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姐清荷(4)

作者:云卷袖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标签: 宫廷侯爵 情有独钟 近水楼台 青梅竹马 关键字:主角:顾清荷,顾忍冬,裴九 ┃ 配角:迟容,陆照影,顾新词 ┃ 其它:年下,姐弟 忍过寒冬,只为和你相遇 顾清荷曾是大户人家的长女,有弟妹三人,各个冰雪可爱,然而一朝朝堂风雨,全家避祸乡间。官宦之家骤然到了乡下,吃不饱饭,又穿不上新衣,弟弟妹妹们连上私塾的钱都没有,对了,还有那个叫顾忍冬的弟弟,小小年纪却城府深沉,真叫人伤透脑筋。点击展开

怎么哪都有你,清荷皱着眉推开门,却见到顾家老小,连同多日不曾出门的忍冬都坐在院内。

谢氏见清荷姐弟回转,温柔道:“快洗洗手,榆钱马上就出锅”。

“榆钱?”清荷一愣。

裴九站起身,拉着清荷笑眯眯道:“可不就是你们摘的那些,清荷姐姐吩咐小的拿回府,让大娘先蒸上,说你们还要再摘些才回来。怎的,姐姐竟不记得了吗?”言罢,指指墙角布包,正是先前被郭家小子抢走的那个。

清荷看着裴九笑脸,心中不解,踌躇半响,终究选择了沉默。

裴九理所当然又被顾家人留下吃饭,喜滋滋的忙前忙后,毫不见外。

“你天天在我家蹭饭,难道不管眼瞎的奶奶?”清荷站在旁侧,看裴九熟练的捡着碗筷。

“我不回去,她指不定多高兴呢”,裴九眼神黯了黯,手下的动作也慢了下来。

清荷少见裴九落寞的一面,知是触了对方伤心事,话锋一转道:“榆钱是怎么回事?”

裴九转过身,恢复了往日嬉皮笑脸的模样道:“郭城嗣年岁大,身板硬,却是个软柿子。”

清荷一愣,心想:裴九何时会为自己出头。

裴九用手肘碰碰清荷,又道:“看到你傻乎乎的又跑回去摘榆钱,真是好笑”。

果不其然!清荷哼了一声,道:“我还道你吃了我家粮食,便转了性,原来还是为看我出丑。”

裴九笑的前仰后合。

“阿姐,就等碗筷了”,不知何时,忍冬带着不悦之色进了门。

裴九应了声这就来,端着碗筷跨出厨房,清荷正准备跟着一起出门,却被忍冬一把拽住。一个趔趄,差点跌倒,还好扶住锅台,才没摔个人仰马翻。

从忍冬手中挣脱出来,清荷语气不善道:“力气不小,看来病是大好了。”

“阿姐,是谁欺负你?”忍冬没理会清荷的冷嘲热讽,老成的问道。

清荷愕然,很快又恢复常色,道:“小鬼头,乱说什么。”

忍冬不满道:“阿姐头上木簪没了,来茂乡一年,你每日都会戴它。”又从袖中抽出一支羊脂玉簪,塞到清荷手中,道:“父亲给我这支玉簪,说是我亲生母亲唯一遗物,阿姐暂且先带着。”

那支玉簪,成色上乘,浑身剔透,握在手中温润无比,细看来,似有一排小字若隐若现。清荷心道:父亲向来勤俭,对情人倒是大方。这玉簪八成是父亲送给忍冬母亲的信物,那排字不消说,肯定是情诗。

清荷想到谢氏,摇摇头,道:“太招摇了,又是你…又是姨娘遗物,避祸乡间,还是好生收起来。”

清荷将玉簪塞回忍冬手中,忍冬却不接,道:“阿姐是谁欺负你,忍冬给你报仇!”

清荷扑哧一声笑出来,第一次牵起忍冬的小手,将玉簪郑重的放回肉乎乎的手掌,道:“巴掌大点的小娃娃,说出的话倒似个游侠。”

忍冬不可思议的看着清荷牵着他的手,一时忘了替姐姐报仇血恨的大事。

太阳收起最后一点余晖,顾家人终于开始了晚饭。

“ 顾二叔,我去后院看过,那些土地与其盖屋,不如辟出来种些蔬菜,再养些家畜,虽产量有限,但供顾家一日三餐总算没有问题。”裴九放下碗筷,向顾吟海建议道。

顾吟海对农事虽然一窍不通,但也知道裴九所言非虚:“最近米价一日一变,已是元和一年的三倍之多,长此以外,绝不是什么好事,是该考虑考虑如何自给自足”。环顾一圈家人,顾吟海皱起了眉,顾家老小,除了自己都是妇孺,学会下厨洗衣已是不容易,如何侍候菜园和牲口。

裴九似是知道顾吟海心中所想,毛遂自荐道:“二叔,裴九愿为顾家出力。” 比起回家,裴九更喜欢能学东西有饭吃的顾府。

“打理菜园,喂养牲畜,劈叉烧火,看家护院,我都可以做。只求二叔能教我读《六韬》,给我一席睡塌,一碗饭。”裴九今年十二岁,只上过三年蒙学,其中原因,自然是本家叔叔不愿意集资花钱在他身上。

顾吟海本就喜欢裴九这个后生,又怜悯其身世,当场便答应下来,只是让他回家先给奶奶禀报。又好奇道:“经典甚多,为何独独想学《六韬》 ?

裴九挠挠头,笑道:“听闻《六韬》乃姜子牙所著,吕公能助武王得天下,此书想来应是极好。且我年岁已长,与其通读史册,不如精读一本。”

作者有话要说:过完圣诞盼元旦

更完一章盼留言

第 3 章

元和八年,太子逆案经过长时间的沉淀,看似尘埃落定。一日朝会,有人提出应早立储君,稳固国本。又赞圣上幼子,敏慧恭孝,应为太子。龙颜大悦,诏令立时年不满周岁的幼子为太子,其母也被尊为皇后。

黄口小儿,还不能止夜哭,已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顾漠海闻讯,狱中自尽,死前于牢房壁上血书,列新太子母族十宗罪,今上大怒,命人曝顾漠海尸首十日,又迁怒于顾吟海,将其抄家、贬为庶民。

顾吟海怀抱着对时局的失望远走茂乡。

茂乡从属颍川郡,是伏牛山下一座古老朴实的小村庄。顾家世世代代在这里耕读传家,虽然也出了几个才子,但总是难跻身士族。直到顾吟海曾祖父机缘巧合做了京官,几代下来,顾家才从庶民逐渐进阶。

可学问的渊博,往日的辉煌,并不能让顾家老小在茂乡获得一席之地,甚至难以在乡野间生存下来。

不远不近的亲戚和族谱笔墨偶有重叠村民,对因言获罪的顾吟海一家没有半点好感,他们嫉妒顾家人见过高头大马,游曳过高台楼阁;他们恨顾家人为全村好不容易建立起的声誉抹黑。同时,他们也享受这种将落难的凤凰踩在脚下,粗鄙的快感。如今,顾家还请得起大夫,全赖顾吟海在京至交,当朝大儒迟然的资助。

受友恩惠,总不是长远之计,况且顾家子弟上乡学在即,到时开销只会越来越大。即便裴九衣不解带的照顾后院那一亩三分地,产出的粮食也只够一家人果腹,学费和改善生活,还是需要额外收入。

如何在茂乡维持生计,是顾吟海要解决的最大难题,然而顾吟海虽诗书礼仪无一不精,但耕木铁屠却是一窍不通。

顾吟海思来想去,觉得为今之计只有去求顾家族长顾大福。可顾吟海这支久居京城,加之人丁单薄,数代单传,直到顾吟海的父亲,才喜得两子,故而与顾家亲友名为宗族,同乎陌生。加之他在太子逆案之前,一直顺风顺水,对求人一事实在不了解不擅长。

是以辗转两日,还迟迟未有动作,心中纠结,分外寡言。晚饭时分,谢氏见丈夫此般模样,问道:“ 郎君可是有什么烦心事?”

顾吟海将心中所想一一说出,清荷道:“父亲曾为太学祭酒,亲自来教新曲和忍冬岂不美哉?”

顾吟海道:“为夫岂有不知之理?然在家学习,一来无法结交同学,二来我对忍冬…向来不忍苛责,这…总是百害无益。

许氏也皱眉道:“纵使不去乡学,少了学费开支,但家里终归有其它用钱的地方,还是需要开源节流,寻些挣钱的法子。”

顾吟海点点头,道:“茂乡姓氏不少,但唯有顾、裴、郭三家是本乡大姓,久居此地,想来顾大福也是有些办法,只是怕他不肯相帮。”

裴九道:“二叔显达时,虽只在祭祖时返乡,但一年到头对顾家的帮助着实不少,顾家的祠堂怎么修起来的,全乡无人不知。如今二叔落难,他们理所当然该帮衬一把。”

顾吟海不语,心中还是颇为踟蹰,再看看忍冬和新曲,学业已荒废了一年之久,也确实不宜再拖,嘱咐谢氏备了些礼品,第二天便去了顾大富家。

顾大富今年四十有余,膝下长女嫁与本乡有秩,两个儿子则在县城做点小买卖。在茂乡,算得上数一数二的富裕与名望并存的人家。可最近顾大富却不怎么顺心 ,女婿听说顾吟海在朝中遭了大难,怕连累自己,嚷嚷着要休妻,折腾了一年,还真把女儿打发回了娘家。

“有秩不过是个芝麻绿豆大的官,连累个屁”,顾大富看着哭哭啼啼的女儿,不由怒道。

“有秩再小也是一乡之长,被他休了,我有何脸面活在世上!”女儿顾采莲泣道。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