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姐清荷(66)

作者:云卷袖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标签: 宫廷侯爵 情有独钟 近水楼台 青梅竹马 关键字:主角:顾清荷,顾忍冬,裴九 ┃ 配角:迟容,陆照影,顾新词 ┃ 其它:年下,姐弟 忍过寒冬,只为和你相遇 顾清荷曾是大户人家的长女,有弟妹三人,各个冰雪可爱,然而一朝朝堂风雨,全家避祸乡间。官宦之家骤然到了乡下,吃不饱饭,又穿不上新衣,弟弟妹妹们连上私塾的钱都没有,对了,还有那个叫顾忍冬的弟弟,小小年纪却城府深沉,真叫人伤透脑筋。点击展开

姜念沛四处打量一番,道:“看这些屋子都很结实,街道也非常规整,想必以前也是个富裕的地方。”

大家也目光逡巡一番,心下都觉得姜念沛所言有理。

公孙寻忽道:“睿王殿下,你瞧西边。”

众人闻声看去,见一面摇摇晃晃,只剩半边的破木板树立风中,上面工整的写着“明月”二字。

“明月村?”清荷铺开地图一番细看,道 :“此乃广汉郡的地界,距益州治所雒县仅在咫尺,咱们这也算歪打正着。只不过,《地理志》记载,这明月村原本甚为富庶热闹,还出过本朝一司徒,两太傅,万万没想到今日也沦落如斯。”清荷感慨道,语气中透着遗憾。

忍冬见清荷伤感,忙不迭的凑到她耳边,低声道:“益州动乱,十室九空,也少不了我的原因,以后我会还他们一个太平盛世,阿姐莫伤心。”

清荷一笑,道:“我怎会怪你?不是人人都有革故鼎新的勇气,既然我们决定要逆流而上,自然要权衡利弊,有舍有得。你是要站在江山之巅的人,并不是救苦救难的观世音。阿姐都懂得,也永远支持你。只是咱们也从战乱中走过,看到明月村有些感慨罢了。”

忍冬伸手要去抓清荷的手,忽然发现公孙寻壑姜念沛皆是一副看戏的神情,立刻咳嗽一声,正色道:“咱们在这村落里四处走走看看,也许还有人家没有逃走。”

说话间,突然见对面有一人背着包袱,慢慢的朝他们靠近,那人低着头,不知在想些什么,似乎并未发现忍冬一行人。

忍冬扫了眼公孙寻,后者立刻迎了上去,老远就开始招呼:“兄台,兄台!”

那人闻声一顿,抬起头来,颇为迷茫诧异的看了看他们,警惕道:“天寒地冻的,你们在这荒村作甚?”

公孙寻道:“那天寒地冻的,你又在这作甚?”

那人一愣,下意识答道:“我逃命,要不这天寒地冻的谁愿意出远门啊!”

见公孙寻相貌老实,又是外地口音,他回过神一想,诚心劝道:“我说几位是来益州做生意的商人吗?我劝你们啊,别再往下走了。”

公孙寻奇道:“为何不能再往下走?

“哎,雒县和广汉郡都乱成一锅粥啦,不不,是整个益州都乱成一锅粥了!大家哪还有心思做生意,你们去了,怕是要遭殃啊!”

姜念沛走到那人面前,真心实意道:“这位兄台,幸好碰到了你,不然我们真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险些就去送死了。咱们寻一个暖和的地方,你可好好给我们说道说道。”

那人见四人虽然穿的朴素,但举手投足间都超凡脱俗,进退有据,尤其是后面站着的少年和姑娘,皆是粉雕玉砌般的美丽。

想了想,仗义道:“罢了罢了,看你们也不是什么坏人,我啊,就好好的给你们说说。”

几人在村落里挨个敲门查看一番,确认这村子早已没了人,但四处尚算整洁,没有什么经过战乱的痕迹,想必是自己四处逃难去的。

于是,随便挑了一间房,几人又捡了些柴火,烧上炉子,团团围坐在一处。

“不瞒几位,现在益州啊,恐怕是全天下最乱的地方了。谢启民前段时间去打凉州,几位知道吗?他走后没多久,先是这刺史府乱了,接着各地豪强都划地而治蠢蠢欲动,等谢启民赶回来,居然连雒县的大门都没能进去,跟着他北上的军士一看,谢启民如此不济,顷刻也散的干净,他只好带着些亲信先去巴郡驻下。”

忍冬点点头,虽说他有陆卓线报,但消息到底不如亲临地方来的详细。

那人在火炉前烤烤手继续道:“谢启明失了统治权,如今乱世,谁不想趁乱分一杯羹,一时间益州大大小小出现了数十个山大王。”

“山大王?”公孙寻好奇道。

“对,我看他们成不了气候,也就是小打小闹,就算出身名门,不过昙花一现,与深山老林的大王有何区别?”

大家听着比喻也是贴切,都会心一笑,清荷道:“那依这位兄台之见,放眼天下谁不是小打小闹呢?”

那人收回火炉前的双手,正色道:“唯凉州睿王耳,我这就是要去投奔他的。”

公孙寻道:“英雄所见略同,小弟我也这么看。”

那人嘿嘿一笑,露出一个赞赏的眼光,又半是感慨,半是向往道:“睿王殿下的风姿我早有耳闻,至此动乱之际,更是要克服千难万险去他老人家身边。要不谁会千里迢迢的,大冬天来走蜀道。”

作者有话要说:看到有小可爱留言,开心~

第 64 章

清荷看了眼忍冬道:“睿王他老人家英明神武,没想到已经名动天下。”

忍冬意味深长地笑了笑,悄悄的牵了牵清荷的手。

那人并不知其中玄机,还以为对方是不信自己说辞,清了清嗓子,继续道:“你们别不信,益州境内想去投凉州的绝不止我一人。只不过我胆子大些,父母也早都去了,无牵无挂,这才坦然上路,还遇见各位。哦,对了,你们还不知道吧,益州虽是一盘散沙,但也有几支队伍举的是拥立睿王之旗。“

“当真?兄台可否详说?”公孙寻眼睛一亮,难掩激动的问道。

那人奇怪的看了一眼公孙寻道:“兄台如此殷切,也是睿王的支持者?”

公孙寻大力的点点头。

“我就看兄台乃同道之人,不如一切结伴北上,何必再去益州?”

公孙寻一愣,挠挠头,道:“这,小弟实在是有非去益州不可的缘由…但我相信,有朝一日,咱们一定能重逢。你先说说支持睿王的是哪些人,实力如何可好?这样小弟到了益州,也知道谁是自己人不是。”

那人点点头,又摇摇头,蹙眉道:“益州动乱,消息塞闭,我也是道听途说来不少消息。”言下之意,就是别问我,我啥都不知道。

清荷见他神色不似作伪,道:“还未请教兄台大名,是益州哪里人?走了多久才到此处?”

那人道:“我是蜀郡人士,姓万名然,走了一月才到此处。”

公孙寻惊道:“蜀郡到明月走了一月之久?”

清荷道:“一路缺衣少食,东躲西藏,还得绕开战乱的地方,一个月能走到这里算是快的。”

姜念沛点点头,赞道:“万兄孤身千里奔赴凉州,勇气可嘉!想必此去凉州一定会心想事成。”

忍冬忽道:“我与睿王有些交情,若万兄不嫌,小弟愿意去书一封,助你入凉州军。”

万然讶异道:“我看你们几人就不是寻常商贾,没想到还能喝睿王扯上关系。敢问这位公子尊姓大名?”

忍冬微微一笑道:“在下顾忍冬。”世人只知道睿王姓萧,对于这大名则知之甚少,就算知道,也多半是萧云齐的名字,而非顾忍冬。

万然点点头,感激道:“若能得公子举荐,自然是最好不过了。”

忍冬颔首,寻了块干净的地方,又从行李中取出笔墨纸砚,沉吟片刻,提笔写道:“兄安,弟已至益州境内,一路睹风土人情,历蜀道之难,行至广汉,遇千里投奔睿王者万然,望兄留心照顾。又闻益州人心思凉,亦有豪强举睿王之旗,弟感慨不已。望兄一切安好,待弟凯旋,再痛饮三百杯。”

忍冬将信交给万然,嘱咐道:“万兄不日就将入凉州,到了陇西后,可去郡守府,将这封信交给陆照影陆先生,他看后自知如何做。”又从腰间取下一枚小小的铜牌,“若遇到阻拦,以这枚铜牌示人即可。”

万然郑重的接过两样东西,又细心的收好,这才道:“公子还请多多珍重,若他日能相聚凉州军中,万然定然唯公子马首是瞻。”说罢猛拍胸脯,一副义薄云天的模样。

清荷从行李里取出一身冬衣,道:“万兄弟,我看你穿的单薄,怕是难渡高山,还请收下这身衣服罢。”

万然静默半响,抬起有些湿润的双眼,真诚道:“万然虽是一介草民,但也读过几天书,知道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可如今我一无所有,无以为报各位大恩,待到他日若有我富贵一日,定不会忘记诸位雪中送炭之恩。”

忍冬道:“万兄今晚不妨同我们一道宿在明月村中,明天一早再赶路。”

万然点点头答应下来,让清荷忍冬好好休息,他带着公孙寻出门寻了好些柴火,又忙着生活做饭,过了一个在他看来温馨温暖的夜晚。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