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书香(312)

作者:阿琐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两情若是久长时,在出将入相,在庙宇高堂点击展开

韵之推开了婆婆的手,却是笑了出来:“既然您翻脸,那媳妇也丑话说在前头,你们家的人再敢碰我一下,又或是作践我的下人,不论是闵初霖,还是婆婆您,若不怕身首异处,被悬尸在城门下,只管放马过来。”

绯彤和奶娘在小姐身后,听这话,吓得魂飞魄散,只有绯彤知道,这话是少夫人曾经说过的,少夫人说她此生最恶毒的念头,就是把她的祖母和堂姐吊在城门下。

闵夫人亦是目瞪口呆,指着韵之气得发抖:“这、这就是公侯小姐说的话?”

韵之欠身:“让母亲见笑了,公爵府家教如此,若遇不善,必当以牙还牙。”

第357章 将来做皇后吗?

“夫人、夫人……”闵夫人气得瘫软下去,丫鬟们手忙脚乱地搀扶她。

韵之回身向远处看了眼,提醒婆婆:“家里的婶婶嫂子们,都在看着您呢,母亲万千挺住了。”

“把她给我捆起来,把她给我捆起来!”闵夫人几乎用最后的力气喊着,“把这小贱人给我关起来!”

韵之的目光扫过众人,带着几分不怒而威的气势,看得闵夫人手下的婆子丫环一个个露怯不敢上前,但她没再出言威胁挑衅,带上自己的奶娘和绯彤就离开了。

巧的是,这一日在朝廷上,经祝承乾保荐,闵延仕的爹得了一宗肥差,来年不仅将名利双收,对闵延仕将来的官途也是重要的一步。

因此不论闵夫人如何向丈夫哭闹,闵老爷也没打算为难儿媳妇,反告诫妻子和女儿,不要招惹公爵府的姑娘,别毁了他和儿子的前程。

闵夫人因此气得病倒了,家里那些唯恐天下不乱的妯娌和姨娘们,上赶着给她张扬出去,自然在她们宣扬之前,祝家早已得到消息。

扶意听说那“吊在城门下”的话,就知道是自己教给韵之的,没敢在奶奶跟前承认,只在心里又好笑又着急。

而老太太又岂是一味纵容韵之霸道的,特地派了芮嬷嬷上门去,替她劝诫孙女。

可当芮嬷嬷回来比划了一下,那家婆婆如何威胁欺负自家姑娘,老太太又气得不行,怒道:“我说韵儿不能如此霸道嚣张,果然是那女人先动手,她既然敢动手,我也敢把她吊在城门下。”

总算还有靖王妃是冷静的,说这样不长久,不说闵夫人疯了,韵之早晚也气出病来,真有了什么事,再计较就晚了。

“眼下我们再去,或是把孩子叫回来,都不好看,就等皇后摆宴那日,我来给韵之念叨念叨。”靖王妃对母亲说,“也难怪您不肯跟我走了,看把韵之纵的,您得为孩子的长远打算。”

且说闵家母女,原先打的算盘,是想祝韵之眷恋自家儿子,为了他的体面和名声,必定是会处处忍让不张扬。

谁知韵之是那眼里不揉沙子的主儿,偏不吃这一套,不惜闹得满城风雨,也不肯退让半步。

贵妃派人来娘家问缘故,闵夫人带着女儿进宫哭了一场,反被贵妃嗤笑:“这么多年,你竟然叫个小丫头治住了,也罢,她是延仕的妻子,将来闵家的主母,是要厉害一些,才能撑得起家里的门脸,嫂嫂不如就此退下来,享清福的好。”

闵夫人深知小姑子与自己没什么感情,也不会偏帮自己,但闵初霖是她嫡亲的侄女,便是说:“她把霖儿害成这样,妾身往后该如何为霖儿安排亲事,如今满京城都在看我们的笑话,霖儿去了夫家,还不得矮人一截,丢的也是娘娘的体面。”

贵妃低头看侄女,闵初霖的眼眉和自己年轻时有几分相似,性情也是一样,向来是十分疼爱这孩子的,嫂子的死活她能不管,但侄女就……

“你先退下,我和霖儿说几句话。”贵妃吩咐道,“你去宫门外等着吧,别在里头惹眼。”

待母亲离去,闵初霖便来到姑姑膝下,跪着哀求:“姑姑看在我的份上,帮一帮我母亲吧,您出面狠狠治了祝韵之才好,不然我们在家永无宁日。”

“霖儿,倘若姑姑要你亲上加亲,做你四皇子哥哥的皇子妃,你可愿意?”贵妃轻轻托起侄女的下巴,“将来……”

闵初霖眼中精光闪烁,不必姑母言明,便道:“将来做皇后吗?”

第358章 要变天了

今日四皇子妃回娘家省亲,返回皇城时,见闵家的车马在门下,她上前寒暄几句,再进宫门,便遇上闵初霖离去。

那神采飞扬盛气凌人的模样,不知是看见了自己不放在眼里,还是根本没留神,她就这么趾高气昂地走了出去。

四皇子妃心下一转,婆婆有话要私下与侄女说,连她的嫂夫人也拦在门外,必定没有好事,而闵初霖这么高兴,想来是有了什么天大的好处。

这些日子,满城皆知祝韵之把闵家闹得天翻地覆,自然京中女眷都了解那母女二人的厉害,竟纷纷帮着新娘子说话,连四皇子妃都觉得十分解气,想那闵初霖,也曾好几回在她跟前无礼。

“你猜母妃找她说什么话?”四皇子妃带着近侍往回走,一面道,“我心里很是不安。”

近侍亦是道:“娘娘这些日子对您十分苛刻,把和四殿下的怨气,都撒在您身上,加上家里推脱了好几件事不帮她办,只怕是怎么看您都不顺眼。”

四皇子妃道:“以母妃的脾气,怕是想找人将我取而代之。”

这些话,她的宫女敢想不敢说,此刻听主子亲口说出来,吓得不轻:“您打算如何应付,告诉四殿下吗,又或是回家里求助。”

四皇子妃摇头:“容我再想一想,我若无中生有,反成了罪过。”

忽而一阵寒风刮过,剐得面颊生疼,皇子妃抬眸看天,心情沉重地说:“看样子这几日,就要作雪了。”

她的宫女跟着抬起头,叹道:“是啊,就要变天了。”

皇子妃倏然看向她,长眉拧起,严肃地提醒:“这几个字,再不要说出口。”

千里之外,大齐与赞西交界的边境,气候不及京城寒冷,但也有了凉意。

此刻,祝镕带着平理接收了一批来自京城的粮草补给,也收到了三婶婶捎来给平理的御寒之物。

平理抱着他的东西,看着将士们将粮食米面一车一车运入仓库,对哥哥道:“从京城那么远运过来,半路上遇到强盗土匪,耽误时辰不说,万一被抢了,我们这儿又断粮,难道活活饿死吗?不该是就近的府县筹集粮草先送来,朝廷为何如此不知变通?”

祝镕淡淡地说:“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皇权最大的威胁是兵权,粮草便是皇帝制衡兵权的筹码,若是我等能轻易从就近得到粮草,谁还把皇帝放在眼里?”

平理一点即通:“因此纪州能自给自足,在皇帝眼中,就是最大的威胁?”

祝镕看向弟弟,问:“怎么提起纪州来了?”

平理眼神一晃,抱着娘给他的包袱,岔开话题说:“一会儿看看,娘有没有给你也带些什么来,或许有嫂嫂的体己在里头,放心,我不会贪了你的。”

看着弟弟走开,祝镕下意识地将目光望向四周。

这些日子,他总觉得有人在暗中看着这里,但对方不是敌人也不是皇帝爪牙的气息,是坚定而可靠的守护,并非监视。

远处平理喊着:“哥,要不要你先来翻翻,万一有个什么嫂子的手帕香囊之类,我拿着怪腻歪的。”

祝镕跟上来,给了弟弟一脚:“乱嚷嚷什么,不成体统,你嫂嫂是叫你拿来开心取乐的?”

平理自知失言,连声赔不是,但是将哥哥吸引开后,便见有人影往存放米粮的仓库去,他稍稍松了口气,嘻嘻哈哈地要去看娘亲给他捎带了什么。

转眼,太子妃产育小皇孙有些日子,皇后以太子妃的名义,将小皇孙庆贺满月的花销折算成粮草,送去前线慰劳将士们,另一边则拿出体己来,在涵元殿摆了几桌酒席,与亲近的几家皇亲贵族的女眷相聚。

公爵府和闵家都在受邀之列,扶意作为长房嫡子的媳妇,自然也被皇后邀请,但这几日虽然胎儿越发稳健,害喜却十分严重,一整天也吃不下几口饭,十分可怜。

老太太不忍她去御前辛苦,自己便也报了身体不适未入宫,更经皇后允许,把自己的席位让给了小儿子媳妇,三夫人高高兴兴地要跟着进宫开眼界去。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