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发家+番外(152)

作者:清涴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标签: 穿越时空 科举 关键字:主角:沈钰 ┃ 配角:钱翠花,沈家人,陆芜 ┃ 其它:农家子的科举路 穿成农家子,家徒四壁,日子贫苦不堪,上辈子已经混成大佬的贫困生沈钰傻了眼:老天爷你一定是在玩我!面对这恶劣的生存环境,沈钰半点不怂,一步一步,朝着自己规划好的青云路坚定而去,最终身居高位,成为一代传奇。点击展开

三位掌柜互相看了看,神色已经松动了几分。

沈钰见状,又接着开口道:“想必几位也有所耳闻,当年负责茶酒丝绸等拍卖的人就是我。那些个徽商闽商,个个儿都富得流油,拿出的银子也让人侧目,当初多少人觉得这数目太贵,难道他们就不心疼?再看看现在,他们拍下了贸易线,个个儿都赚得盆满钵满,没拍中的还都在后悔当初没尽全力拍。我给几位讲这些陈年往事,并非是在几位面前炫耀我有多厉害,而是想让你们知道,只要诚心跟我合作,我就不会让你们吃亏。”

三人动摇的更厉害,忍不住问沈钰:“不知大人有何打算?”

沈钰也没卖关子,直接给了他们一颗定心丸:“我看你们的买卖都不小,也知道你们也不甘心一直在青州内转悠,却总缺一个闯出去的机会。这个机会,本官能给。”

“大人有何高见?”

沈钰见他们三人明显激动了不少,声音都提高了几分,同样爽快地给了答案:“本官早年主持拍卖会,同各大商号的掌柜也有几分交情,我从中牵回线,给你们一个见面的机会。当然,成不成我可不能保证,要看你们自己的实力能不能打动他们。”

要是沈钰一口保证绝对让他们上了大商号这条船,,三位掌柜还要迟疑一番是不是沈钰借助自身的权势逼对方不得不同意,这还有被人阴了的风险。毕竟商场波云诡谲,被坑了也没处说理,沈钰总不能要求别人一定让他们挣钱。现如今沈钰只说给他们一个露脸的机会,可信度反而更高。三位掌柜一琢磨,这买卖划算,兴冲冲地便应了此事。回去后,三位掌柜兴奋之下不仅没有涨价,反而还把米价降了两钱银子。这事儿一出,百姓们竞相雀跃,纷纷夸赞三家商铺之人是大好人。

也有人猜到降价的事情是沈钰的手笔,想要趁机搞点事情,特地派人去挑拨离间,想要得到沈钰以势逼人的证据。

结果这三家掌柜就跟中了邪似的,张嘴闭嘴都是沈大人多么爱民如子仁义善良,恨不得把所有美好的词汇全往沈钰身上砸。仔细观察,他们还真都是发自肺腑的感激沈钰。

想搞事的人:……这几个家伙是不是傻?哪有人被逼着亏了钱还对对方感激涕零的?怕不是都被沈钰下了蛊!

下蛊自然是不可能的,虽然有沈钰穿越时空这个极不科学的事,但是这个世界还是很平和的,并没有蛊毒这种玄幻的东西。想搞事的人没找到给沈钰泼脏水,反而等到了沈钰给三位掌柜送的礼物——一副沈钰亲自写的匾额,上书四个字,积善之家。

这可把其他商号给嫉妒坏了,要知道,沈钰的书法也是一绝,不缺有重金求他笔墨的人,只不过沈钰一直都没理会,结果现在竟然来了个大派送?再说了,一州刺史亲自赐字,多长脸啊,哪怕日后再换了刺史,这三家商号都能凭借这个匾额在新刺史有几分面子。

百姓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四个字,眼瞅着卖粮食的同行得了好处,其他商铺也坐不住了,纷纷响应朝廷号召开始降价。

一时间,青州物价竟然达到了近十年来的最低位置,不得不让人称奇。

到了这个时候,整个青州已经的局势彻底稳定了下来,尽在沈钰的掌控之中。暴风雨肆虐了这么久,也有了要停歇的迹象,众人更加兴奋,有了这次互帮互助共度涝灾的经历,青州百姓们都觉得彼此间的感情都重了不少。

沈钰则再接再厉,顺势提出了“齐心协力,重建家园”的计划。

这会儿正是百姓凝聚力最高的时候,沈钰这个提议一出,还等着他帮忙牵线搭桥的三大商号掌柜率先响应,一家捐了十万两。有了他们带头,其他商人这些日子没少被百姓们花式吹彩虹屁,也慷慨解囊。沈钰还请了几个说书的,在各大茶楼酒楼大肆宣传受灾的百姓有多惨,房屋都被大风吹塌了,连个落脚地都没有,一家人过得惨兮兮。他们吃的就是嘴上功夫这碗饭,说起故事来感染力极强,听得人眼泪直流,转身就去和家里人商量,多多少少也捐点。

沈钰这时候又提出,不止捐银钱,灾后重建,物资也紧缺。有意向捐米粮油面和布匹木材的,官府也欢迎。另外,家里若是有废弃不穿的旧衣裳旧鞋袜,也可以捐给需要的人。既解决了占地方的东西,又能帮助别人,一举两得。

并且,每个捐了款和物资的人,不管捐款数额多少,官府都一笔一笔记录在册,赈灾结束后立功德碑,把每个捐款人的名字都刻上,供子孙后代景仰,让他们知道,他们的祖宗面对灾难时,是如何团结一心,重新打造出一个更好的家园的!

这个消息一出,极大刺激了众人捐款捐物的积极性。家境富裕的捐钱捐物资,家境一般的收拾收拾好旧衣物,也能在功德碑上留个名。

沈钰自己也带头捐了十万两,官员女眷那边由陆芜带头,零零总总也凑了不少。

最后一统计,这一次所捐的财物总值,总和竟然近百万!

这真是个让人震撼的数字。就连提出这个建议的沈钰都没想到效果竟然会这么好。手里有钱自然就好办事,沈钰亲自审核了每一笔款项,为受灾人群规划好具体的赈灾计划,给失去家园的百姓建房子,统一规划,建出来的效果有点像后世的新农村建设,看起来整齐划一,有种别样的美感。除此之外,灾民们都得到了救济粮和银子,还有衣裳米面等物资。

这大概是百姓们过得最好的一个灾年了。

赈灾款项每一笔的去向沈钰都记得清清楚楚,上辈子沈钰自主创业,多多少少会点会计技能,账目记得清清楚楚,定期更新,让整个青州的百姓都知道,他们捐的东西到底用在了哪里。

到最后,竟然还剩下二十四万余两银子,沈钰也贴了告示,说是也会用于日后的鳏寡孤独废疾者等人的帮扶活动中,同样,每用一笔银子,都贴告示告知大家它的用处,坚决杜绝贪腐现象!

捐款者自然高兴,这还是第一次有官员这么清楚地告诉他们捐款动向了。这样一来,他们的银子绝对都用在了最需要的人身上,而不是养了蛀虫,真是心情舒畅!

百姓们的自我恢复和调节能力极强,灾情过后,百姓们便开始歌颂官府和带头捐款那些大善人的功德,还有戏班子特地排了戏,将所有出钱出力的群众都夸了一遍。听戏的人也美滋滋,这夸的人中也有自己一份呢,气氛很是和谐。

京城,接到赈灾后续的官员们在朝堂上来了一出百脸懵逼,赈灾还能这么玩?哪怕是看沈钰最不顺眼的夏濯都不得不承认,沈钰这一手确实漂亮。至于张清,已经决定让各地刺史学习沈钰这个优秀案例,免得他们只会伸手向朝廷要钱。看看人家沈钰,赈个灾都能让官府挣一笔,还能投身慈善事业,你们都给我好好学!

作者有话要说:各地刺史:人在家中坐,锅从天上来。

沈钰:太优秀没办法,摊手.jpg

第140章 悔

远在青州的沈钰并不知道张清又给他拉了一大波仇恨, 并且,因为这事, 傅卿珩一派和夏濯又吵了许多天。

张清觉得沈钰救灾有功,必须重赏, 这般有能耐的人才,必须提拔到京城来才好。

然而夏濯一方好不容易才把沈钰挤兑出京城, 哪能这么轻易又让他回来, 他们不要面子的?

于是双方又掐了个天昏地暗,倒是新帝,这次的屁股总算没那么歪, 疲倦地打了个圆场:“官员三年一任期,沈钰在青州已经待了将近两年,也没必要特地把他擢升进京, 等他三年任期期满,以他的功绩, 进京不是板上钉钉的事吗?”

张清一喜,皇帝这是松了口,准备让沈钰进京了?张清也算是看着沈钰成长起来的, 因着沈钰人品端方雅正, 又三番五次为户部搂银子, 张清对沈钰的感情十分浓厚,早先沈钰自请去青州,张清还怪自责的,要不是他们这帮老家伙没本事护不住人, 哪能让敌方把孩子给逼到青州那个凶险之地去?这会儿见皇帝的态度终于动摇,张清哪有不高兴之理?

张清嘚瑟了,夏濯自然就高兴不到哪儿去。散朝后,夏濯便对新帝进言道:“陛下,沈钰若是进京,傅首辅又得一助力,陛下想要掌控朝堂,就更难了啊!”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