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神不入未应门+番外(92)

作者:冯河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夜半敲门,千万别开。 背后叫人,千万别应。 人有三分阳火,鬼无一点清明。 你以为你藏进被窝里就没事了吗?你以为你能逃过一劫吗?你以为进了屋就平安了吗? 你以为,你还活着吗? · 关毅×丁睦(前边那个是攻)不拆不逆。 .点击展开

她抽抽鼻子,把脸上剩下的眼泪抹了下来,稳定了情绪。

“树上好像挂了很多东西……但是我记不清了。”她不确定道,又想了想,补充道:“或许还有谁的眼睛……流血了……但是没看清楚是谁,我只看清了很多血。”

毕竟是梦境,不像录像带一样可以随时倒带观看,对于梦境的回忆也很容易被她的潜意识篡改,除了作为一个参考,并没有特别大的用处。

她这个描述倒是让丁睦想起来昨晚看见的挂着血里呼啦的人皮的树。

准确地说,应该是,挂着人皮的干棍儿。

发出一股焦糊味道,还带着烟熏火燎过的痕迹,好像被烤失败的烤肉,忘了处理掉,搁了两三天后生了虫子,却不知怎么的,没有腐败,没有变质——它变质也不会变得更坏。

“除了这个,你没有梦见过这个孤儿院的其他什么事吗?”关毅换了个问题。

“孤儿院的其他事……”余小鱼明显想要规避这个问题,甚至开始浑身颤抖,“我看见了……”

“我的尸体。”她似乎用尽了所有勇气,终于说出了这个词语。

“你的尸体?”关毅怕她随时会晕倒,少见地开口道:“不一定。”

他并不擅长安慰,于是求救式地看了眼丁睦。

丁睦立马会意,一边慢摇手铃,一边借过了话茬:“对啊,不一定是你的尸体,哪怕你看到了惨象,你也不一定就会在那种状态下死去吧?”

关毅听了这话有点震惊地看向丁睦:这就是安慰人的正确方法?

丁睦眼神安抚,表示稍安勿躁,继续说道:“而且你在梦里梦见的东西并不一定会确保发生,也没有什么切实证据证明你会死在这里。”

这倒是在理,关毅点点头,表示肯定。

“还有,假如你梦见的那个真的是尸体,也不一定就是你自己的,”丁睦想着,总觉得自己在忽悠人,“你看那个张老师,她不就复活了吗……呃,或者,死的人可能是她的替身。”

余小鱼看起来好像没有被安慰到。

关毅咳了一声,拍了拍丁睦的肩膀,把他往后拉了拉,不知道是不是故意的,没收好力道,不小心把他拉进了怀里,撞得胸肌“邦”一声。

丁睦轻轻:“嘶——”

关毅有些歉意,连忙帮他揉了揉,一边揉一边说:“他的意思是,在梦里看到的东西,不一定就是真的,可能是因为角度问题或是身份问题,被眼睛欺骗了,曲解了一些意思。”

丁睦连连点头,刚顺坡下了,就感觉到后脑勺被关毅弹了一下。

“还得我给你圆过去。”关毅凑到他耳朵边上轻轻埋怨道,语气里没有半点责怪的意思。

从余小鱼的角度看,更显得亲昵无比。

揉了两把,关毅觉得不行了没法儿没法儿的,再揉下去不知道他会揉到哪里,于是放开了丁睦,轻拍其手以示安抚。

“你把你那眼神儿给我收了。”关毅抬手把刀收好,拄着刀昂了昂下巴,“最好别搞什么歪门邪道,啊,干完了这单尽早各回各家。”

这个“各回各家”凶得好像是直接骂“滚”一样。

余小鱼张了张嘴,看了眼丁睦,又看了看关毅,不知道心里想的什么。

片刻,她点了点头,声音还带着些哽咽,说道:“我明白的。”

你明白个屁。

关毅不知道她在这当口突然明白了啥,心里烦躁,你明白了,老子糊涂了。

余小鱼洗了一口气,闭了眼,好像要压下心里所有负面情绪,努力回忆梦境中的场景,嘴里不自觉地喃喃出声:“操场……个子最高的……好像不止一个……”

说的旁边俩人一愣一愣的。

余小鱼组织了下语言,开口说道:“有个最高的孩子,他好像有个日记本,很厚,喜欢在操场玩……叫什么树,他好像还一直在等什么时刻的到来。”

第155章 凝视再来

“什么孩子?”关毅摸摸下巴,一脸不解,不知道她在说啥。

丁睦经她这么一讲,倒是想起来了,他们第一天进来的时候,他看见了一个孩子。那孩子虽然看着玩得开心,却隐隐显得和别的孩子有些隔阂。

据李保恩说,这孩子在最初被领养过几次,每次都会被送回来,不知是什么原因。而这几次被领养又被送回的经历让他有些沉默寡言,甚至还因此被其他孩子欺负过。

通过对孤儿院资料的整理,丁睦了解到:在一个孩子被领养走之前,为了保护孩子的心理,也为了减少两方的隔阂感,降低退养率,孩子至少要和领养人共度半个月到一个月不等的“磨合期”,两方都确认同意后才能真正共同生活。

一旦双方有哪个人提出异议,领养也很有可能被中止。

想到这里,丁睦就有些疑惑了,既然两方最开始接触的时候都没有什么不快,相处得也挺好,怎么一旦开始在一起生活就不行了呢?既然不同意领养,为什么不在最开始没有任何接触的时候就提出来,反而在领养过程完成之后再千辛万苦地把孩子送回来?领养和退养同样需要办手续,都麻烦得不行,为什么不怕麻烦地办理呢?为什么不在什么事都没有发生的时候,把对双方的伤害都降到最低呢?

造成这样的行为的,到底是大人的不负责任,还是孩子的举止异常?

或者说,两者都有?

丁睦无从得知,他只能根据现有的线索想象。此时,他就非常羡慕那些影视剧里的侦探,仅仅通过一些细节就能窥见全豹。

如果说,是那些家庭的原因,假使是因为他们没法接受一个新的成员出现在他们的家庭,出现在他们的生活,那么,两个成年人,从最开始作出决定的时候,就应该会有人提出异议,最开始接触的时候就会打消念头。不应该是在一切手续都处理好了之后才反悔。

人是有反悔情绪的,哪怕这件事他十分期待,都不免会想要看看另一种结局,这是正常的,并非无用的情绪。而这种反悔会因为接下来发生的事情而慢慢变化,或增大,或减小,要么继续后悔,作出决定,要么面对现实,继续前行。

在孩子作出行为时,会有无数种理由让这对夫妻反悔领养的决定,也会有无数类原因让这对夫妻下定领养的决心。一对期待孩子却只能靠领养来得到一个孩子的夫妻,在领养之前不可能没做过功课,不可能不对孩子即将表现出来的问题有所防备。

所以,如果真的是家庭的原因,在最开始的时候,也会很快表现出来,不能磨合、不能互恰、不能理解彼此等,这些问题都会在“磨合期”表现出来,并被解决。

因此,家庭原因可以pass掉了。

那么,就可能是孩子自身的原因了。如果真的是孩子的原因,那么他为什会在“磨合期”不表现,反而在和养父母共同生活不久之后表现出来了呢?这时间并不是很长,谈不上“日久见人心”那样久。是否他刻意藏起来了自己的异常,等到被领养之后才放飞了自我,“暴露”了真实面目?

这个孩子在这里生活了那么久,就一点异常都没有感觉到?

说出来丁睦都不信。

连贝贝那么小的孩子都能感觉出来,甚至开始进行微弱的反抗,他不信孔嘉树这么大的孩子没能觉得不对劲。

这孤儿院里每天教的东西如此“另类”,一个已经开始成长的大孩子怎么能迟钝到一点都看不出来?

或许他看出来了。

丁睦猜想着,或许这个孔嘉树看出来了这个孤儿院的异常,所以才在“磨合期”努力掩藏这种异常感,渴望迅速逃离这里,向外界说明这个孤儿院的罪恶。也许没有人相信他,觉得他在疯言疯语,或者,有人相信他,却觉得这孩子说的东西不是他们能够承受的。不管是什么样的理由,他们退养了他,给他造成了伤害。

二次弃养比第一次被抛弃的伤害更大,更令人难过。

这又不是什么吃不吃饭、喝不喝水之类的小事,而是关乎一个家庭,关乎很多人命运的事情。

他很难想象,当初被弃养时,孔嘉树的心情。

他这样想着,直到他慢慢地又感受到了那从脊梁骨爬上来的寒意——那种能把人逼疯的凝视感在他不知什么时候停下了手中手铃的摇动时袭来,好像一条贴在他脊椎骨往上爬的蛇。

上一篇:巫师 下一篇:这狐狸真不是我生的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