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地精三岁半(526)

作者:老胡十八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种田文 重生 甜文 年代文 主角:崔绿真 我靠吃土发家致富 小地精只要吃土,就能听见小草草们说话,于是,七十年代一枚名叫“崔绿真”的三岁萌娃,通过吃土认识了稀有的极品翡翠兰、救命的老山参、漂洋过海的远古物种海椰子……并带领全家发家致富奔小康,顺便帮妈妈找到真爱,助力七个姐妹改变前世悲惨命运,宣扬劳动获得幸福与成就的故事。本文行文顺畅,故事情节循序渐进,通过幽默而充满童趣的语言,构建了一个虚拟的石兰省阳城市,为我们缓缓展开一幅改革开放前后三十年的城乡画卷。 点击展开

“他还学的就是工业机械制造呀!”

绿真忽然回过神来,“你是说,蔡明亮?”

可不是,蔡明亮这家伙现在上的就是书城工业学校,专业也是他最喜欢的工业机械制造,只不过因为第一年没考上,复读一年才上的,现在刚进大学校门两个月。因为变成矮一届的“学弟”,绿真差点把他忘了。

“他小时候就跟着他爷爷学修理机器,别看他呆头呆脑,可动手能力强着呢!”菲菲挤挤眼睛,“还算半个自己人哟。”

“什么半个自己人?”顾学章不太明白,他对那个小胖子有点印象,好像学前班的时候爱欺负绿真,后来被他训过一顿就不敢了,中学时经常跟几个女孩一起步行上下学。

看吧,这老父亲,对闺女的事可以算了如指掌。

“因为丽芝跟他处对象呀。”

顾学章一愣,心里默默叹口气,看来她们仨都长大了啊。

绿真当即给丽芝打电话,要到蔡明亮的联系方式,小伙子听说有这种免费学习的机会,乐意之至,说他会跟家里人商量,让他爷爷出面给学校说明情况,办个缓学缓考啥的。

“爸,还有别的人选吗?”既然对方好不容易给了个机会,还是用高昂经济代价买来的机会,崔绿真就想多培养几个,一次到位。

这叫够本儿!

“对了,爸,让卫红哥哥和强东哥哥去怎么样?”他俩在皮革厂也属于爱鼓捣的年轻人。

顾学章摇头,“不可,黄卫红聪明,但文化水平太低,英文听写能力不行。”他顿了顿,“至于苏强东,脑子转太快,必须要有十足的把握能掌握他才行。”不然这钱就是白花了。

白白送他出国,结果他直接不回来,或者回来另起炉灶,真把他们家当冤大头了?

这年代能出国那是顶顶长脸的事儿,君不见多少二十出头的大姑娘为了“绿卡”嫁七老八十的外国佬?涉外婚姻是除公派留洋外最宽阔的出国路径了。

然而,更让人心痛的是,很多公派留洋的人,出去就不愿回来了。泱泱大国,居然留不住自己的人才,每每想起,总是让顾家父女俩痛心疾首。

这样巨大的“诱惑”在眼前,别说普通工人扛不住,就是国家队里的运动员也发生过,出去前好端端的,结果一去到美国,肩负国家荣誉使命的人就搞“政治避难”去了,声称被“政治迫害”已久……顾学章恨恨地想,等着吧,总有一天,这些人都会后悔!

这个国家,是你想走就走,但绝对不是想回就能回来的。

他把身边认识的工人、农民想了一圈,或多或少,总有不合适的地方,大河口没人啊……忽然,他心头一动:“大河口还有两个人,他们维修过机械,懂英文,还有一颗赤子之心。”

崔绿真眼里刚熄灭的火苗又燃烧起来,“谁呀爸爸?”

“许杰和张良军。”

绿真一愣,“他们不是汤圆和橄榄的贴身保……”还是杨旅长帮忙找的。

“对。”可问题就出在这儿,他们身份太敏感了,不知道能不能出得去。

通过这两年的接触,他知道这俩人都是十分可靠的,张良军还跟黄英的大女儿,张秋兰处上了对象,如果不出意外的话,来年就能结婚,把家安在大河口。

绿真举双手同意,这两位虽然辈分是“叔叔”,可也就三十出头,外表平平无奇,其实却是一身的本事,曾经可是要培养为……唉,要不是伤痛,他们也不可能退役,来顾家当保镖,真真的大材小用,明珠蒙尘。

如果他们恰好也有机械方面天赋的话,其实是最合适的人选:人品可靠,能力出众,在大河口又有牵挂。

“诶等等,爸爸刚才说啥?”

“什么?”顾学章喝下最后一口粥,准备出发去大会堂开会,距离会议结束还有最后两天。

“张良军叔叔跟谁处对象来着?”

“张秋兰。”

“有了!”

第212章

“有了!”

“有什么?”菲菲眨巴眨巴大眼睛, 紧张兮兮,总感觉好朋友又要放大招啦。

“秋兰的妹妹秋萍呀。”

几人一愣,除了胡峻, 其他人都知道秋萍, 这不是大河口鼎鼎有名的“传奇人物”嘛?才上了几个月初中就考上县高中,又从升学率一直不怎么样的县高中考上南方工业大学, 这可是全国最好的工业大学啊!

当然, 张秋萍的声名赫赫,还得益于她的“好爸爸”张爱国同志。这位前公社主任, 在仕途夭折后, 沉默了一段时间,后来得益于乡镇企业局的成立, 他靠着所剩不多的人脉关系拿到了一笔贷款, 在阳城市内当起了包工头, 借着改革春风也赚了不少钱。

只不过吧, 钱途能比得上仕途?

尤其是看着当年自己的跑腿小弟一个个成了乡长副乡长,时不时还给他甩脸色,这位与乡长之位一步之遥的张爱国同志,心里实在是郁闷, 不得劲啊!

恰在此时,小闺女秋萍考上南方工业大学的消息传来,他立马提上一堆好吃好喝的上岳父家,想要跟小闺女重归于好。当然,要是能再顺便把前妻哄过来,那就更美了。

黄英凭着吃苦耐劳、解放思想、毫无创新的精神,在大河皮革厂当上裁缝车间主任啦,每个月工资二百多, 年终奖金还有一千块,就这样的收入,大河口乡再找不出第二个来!

有钱了,自信了,穿上时髦衣服,烫上一头时髦卷发,那是又时髦又年轻,追求她的二婚男人多的是。

他想得挺美,以为妻子和闺女还跟以前一样等着他回心转意呢,结果张秋萍毫不客气,一把将他所有东西扔出门,他赖着不走,动不动就说她的抚养权是归他的……秋萍可真够绝的,当场跑派出所报案去了,告他非法闯入,拐卖妇女,告他耍流氓。

闺女告老子,这在十里八乡都是前无古人的,张家父女俩想不出名都不行。

“秋萍学习好,又在广东上大学,是理工科的好苗子,让她去学美国人的技术,那真是找对人啦!”绿真兴奋的说。

其他人一顿,忙不迭点头,顾学章还说:“行,你跟她说,她要不愿的话我跟她妈商量。”

“放心吧爸爸,秋萍肯定愿意。”她上次就说以后毕业想回皮革厂工作,她报这个专业就是为了报答她们的恩情,小姑娘说到做到。当然,让堂堂南方工业大学的高材生在大河皮革厂打工,她们也干不出。

现在找她,正合适!而且,绿真想好了,办厂就去珠三角。

“啥?”

“那岂不是还要买地?”菲菲再次吓得吐舌头,“绿真啊,东阳山那五十亩不是还没用完嘛,又买,哪来的钱啊?”

“借呗。”

菲菲偷偷看了顾学章一眼,弱弱的说,“去哪儿借呀?”她知道好友这几个月已经把能借钱的人都借了个遍,名义上批发市场遍布全国,可谁能想到她的好朋友实际上却四处借钱,拆东墙补西墙呢?

有钱人的日子,其实一点儿也不潇洒,产业倒是遍布全国了,可手里没几个流动的钱,要有个三长两短急用,还不一定能拿出来呢。

绿真看了看爸爸,“我想找银行贷款。”

别问她为啥不把股市里的钱取出来,一方面是她觉着最近两年股市肯定还会涨,现在取出来不划算。另一方面,她算过一笔账,银行贷款利息比股市盈利低多了,以极低的代价就能使用别人的钱,为啥不用呢?

皮革厂开工至今,还从没用过贷款,每次缺钱都是几个股东勒紧裤腰带东拼西凑,因为大家都觉着欠钱不好,尤其是欠银行的钱。

“我觉着欠银行比欠亲戚朋友方便,不用差人情,不用商量,反正到期就还呗,不到期想怎么潇洒怎么潇洒,没心理负担。”

说得倒是挺有道理,可菲菲还是觉着太冒进了,借一大笔钱去美国学一个没啥用处的技术,再投身一个全新的一无所知的行业……她理解不了。

但菲菲这姑娘有个优点——无论懂不懂,理不理解,永远无条件支持好朋友!

顾学章想了想,“回去我跟市农商银行的人商量一下,看能不能专门拿出一笔资金,鼓励个体户办厂。”农商银行是刚成立的银行,业务量没有信用社和其他国有银行大,省得他们发愁每个季度的贷款额度都用不完。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