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发家+番外(51)

作者:清涴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标签: 穿越时空 科举 关键字:主角:沈钰 ┃ 配角:钱翠花,沈家人,陆芜 ┃ 其它:农家子的科举路 穿成农家子,家徒四壁,日子贫苦不堪,上辈子已经混成大佬的贫困生沈钰傻了眼:老天爷你一定是在玩我!面对这恶劣的生存环境,沈钰半点不怂,一步一步,朝着自己规划好的青云路坚定而去,最终身居高位,成为一代传奇。点击展开

元嘉帝则摇头失笑,下巴对着萧永安一抬,不大相信的模样:“朕看过上报来的举子名单,这沈钰可是出身寒门,再怎么出众,哪还能盖得过傅卿?”

萧永安已经从袖子里掏出了默记下的沈钰那篇策论,恭敬呈给元嘉帝,脸上也带了笑:“臣可没瞎说,陛下您看,那小子非但风姿气度颇类傅阁老,就连心里所想,也跟傅阁老对上了。”

元嘉帝接过一看,登时惊讶地扬了扬眉,又将这份文章递给了傅卿珩,促狭地挤挤眼:“还真同你想到一块儿去了。”

傅卿珩双手接过,低头一扫,也乐了:“倒是写得清楚,一条鞭法?这名字不错。”

原来关于税收之事,朝廷早已有所打算,傅卿珩都已打好了草稿递给了元嘉帝,几位帝王心腹私下议了一回,还未正式在朝会上提起。

这回在乡试中出了关于税收的题目,不过是提前引起了话题,多辩一辩,才好引出他们这份初稿。

结果就是这么巧,沈钰的主张和傅卿珩的相差无几,只是不如傅卿珩思路周全,中心思想完全一致。也无怪乎萧永安当初在看到沈钰那份试卷时,会那般惊讶。

由此可见,沈钰考第一场乡试时真是白纠结了。各个时代都有实力很妖孽的大佬,沈钰根本不用担心什么枪打出头鸟的问题,人家傅大佬计划书都写好了,就等着时机一成熟撸起袖子就变法呢!

这么高层次的对话,以沈钰目前的水准,自然是无从知晓,也就省了一回郁闷。不得不说,有时候,无知真幸福。

更别提,这次对沈钰的好处可大了去了:他成功地在大佬面前挂上了号,还留有一个非常正面又有记忆点的印象——像傅卿珩大佬。要知道,傅卿珩可是天天在元嘉帝面前晃悠的,傅大佬本身也优秀到了变态的程度,对沈钰印象也不差,沈钰这运气,简直开了挂,堪称是老天爷的亲儿子。

让大领导对你有良好的印象,好处自然就随之而来。要不然怎么有句话叫简在帝心呢?

比如现在,元嘉帝就提到了另一家简在帝心的人:“单看眼光和决断力,这位沈钰,倒是有状元之才。唔……太傅的嫡长孙今年也下场了吧?朕记得他拿下了解元?明年这两人估摸着要对上,新一代青年才俊之争,必然精彩。”

傅卿珩二人心知能让陛下省去姓氏直接叫太傅的人,只有一个,就是曾为帝师的陆太傅。

若是沈钰在这里,必然能反应过来这位陆太傅是谁。正是编写了一本《阳山居士注集》造福万千读书人的那位帝师。

都是大佬。

傅卿珩却忽而一笑,似乎想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忍不住用一种看热闹的口气调侃道:“陆家意之,少有才名,年纪不过十九,天资聪颖,国子监之中无一人能与之并肩。原本上回就该下场试一试,却被太傅挡了,说是上回他学得还不够,无法一鼓作气中状元,愣是压了他三年。如今池安出了个惊才绝艳的沈钰,也不知明年会试,会元之名会落到谁头上?”

元嘉帝也笑:“太傅这脾气真是越来越像小孩儿了,没把握考中状元就不许孩子下场,这不得逼死孩子吗?”

萧永安适时捅了傅卿珩一刀:“想来是傅阁老光芒太盛,年轻一辈都憋着劲儿想青出于蓝?”

元嘉帝大乐:“是极是极!子瞻你这回可成了箭靶子了!”

说完,元嘉帝又欣慰地感叹道:“若是能多出几个才比子瞻之人,何愁大楚不兴呢?”

傅卿珩连称不敢,又得了萧永安几句打趣,君臣相得其乐融融。

新安县这边,沈钰收拾妥当,在县学门口和方安周兴汇合,拜别教谕和同窗后,便登上了进京的马车。

值得一提的是,沈瑾以他吉祥物的身份做借口,死活闹着要和沈钰一起去。更离谱的是,这等封建迷信的说法,竟然得到了族长和钱翠花等人的一致认同。沈钰寡不敌众,只能无奈地领着沈瑾来县学找林教谕告罪:沈瑾考中了秀才,本该来县学念书的。结果他犟着要跟着沈钰去京城陪考,沈钰可不得带着他来请罪吗?

所幸林教谕不是个死板的人,更兼对沈钰印象极佳,听了缘由后又觉得沈瑾为人仁厚,特别爽快地应了这事儿,还当场拍板决定:县学给沈瑾留个名额,等他回来直接入学即可。当然,功课不能落下。

沈钰当然不会让沈瑾因为自己的事情耽误了学问,立即拍着胸脯表示:“学生不才,路上也能教他几分,定不能让他的课业落下了!”

你是解元说啥都对!林教谕对沈钰的水平很有信心,这事儿就这么定了。

于是,沈瑾继续跟在沈钰身边当老妈子,对沈钰进行了全方位地照看,争取达到让沈钰除了念书啥也不干的地步。

却也有一样不好:沈瑾中秀才后家里就在考虑为他说亲的事儿,结果这货跟着沈钰去了渊城,好不容易回了家,这回又要去京城了!

不得不说,沈瑾真是够兄弟,陪着沈钰一起当条快乐的单身狗。

沈钰穿过来这么久,还是第一回 赶这么远的路,心下还有几分稀奇,坐在马车里不住地往外瞅。几辆马车前都插了一根竿儿,上面挂着一面黄旗,写着“奉旨赶考”四字,老远就能望见。

沈钰还挺惊讶,这么高调,不符合读书人矜持装逼的做派吧?

方安解了他的疑惑:“这是赶考举子的惯例,打了这面旗子,能避免不少麻烦。这旗是从衙门领的,当今陛下仁德,挂心贫寒举子赶路艰辛,特地下令让各处驿站免了举子的吃住花用,这面旗便是凭证。我们若是到了驿站,可免费吃住一日,多了却要自己再另出钱。”

沈钰心说这位元嘉帝对读书人委实不差,各种福利很是贴心,怨不得大楚朝蒸蒸日上,有盛世之象。

周兴也凑了回热闹,压低了声音向沈钰科普:“不仅如此,这面旗,还能让我们避免山匪之祸。不到万不得已,山匪绝不会抢掠举子财物。咳……抢老百姓,和抢有功名在身的举子,完全不一样。”

沈钰秒懂,平民老百姓遭抢,当地官员若是处理得当,政绩并不会受影响。若是举子遭抢……那县官就该担心自己头顶上的乌纱帽了!不到万不得已,山匪们也不想和训练有素的朝廷军队对上不是?

想通了这一点,沈钰再次感谢老天爷给了自己这颗聪明的脑袋,这要是蠢了点,考不了功名,那真是死了都溅不起一点水花。

一路上看到的景色也差不多,沈钰原本还有几分兴致,到了后来,就变成了苦瓜脸。

没办法,古代的官道,修得再好,也不如后世的水泥路那般平整,马车的减震效果又不好,坐久了简直能把人的骨头给颠散架。

不仅如此,沈钰他们出发时是十一月初,天气已经转寒。池安省在南方,京城在北方,懂得一点地理知识的都知道,北方的冬天,气温比南方低多了!

更何况一个干冷一个湿冷,极容易水土不服,一个不留神就得病一场。

方安不幸中招,昏昏沉沉在马车里躺了好几天。好在他年轻,恢复得也快,满脸憔悴叹道:“听闻往年在路上都要病死不少举子,我原本还不以为意,不成想自己竟然也在鬼门关走了一遭。去了京城,可得好好养养,否则这般模样进考场,怕是得被人抬着出来。”

沈钰也发愁:“还有半个月的路程,这天越来越冷了,剩下的路更加不好过。”

即便几人如今都不差钱,马车里时刻烧着炭火,也挡不住这越来越恶劣的天气带来的冲击。好不容易抵达京城,一行人全都面有菜色,就跟大病一场似的,比上回出贡院时还憔悴。

而京城,这会儿正热闹着,已经快到十二月底,赶紧置办年货等着过年呀!

作者有话要说:这章有新人物出现哟~~

二更九点半

第44章 奇闻

在这么热烈的氛围中, 灰头土脸的沈钰等人画风就格外不同。京城果然是天子脚下,方安几人只看了一眼威严的城门便感慨万千,沈瑾也叹了一声:“不睹皇居壮, 安知天子尊。这才是天家气象啊!能来京城见识一回, 也不枉此生了。”

沈钰见惯了后世各种高楼大厦, 也参观过故宫等古建筑, 受震撼的程度自然不如沈瑾等人,这会儿他更关注接下来的生存问题,对看着京城发呆的几人发出了灵魂拷问:“我们接下来该到哪儿去?”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