厉医生家的饭(23)

作者:山有嘉卉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近水楼台 天之骄子 励志人生 时代新风 主角:舒檀,厉宁述 ┃ 配角:呼吸科中医科一群人 ┃ 其它:医生文,美食 我凭做饭娶媳妇。 立意:一对医生携手战胜疾病的温馨故事。 : 厉宁述: “我的爱人,是个披荆斩棘的女英雄。” 舒檀搬了个家,发现对门住着自己的同事,而且同事厨艺很好。 药膳鸡汤带有淡淡药材味的浓香让她垂涎三尺,借故敲开对面的门,“厉医生,做饭呐?” 厉宁述微微一笑:“是啊,枸杞菊花炖乌鸡清热甘润,要来一碗么?”点击展开

所幸没有,厉宁述浏览着页面上漂亮的病程记录,遇到张璇,对舒檀来说,或许也是相见恨晚。

他忽然又想起自己借出去的那本笔记,也不知道她看得怎么样了,又能不能看懂。

要不然,找机会问问她?厉宁述想道。

“医生,厉医生,您快给我看看……太难受了……”门口这时匆匆走进来一个中年男子,手里抓着纸巾,不停地擦鼻子,鼻头被擤得通红,还不停地流清涕,坐下就开始不住打喷嚏。

他是厉宁述的老病人了,每次季节一转换,一准会出现在医院,看着不是什么很大的问题,却着实恼人又麻烦得很。

“来,搭个脉。”厉宁述笑着示意一下,,又问了些症状,觉得问题不大,便道,“先不给你开药,回去拿生姜和葱白武火煮沸,温服,喝了没效再过来。”

说着将写了方子的病历本又递回去。

第十六章 倒打一耙你最行。

四月一日,周一,昨夜刚下过一场雷雨,早起便觉得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凉意。

“还有两个学生,你多要一个?”一大早,中医科的教学秘书杨大可就带着两个学生挨个门诊地询问。

一附院毕竟不是中医院,轮中医科的学生不多,有时几个月不来一个,有时又一次来一群,分起学生来就很让人苦恼。

问到的都说自己有学生了,“一个就够,多了怕带不好。”

杨大可心说屁的怕带不好,就是觉得学生多了麻烦,但也没办法,厉宁述隔壁诊室的同事陈子仪干脆建议杨大可自己都带了,“三楼操作不是挺多的么,有学生多方便。”

“我们都好几个学生了。”杨大可笑道,“你真不要?多一个人能多帮你干点活啊。”

陈子仪摇摇头,“诊室就这么大,人多了不好问诊,要不你问问厉师兄,他是不是还没学生?”

杨大可闻言一拍脑门,“哎哟,上周五他不在,我就把他给忘了,看我这记性!”

说着立刻往隔壁走,碰上从里面出来的门诊护士章秋月,拉住她袖子问了句:“里面没病人吧?”

“没,咋了?”章秋月反问一句,又看一眼他身后的两个学生,“我们科来实习生了?”

杨大可点点头,带着学生进去厉宁述办公室,“老厉,我给你送学生来了。”

厉宁述正在泡茶,闻言抬头,愣了一下,“......两个?咱们科这个月人丁兴旺?”

杨大可眼珠一转,嘿嘿笑了两声,“可不是么,我特地给你留了两个学生。”

说着指指两个学生,“康华,规培的,唐静静,实习的,都是中西医临床专业的,你都带呗?”

厉宁述将杯盖合上,让茶汤焖一会儿,然后似笑非笑地看一眼杨大可,“老杨,你这就没意思了,这么多年同事,我还能不了解你想什么?”

顿了顿,又问:“别人都有学生了?”

杨大可点头,“除了主任和不要学生的,都有了,这最后两个,你干脆一起带吧。”

厉宁述看看自己也并不宽敞的诊室,叹口气,点点头,“行吧,那这个月就让小章轻松点。”

诊室不大,平时都是厉宁述负责看诊开方,章秋月负责其他诸如跟患者解释怎么吃药的杂事,病人进来了,有需要的把门一掩,空间刚刚好。

可要是再多两个学生,未免太挤。

章秋月知道这个月两个学生时,也愣了愣,然后问道:“那……厉医生,我先跟他们讲讲诊室的工作制度?”

厉宁述点点头,“麻烦你了。”

刚说完话,就有病人来了,唐静静跟康华就被章秋月带到门口,简单说了一下厉宁述本人的工作安排,“周一到周四,上下午都有门诊,周五一整天都没有门诊,因为厉医生要回去学校上课,周末也是休息的,我们科会诊可能多一点,还有就是周一到周三,病人也比较多……”

等他们说完话再回到诊室,就听见厉宁述对坐在旁边的病人道:“给你开的是葛根乌梅饮[1],煮好以后当茶喝,没有改善再过来拿药。”

病人拿着处方去取药了,一边出去一边打喷嚏,康华见状就大着胆子问道:“老师,刚才那位病人是过敏性鼻炎?”

厉宁述闻言笑着点头说是,又道:“我这儿地方小,也没有太多要你们做的事,这样吧……你们一会儿去找陈护长,让她给你们拿把椅子,以后每天你们俩就轮流帮我开处方,刚好四天门诊一人两天,怎么样?”

康华和唐静静都应了,厉宁述又道:“至于给你们讲课,我可能讲不了太多,要是看诊时你们有疑问的地方,一定要提出来,这样才能学到更多东西。”

两个学生一起应了,厉宁述也没有多说什么,只说后面的柜子里有书,平时没事可以看看。

正说着话,由于有病人来了,恰是前几天来过的老病人,说自己已经好多了,“就是想来问问,还要继续喝生姜葱白水么?那玩意儿不太好喝。”

“药哪有好喝的。”厉宁述笑了一下,又重新给他把脉,确认他的鼻炎已经进入稳定期,然后开了新处方,这次是玉屏风散。

白术、防风、黄芪,另外交代道:“你回去之后去买点粳米,注意不要买成籼米或者糯米了,然后呢,一剂汤药你煮两次,每次煮开后再小火煮二十分钟,倒出来晾一下,两次加起来能有一千毫升左右,用药汤来煮粥吃,可以长期吃的,改善体质增强免疫力。[2]”

病人点点头,“那......一次要用多少米?”

“50克。”厉宁述应道,又交代他,“你要是吃着还可以,以后就拿这个处方去中药房捡药,急性期发作的时候,还是要上医院来,这个只能是你急性期过了,没什么明显症状的时候巩固药效吃的,记得了?”

厉宁述怕他记不住,还又特地写在他的本子上,等他出去了,才转头问康华和唐静静:“玉屏风散的方歌记得么?”

俩学生愣了一下,最后还是康华反应得更快些,忙张口就背:“玉屏风散用防风,黄芪相畏效相成......呃、白术益气更实卫,表虚自汗服之应。”

“背得不错。”厉宁述满意地点点头,又嘱咐道,“一些常用的汤剂,比如麻黄汤、桂枝汤之类,还是要熟记,回去多背书,遇到了类似的病人我会抽查的。”

要是顾琅在此,肯定会说果真是罗老爷子的学生,爱抽学生背书这件事,可能是师门传承。

四月,按照原来的工作安排,舒檀要开始出门诊,以前也出过,但都是替同事顶班,这次不一样,是固定工作安排了。

她的门诊日恰好安排在周一下午,短暂的午休过后,刚刚下午两点,还未到下午开诊时间,她就已经到了诊室。

这是一间狭小的诊室,进门靠墙放着桌椅,三把椅子,椅子后面没多远是蓝色的帘子,窗边是检查床,靠墙的角落放着一个铁皮文件柜,里面放着许多检查用具和药品——一附院绝大多数诊室都是这样的布置。

唐静静出科后,舒檀这个月新带了一个规培生,她叫她小林。

正是春季花开时节,早晚温差还是有些大,加上临近清明,雨水渐多,来呼吸科看感冒、哮喘和鼻炎的患者多不胜数,两点半还没到,门外就已经排起了队。

舒檀看看时间,回头问小林:“准备好没有?我们要开工了。”

小林点点头,走过去打开门,舒檀伸手点了一下叫号系统上显示的递一个名字,没一会儿就看见一个穿着鹅黄色裙子的女生走进来。

一整个下午的忙碌从此开始。

下午四点多,小林发现系统上排号已经到了六十,忙提醒一句:“师姐,已经拍到六十号了。”

舒檀打门诊一开就只顾着埋头看诊,来一个看一个,一个出去又紧接着进来一个,她不记得看了多少个病人,只觉得好像永远都看不完似的,直到小林这声提醒。

她忍不住吸了口气,低声道:“你去跟护士说一声,让挂号处停我的号。”

小林应了声出去,和一个病人擦肩而过。

“医生,我来看看哮喘。”病人一坐下就迫不及待地说了句,“看过好多医生了,都那样,我就想换个医生继续看看。”

这是个三十出头的女病人,有些偏胖,脸上有零星散在的红疙瘩,据自己所说,是自幼患有支气管哮喘,伴有荨麻疹,“到了读中学的时候,发作得更厉害,三天两头就要来一次的。”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