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姐清荷(47)

作者:云卷袖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标签: 宫廷侯爵 情有独钟 近水楼台 青梅竹马 关键字:主角:顾清荷,顾忍冬,裴九 ┃ 配角:迟容,陆照影,顾新词 ┃ 其它:年下,姐弟 忍过寒冬,只为和你相遇 顾清荷曾是大户人家的长女,有弟妹三人,各个冰雪可爱,然而一朝朝堂风雨,全家避祸乡间。官宦之家骤然到了乡下,吃不饱饭,又穿不上新衣,弟弟妹妹们连上私塾的钱都没有,对了,还有那个叫顾忍冬的弟弟,小小年纪却城府深沉,真叫人伤透脑筋。点击展开

不成想,今日在街上却碰见了陆卓。

也没想到再和清荷相逢,她还是记忆中出尘艳丽的模样,自己却早已是如此不堪。她也说不上对这场相遇是感慨更多还是愤恨更多。

袁月华的颠沛流离,让清荷也很是难过。毕竟从前,她视陆照影为兄为师,袁月华也是同姐姐一样的存在。

“袁姐姐,若这杨主簿对你不好,不如想个法子和离,你还年轻,切莫蹉跎了年华。”

袁月华叹了口气,道:“我和妹子不同,天生命苦,也许…也许我是要学会认命”,又颇有些不自在的问道:“陆先生如今在何处?尚可安好?”

清荷见袁月华伤心,连忙道:“先生一切都好,如今正在凉州,你若想他可以写信。”

说道想他二字时,袁月华饱经沧桑的心还是慢跳了数拍,脸也染上了淡淡的红色,反而使她气色好了不少。

留意到袁月华的变化,清荷忽然想到她略过当年离开宜丰县城的原因不提,而陆照影对此事亦是缄默,或许袁月华之走是和先生有着莫大的关系。

袁月华细细看着清荷,轻声道:“妹子还未成亲?”

清荷黯然的点点头,其实这些年她遭遇的变故也一点不少,再想成婚这种事,居然也遥远如斯。

袁月华抿着嘴,脸色忽然一沉,咄咄道:“妹子不是在等陆先生吧?”

清荷一怔,随即笑道:“先生于我亦师亦友,清荷心中另有他人。”

“另有他人”,袁月华又将这四个字念了一遍,似是咂摸其中深意,而后又讳莫如深的看着她,不知怎么地就有些愤愤的意味:“你可知陆先生曾说过,清荷妹子是月下傲然的白牡丹,是九天之上遨游的仙女。”

陆卓在一旁点点头,显然也听过此话。

清荷想到陆照影托付陆卓带给自己的一盒东西,心中对袁月华的愤怒有一点了然,但更多的是茫然。她对于感情本就一向后知后觉,加之见过太多悲喜,又被心爱之人伤过,情爱一事她懒得深究。

袁月华见清荷发呆,心中的恨意愈发沸腾,面上却换了温和表情,柔声问道:“妹子再给先生寄信可否告诉姐姐一声?我也想问问先生,这么多年过去了,他有没有原谅我。”

“原谅你?”陆卓疑道,“公子不曾提过你有什么对不住他,对不住陆家的地方。”

袁月华一喜,道:“真的吗?看来先生并没有同我生气,当年,都怪我年轻气盛,不然如今也许不是这般下场。”

陆卓和清荷同时敏锐的察觉到,袁月华嘴中之事怕涉及什么秘辛,二人都不是喜欢是非的人,便默契的岔开话题,留袁月华吃饭,袁月华却说家中孩子还要照顾,今日已经出来的够久,改日再来拜访。

清荷和故人相见之时,忍冬也坐在太尉府内,同姜长史一起分析着北边的局势。

这些日子以来,姜长史心神领会了许太尉的指示,对忍冬更深一层的身份也有了些接近正确答案的揣测,于是倍加认真的指点这位少年。

忍冬聪明,往往是稍加点拨,便能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姜长史对他的喜爱也慢慢演变成敬佩和尊重。

今日,姜长史得了许太尉的命令,将来投部曲之死向忍冬娓娓道来。

说到后来姜长史带了些抱怨的语气,说道若不是今上不作为,梁汶之患不至于到现在还没个办法解决。边说边细心看着忍冬神色,似乎想从忍冬如常的神色里找到些蛛丝马迹。

忍冬气定神闲,不动声色,听完姜长史的抱怨,才道:“如今可有什么线索?”

姜长史从桌上翻出一沓卷宗,道:“线索都在这了,忍冬不妨也帮忙看看。你身边那位宋令史,我观察了他几日,这孩子品行不错,头脑也灵活,你们三人亦可供参此事。”

顾忍冬相信姜长史这是在为他招兵买马,收揽人心,于是淡淡一笑,道:“宋熙能谋善断,是王佐之才。”

“王佐之才”,姜长史听到这四个字猛的抬头,正看到忍冬带着笑意,高深莫测,又威严自成,一抱拳认真道:“愿效犬马之劳。”

忍冬忙起身虚扶一把,诚挚道:“姜长史之心昭昭如日月。”

忽然门外响起公孙寻的声音:“忍冬,忍冬!”甫一进门又拉过忍冬,压低声音道:“景王,景王反了!”声音虽然不大,但内容却是石破天惊。

姜长史在一旁急道:“太尉大人知道了吗?”

公孙寻点点头:“许叔刚收到消息,是他让我来告诉你们。”

忍冬蹙眉:“景王造反,可有什么由头?”

公孙寻:“号称寻到先太子幼子,景王说今上既然最尊崇太子哥哥,如今侄儿还活着,就应该把位置让出来。”

姜长史一阵愕然,看看忍冬,道:“大人担心的事终究还是发生了。”

忍冬沉默片刻,道:“公孙兄叫上宋兄,晚饭时在我家碰面。姜长史,还劳烦你去面见一趟太尉,详细问问经过,之后也请来我家一聚。”

作者有话要说:看到很多作者说自己经常写文到半夜2 3点,我这个每天12点睡觉的作者得反省...

第 44 章

景王萧慎岳乃先皇堂兄,萧雪松的堂叔,景王之父早逝,从小养在皇宫和先皇一起长大,二人感情甚笃,成年后,皇帝堂弟给他封到了富庶之地徐州。

萧慎岳年岁已大,本以为他会在封地颐养天年,含饴弄孙,万万没想到,竟然还是如此不安分,说反就反了。

大成一朝,封地上的王爷大多只有皇室之尊,并无什么军政大权。即便是萧雪松,当年也是打着勤王的名义,说动了几个将军,这才得以雄赳赳的返回洛阳。

然而萧慎岳在这点上还是颇为得意,因为他有远见的安排大女儿嫁了徐州州牧,小儿子娶了当地士族之首谢家的嫡女。故而萧慎岳在徐州,可谓是呼风唤雨,权钱并收。

如今他起了谋权篡位之心,便联合起女婿、说服了亲家,手头物资充盈,将士竟然也有五十万之多。

浩浩荡荡而来,怎能叫萧雪松不心惊胆战?

“我要去平叛”,忍冬说这话的时候语气很淡,但是在座的所有人都听得出其中的坚决。

公孙寻大惑不解道:“顾兄,朝廷的家底一穷二白,姜长史没告诉你吗?景王之乱一出,估计人人都避之不及,你为何要主动请缨?”

宋熙却诚挚道:“忍冬,我支持你,我不但支持你,我还要自请与你同去。”说这话的时候,还瞟了几眼公孙寻,大意是:你这个名将之后为何如何畏手畏脚。

公孙寻对于宋熙的话外之音焉能不知,瞬间脸涨的通红:“忍冬,你知道的,我,我不是贪生怕死。我兵法有云: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我是希望你不要冲动行事。”

忍冬笑道:“我知道,公孙是担心我的安危。但这一次,我说什么都要去,虽然我也不承认萧雪松这个皇帝有多么称职,但若萧慎岳进了洛阳,少不了又是一场生灵涂炭,又是几十年的动荡。”

陆卓推推清荷,道:“你不发表点意见?忍冬就要上战场了。”

清荷本在翻姜长史带来的那沓邸报,听到忍冬要去参军,似乎一点也不意外,是故也一直未作声。

“太尉不会同意的”,清荷合上邸报,直言道:“如今京畿四周可用之兵不过二三十万,徐州又路途遥远,我猜今上会就近调遣。然大成地方离心已久,必然不会认真配合,所以这场战事凶多吉少,太尉绝不会同意你去涉险。”

姜长史心中所想同清荷一般无二,于是也开口道:“前几日,太尉大人曾提起,皇上有意让各地豪族自行招兵买马,一来抵御当地流民盗匪之乱,二在朝廷有需要时,也可以加以调遣。如此一来,似乎朝廷能省钱省力,但长远来看局势只会越来越乱。”

瞬间屋内沉默下来,似乎局势一下变得进退维谷,众人望着忍冬,期望着他的决断。

忍冬握着瓷杯,食指有一下没一下的敲击着杯沿,半响,他吐出四个字:“不破不立”,眸光深敛,神色淡然。

只不过大家心知肚明,这四个字便是一个信号。

一直以来,大家对于未来和忍冬的身份只有模糊的认知,如今这四个字一出,代表着忍冬终于向众人挑明了问鼎江山的雄心。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