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书香(189)

作者:阿琐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两情若是久长时,在出将入相,在庙宇高堂点击展开

“傻丫头。”扶意为她盖被子,听见敲门声,还以为是李嫂来送东西,开门却是见镕哥哥来。

祝镕道:“姑母和韵儿的车马近了,累不累,要不要去。”

扶意连连点头,心中惦记韵之许久,抓着祝镕的手说:“这就走!”

祝镕却趁机在她手背上亲了一口,急得扶意红着脸说:“那么多人跟着呢,再不许了。”

且说靖王府的车马离京城越来越近,韵之脸上的笑容,反而越来越少。

姑母靖王妃看在眼里,耐心地开解安抚她,这会儿姑侄俩坐一辆车,靖王妃便说:“大不了,喝过了镕儿的喜酒,姑姑接着带你回靖州,往后跟着姑姑过。”

韵之摇头:“姑姑家中虽好,可我惦记奶奶,还有姐妹们,嫂嫂,还有我娘。”

“这样好的孩子,我那二嫂怎么就不开窍呢。”靖王妃叹道,“等姑姑回去,好好和你娘念叨念叨。”

韵之苦笑:“姑姑还是不要说的好,我娘听不进去,只会觉得没面子。”

此刻日上正午,王府一行人也要歇脚,但比不得祝家那样夸张,走几步就要投宿客栈,一家子上下都曾是行军打仗的,此刻不过是靠在路边,靖王妃带着两个儿媳妇和韵之,下车松松筋骨。

因公务在身,家中男眷未能同行,靖王妃只带了两个儿媳妇,比韵之大不了几岁,规规矩矩的孩子,和韵之的本性不在一个调上,虽然相处融洽,但到底亲昵不起来。

走着走着,韵之就一人落单,两位嫂嫂倒是有心来陪伴她,但被靖王妃拦下说:“由着她一个人静静吧,你们不必过去。”

如此,韵之独自坐在树荫下,透过密密匝匝的杂草,看路边缓缓流淌的小河,脑袋里空荡荡的,发呆不知该想些什么。

忽见有野鸭子缓缓游过,她才有了几分精神,站起来张望,捡了石头扔去吓唬它们。

受惊的野鸭呱呱叫,展翅高飞,吓得她往后退了几步,踩着自己的裙摆,一下没站稳,仰面倒下去。

可是被人稳稳地托住,更责备道:“还是这么淘气,你不知道野鸭子会飞吧?”

韵之站稳了,转身见是三哥哥,惊喜异常,又见从哥哥身后闪出扶意的身影,她歪着脑袋说:“二姑娘,见了你家先生,还不来行礼?”

“扶意!”韵之不自觉地揉了揉脸,还以为自己做梦,撒开哥哥的臂膀,猛地扑向她。

被一下撞过来,扶意险些没站稳,但也紧紧拥抱着韵之,温柔地说:“我回来,韵之,我好想你。”

韵之哭着说:“你总算回来了,扶意,再也别走了好不好。”

扶意哭笑不得:“我怎么觉着,是你要娶我呀,你家哥哥都没说这话呢。”

祝镕见到姑母一行听见动静过来了,忙道:“扶意,先见过姑姑。”

韵之却抱着扶意不肯撒手:“我不要,一放开她又走了。”

扶意笑道:“我都要嫁到你家来了,我能去哪儿呀。”

说着话,靖王妃已经到了,见了侄子十分高兴:“镕儿,你怎么过来了,来接我们?”

祝镕行礼:“说来话长,姑姑,这是您即将过门的侄媳妇,纪州博闻书院的女儿,言扶意。”

扶意好容易挣脱开韵之的怀抱,恭恭敬敬向靖王妃行礼,她原本担心,这样没头没脑地找来,且是初次相见会十分失礼,但祝镕说沈家最是潇洒不羁的,就是不愿受京城规矩做派的束缚,一家人搬得越来越远。

“我瞧瞧,哎呀……”靖王妃眉开眼笑的模样,像极了老太太,她拉着扶意的手,细细打量说,“祝家这是几辈子的福气,得了这样俊俏的媳妇?镕儿,姑姑可是服气你了。”

第225章 来找我,我去对付她

两路人马会合,直奔京城,祝家原本那走走停停的瞎讲究,在靖王妃跟前一个字也不敢提,在扶意看来,原本剩下恐怕还要走上三天的路,跟着靖王府的车马,不到两天就到了京城门下。

因有人打前站传话,祝家与胜亲王府的车马已候在城门外,闵王妃竟是亲自来接扶意回去,让扶意受宠若惊。

靖王妃下车与她打了照面,年幼时两府往来,她们亦是儿时的玩伴,如今各嫁南北多年不见,本是有无数的话要讲,便约好了婚礼之后,过府一聚。

扶意向众人辞别,见韵之依依不舍,便道:“回去替我向老太太行礼,你再来王府找我和郡主,我眼下不能来家中,但是你能来王府呀。”

韵之竟忘了她是自由的,立时高兴起来,催着姑母赶紧上车进城。

如此,胜亲王府的车马先行,闵王妃接走了扶意和她的嫁妆,剩下祝家人,换马换车,重新打点后,浩浩荡荡地回家来。

老太太带着儿媳妇和孙女们,早早迎在门前,恭迎王妃驾临。

虽说靖王府是异姓王,那也是太祖钦封世袭罔替,与皇族血脉沾亲带故的贵族。

莫说三百多年来代代出忠臣,无不保家卫国、功勋卓著,便是若万一有子弟行大逆不道之事,也有太祖恩旨在,不得连坐牵累家人。

沈家子弟,可谓是辈辈含着免死金牌出生,相比之下,祝家则要战战兢兢、辛苦经营,方能保住家业长久。

靖王府之显贵,非京城侯门世家能比,只因一家子人无心眷恋京城繁华富贵,也想远离纷争,上几代就已迁居外省,之后又随兵权转移,如今到了靖州。

车马停顿,众人拥簇王妃下舆,老太太与众夫人、小姐纷纷行礼叩拜,靖王妃上前拦住道:“就是母亲这样,我才不乐意回家来,您女婿外孙都不乐意来,闹得哪门子虚礼。”

老太太深知女婿和外孙们,有军务在身,不得擅离,哪里会被女儿的玩笑话吓着,眼下也不是寒暄的时候,要先侍奉女儿更衣洗漱后,让她先入宫面圣。

祝镕和韵之上前行礼,听孙儿说,扶意已经顺利被闵王妃接走,老太太欢喜不已,女儿则挽着她说:“那姑娘俊俏极了,您几时有这门亲戚,怎么不早早给外孙子们想着,合着外孙子不如孙子亲?”

老太太无奈嗔道:“你的儿媳妇都在呢,她们哪样不好,都是做祖母的人了,怎么还疯疯癫癫。”

一家子人,热热闹闹进门,门外再换马车,预备送王妃婆媳进宫,门里众人拥簇着母女二人往内院去,不消半个时辰,又浩浩荡荡地出来,直奔皇城。

看着车马远去,老太太笑着对众人说:“好了,一家人到齐,就等着七月十七,咱们迎新人。”

韵之和映之说说笑笑着搀扶祖母回家中去,大夫人跟了半路被打发了,她也乐得自在,并不愿在婆婆跟前伺候,将要走时,却见二夫人在一旁郁郁寡欢。

大夫人一辈子只生了个女儿,其实心里一直很羡慕老二家的儿女双全能生养,可如今瞧着,还不如不生,生的儿子抛父弃母,跟外头的女人跑了,生的闺女,眼里更是没爹娘。

眼下家中处处张灯结彩,只要她走出东苑,就躲不开,可原本长幼有序,此刻成亲的,该是她的小儿子祝平瑞才对。

大夫人故意道:“平瑞还是没消息吗,老爷他也一直在派人找侄儿,你心里想开些,早晚能找到的。”

见嫂嫂故意戳自己的痛处,二夫人冷声道:“恭喜嫂嫂,得了个能干的儿媳妇。”

这话大夫人听得出来,老二家的是在挖苦她。

言扶意精明能干,更要紧的是,讨老太太喜欢。保不齐将来家里的事,渐渐都会交在她手上,将来祝镕袭爵,早晚要培养下一代主母,就算是大夫人心里千万个不情愿,她也站不住不让权的理。

二夫人欠身,冷冷一笑后,带着下人走开了,大夫人本想嘲讽她,谁知反惹一身骚,心里越发记恨言扶意,深知自己和她八字不合,注定是死对头。

她气哼哼地回兴华堂,途径修缮一新的清秋阁,停下脚步问王妈妈:“都安排好了吗?”

王妈妈应道:“安排好了,往后小两口一举一动,都在您眼皮子底下。”

大夫人冷笑,继续前行,口中念念有词:“她有本事,就别落在我手里,不然祝家的规矩,够她受的。”

这一边,祝镕护送姑母进宫面圣后,便径直回到禁军府,交代了几件重要的事,待靖王妃转入内宫,他再折回宫中见皇帝。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