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地精三岁半(466)

作者:老胡十八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种田文 重生 甜文 年代文 主角:崔绿真 我靠吃土发家致富 小地精只要吃土,就能听见小草草们说话,于是,七十年代一枚名叫“崔绿真”的三岁萌娃,通过吃土认识了稀有的极品翡翠兰、救命的老山参、漂洋过海的远古物种海椰子……并带领全家发家致富奔小康,顺便帮妈妈找到真爱,助力七个姐妹改变前世悲惨命运,宣扬劳动获得幸福与成就的故事。本文行文顺畅,故事情节循序渐进,通过幽默而充满童趣的语言,构建了一个虚拟的石兰省阳城市,为我们缓缓展开一幅改革开放前后三十年的城乡画卷。 点击展开

直到她们都觉着水冷了,游泳的人走了一拨又一拨,小彩鱼才恋恋不舍从水池里爬出来,胡峻早在车上等了很久,久到都快睡着了。

当然,她们是换了衣服才出来的,胡峻的神色已经恢复如常了,载着她们上饭店搓一顿,还没到家,他的脸色又变了。

只不过,跟刚才的大红番茄不一样,今晚他是大黑脸,跟丢了五万块钱似的,黑似锅底。

进了小区,几个孩子争先恐后下车,坐副驾驶的幺妹刚把手放门把上,他忽然黑着脸说:“你等一下。”

幺妹一脸莫名其妙,就是再迟钝,她也看出来他的情绪不对劲了,“胡峻哥你咋啦?”

“你很缺钱?”

“不算特别缺,哥哥你咋啦?”

胡峻看她一脸懵懂,还是个孩子样单纯,却要去拍那种照片,顿时愈发气不打一处来!她不懂事毕竟是自家孩子,可那女人分明就是哄她呢!诱骗未成年人拍摄那种照片,这可是犯法的!

胡峻越想越气,早知道他就该跟进去看看的,那女人听她外地口音,肯定是把他的当没见过世面的,有两分姿色的乡下姑娘,居然那么点点钱就哄了她!可这丫头吧,黄老师和顾叔叔这么多年也没亏待过她,真真是当眼珠子疼宠的,三千块钱就让她迷失方向了?

可自家孩子,他舍不得责怪,再坏,那也是外人坏。

胡峻叹口气,他才二十二啊,却要操四十二的心,“傻丫头,拍那种照片不好。”

幺妹一愣,知道是菲菲告诉他的。

“没什么不好的,人家《庐山恋》的女主角不也……”

胡峻瞪她一眼,“胡说,那能一样吗?”

一个是电影明星,一个是普通人。

对电影明星,只要能给观众表演艺术作品就行了,角色性格并不代表演员本身,他能把演员和角色分开,甚至他还挺佩服为角色“牺牲”自个儿形象的演员。可作为普通人,太过出格的行为,是被社会所不容的,他只想她一辈子平安喜乐,万事顺遂。

“乖,听我的,咱们不去拍了好不好?”他温柔的看着她,摸着她柔软的发顶。

幺妹是只顺毛猫,历来吃软不吃硬,他忽然这么温柔的哄她,幺妹很快动摇了,其实,三千块……她也不是那么非要不可的,现在的金钱对她来说只是个数字。

“为什么呀?”

胡峻太了解她了,如果还用跟菲菲一样的理由,不仅劝不动她,还会让她产生逆反心理,唯一有用的就是试试用她更感兴趣的东西转移注意力。

“你要有空去电器市场看看,我师傅和几个师兄弟家听说你卖松尼电视机,都很想要……而且催得挺急。”

师傅师兄弟们,对不住了,就当我送你们的年中礼物吧。

幺妹绝对想不到,她最信任的胡峻哥哥会骗她,立马答应不迭,“好,那我下星期就去东北看看。”

“别等下星期,就明天吧,我让朋友给你买机票。”去吧去吧,只要去了东北,有黄外公管着她就接触不到这些牛鬼蛇神了,而他正好收拾一下牛鬼蛇神,骗未成年人可真够无耻的。

当然,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不是社会接受度,而是他过不了心里那道坎。

要知道,以她的外形条件,一旦挂上照片,买泳衣的铁定还没看她的人多,到时候全北京城的男人都能看见……男人最懂男人。

让未成年的她被千千万万大老爷们意淫幻想,这是他无法忍受的。说到底,她就是个孩子啊!这不止是他的底线,也是这个社会的底线问题!

她再聪明,这些道理却是不好明说的。

崔绿真可不知道他心里的弯弯道道,听说马上就能有电视机订单,她高兴得都找不着北了,别说明天走,就是今晚连夜走她也愿意。

第二天临出发前,她顺口问句:“那跟那个阿姨约好在云来酒店见面拍照的怎么办?”

胡峻非常爽朗,“没事儿,待会儿我去告诉她一声,赶紧走吧,别误了飞机。”

暗地里咬着后槽牙,我呸!还真想看看这坏女人长啥样!

东北的市场暂时由黄外公负责,因为有蛇口和温州的成功经验,再开一家也不难,只不过是换成了电器市场,也不打算招商引租了,就他们家“自产自销”。

松尼电视机真是个活招牌,本来,忽然多出这么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公司来拿货,国内各个电视机厂其实都是不信任的,因为一直跟他们拿货的都是各城市物资局和供销百货系统,这不会是骗子吧?想玩空手套白狼?

可黄外公拿出装裱好的与松尼公司签订的代理合同——人松尼公司远隔重洋都不怕我们赖账,不嫌我们公司小,你怕啥?

还怕咱们赖账?

黄外公立马让人抬来几箱现金!

电视机厂的人惊得目瞪口呆,这不赤裸裸在脑门上写着“财大气粗”四个大字吗?时代变咯!以前社会地位最低的个体暴发户比他们这些拿死工资的风光多了,也实惠多了!

有钱,才是硬道理。

很快,黄外公把国内几个最主要的电视机厂都跑遍了,每个厂一百台,而且都是最低价,直接运到东北来,又找了几个电视机修理工来,每人给五百块高薪,让他们以最快速度手把手给教出几个徒弟来。

而这几个“学徒”,那都是跟大河商贸公司签定了终身合同的知青,以后无论大河商贸做到多大,电器这一块是一定会卖的,而哪怕是倒闭,也必须安置了他们。

幺妹没想到,外公居然这么厉害,这么镇定,能把公司以后几十年都给安排上!

她的星星眼让老爷子十分受用,外孙女聪慧,能让她发自内心佩服的人还真不少,老爷子忽然有种“扳回一局”的成就感。

“外公,那其他电器呢?”

“收音机已经跟青岛那边联系了,先来百十台,电线已经到了,就在后仓库……你看,这是啥。”

黄外公指着不远处一个红色的薄薄的片状物,得意极了,跟等着被夸奖的孩子一模一样。

幺妹跑过去一看,发现是块毛毯,这几年条件好了,她家也有好几块,喜庆的红底色,毛绒绒的,上头还有金色的牡丹花纹,摸上去暖融融的,冬天垫在铺盖之上,躺上去特别暖和。

可这块“毛毯”它不一样,它居然连着根电线!

黄外公献宝似的把电线插上,没一会儿,“你摸摸。”

幺妹只觉手下的毛毯忽然热乎乎的,像是……自己发热?

“这叫电热毯,英国人发明的……”话未说完,就见他可爱的孙女关了电源,翻来覆去研究两下,“我知道啦外公!这是把电热元件盘蛇状嵌入毛毯里哒,不过会不会使用不当触电啊?”

黄外公笑着摇头,“放心吧,绝缘性很好的,除非使用年限太长,不然不会漏电。”

幺妹一想也是,人家英国人都用了四十年啦,他们那么肥壮的身躯都没问题,我国人又怎么会呢?东北在大多数国人眼里的第一印象就是“冰天雪地”,到了冬天最需要的不就是取暖吗?城里有暖气,农村有火炕,而既没暖气又不能烧炕的地方,这不就是个神器吗?

幺妹爱不释手,她想起自从离开牛屎沟后,她那每一个没有火炕的冬天,尤其是以前在市三纺的时候,那才叫冷啊,怕她冻得睡不着,爸爸甚至会提前半小时去把他的被窝暖热,灌两个热水袋塞床尾……每次她去睡的时候,就是暖洋洋的。

如果那时候能有这么个神器,那得多幸福呀!

“我这儿不止有制热的,还有制冷的。”黄外公又拿出一个“竹蜻蜓”。不,准确来说应该叫铁蜻蜓,四片长长的铁“叶子”交叉连在一起,通上电居然“呜呜呜”飞速旋转起来,片刻之后,阵阵凉风袭来。

八月份的哈尔滨,瞬间就没那么热了。

崔绿真骄傲的挺起胸膛,她外公也太厉害了吧!怎么能发现这么多好东西呢?简直就是给她打开新世界的大门啦!

***

等把所有电视机按品牌放好,又把培训好的工人和售货员分到各自岗位上,哈尔滨电器市场就正式开业啦!

有过成功经验,黄外公手里的宣传造势手段多得是,效果也是杠杠的,还没开业就不断有人来问哪天开卖,直到正式开业那天,那叫个人山人海,人潮涌动,无数男女老幼涌进市场,就跟不要钱白捡宝贝似的!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