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地精三岁半(494)

作者:老胡十八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种田文 重生 甜文 年代文 主角:崔绿真 我靠吃土发家致富 小地精只要吃土,就能听见小草草们说话,于是,七十年代一枚名叫“崔绿真”的三岁萌娃,通过吃土认识了稀有的极品翡翠兰、救命的老山参、漂洋过海的远古物种海椰子……并带领全家发家致富奔小康,顺便帮妈妈找到真爱,助力七个姐妹改变前世悲惨命运,宣扬劳动获得幸福与成就的故事。本文行文顺畅,故事情节循序渐进,通过幽默而充满童趣的语言,构建了一个虚拟的石兰省阳城市,为我们缓缓展开一幅改革开放前后三十年的城乡画卷。 点击展开

崔绿真也不抱希望,胡雪峰忙挣大钱还忙不过来呢,他现在再也不用请海外朋友帮忙买股票,估计早摩拳擦掌准备大干一场了。

第二天,为了让大伯散散心,绿真直接带他去上海,准备让他见识见识上海金融市场的阵仗。股票认购才刚开始几天,交易市场外已经排起了长龙,回形针似的折了不知多少折,大多数都是年轻人,跟当时黄外公出国时的大使馆门口有得一拼。

听前头排队的人说,他们中有的凌晨四点半就来了,一直排到现在不吃不喝,生怕上厕所耽误时间被人插队,有的是一家子换着来轮值的,上至七八十岁老头老太,下至五六岁小屁孩,拿着领号牌,翘首以盼。

当然,现在还可以直接买,因为相对来说买的人还不算太多,还没发行股票认购证,排到就能买到。他们运气好,拢共凑到一百三十万,全买成股票,甚至因为交易额太大,还引起了轰动,那几大皮箱可都是人民币啊,交易员数钱数到手抽筋,崔绿真怕抢不上,让她先开票。

只有拿到票,她的心才踏实。

当然,因为她们交易量实在太大,第一天开市的交易所压根没想到她一个人就带来这么多的钱,压根没个应急预案,或者说是被她杀个措手不及,直接连第二天的量也给买了……后头的人怨声载道,妈蛋,排了半天队,居然被这笑眯眯的一路听他们聊八卦谈政治的小姑娘给买了!买空了!呸!有钱真他妈了不起呀!

交易员也是收了他们钱才反应过来,想退也来不及了。

你就说吧,小地精她狡猾不狡猾?

当第二天各大报纸登出发行量受限的时候,崔建国看着一百三十万巨款换回来的“废纸”傻眼了。

第202章

他们这么多股票不是闹着玩儿的, 崔绿真也不敢掉以轻心,每天看报纸和新闻,就为了关注上海的金融市场变动, 但凡有个风吹草动,她都要提心吊胆。

毕竟, 这跟深圳买的不一样, 那是她的“零花钱”,即使血本无归,那也是她个人损失, 甚至为了弥补她, 爸妈还会再给打点儿。可现在的一百三十万,是包括爸妈在内七个家庭的托付, 一赢俱赢, 一亏俱亏, 尤其是自家那一百万, 那真是外公给赚的血汗钱啊。

哪怕是回到大河口, 她也每天看报纸,研究市场动向,总结规律,有很多亚洲甚至国际金融市场的消息她在内陆是看不到的,就每天守在值班室, 给春苗和春晖打电话,打听外头的世界。多希望能有一款报纸或者电视节目, 能够全天候实时播放全球大事啊!最好是还带查询功能, 今儿想看美国的就查询美国,想看日本就看日本,甚至能精确到关键字查询, 譬如输入“股市”,就能清晰明了的看见任何时段的全世界股市变化情况……

这得是多大的人类智慧才能解决啊?

崔绿真捏紧小拳头,应该快了,这么大的计算量只有计算机能做到,而就在去年年底,北京出现了一家计算机新技术发展公司,听说就是要学美国人做计算机的,说不定不久的将来咱们国家也能像美国人一样普及电脑?

以前,她觉着有电冰箱电视机就够高档的,可外公去了一趟回来说,美国家庭的标配是别墅、汽车和电脑,什么电冰箱,那就跟中国人的筷子一样,谁家没有?

难怪出国热呢,不得不承认,在很多方面,美国是领先咱们几十年的。

不过,很快,什么样的困难都难不住勤劳勇敢而智慧的中国人!崔绿真的心愿单上又多了一项——做电脑!

这个春节跟前几年没多大差别,自从条件上来了,崔顾两家的年夜饭规格也跟着“水涨船高”,不再简单的满足于鸡鸭鱼牛羊肉,而是多了许多从广东空运来的海鲜,黄外公年三十儿下午四点休市后才带回来的,成箱的虾蟹鲍鱼海参往家里搬,不知羡煞了多少人。

苏家沟的人们远远看着,咂吧咂吧嘴,广东的钱可真好挣呐!

眼看着这两家人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过,村里心眼活泛的人都开始蠢蠢欲动,再加拜刘惠那一通闹,现在大家都知道人造革皮包是个暴利行业,趁着年关已经有人在买地盖厂房了。

这两年物价涨得更离谱,粮票肉票各种票逐渐退出历史舞台,什么东西都没有“凭票供应”一说,钢筋水泥砖瓦那更是遍地开花,要盖房子只需钱到位,啥材料都能搞来……工期也大大缩短了。

这不,短短几天时间,大河皮革厂不远处就盖起了几座另外的皮革小作坊,准备过完年设备就能上马。崔家人被这事闹得,心里不痛快。

这几年厂子能挣到钱,凭的就是“独家生意”,在石兰省附近几个省市内,用绿真的话说就是“垄断”。可一旦有了别的竞争者打破这种局面,皮包价格暴跌几乎是板上钉钉的。

“以后啊,生意不好做咯,咱们得勒紧裤腰带,为孩子攒点钱。”崔老太和顾老太坐在首位,看着下头穿新衣的儿女们告诫,两个老头子各叼着个烟斗,坐在沙发最边缘。

“是不好过嘞,尤其老二家又添了个儿子,以后娶媳妇儿可难着呢。”

半年前,陈丽华又生了个大胖小子,从此顾家两兄弟都有两个孩子了,顾老太是彻底放心,对儿媳妇们彻底没要求了……当然,她也没时间要求她们,因为超生罚款就够她难受的。

超生罚款天经地义,她没意见。

可问题是,顾学章自个儿当着市长,不仅没少罚点儿,还罚了他亲大哥六千块钱!这六千块是顶格处罚,哪怕是放全国去也没罚这么多的,顾学章还说这是市里计划生育委员会开会研究决定的,他无权干涉。

当然,也算以身作则,“大义灭亲”。

顾老太这位多年的妇女主任实在是想不通,咋鼓励多生的是他们,不让生的也是他们,只要父母养得起,为啥不让人家生?在这一块上,崔老太虽然不识字,可她却更能想得通。

“尤其老二家,不许再惯八斤了,孩子不懂事,难道大人不知道钱难挣?”她不爽的瞪了儿子一眼,话题又回到明年钱难挣上,所有人情绪都高昂不起来。

谁知道,当天晚上就有几名皮革厂工人上门来,说要辞职。

问为啥?

几个新开的厂子挖他们过去,待遇跟黄永贵在大河一样,还有分红。

崔家几个男人想要挽留,绿真忙拦住他们,算了,既然挑这个时间来辞职,那就是考虑清楚,去意已决的,再怎么挽留也没用,留得住他们的人却留不住心,那才更是后患无穷。

这几年他们在厂里表现也不错,没有功劳也有苦劳,绿真让大伯每人封了个红包给他们,好聚好散。

这下,反倒是工人们不好意思了,毕竟大河厂在工作最不好找那几年收留了他们,这几年工资也不低,拉单还有提成,没亏待过他们……可,对方开出的薪资更高。

当然,崔绿真知道,更重要的是有分红,自从捅破皮革厂的暴利真相后,哪怕给他们涨十倍工资,她都知道留不住人了。因为他们见过更多的钱,心理无法平衡,明明能挣这么多,凭啥老板只开那么点给他们?

崔建国恶狠狠瞪着刘惠,要不是这婆娘,怎么会惹出这么多破事儿!

其他人也是怨念颇深,尤其王二妹,算上这次,刘惠已经坏了她多少次好事了?上次是做煤炭生意,这次是做皮包,两口子原本说好,明年要能存够五十万就回来开书店,她就能结束跟丈夫两地分居的生活……每当她以为日子就要蒸蒸日上的时候,刘惠总会出来搅局,呸!

瘟神附体!

王二妹冷哼一声,要不是春晖拉着,她真想上去掐一架。

而崔绿真担心的却不是刘惠,而是……

大年初二,按例几个伯娘都要回娘家,只剩绿真一家没娘家可走,往年都是高元珍一家来,可老让人来,他们不去也不好,绿真提议今年带上外公,上姨妈家玩儿去。

黄柔没意见,提前给高元珍打过电话,早早的天刚亮,每人吃碗汤圆醪糟就出发,绿真开车,小汤圆硬要坐她旁边指指点点,跟老司机似的,一会儿说爸爸开得不好,太慢了,一会儿说外公开太快她都来不及看窗外风景。

黄外公捏捏她肉乎乎的小脸,“就你姐姐开得最好是吧?”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