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书香(113)

作者:阿琐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两情若是久长时,在出将入相,在庙宇高堂点击展开

尧年苦笑道:“像是一些人之间的攀比,纪州再好,在很多人眼里,京城终究是京城。说到底,也是我和母妃力有不逮。”

扶意忙摇头:“是他们有错,为何要归结在您和娘娘的身上,但现在既然有所发现,还求郡主能为那些可怜的女婢小妾们,做些什么。”

尧年爽快地答应:“这不难,你等我消息。”

扶意则道:“我这里也有个主意,我求郡主是想借人力,并不想把王府推出去,您听我说说……”

且说这日尧年离开忠国公府后不久,天上便乌云密布雷声大作,少时暴雨如注,冲散了几分暑热。

园西小院里,今日有太医来查看祝镕的伤口,折腾半天,还是告诫他,要继续固定左臂,以防止牵扯伤口,至少还要七八天功夫。

祝镕很是不耐烦,太医走后,对李嫂抱怨道:“天气热得很,这劳什子挂在脖子上,捂得都是痱子。”

李嫂嫂笑道:“老太太已经命人去开地窖取冰了,马上给您送来。”

祝镕忙道:“不必如此,每年用冰都用定日,岂能为了我提前。”

李嫂嫂说:“日子是死的,人是活的,三公子一向洒脱,怎么突然拘谨起这些来。”她想了想,笑道,“更何况,给您取冰是其一,言姑娘不是才中暑了,老太太早就想往清秋阁放些,正好借着您的名头。”

祝镕在李嫂面前,不必遮遮掩掩,大方地问:“她可好些了,日头越来越毒,她们从纪州来,不知暑热的威力,这个时节出门就该打伞才是,要叮嘱香橼姑娘,要……”

李嫂捂着嘴直笑,见三公子忽然停下了,她轻咳了一声:“都吩咐好了,听说姑娘中暑,老太太急得什么似的,把清秋阁里的人都叮嘱了一遍。”

“那、那就好……”祝镕也有些不好意思,稍稍动了下肩膀,已疼得不那么厉害,便岔开话题,“过几日,我就该回禁军府去,总不能新上任的统领,迟也不见人,还要去叩谢皇恩。”

李嫂却说:“那日在老太太屋里,提起这事儿,您猜言姑娘怎么说?”

祝镕不禁嗔道:“何必逗我,我怎么猜得到?”

李嫂笑道:“姑娘说,与其为了早些走马上任,吊着胳膊去见手下,不如养好了伤,抖擞精神地去。也免得人家总提起,您是为了什么才升职,想必在您心里,因为挡箭护驾而晋职,并非您所愿。”

见自己的心思,被扶意猜得通透,祝镕不自禁地笑了。

李嫂见状,故意问:“您还去吗?”

窗外雨声嘈杂,祝镕故意扯开话题:“您去看看,这院子里会不会倒灌雨水,好些年也没人住了。”

然而天气一路往夏天去,暴雨带来短暂清爽后,太阳一露脸,便愈发闷热难耐。

今年忠国公府,早早就开地窖取冰,一大缸一大缸地往各处院子里搬,有二夫人病着,有三夫人安胎,还有祝镕养伤,说不上究竟是沾谁的光,清秋阁里也终于清爽起来。

屋里屋外天差地别,扶意少不得每每叮嘱一头汗跑回来的香橼别贪凉,香橼因怕热吃饭少,脸蛋子也消减不少,苦哈哈地问扶意:“小姐若真和三公子结为夫妻,难道永远要在京城过夏天?”

扶意哭笑不得,前路有太多足以影响她往后人生的事,可气候冷暖绝不是其中之一。

就在这越来越炎热的天气里,距离京城三十里地的小镇上,有强盗拦路打劫,可是劫下的几口大箱子里,不是金银财宝,而是一个个年轻女子。

她们无不被绑手绑脚、蒙眼蒙口,彼时箱子倾倒在地,女孩子们摔出来,早已闷得个个气息奄奄,所幸经镇上衙门及时救助,无人丧命。

这件事被一路传到京城,矛头直指太师府。

第145章 东窗事发

与扶意、香橼一样,难以适应京城夏天的,还有尧年。比不得母亲闵王妃出嫁前在京城近二十年,生在纪州长在纪州的她,险些也被京城的酷热撂倒。

因闵王妃请太医为女儿诊脉,少不得惊动宫里,皇后派人再三来探望,眼下尧年精神好了,便要进宫谢恩。

刚好是太师府出事的第二天,王府的马车出门没多久,就被堵在半道上,前头有衙差封路,官兵正押解太师府的下人从路边走过。

很快,前面的人发现纪州王府车驾在此,立时有人前来开道引路,尧年不经意挑起帘子,却见到了慕开疆的脸在眼前。

开疆知是纪州王府的马车,自然不会对坐在车里的人惊讶,可尧年并不知前头办差的人是慕开疆,很是意外。

但见他脸上的伤痕淡了好些,虽不知是否留疤,好歹之前的青紫红肿都已消退。

“郡主!”开疆下马立定,躬身道,“惊扰了郡主,下官这就为您引路。”

尧年看了眼那些被堵在一旁的太师府下人,一个个瑟瑟发抖惊恐万状,她问道:“太师府倒卖人口的事,我听说了,为何要把下人都抓起来,难道是他们的罪过?”

开疆只是奉命当差,并不参与官司,但里头的道理总是懂的,应道:“一则为了调查取证,再则其中必定也有帮凶,都要一一查明。”

“慕大人负责禁宫关防,是护驾守宫之人,怎么管起刑部吏部的事来?”尧年问道,“没听说你调职了。”

开疆应道:“回郡主的话,此案惊动圣上,龙颜大怒,皇上要亲自彻查。”

尧年颔首,意味深深道:“没想到,真闹出了大动静。”

开疆浓眉轻颤,抬起头,看向容颜瑰丽的小郡主,他的唇微微张开,可有些话到嘴边,还是咽下了。

尧年看得出来,慕开疆是察觉到她话语里的不妥当,可这些不妥当,恰恰是尧年故意想要传达他。

“不耽误慕大人办差。”尧年放下帘子,朗声吩咐外头,“走吧。”

开疆目送王府马车离去,心里越发沉重。

就在今晨,皇帝命他去调查牵扯此案的那群土匪的来历,可彼时当地衙差赶到事发之地,土匪已经四散逃窜,连人影都不见了。

开疆分析得出来,皇帝似乎是意识到,可能有人暗中出手,故意将这件事挑明,逼迫他出手干预。

虽然严正律法,保护百姓是皇帝的天职,可他并不需要有人在他的眼皮子底下,教他该怎么做。

此时此刻,听郡主那句像是说漏嘴的感慨,开疆几乎能认定,那群来得突然,又散得毫无踪迹的“土匪”,很可能出自安国郡主之手。

但他不会去禀告皇帝,更不会向皇帝提供任何线索,心里早就有了决定。

不知不觉,他们从春天“相处”到了夏天,这几日突然不见小郡主出门,得知她因中暑病倒,莫名其妙地跟着担心了好几天。

总想着,郡主若能康复,哪怕又被她“领”着满京城转悠,他也心甘情愿。

此刻察觉到尧年很可能参与了太师府一案,内心虽然震撼,可他坚信郡主是做了一件好事。

王府的马车渐行渐远,开疆继续带兵押解太师府的下人前行,有意再回眸看了眼,仿佛心里感觉到,有人正在看他。

的确,马车走后不久,尧年就掀起帘子往回看,但视野所限,只能看到一抹侧影,等再远一些,就什么也看不见了。

放下帘子,尧年的目光又变得沉重。

她不该信任那个人,明明最初在她眼里,不过是皇帝的走狗。

可是“相处”那么长的时间,她在慕开疆的眼里,慕开疆也在她的眼里,等她有所意识时,有个人已经跑进她心里。

得知皇帝遇刺时,尧年担心开疆的安危之余,还想到了将来,若有一日她要向皇帝挥剑报仇,那时候慕开疆会站在哪里?

想着想着,车马已至皇城门下。

皇后怜惜尧年,特地命人备下轿子等在宫门里,在宫中相见后,更是拉着手细细地看,心疼地说:“瞧着可不是瘦了些,自小生长在寒地,京中暑热如何禁得起。”

宫里的嬷嬷去取来冰凉的瓜果,要给郡主消暑解渴,又被皇后责备:“她小小年纪,花骨朵似的娇嫩,这样凉的东西吃下去,可不伤了身体?亏你们还是积年的老嬷嬷,越发不会疼孩子。”

尧年不在乎这些,只是乖顺地听从皇后安排,给她东西她就吃,说玩笑话她就笑,问家里好不好她也一一回答。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