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华子午(101)

作者:樱桃糕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标签: 强强 甜文 悬疑推理 爽文 关键字:主角:周祈;谢庸 ┃ 配角:崔熠 古风谈情破案日常 子夜,多少魑魅出没,魍魉暗行,午时,又是车马络绎,锦绣繁华。在这子午之间,是他们在惩治恶戾凶残,守护人间太平。点击展开

谢庸拿出清德的箭筒,取出一支箭,比一比,确实是这个所致。这箭是七星箭筒,可同时发七支箭,另三支估计也射空了,或许坛上还有没发现的射痕。

崔熠颇有两分感慨看向清德:“同门师兄弟多年,他竟然连埋都不埋一下,任他尸首被山间野兽糟蹋……”

“清德道长或许是有意为之。若我们晚来上一阵子,这些袖箭伤口都被啃没了,此案或许便可以赖给狐狸们了。清德道长把那丸药抹在其伤口上,用意便在此吧?”谢庸淡淡地道。

变故陡生!

清虚拔刀砍向清德,“师父也是你杀的!是不是!”

看押清德的的卢本只防备清仁的弟子会动手,想不到动手的是旁边颇沉默老实的清虚,赶忙举剑来挡。

清虚的刀擦着清德的肩膀而下,道袍破了,露出里面的甲衣。

见清虚刀法凌厉,周祈等从尸体旁跳起奔去帮忙。

清虚变招,那刀挥向清德的腿,的卢用剑去格,那刀到底还是砍破了清德腿上的皮肉。

“啊——啊——”清德叫声惨厉,倒了下去。

不只才奔过来的周祈、谢庸等愣住了,便是刚才还在砍砍杀杀的清虚都提着刀愣住了。

清德的伤口流出黑血,很快,他的脸也青紫起来。

“二师兄——”清虚嘴唇微抖。

绝影缴了他手里的刀,清虚没有反抗。

谢庸轻轻拿起清德腰间悬的荷包,荷包已经被砍破了,露出里面碎了的瓷瓶,是清仁装丹药的瓷瓶。

过了片刻,看看满面青紫流着黑血的清德,又看看同样浑身青紫流着黑血死相更凄惨的清仁,崔熠叹口气:“这便是天道轮回吧。”

众人砍木做架,抬了两具尸首回去。

清德的弟子们到底不像其师那样硬气,很快便招认了醮坛上的事。

“真的是师伯先要害我们师父的。我们在醮坛上等了片刻,便见师伯走上坛来,我们与师父一起迎下去。突然地上有蛇虫游动,师伯竟然放蛇来咬我们,师父不得已才发了袖箭。”

“师伯中招,死在醮坛上。师父说这种事说不清,师父和我抬了尸首进山,留下敬修清理打扫醮坛。我们把师伯的尸体放在这里,又撒了他的药丸在伤口上,以伪装是中毒而亡……”

作者有话要说:玦:“玦,钩弦也。”大概相当于扳指。

第92章 湖边谈心

对于玄阳真人之死, 清德的弟子们都矢口否认:“师父怎么会对师祖不利。师父对师祖很孝顺, 师祖对师父也好。有一回师祖喝醉了,我们与师父一同服侍他,师祖确实说过让师父继任的话。”

“师父杀师祖没有好处。师祖没了,又没留下准话儿,那观里就该着大师伯当家了,那我们师父就艰难了。”

对于那条蛇的下落,敬信则道:“师父匆忙间扳动机括射出袖箭, 师伯倒地,我们再寻这蛇已是不见了。师父真是迫不得已的,都是大师伯逼得……”

如清德一样, 他的弟子们也都长了一副好口齿。

从山里回来,谢庸、崔熠、周祈连夜搜查了清德、清仁的屋子, 讯问了他们的弟子。

清仁的弟子则讷言一些,只说师父与师祖师徒三十载, 断然不是弑师的人, 对其师试图杀清德之事,却说不出什么,毕竟有那字条在,还有那蛇……

站在那养蛇的坛子前,谢庸扭头看敬诚:“那蛇平时都是令师自己伺候吗?”

敬诚道:“是。师父喜欢这个,我们……”

谢庸理解地点点头。

敬诚俊秀斯文的脸微微垂着,带着些悲伤和惶惶。

“道长跟在令师身边几年了?”

“六年了。”

“道长的几位师兄弟都与令师这般亲密吗?除了令师兄弟,令师可还有旁的亲密人?”

敬诚抬头看向谢庸, 目光扫过不远处的周祈,脸“腾”地红了。

谢庸静静地看着他。

“没有,就我们兄弟。”敬诚垂下头,低声道。

谢庸抿一下嘴,“令师行事时,可有什么怪癖?” 他看向坐榻,那个圆头软脚黑罗纱幞头已经从一堆衣服中被掏了出来,摆在面儿上。

敬诚顺着他的目光看过去,脸越发红了,“他偶尔会让我等戴上这幞头……”

周祈与崔熠对一个狐朋狗友你懂我懂的眼神,周祈的目光却又管不住地飘向那边一脸肃然那位,谢少卿懂得还挺多,一猜就猜着了……

“他从什么时候有这个癖好的?”谢庸问。

“就去年……”

“可知道这幞头他从哪儿得的?”

“不知道。”

……

虽头一晚交子时才睡,谢庸起得仍颇早,他走出门去,对面周祈所居小院的门还关着,谢庸笑一下,负着手顺着观里的路往外走。

一个小道士没精打采地拿着扫把扫地,见了谢庸,停下施礼,打个问讯。

谢庸还礼。

谢庸从正门走出去,拐到西面湖边。

湖边雾气中有两个人。

“不能这样!”

“为什么不能这样?”

略顿一下,“你这样刻,锋芒毕露,有失雅厚,与《道德经》不合。”

“我不是念书人,不知道什么雅厚不雅厚!刻刀能跟郎君的笔一样软?写在纸上,跟刻在石头上,本来就不一样!”徐石匠把刻刀丢进腰间褡裢里,“这么个破地方,死了好几个人,我还不想伺候了呢!”

徐石匠气冲冲地从谢庸身旁走过。不经意地,谢庸扫过徐石匠的鞋面儿。

谢庸看看陶绥:“倒是个暴脾气的。”

陶绥无奈一笑。

谢庸与陶绥并排而立,前面飞瀑喷溅,碧绿的湖面上薄雾缭绕,宛如轻纱拢住碧玉,再远一点,苍山环抱,一片苍翠。

“多似仙境。”谢庸叹息道。

陶绥点头:“是啊。”

“来了这两日,一直没得与郎君好好说会儿话。郎君言谈不俗,写得一笔好字,如何没去科考?”谢庸问。

陶绥笑一下:“贵人谬赞,乡野之人,说什么不俗。某也曾想去科考,但先是家父,再是家母,相继病逝,去年秋天才出了期,做什么都迟了,看能不能参加明年的吧。”

谢庸点点头:“难怪看郎君面上总带着些抑郁之色。”

陶绥没说什么。

谢庸感怀地道:“丧亲之痛便是如此,‘哭不偯,礼无容,言不文,服美不安,闻乐不乐,食旨不甘’尚不足以描述,但夫子说的‘毁不灭性’,‘无以死伤生’①却是有道理的。逝者已去,我们还要活着,长者们的在天之灵也望着我们能过得好一些,莫要只沉湎于悲伤之中。”

陶绥行礼:“多谢贵人劝导教诲。”

谢庸看看陶绥,微笑道:“见了郎君,有感于怀,多唠叨两句,郎君莫要见怪。”

陶绥再行礼:“不敢。”

雾气慢慢消散,踏着阳光走过来一个人影。

谢庸扭头,眼角弯起。

陶绥亦扭头看看,微笑道:“晓日晨光,足暖心怀,真好。不打扰贵人们了。”

周祈与陶绥错身而过,陶绥行礼,周祈还礼。

周祈扭头,看着陶绥洒脱中带着些孤寂的身影,“谢少卿,你觉不觉得,有的人好像天生萧瑟一样?”

周祈问完,又不禁哂笑一下,自己也差不多这德行,命中带“独”,还说别人。

见她这样的笑,谢庸心中泛起酸楚。

周祈又咧开嘴笑了:“难得出城一趟,本以为能爬个山,泡个汤泉,谁知竟遇上命案,出门真是不能不看黄历……”

“阿祈——”

“嗯?”周祈抬眉。

谢庸看着她,想到她最近的躲闪,到底没说什么,只温暖一笑,“你看这景色多好。”



周祈偏是个犟种杠头拿刀砍石头的货:“哎,谢少卿,你知道那陈生为何待原六不同吗?”

谢庸只看着她。

“因为他就没见过这样儿的!这么能闹腾,活泥鳅一样。他平时见的都是风拂荷塘,莲叶微动,最多也就是三五尾小鱼优哉游哉,见了这泥鳅,就觉得新鲜了……”

“风拂荷塘,莲叶微动,有鱼摆尾,还有活泼泼的泥鳅,阿祈所言,恰如一幅生动的夏日荷塘画卷,甚好!”谢庸微笑道。

周祈:“……”风水轮流转,这回改成谢少卿装糊涂了?

“阿祈,你不会做饭,你不知道,泥鳅味道甚美。把泥鳅用油煎酥了,加葱姜蒜爆炒,再放些紫苏、茱萸,极香!下酒下饭,都好得很。”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