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地精三岁半(492)

作者:老胡十八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种田文 重生 甜文 年代文 主角:崔绿真 我靠吃土发家致富 小地精只要吃土,就能听见小草草们说话,于是,七十年代一枚名叫“崔绿真”的三岁萌娃,通过吃土认识了稀有的极品翡翠兰、救命的老山参、漂洋过海的远古物种海椰子……并带领全家发家致富奔小康,顺便帮妈妈找到真爱,助力七个姐妹改变前世悲惨命运,宣扬劳动获得幸福与成就的故事。本文行文顺畅,故事情节循序渐进,通过幽默而充满童趣的语言,构建了一个虚拟的石兰省阳城市,为我们缓缓展开一幅改革开放前后三十年的城乡画卷。 点击展开

想起什么,绿真问:“那这跟胡叔叔在上海买股票认购证有什么区别呢?”

春苗顿了顿,“可以这么理解,基本没区别。”

她想了一下,怕妹妹听不懂,又进一步解释道:“本质差不多,但他以前购买的是倒腾过几手的,咱们国家还不允许流通的外国股,相当于是在灰色地带行走。”

而现在的股票,是被国家法律承认的,能上市交易的。

崔绿真懂了,难怪她以前还疑惑,明明大陆境内没听说哪儿有股票交易市场,可胡雪峰的钱却一千翻一万,一万翻十万,短短七八年时间,一个小小的厂长,不贪污不腐败还愣是成了全国各地置业、北京四合院随便买的富翁……原来是以前留过洋,有人帮他在国外买股票啊!

胡雪峰的例子证明,这年代,干个体是挣钱,可实业终究没有股票来得快,来得疯狂。

“咱们每家人至少能拿出二十万,买了股票认购证就放着,等以后涨了卖出去,至少能挣一半。”当然,一半只是春苗的保守估计,她怕说实话会被保守谨慎的家里人认为是骗子。

崔绿真却是相信姐姐的,在她的幻象里,姐姐可是要掌管跨国公司的人哟!而且,她这躺赚的三十万就是最好的证明,现在买股票绝对只涨不跌。

不过,她想得更远,“那挣到钱以后呢?”

春苗一愣,“挣到钱就有好日子过了呀。”

绿真摇头,什么算好日子?以前觉着能天天吃南瓜饼橘子罐头喝麦乳精就是好日子,后来觉着能搬出“小麻雀”就是好日子,再后来觉着能带领全家人致富干个体就是好日子……不同的年代,不同的境地,她们对“好日子”的定义也完全不一样了。

“姐,我想把咱们大河公司做大,做成涉足衣食住行行行业业的跨国大公司,大集团。”

“嗯?”春苗顿了顿,这话她不是第一次说了,不知道现在提起来是为什么。

“姐,一年之内挣到一千万,咱们就开大公司,把咱们国家的东西卖给外国人,怎么样?”

一千万……现在整个大河商贸公司账上流动资金只有三百三十多万,半年之内流动资金翻三倍?不是资产翻三倍,而是流动资金,这……春苗艰难的咽了口口水,“这估计有难度。”

崔绿真想了想,小声道:“那就,翻两倍?”

“噗嗤……小丫头你野心不小啊,多少人一辈子也挣不到你们家的零头,你居然想一年时间就翻两倍,咱们不如计划计划,怎么去抢银行呗?”

姐俩都笑起来,是啊,要放几年前,谁敢想呢?

可现在,时代不同了,改革春风吹遍神州大地,只要大胆的解放思想,足够解放思想,多大的事儿都有可能成!

俩人说好,打算把公司账上的钱分三批,一百万不能动,以备批发市场扩建之需,一百万去上海买股票,一百万在深圳买。至于家里人,每家拿出个二三十万,凑凑也能有百来万,去哪儿买都不成问题。

甚至,为了了解上海的情况,绿真还专门给春晖姐姐打了电话,她在第一代律师事务所工作一年后,考取了上海的政法大学硕士研究生,今年刚上研二,正是忙得脚下飞起的时候。

春晖接到妹妹的电话很意外,没想到她也有买股票的想法!1984年开始,因日本新加坡经济飞速发展,带动整个亚洲地区的金融市场也是水涨船高,为了赶上亚洲发展的列车,上海滩时隔三十多年后再次开始发行股票,听说消息刚放出来,已经有人蠢蠢欲动啦!

当然,这才元月中旬,距离正式发售还有一段时间,内陆地区的人们,还听都没听说过呢。

“我正想春节时候告诉你们这个好消息呢,咋你消息比我还灵通?”

绿真得意的挺起胸膛,“我春苗姐说的!”躺赚三十万的事她决定先不说,留到最后作杀手锏。

春晖怔了怔,她跟春苗最近一次见面是去年春节,作为崔家最大一个孙女,她现在基本掌管了四婶家大河公司的财务,和黄外公一内一外,支撑着这个日渐崭露头角的民营企业……她一直以为,春苗姐大学毕业后会分配回阳城市,做个国营企业的财务什么的,没想到她居然不顾所有人反对,毅然决然跟当时还什么也不是的四婶一家干起个体户。

就是春晖妈,王二妹也没说念叨,惋惜这丫头心眼太实,记着四婶的恩,要报答四婶和幺妹情有可原,但也不至于搭上自个儿前程,放着好好的铁饭碗不要啊!

可事实证明,她当初的选择是对的,以大河公司现在的发展态势,不出三年,阳城市没有任何一家国营企业能与它匹敌!单说1984年全年,大河公司就是阳城市最大的纳税大户,纳税额已经达到市煤矿的三分之一,市纺织厂的一半!

这可是没有吃过任何实质性的政策红利的民营企业啊!它的起家就是一趟深圳行,就是在蛇口码头买了块地,跟每年享受几百万拨款的煤矿纺织厂比起来,这相当于是一个没爹没娘白手起家的年轻人啊!

而跟着它走的春苗,以后前途不可限量,没看幺妹和四婶现在已经不怎么管事儿,都让她和黄外公做主吗?上辈子那个可怜的农村妇女,彻底翻身了!

春晖由衷地为她高兴,眼眶湿润着说:“好,春苗姐好样的,我以后要在外头混不下去了,也回大河公司给你们打工吧。”

崔绿真撅着嘴,“姐胡说,要连你都混不下去,咱们还能干啥呀。”

春晖现在可出息啦,一面上研究生,一面在外头接案子,不仅不用父母给生活费,还每月给家里打钱,给王二妹和崔老太买这买那,要不是崔建党太倔,她还想让他别在深圳飘了,直接回大河口,给他开个书店。

每当说起这闺女,王二妹都是骄傲得腰杆子笔直,这可跟春苗不一样,她的成功完全是凭自个儿奋斗出来的!

另一边,接到绿真电话的崔顾两家人,当天展开了热烈讨论。听说比银行利息高,兄弟几个十分心动,反正她们也不懂啥投资理财的,只知道每个月存银行,利息就够买吃买喝的。

就是崔家老两口,手里也攒下不少钱,养老绰绰有余,现在就寻思着给几个孙女攒嫁妆,听说还有躺着就能挣钱的事儿,第一反应是不信,孩子们不会是被骗了吧?

可要是别人说的他们不信,崔绿真呀,那可是从小就聪明懂事的好孩子,不可能有假的。

更何况,就连学章也说可行,买股票是合法的,老两口就有点心动了,他们节衣缩食这么多年,又每个月有儿女孝顺,攒下好几万,当场就要把存折寄给绿真,让她取钱买股票去!

与他们的“言听计从”深明大义比起来,刘惠和王二妹却一反常态,崔家兄弟几个跟她们要存折,扣扣索索半天拿出一本,只有几千块。崔建国当场气得不行,“你这娘们啥毛病?”

刘惠目光闪烁,不敢与丈夫对视,“先买这么点看看。”

“绿真说的不会有错,买得越多赚得越多,全拿出来吧。”

黄柔看大嫂神色不对,忽然心头一惊,她不会是把那么多钱花了吧?这几年大哥没时间管钱,工资分红都是她捏着,她花钱也格外大手大脚,深圳都去了好几次,买高档皮衣皮包皮鞋烫头发化妆品……说出来都是阳城人没听过的高档享受。

可就是再能花,好几十万呢,也不至于就这么快花完吧?

家里跟她有一样想法的人很多,尤其刘惠又是有“前科”的,这么多年不着调的事没少干……被这么多双眼睛盯着,刘惠只能不情不愿回房,半天掏出一个小折子,“嗯。”

崔建国接过来,随手打开一看,“咋?只有十万了?去年的分红呢?”

年底刚分的,几家人一样,都是十万块,“咋没上账?钱呢?”

刘惠嘴唇蠕动,半晌方才小声道:“借……借人了。”

“借谁?”

“我娘和小妹,她们找我哭,我也没办……”

崔建国只觉脑子“轰”一声,整个人踉跄两步,不是他小气不愿借人钱,而是刘老太和刘珍啊!那可是整个大河口乡最没脸没皮的女人,连自家人都能坑的!他咬牙切齿的问:“你忘了她们以前咋对咱们的?”

“你忘了咱娘那年差点被她们气死?”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