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要这千亿嫁妆有何用(276)

作者:颜碎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1 作为香江地产大亨最宠爱的孙女,陈棠苑的嫁妆是一块地。 换句话说,谁娶到她,谁就能得到这块地的开发权。 手握“财富密码”的陈棠苑却并不开心。某天,她在老爷子墓前哭诉。 ——他们费尽心思追求我、接近我,不过是为了那份千金难买的嫁妆,根本分不清谁是真心,谁是假意。 ——如果你能听到我说话,不如即刻变一个合意的孙女婿出来,这样大家都省心。 许完愿再抬头,眼前真的出现一个男人的身影。 陈棠苑:? 这人谁?点击展开

陈棠苑指挥着庄律森将一张小圆几搬出阳台,自己曲起腿在藤椅上坐好。

雨早就没在下,积云却依旧厚重,层层叠叠地压向地平线。天地被搅成一缸浓稠的墨,所有颜色揉成一种独特的藏蓝。

她突然没头没脑地问:“你知道今天毛豆和芋仔过生日吗?”

庄律森一愣:“谁生日?”

陈棠苑掩嘴笑了一声,下巴一扬指向面前的食物。

“毛豆,还有芋艿。”她冒出一句沪语,发音不太标准,但调子软糯糯的。

“老沪城人讲,八月半是这两种食物的生日,所以中秋要给它们庆祝的。”

陈棠苑说着,笑了一下:“记得以前,外公这样告诉我们,我还问他,为什么毛豆这么惨,过生日还要被吃掉。外公笑得胡子都在抖,说他小的时候也问过同一个问题。”

庄律森没想到是这样,嘴角微微牵动:“好像是有点诡异。”

陈棠苑:“其实是因为这个时节味道最好。”

特定的节庆,特定的食物,总是轻易教人忆及往昔。

陈棠苑怀念起故人,心潮里涌出一片感伤。她怅然道:“森森仔,我好像都没有跟你讲过我外公。”

作为华语世界里的知名人物,陈启生的生平事迹早被媒体从各个角度写滥了。但庄律森还是“嗯”了一声,静静听她回忆。

陈棠苑从头讲起:“我外公是1926年生人,祖籍沪城,原本在家中排行老八。”

“因为我太爷爷孩子太多顾不过来,他被过继给一个在港城当船员的远房爷叔当儿子。又在十岁那年,被后来的父母带到港城。”

“那个年代的沪城可是远东第一大都市,十里洋场,歌舞升平,要我外公离开他不乐意的。大人们跟他讲,只是去玩一玩,不好玩再回来就是了。半哄半骗着把他送上船。”

“爷叔一家在港城虽然薄有资产,但吃尽了不懂洋文的亏,所以把他送去读当时最好的男子天主教书院,希望他将来可以做大律师。”

“外公不习惯这边的生活,一心盼着很快就能回去,根本没什么心思读书。谁料隔年发生七七事变,日军全面侵华,淞沪会战之后沪城也沦陷了,两座城市的亲人就这样断了联系。”

“那个时期有好多沪城人逃来这边避难,随即还掀起一阵弘扬国货,共纾国难的热潮。受这一带的经商热情影响,外公放课后也会挑着货担走街串巷地贩卖商品,一边向那些新来的同乡打听情况。”

“他差不多就是因为这个契机才走上经营百货事业的道路。起初是想多挣些钱,将来有能力把亲人接来港城,后来见到世界各地的华侨通过香江码头将募集到的药品、军械运往内地,又见到许多富商大笔捐钱抗日,开始认定应该实业救国。”

“没想到1941年,珍珠港事件,太平洋战争爆发,战火蔓延到港城,谁都不敢相信昔年的海上霸主没撑过日军半个月的轰袭。”

“外公最常提起这段往事,正正是那年12月25日,港督在半岛酒店正式宣布投降,他记忆犹新,原本用来庆祝新年的耶诞报时钟敲得宛如丧钟,一夜之间满城哀鸿。”

“日占时期码头被封锁,交通被摧毁,经济全盘崩溃,早前赚到的钞票都贬值成废纸,好多人承受不起食物的通胀价格,日军甚至会在街上任意滥.杀。”

“……但也是最不太平的那几年,外公认识了我外婆。”

陈棠苑有些说不下去,环住曲起的双腿,把下巴抵在膝盖上。

眼前静谧流动的海湾上,终于燃起点点渔火,起伏闪烁着,如消失的星光倒映在镜面。

她又跑去书房抱回一本旧相集,给他看外公外婆年轻时的样子。

相集一页页向后翻,合照里的人数一点点增加,翻到一张同是拍摄于中秋夜的大家族合影,陈棠苑抽出相片,在边缘处来回摩挲着。

陈棠苑道:“除了外公外婆,我的家人你应该都见过了。”

庄律森的视线第一时间落在那时尚年幼的陈棠苑身上,画面里的女孩大约四五岁,扎着俏皮的丸子头,被爸爸抱坐在手臂上,手里扬着一只玉兔灯笼。

“这是我。”陈棠苑戳戳自己,手指向右滑下,依次介绍,“这是陈玮芝,这是我的七个表兄弟,济字辈,名是出自外公最喜欢的一阙词,岳飞的《满江红》。”

“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八’用来指代他自己,曾经家中排行老八,大哥陈济千、二哥陈济里……只有阿月比我小。”

陈棠苑的手指转了一圈,又回到自己身上。

“我外公是亲眼目睹过山河破碎,一心想精忠报国的人,所以才会坚决反对女儿与一个法国人结婚。还有另一个原因,在港英时期,这里的混血儿很受人歧视,外公担心我将来会因此遭受欺凌。”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