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春刀与绣花针(145)

作者:带带带太监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标签: 布衣生活 甜文 关键字:主角:阮呦,陆长寅(阿奴哥哥) 锦衣卫都指挥使他认栽了 逃荒三年后,阮呦陪着兄长进京赶考,恰逢锦衣卫出行, 百来十人身着飞鱼服,腰佩绣春刀,正押送着一批戴着枷锁的犯人,十里长街上木门紧闭,萧瑟冷清,空无他人。点击展开

马车动了,车轱辘压过凹凸不平的地面,车身摇晃着。

阮呦和谢娉婷从方才惊魂不定中缓过来。

“酒七姐姐。”阮呦唤了一声。

“属下在。”车厢外有人回应,声音是酒七那独特的清冷的声线。

“你受伤了吗?”阮呦蹙着眉,面露担心。

酒七神色微愣,半晌,胸口激起一圈温热,暖融融的。

“属下没有。”

“你过来一下。”阮呦不信,倏地一下掀开车帘。

酒七依言靠拢,瞧见她伸手拉她,然后皱着鼻头闻了闻,脸色微白,“有血腥味。”

酒七嘴角弧度微扬,“是敌人的血。”

她声音平稳,跟在马车旁的脚步也很正常,的确不像是受伤了,阮呦这才放下心来。

“可知道方才来的那拨人是谁的人?”阮呦问。

酒七眸色微冷,“是燕京姓柴的人派来的,夫人不必担心,不过来多少人,属下都会让他们有来无回。”

“接下来的路也不会平静,夫人和谢姑娘只要躲在车厢就好,属下会护你们平安的。”

眼红大人这笔巨产的可不止姓柴的那一家。

去青州的路途艰辛,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一月走来,阮呦和谢娉婷几乎习惯了半夜外面响起的厮杀声,几乎能够安然睡过去,等醒过来的时候,便已经在赶路了。

很快入秋了,天气微微转凉,夜里偶尔下几场细雨,白日还是闷热,夜里却冷得人发颤。

阮呦已经换上稍厚一些的秋衫,偶然下车来走一走,或是与队伍的人一起用饭。

“树叶已经开始泛黄了。”谢娉婷望着不远处的杏树,叹了一句。

她们走了很久。

“今岁北地冷得太快了,”谢娉婷又轻声嘟囔着,“也许这就是乱世的征兆吧,是这个天气就在暗示咱们,天下要乱了。”

阮呦吃着饭,安静地听她说话,闻言抿了抿唇,眉目间隐隐不安。

她看不见东西,睡熟醒来都是无边的黑暗,也不知道过了多久了。

又走了几日,马车的速度忽然放慢下来,车厢变得不在摇晃,许是到了官道。

阮呦是被远处的喧嚣声惊醒的。

那喧闹声气势磅礴,如同排山倒海一般爆发出来,越走近越让人心惊,这样的声音绝不仅仅是成百上千的人能发出来。

阮呦心跳得很快,“外面是什么声音?”

谢娉婷也被吵醒了,呼吸发紧。

她怕来这样多的敌人,那她们绝不可能逃脱出去。

酒七看着满城攒动着的人头,在楼台,城门,街道,屋檐,满是翘首以盼的人影,眸色掩饰不住带了笑意。

“夫人,咱们到了。”酒七严肃收敛的神色敞开。

这里的她们的底盘,她们可以随心自如,想怎样就怎样。

“到了?”阮呦小声问。

“夫人别怕,他们在欢迎您。”酒七见她脸上满是担忧的神色,柔声安慰。

“这里的人都是阿奴哥哥的人吗?”阮呦好奇。

“是。”酒七笑着应。

“这么多……”她轻声感叹。

“有陆家留下来的,也有当年战乱遗留的孤儿,还有我们这些年精心拉拢培养人。”

青州是个大洲,只是因为地势多山,土壤贫瘠,所以很穷,也很少有人愿意在这里安居。

“咱们有多少人?”

“三万八千余人。”

阮呦轻轻捏着衣袖,心思微沉。

她知道,青州不止三万八千余人,而是能行军作战的只有三万八千余人。

她再不关心政事也知道西北镇北将军府手握十万精兵,江南州府官兵加起来也过十万,燕京城的卫兵和羽林卫二十余万人,还有驻边的士兵……

阿奴哥哥的人和他们相比还是太少了。

她们很需要兵,越多越好。

“下官青州州牧杨光临恭迎夫人。”外面忽然响起一道喊声,打断阮呦的思路。

城门口噼里啪啦跪了一排人,皆是青州大大小小的官员。

谢娉婷看着外面壮观的场景一时咋舌,说不出话来。

阮呦有些紧张地抓着衣袖,不知道如何是好。

“夫人,下来吧,和他们见一面。”

从近处远处射来无数道视线,都紧紧盯着那宛若长龙一般的行队,瞧见最前面的马车车帘撩开了,皆屏住呼吸望过去,生怕错过了什么。

“夫人来了?真的来了?”陆辞登上云梯,撞向前面一群人。

瞭望台上六个十三四岁上下的少年被撞散,互相推搡着抢着好的位置。

“陆辞,你安静些,夫人要出来了。”

“嘁,你给我让个位置,我看不见。”

“想得美,自己来晚了。”

“行,不让是吧,那就别怪我不留情面了。”陆辞掏出武器,是一把长着倒刺的软剑,朝着说话的陆笹扑去。

陆笹一惊,咬牙,“你来真的?”问话的时候也掏出了七星刀,齿轮状的刀片伸缩自如。

兵刃交接,俩人打得难舍难分。

“安静些,安静些,一会儿被九七大魔头发现了,咱们得被挂到树枝上好几天。”陆映拦住他们,朝身边几个看好戏的使了使眼色,几人上去将两人压住,又围在台弦边看。

“出来了,出来了。”几人目不转睛,安静下来。

与此同时,原本喧闹的人群也都安静下来,视线投向城门口的马车。

车帘掀开了,隐约间露出车厢里的人影,雪肤墨发,纤姿灼灼,一根白色的丝带遮住眉眼,看不清楚全貌,但只用窥一角,便知其清灵绝色,有天人之姿。

她站在九七的身侧,琼鼻粉唇,青丝摇曳,细光落在身上,成了浅浅的柔光,肌肤晶莹,美得不似真人。

“这是天上的仙子吧。”陆辞感叹。

“这不是仙子,是咱们大人的夫人。”陆笹笑着,仰了仰下巴,一副与有荣焉的模样。

“夫人的眼睛怎么了?”陆辞问。

“不知道。”陆笹也注意到了,皱起眉头。

阮呦能够感受都无数的视线落在自己身上,正因如此,她手心已经生出汗来。

酒七将她手心的汗擦拭干净,又捏了捏她的手,似在鼓励。

阮呦深吸一口气,朝着前方福了一礼,“几位大人请起。”

她声音柔软,声调如江南的吴侬软语,细细轻轻的,没有什么威慑力。

“多谢夫人。”杨广临起身,看着她,想起大人来信的吩咐,不禁目露担心。

夫人看着就像娇养大的小姑娘,这样的夫人能够胜任大人所说的那些事么?

酒七走了出来,挡在阮呦身前,向着所有人宣告,“从今日起,青州内所有事都必须听夫人之言,所有人都必须对夫人恭敬谦顺,倘若有人敢轻之贱之……”

她停了停,声音冷淡,“格杀勿论。”

第113章

转眼即是深秋, 十月末,江南安南王反了, 西北镇北将军府见缝插针, 挥兵南下, 十万大军直逼燕京。

乌云密布, 天空宽阔低平,像是快要塌下来,低得让人喘不过气。秋风萧瑟, 卷起满地枯叶, 短短几月, 大明朝已然干戈寥落,生灵涂炭。

江南的难民四下逃窜却无一洲一郡愿意敞开城门接纳他们,无奈投奔燕京。柴显痛失两子, 如同疯魔一般下令让弓箭手驻守城门,靠近城门三尺之内的难民皆被射杀。

很快,朱雀门外浮尸遍地, 百姓的血染红了半边土地,隔着很远也能闻见浓浓的血腥味。

难民们惊慌失措,绝望之际却听见有人在说青州。

剥开重重围拢的人群, 一个满脸脏兮兮的青年人站在最中间高声阔论,“咱们去青州吧, 青州愿意收留咱们。”

“青州?青州有什么好的?”有人质疑。

青年人狡黠一笑,“青州城门外设了五口大鼎,以精米熬着粘稠的白粥, 那是青州的夫人专门给咱们这样的难民吃的。”

白粥,还是精米。

早就饿得发疯的百姓们原本木讷的神色恢复了丝丝神采,眼底闪烁着疯狂。

青年人留意着他们的神色,嘴角不动声色地勾了勾,继续道,“每过七日,官兵还会在鼎中煮肉糜。”

“肉糜!”

“真的?”

周围人群的情绪一下就被调动起来,躁动着出声问青年人,“真的有肉?”即便在平年代,他们寻常百姓只有逢年过节才能吃到肉。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