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子午(19)

作者:樱桃糕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标签: 强强 甜文 悬疑推理 爽文 关键字:主角:周祈;谢庸 ┃ 配角:崔熠 古风谈情破案日常 子夜,多少魑魅出没,魍魉暗行,午时,又是车马络绎,锦绣繁华。在这子午之间,是他们在惩治恶戾凶残,守护人间太平。点击展开

陈小六赶忙也给谢庸行一礼,跟上周祈,心里暗叹,周老大这干支卫的派头真是越来越足了,随便就给大理寺少卿甩个脸子……为不给自家老大丢份儿,陈小六下意识地挺了挺腰。

罗启看向自家主人。

谢庸却翘起了嘴角儿,“跟上吧。”

罗启觉得,自家阿郎什么都好,就是不会哄女郎开心。从前只是说话少,冷冷淡淡的,这回——还不如从前呢。哪有说女郎能吃的?也就小周将军是出来做官的,经的见的多,肚量大,换别的女郎兴许就哭了呢。看来阿郎这么些年没娶上新妇,全是凭的自家本事啊,真是白瞎了那张好脸……

这光德坊不似东西两市卖吃食的多,酒肆食店从午时开到快日落,这不当不正的时候,周祈连着问了几家食店,都说熄了火儿,周祈不死心地接着找,谢庸领着侍从便慢悠悠地跟着。

功夫不负有心人,总算让她找到一个小食铺儿,店主人是个看上去颇精明的汉子,说可以煮索饼,荤素都有。

周祈笑道:“便做些炝锅的羊肉索饼吧,又热乎又香。”

谢庸走进食铺,周祈回头,佯装惊异地笑道:“呀,真是人生何处不相逢啊。这么巧,谢郎君也是来找瓷器的?”

陈小六和罗启都低着头憋笑。

谢庸还是那副淡然的样子:“嗯。”

周祈点点头:“这里的粗瓷大碗想来管饱得很。”

店主人赔笑道:“郎君和小娘子说笑,我们食店卖的是吃食,不卖碗。这要买碗啊,最好去西市,那里有个陆家老瓷,出得好细瓷碗盘。郎君和小娘子一看就是贵人,用老陆家的,合适。”

周祈道:“细瓷大碗且不急,先煮索饼吃。”

店主人笑道:“客人稍待,很快就好!客人要加蛋吗?”

那岂有不加的?周祈道:“加,再多放些菘菜丝。”

这小食铺儿许是地方小,不是单人单案,一共就一张大食案,旁边摆了四五把小胡床。周祈与谢庸对面坐下,周祈又招呼陈小六与罗启,“别讲究了,一起坐吧。”谢庸亦指指座位让他们坐,两人便也都坐下。

食案上有个小醋壶,又有个小碟,里面放着一堆没剥的蒜瓣儿。

周祈脾气来得快,去得也快,知道马上有炝锅索饼吃,刚才又呛了谢少卿两句,这会子便好了,从碟中抓了几瓣蒜,问谢庸:“谢少卿要吗?”

谢庸摇头:“多谢。周将军自用吧。”

周祈分给陈小六两瓣,然后笑着对谢庸主仆道:“没有蒜的炝锅羊肉索饼是没有灵魂的。你们大约没听过坊间一句话:‘羊肉汤饼就辣蒜,给个宰相都不换’……”

陈小六看一眼自家老大,你不是惯常都说“给个郎君都不换”吗?怎么今日正经了?

谢庸照旧摇头,倒是罗启看一眼自家主人,也拿了两瓣。

周祈放弃劝说谢少卿,口味这种事,本来就是甲之熊掌乙之砒·霜,倒也不必强求。况且不吃蒜瓣这种事,也不一定关乎口味,而是关乎包袱。想想,远山雪似的谢少卿拿瓣蒜张开大嘴生啃……周祁笑了。

谢庸看一眼周祁,周祁越发端出街上周道长的样子来,笑得慈祥。

店主人手脚很是麻利,不大会儿就用托盘儿把索饼端来了。先给谢庸和周祈,“二位真是大福,今日打出来的竟然都是双黄蛋。难得,难得啊。”然后又端给陈小六和罗启。

这城里坊间食店酒肆有规矩,在店里若吃到需运气才能赶上的好东西,比如吃蛋吃到双黄的,吃肉吃到项间脔肉,总要额外给些赏钱。

周祈笑看店主人一眼,又看看谢庸:“看来我们还真是运气好。”

店主人笑道:“那是,郎君和小娘子这样的贵人,哪有运气不好的?”说着便笑眯眯地退了下去。

周祈咬一口荷包蛋,嗯,火候正好;又吃口带着羊肉末的索饼,甚香;再咬口蒜瓣,更香了!这店也不光整些虚头马脑的。

这么冷的天气,吃这样的热汤羊肉索饼,大半碗吃进去,周祈后背竟出了些薄汗。抬头看对面的谢少卿,周祈有些纳罕,一个人是怎么做到看着慢条斯理,其实吃得又不慢的呢?这大概比弄明白为何今日这般幸运有两个双黄蛋还要难些。

周祈吃得开心的时候,谢庸亦几次看她,从她的身上仿佛看到许多年前一大一小两个身影……

四人都吃完了,周祈掏出钱袋,招呼店主人结账。

店主人走过来,笑里带着些希冀。

周祈晃着钱袋笑道:“店主人不妨带我们去看看怎么做出的双黄荷包蛋。”

店主人本想糊弄过去,却见那似颇好说话的小娘子变了神情,似笑非笑地眯着眼,“说实话。”

不知怎的,店主人被她这样看着,觉得有些冷,不敢再扯谎:“是,是某蒙骗了贵人。不过是把两个蛋打在抹了油的勺里,放在开水上虚着,再煮,不是真的双黄。”

周祈又恢复了之前的笑,从钱袋里掏出钱放在案上,几个人走了出去。店主人本以为饭钱泡汤了,谁知道不只饭钱,额外竟然还有赏钱!

四人出来,罗启颇为纠结,郎君怎能让女郎掏钱呢?

谢庸疑惑的则是周祈如何知道那蛋是假的。

周祈料定他不知道这长安城坊间酒肆食店的规矩,与他讲了,又道:“哪那么些巧合,咱们俩都能吃上双黄蛋?凡是这不合常理之处,多半就是有鬼。”

谢庸点点头,想起赵大案的案情,是啊,多半是有鬼,可这“鬼”是什么呢?

作者有话要说:索饼就是面条。

第18章 重大发现

虽时候不早了,谢庸和周祈还是又返回了升平坊。

盛安郡公府里,太夫人病倒,谢庸和周祈也就不去老人床前添堵了,只见了穆咏的母亲和妻子。

先见穆母,穆母眼睛哭得红肿:“咏儿从小仁善,幼时连只鸟死了,都要流泪。他不是什么宰辅之才,这个我知道,要说他杀人,我不信。”

再见穆妻,穆妻伤心中带着些决绝,“我们内宅妇人又如何知道他在外面如何?少卿和将军自去查吧。”

谢庸与周祈出了盛安郡公府内院。

“这穆咏确实有问题。”周祈道。

谢庸点头。穆妻那神情分明就是已经认定穆咏有罪了,穆咏或许会在祖母和母亲面前着力遮掩,但在朝夕相处的妻子面前,恐怕早已露了马脚。

会发现马脚的还有那些贴身伺候,本来就心细的婢子们。

谢庸和周祈又来到外书房——若这案件果真是穆咏干的,那么最可能的分尸之所便是外书房。

外书房留有京兆的人把守,在此,谢庸和周祈先见了见外书房的婢子们。

外书房的婢子除了那日见过的那个,还有一个。

知道自家阿郎被带走,面前的又是带走自家阿郎的人,两个婢子有点战战兢兢。

“你家阿郎近来有什么异常?”周祈问。

“奴等看不出阿郎异常来。这些日子,阿郎只来坐一会儿,静静神便走。从前倒是常在这外书房读书,一待就是大半天。”

“他读书还有在这坐一坐的时候,你等可在身旁侍奉?”周祈问。

“阿郎读书喜静,故不要我等在书房侍奉。”

又问了几个诸如婢子们是不是成天在这书房值守、从前可曾听见书架后有动静、穆咏可曾带了男仆在这书房密谈、可曾从这书房搬走东西之类的问题,周祈便放了婢子们,与谢庸一起里里外外地查看这书房。

周祈又与他通报了刚才审问婢子的结果,婢子们的话只是再次佐证了穆咏与卫氏有私,却缺少杀人斩首的证据。

谢庸点点头,蹲在屏风后的大榻前,看上面的雕花儿。周祈不知他动了什么东西,只听“哒”一声,竟打开一个暗格。谢庸低伏身子往里面看了看,拿出一卷书画来。

周祈走近:“什么机密东西?”

谢庸却把那画又卷上,放了回去,“没什么,无关紧要的东西。”

周祈却已经隐隐看到了卷轴上的“鸾凤斋”,不由得一哂,鸾凤斋的春·宫,精致有余,新奇不足,有什么稀罕的,还藏掖着……

谢庸板着脸看她一眼,走了。

周祈撇撇嘴角儿。

周祈拍拍大榻,连着外面的书案、还有那机关书架,这些大摆设都是老檀木的,雕花雅重,与华丽的泥金屏风、精巧到略显轻浮的掐丝宝钿小香炉、镂雕笔筒等颇为不同,只略一想便知道,这些应该是从前秦国公的东西。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