罗启又收回了这句话。

其实,罗启是有点懂小周将军的,她也不是豪奢,也不是什么的,就是不过日子, 不会过,也没想会过,跟个江湖豪侠似的,吃饱一醉,躺倒就睡,有钱就花,花完拉倒,出门一个小包袱都嫌多……

于周祈不过日子这种事,罗启觉得不算什么,甚至有些“这正好”的感觉——我们家阿郎会过日子啊。

阿郎去哪里都有本事把日子过得好好的,宅里有花、有竹、有猫、有鱼,闲了烹茶、弹琴、看书、下棋,来京里时错过宿头住在山神庙,阿郎都不嫌麻烦地支锅烧水亲自给大伙煮了腊肉菜粥吃。

这俩人啊,就是天生一对儿!

罗启笑眯眯地看着周祈,目光隐约有些慈祥。

周祈头也不抬在那里唏哩呼噜地吃羊排骨泡葱油饼。

这羊骨炖得骨酥肉烂,颤巍巍的肥羊肉,又香又不腻口还不膻气。周祈用竹箸捅脊骨里的骨髓吃,又用嘴吸,滋——香!

汤是浓浓的奶白色,略撒了一点胡椒,又有点干芫荽末,泡上酥香的葱油饼,啊——怎么这么好吃。

罗启笑道:“唐伯说要‘以形补形’,今日就去买豕脚,浓油重酱地烧着吃。唐伯烧的豕肉最香,阿郎这样讲究饮食七分饱又不爱饮酒的,每次唐伯烧豕肉,都要喝一杯,多吃几口。”

看看已经差不多空了的瓷盆,周祈本觉得肚子已经塞不下了,此时听罗启说,好像肠胃里又腾挪出了地方,我又可以了!

周祈又有些不好意思,“老人家得几点起来炖肉?这肉没几个时辰,怕是炖不出这个味儿来。”

罗启摆手,“睡前炖上的,炖一晚上,正好晨间吃。家里有专门炖肉的炉子和锅,郎君看书上的样式找人做的,不用盯着火儿。都用了好几年了。”

周祈又生出些对谢少卿的羡慕嫉妒来,又赶忙压下,不能刚吃完奶就骂娘。

虽今日要去京兆府听审案,但按照习惯,郑府尹开堂怎么也要辰末了,如今时候还早,周祈不忙着动身,罗启也不急着走,要挑两卷传奇带回去读。

周祈一笑,“我给你看个东西,你就不琢磨传奇的事了。” 她不动窝,只用手指指那墙角高柜,“你自己去看。”

周祈倚在隐囊上,蜷着一条腿,伸着昨日受伤那条。昨晚回来看,脚脖子确实肿了一圈,擦了药油,又按谢少卿说的冷敷了一阵子,今晨似见好了些,但周祈还是能懒就懒着。

罗启走过去拉开柜子门,不由得“嚯”一声。

里面上层挂着三把剑,看那形制,就是有来历的;中间搁板上铺着绒布,布上摆着两把刀身雪白的匕首;下面一层则挂着两把宝刀;最下的底儿上是两条马鞭。

武人哪有不爱刀剑的?罗启禁不住想搓手,又觉得自己狭隘了,周将军简直太过日子了!不过日子能攒下这么些名刀名剑?罗启虽没用过什么名剑,但眼力还是有的,这都是些有钱也不一定买到,需要机缘才能遇上的好东西啊。

周祈穷大方惯了,让罗启挑一把拿回去玩够了再还回来,罗启连连摆手,“拿这个,我怕不会打架。”

周祈笑起来,其实她自己平时用的也是普通的刀剑,刀剑这东西易耗损,这种名剑若崩个口子,得疼得她心抽抽。这行径与旁的小娘子们攒钱做件几万钱的衫裙,平时只在厨中挂着,宴会时方拿出来穿,勾个丝,烫个窟窿,能心疼哭,如出一辙。

在周祈这儿又消磨了一阵子,罗启才恋恋不舍地收了盆碗回去。

谢庸手里拿着一卷书,另一只手捏些米糠,正在喂上元节时在东市新买的鱼:“怎么才回来?”

罗启凑上前,“周将军那里真好。”

谢庸不答话,又捏一点米糠撒上。

“周将军那里真好,真的。”

谢庸嘴角微翘,顺着他问:“哦?怎么好的?糖炒栗子好吃?”

“……阿郎你不能看扁周将军啊。”罗启为周祈不平,“周将军屋里摆着一架子的书呢。”罗启把“都是传奇”隐去了。

“嗯。”谢庸拿帕子擦擦手,接着看鱼。

“周将军还有一柜子的刀剑,都是买也买不着的好东西!”

“周将军允文允武。”

“周将军人又风趣,又爽朗。”

……

谢庸看看罗启,不就是去送趟饭吗?至于得?不由得又想起这小子除夜的时候喝醉叫“周老大”来,白眼狼小子……

见自家主人听了这些话,连“嗯”都不“嗯”了,喂完鱼,又坐回榻上看起书来,罗启觉得自己一颗心都要操碎了。你们昨天骑马说话不是挺好的吗,你还答应给她送饭,能不能再加把劲儿啊?

过了辰正,郑府尹、谢庸、崔熠、周祈就陆续到了京兆府。今日是正月二十,本是休沐的日子,但这常安坊三女失踪案里面又是诱拐,又是杀人,又是殉葬的,也算个耸人听闻的大案了,故而今日赶着审了。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