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书香(56)

作者:阿琐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两情若是久长时,在出将入相,在庙宇高堂点击展开

清秋阁里,三姑娘她们默书不好,被扶意罚抄,这会儿抄好了来给先生看,扶意严肃地说:“下回交代的功课再做不好,就要打手心了,老太太可是把戒尺都给我备下的,你们不是来闹着玩,不服我的,也就不必来了。”

慧之蹭到身边,软软地撒娇,扶意道:“你们三个说好的,一起不做功课,和我作对吗?”

念书终究是一件枯燥的事,扶意虽疼爱小姑娘们,可做起先生便要求严格,她们难免日久就倦了,本以为偷个懒不打紧,谁知先生说一不二。

映之咕哝:“二姐姐怎么什么都会。”

扶意好生道:“你们二姐姐这么大时,跟着老太太念书,见天挨手心板子,只是在内院里,你们都看不见,外人也不知道。等外人看见她的时候,她就爬到树上去了,就以为老太太只会宠着二小姐。”

说曹操曹操到,韵之站在门前,神神秘秘地说:“你们看,谁来了?”

姑娘们好奇地看着门前,她闪过身子,平珒傻傻地立在后头,但比不得平日里苍白虚弱,一顿像样的饭菜吃下去,仿佛枯草逢甘霖般,茁壮明亮起来。

姐姐们围过来,七嘴八舌地问怎么把他带来了,韵之说是三哥哥领出来,带去小院里吃了午饭,但哥哥有公务要忙,他一个人傻傻在院子里看鸟儿打架,还不如过来坐会儿。

映之心疼弟弟,带他坐在自己的席上,摸了摸手问:“冷不冷?”

韵之在一旁懒懒地说:“都五月天了,还捂着?”

平珒好奇地打量书房里的陈设,他长这么大,因身体孱弱,不得念书,除了会背三字经和几首唐诗,连自己的名字都没正经写过。

从三哥哥教他摔药碗反抗,到今日跟出来饱饱吃一顿,小家伙越发明朗勇敢,对扶意说:“言姐姐,我想写自己的名字,写哥哥姐姐们的名字。”

韵之在边上嘲笑:“真是个傻家伙,这么大了还不会写自己的名儿。”

被扶意和妹妹们一顿埋怨,众星捧月似的围着平珒,三姑娘把着弟弟的手,一笔一划写下他们各自的大名。

慧之在一边说:“还有大嫂嫂和小侄儿们。”

三姑娘便又带着弟弟,写下:闵初雪、祝怀枫,祝嫣然。

韵之嚷嚷着叫来绯彤:“去请少夫人来,带上怀枫和嫣然。”

绯彤进门道:“二小姐,您可消停吧,这几日二夫人脸上不好,少夫人没少挨训,还敢带着孩子出门?”

韵之知道,无非是为了四皇子妃母子平安,母亲心里不知在。

她反而很平静,没有因此格外高兴,像是真正长大了,明白躲过这一遭,还有下一劫,爹娘不达目的不会罢休,她要做好长远的打算。

“就说老太太要见小重孙子。”韵之道,“你怎么那么笨,赶紧去。”

巧的是,二夫人因两天不出门,担心在婆婆跟前失礼,吃了午饭就打发儿媳妇带孩子去请安,半道上就被绯彤遇上,一并带来清秋阁。

两个小娃娃一进门就撒丫子到处跑,被姑姑们一人拎一个捉回来。

清秋阁里,从没这么热闹过,少夫人稳重温柔,难得遇见平珒,怕他身子弱,一直守在边上,一面和扶意说说话。

提起前日端午在宫里,又和闵初霖不对付,但是安国郡主出面赶走了她,少夫人叹道:“郡主帮谁也不会帮她,更何况她原就可恶。”

韵之问道:“王妃娘娘当真与宰相府不和,我也只当是传闻。”

少夫人说:“我从小没在家里见过她,倒是祖父祖母和我父亲,逢年过节往纪州送礼,但纪州王府从没有回礼,偶尔姑母和王爷上京来,也是我们去王府拜访,不过冷冷地坐一回,就散了。”

韵之问:“难道您家老太太,曾经虐待过继女?”

少夫人说:“从前的事,我就不知道了,家里有年纪的嬷嬷们,也从来不提当年事。”

她说着,起身道:“不能光顾着玩耍,我要去内院请了安,母亲还等着我呢。韵儿,你们好好的,别玩闹,别给扶意添麻烦。”

扶意亲自送少夫人到门前,两个小娃娃抓着她的手舍不得走,少夫人说:“要是将来,也能请你给我家嫣然教书就好了,可是等嫣然长大,扶意你也早就做母亲了吧。”

扶意嗔道:“原来大嫂嫂也爱不正经,不怪有韵之这个小姑,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

第88章 西苑有喜

目送少夫人离去,扶意转身的当口,便见右廊下一个女人在柱子后头躲躲闪闪。

猜想这里的光景,很快就会传到大夫人跟前,可是孩子们一团和气欢欢喜喜,到底有什么不好,扶意懒得再多想,大夫人若是乐意生气动怒,那就请便吧。

而这之后,不仅是玩乐,她耐心地询问了平珒一些话,判断他能念什么书,现在启蒙的确晚了些,但若肯下功夫,将来养好了身体,想要入国子监或是参加科考也不是不能够。

扶意道:“迟一些不怕,就怕不用心,不然那些早早启蒙开智的,到头来也就不落个睁眼瞎罢了,只要有心求学,多晚也不晚。”

平珒看向姐姐们,笑起来说:“我想念书,还想跟四哥哥去骑马。”

这日夜里,五姑娘回到西苑,晚饭时哥哥从国子监归来,父亲另有应酬今日不到家用饭,就母子三人坐着,慧之便把这话对哥哥说了。

平理说:“他可聪明,第一次骑马就不怕,先是我带着,后来他就自己跑,高兴得都不肯下来,真不明白大伯母,老关着他做什么。”

金氏给儿子夹菜,给女儿盛汤,埋怨道:“你们两个,我千叮万嘱,别和大房的孩子亲近,怎么就当耳边风,你们到底是不是我生的?”

放下汤,不忘给女儿吹一吹,生怕烫了她,又喋喋不休说儿子:“你看看你的吃相,慢些,谁和你抢来着?”

等慧之喝上汤,她心满意足地看着自己一双儿女,想到慧之将来长大要嫁出去,再不能看着她好好吃饭,不禁眼角湿润,摸着女儿的脑袋说:“娘要是能想法子,讨个上门女婿就好了,就能把你一直留在身边。”

平理说道:“我若是慧之,趁早嫁得远远的,在家还不被您烦死。”

“臭小子,吃你的饭。”金氏知道儿子是淘气,也不会真动气,念叨着,“你将来讨儿媳妇,我自有本事好好调教,在跟前的孩子没什么好担心,可怜慧儿将来去婆家,我见不着摸不着的,怕是吃饭还要在一旁先伺候婆婆。”

祝平理一脸无语,母亲总是这个样子,一样的话说了十几年,他只盼着赶紧吃完走人,但听妹妹说:“将来我不在家,哥哥可要多心疼娘,家里有什么事,哥哥要给娘撑腰才好。”

三夫人听得心怀大动,搂过女儿说:“真真是我身上掉下的肉。”

平理却道:“母亲少搀和家里的事,谁又能欺负您,您就老爱惹是生非,唯恐天下不乱。”

金氏直摇头,怪儿子年少不懂事:“会哭的孩子才有奶吃,你以为我有多乐意叫人嫌,大人的事,小孩子少管,你们只管好好吃饭,长得壮壮实实,各自有好的前程,也不白费娘辛苦一场。”

平理给母亲夹菜:“您也吃,这几日瞧着,像是瘦了?”

金氏皱眉道:“许是我怕热,端午节以来,身上总不耐烦,心里有团火似的,吃不下睡不好,家里的事又不能称心如……”

话没说完,三夫人直觉得一阵恶心,胃里翻江倒海,捂着嘴起身就跑出膳厅。

平理还记得自己五岁时,母亲怀着妹妹的光景,对慧之说:“娘怀你时,就这样。”

兄妹俩对视一眼,放下碗筷就跟出来,之后便请了大夫来家里瞧,又派人把父亲也找了回来。

这边厢,老太太正和扶意、韵之用晚饭,听她们说今日平珒如何高兴,祖孙三人乐呵着,就见芮嬷嬷笑着进门说:“给老太太道喜了。”

韵之忙问:“什么喜事?”

芮嬷嬷笑道:“方才大夫去西苑瞧过,咱们三夫人又有喜了,三夫人真真有福气。”

老太太自然是高兴的,笑道:“难为她年纪也不小了,大夫怎么说,她身体可好?千万要保重才是。”想了想,还是说,“我过去看一眼,她娘家也不在京城,原该多疼她才是。”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