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地精三岁半(545)

作者:老胡十八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种田文 重生 甜文 年代文 主角:崔绿真 我靠吃土发家致富 小地精只要吃土,就能听见小草草们说话,于是,七十年代一枚名叫“崔绿真”的三岁萌娃,通过吃土认识了稀有的极品翡翠兰、救命的老山参、漂洋过海的远古物种海椰子……并带领全家发家致富奔小康,顺便帮妈妈找到真爱,助力七个姐妹改变前世悲惨命运,宣扬劳动获得幸福与成就的故事。本文行文顺畅,故事情节循序渐进,通过幽默而充满童趣的语言,构建了一个虚拟的石兰省阳城市,为我们缓缓展开一幅改革开放前后三十年的城乡画卷。 点击展开

案情其实很简单,就是两户姓李和姓王的邻居,多年的老邻居老街坊了,老李和老王也常相约着下象棋遛鸟啥的,谁家多蒸几个馒头都会给另外一家送的。去年,老李和老王相继死亡,两家人关系渐渐疏远了,最近小王拿着一张欠条找小李要钱,说是他爸老李欠他们家的。

可小李声称父亲死前没有说过欠钱的话,老李一辈子老实憨厚,不可能欠钱不还,也不可能临死都不说……更何况那数额该巨大无比,一千块呢!

相当于老李在世时一年多的退休工资,明摆着是小王故意伪造的欠条,想要骗钱。

可小王也冤枉极了,“这钱本来我们也不知道,是整理父亲遗物的时候发现的,白纸黑字,还有两位老爷子的签字和手印,我们才上他们家问一声就被骂得狗血淋头,凭什么欠债不还啊?”

而且,老王的老婆也信誓旦旦的说:“我老公年轻时候确实有一笔钱花得不明不白,那还是我公公因公牺牲后的赔偿款,当时问他他愣是不说……”

欠条上的借款时间就在领赔偿款后一个星期,倒也对得上。

两家人都觉着自个儿有理,各自纠集了亲朋好友闹起来,不知道谁说“不服上刑警队去”,就来到了门口。

那时候借钱也不汇款,都是直接给的现金,想要通过资金流向查是查不清楚的。更何况,老李老王都死了,即使按了手印也没用,根本比对不出来,唯一可以确实存在的就是借条。

“都别吵,两家各出一个人,来看看这欠条上的字是不是你们自家人的笔迹。”

小王小李上来看,欠条主体是老王写的,最后签名也是他,小李也指认,他爸名字确实是他爸的笔迹。

这可就难办了,双方依然各执一词,王家要债,李家不承认。胡峻被他们吵得不行,昨晚加班到大半夜,现在太阳穴都是“突突”的疼。

光明用手肘撞他一下,“师兄你忘了,咱们绿真小师妹不是学笔迹鉴定的吗?”

这不,绿真穿着警服,把借条拿过来看了看就摇头,“上头有三个人的字迹。”

“啥?小同志你啥意思?三个人是说……”

“对,借条是真借条,只不过被第三人修改过。”她指着老李老王的名字,“老李确实欠了老王钱,名字是他签的,欠条也是他写的。”

李家人不服,“怎么可能?我爸要是欠了钱他怎么可能不说?看时间都十几年前的事了,他那么老实一人,不可能赖一千块的账!”

“我可没说是一千块。”绿真又指着写金额的地方,“最后一个零明显是其他人加上去的,虽然也是旧墨水印,纸张也是旧的,甚至跟前头两个零都是一模一样的。”

这张借条写得十分不规范,跟小孩子闹着玩似的,同时也说明老王老李当年感情之深厚,借款数据只有阿拉伯数字,后来人随便在上头加一两个零,金额就能翻十倍百倍……所以,一到十几个字的大写多么重要啊!

王家人不服,“怎么可能?这欠条是今年才从我爸遗物里找出来的,不可能被人修改过,小同志你可别胡说。”

绿真轻轻笑了笑,拿出一张白纸,裁成八个小方块,递给王家八个人,“麻烦你们写下自己名字。”

众人都知道,这就是想要比对字迹,看那字是谁写的。八个人心思各异,有的从容,有的淡定,有的慌张,也有的偷着乐,不管什么,反正在这么一大群公安眼皮子底下,谁也不敢说不写。

很快,见大家都写好了,绿真也不急着收回,而是看了看各人神情,“再请大家翻过纸,在背面写阿拉伯数字8、9、6、0。”

几分钟后,她收回八张小卡片,随便看了一眼,扬起一张卡片,“王二宝是谁?”

站出来一个高高瘦瘦的年轻人。

绿真看着他写的几个数字,“0”是弯弯曲曲的,像刚学字的孩童一般,其他三个数字也有点狗爬,可矛盾的是,背面姓名却写得挺不错,“难为你把阿拉伯数字写这么难看啦,好好的干嘛篡改你爸的欠条呢?”

王二宝脸色一红,“小同志别瞎说,我哪有,我怎么可能篡改欠条。”可他四处乱转的眼珠子,紧张得手足无措的小动作,已经说明一切。

“真的没有吗?”绿真把借条和他的字放一起对比,“欠条上最后一个零,它的起笔是从左下三分之一开始的,收笔则在左二分之一,跟你写的0、9、6、8有相同的运笔规律,而借条前两个零,由左上三分之一起笔,说明书写习惯完全不一样……由此可知,这三个零不是同一个人同一个时间书写的。”

其他人被她说得一愣一愣的,不就写个阿拉伯数字吗,居然还有这么多讲究?

绿真继续扬了扬两张纸,“你自以为造价造得天衣无缝,可同样是陈旧纸张,陈旧墨迹,不同的年份还是有区别的,墨色深浅、墨汁渗透程度都不一样。”可惜,这得在显微镜,至少也是高倍数放大镜下才能看出来。

对于造假的人来说,这就够了。

王二宝脸色红了又白,白了又红,低着头。

胡峻见状,立马大喝一声:“坦白从宽,王二宝你现在老实交代还来得及,一旦李家报案,公安机关立案侦查,你的行为就属于诈骗,高达一千元的诈骗,最高可判十年,你……想好了吗?”

王二宝结结巴巴,“我……我……我说,别抓我,我不能坐牢……还要跟对象结婚呢。”既有害怕,也有委屈。

其实,作为王家第二个儿子,这张欠条他早几年前就见过了,当时觉着一百块要是能要回来,也够家里买个大件儿,可父亲觉着李家这几年正是经济困难的时候,突然去要债会让他们家雪上加霜,老邻居又病着,怕加重他的病情。

当时没要,二宝也是心血来潮,信手涂鸦,在上面加了个“0”,心想反正父亲不要,那欠条就废了,他拿着玩儿吧。

谁知没帮他成家立业,父亲就撒手人寰,他谈了半年多的对象刚到谈婚论嫁的节骨眼儿上,未来丈母娘要求必须有台彩色电视机才同意他们结婚,他四处借钱无果之后,这才想起那张欠条的事儿。反正零加也加上去了,正好一千块拿回来,兄弟俩每人分五百,够他买台电视机了!

这才有他假装“不小心”从遗物里找到借条的事儿,全家人如获至宝,简直是天大的惊喜啊,当天就去邻居家要钱……他以为,以李家的老实巴交,只要他拿出借条,这事就妥了,谁知李家兄弟几个不认账。

这不,他更没想到,这事会扯到刑警队来,最想不到的是,里头一个小小的女警察居然这么厉害,能把他小小的信手涂鸦的一个“0”,扒得底裤都不剩!

作者有话要说: 从1970到1988,马上就九零年代啦,等胡峻娶上媳妇儿,文文也准备收尾啦~真希望绿真永远不要长大,老胡有种“吾家有女初长成”的惆怅,很不想让她结婚(捂脸)

第218章

“行啊你, 小崔,通过几个数字就能看出来是不是他写的,火眼金睛啊!”几个年轻人围着崔绿真, 纷纷恭维开来。

倒不是他们商业吹捧, 而是真的没想到,看着这么漂亮个姑娘, 居然专业素养也这么高?毕竟, 在世俗的眼光里,漂亮女孩约等于能力不行, 她这专业技术学得不赖啊。

就是老廖也一瘸一拐过来, “小崔啊,咱们去把物证科整理一下吧。”

所谓的物证科, 其实就在化验室旁边, 几个柜子里锁着密封袋装的东西, 绿真见老廖头不说话, 也不敢问东问西,只是在心里默默叹气,这么大个队,居然啥设备也没有。

手里有了钱, 崔绿真干脆放开手脚,第二天就以大河集团的名义,向全市所有刑警队物证科捐赠一台高倍数显微镜、一台高清相机、紫外灯和各类化学显示剂,一共价值三十多万的设备。

老廖头咂吧咂吧嘴,小心翼翼摸了摸工人运来的设备,“这大哥集团可真是大手笔啊,这么多东西说捐就捐,咱们国家富强了, 社会力量也强大了,想当年我刚工作的时候,只有……”巴拉巴拉,老头儿说得唾沫横飞。

当然,好奇大河集团的并非他一人,几乎所有人,都在打听这是家什么公司,一般来说有这么强的社会责任感,应该是国营企业才对。可知道的人都说它只是一家民营企业,摊子铺得大,市里好几个大市场都是他们家的,东阳山的松尼代工厂也是他们家的,“咱们家里的电视机洗衣机电冰箱电风扇电热毯,全是大河厂出的。”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