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地精三岁半(458)

作者:老胡十八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种田文 重生 甜文 年代文 主角:崔绿真 我靠吃土发家致富 小地精只要吃土,就能听见小草草们说话,于是,七十年代一枚名叫“崔绿真”的三岁萌娃,通过吃土认识了稀有的极品翡翠兰、救命的老山参、漂洋过海的远古物种海椰子……并带领全家发家致富奔小康,顺便帮妈妈找到真爱,助力七个姐妹改变前世悲惨命运,宣扬劳动获得幸福与成就的故事。本文行文顺畅,故事情节循序渐进,通过幽默而充满童趣的语言,构建了一个虚拟的石兰省阳城市,为我们缓缓展开一幅改革开放前后三十年的城乡画卷。 点击展开

“我爸想带她上医院,她还把我爸骂了一顿呢,说不花冤枉钱了,要留着给我以后作嫁妆……我又不嫁人,要嫁妆干啥。”

这是一位母亲在“临死前”为闺女做的最后考量。幺妹看她什么也不知道,也就不说了,“以后你要不好好孝顺阿姨,我就跟你绝交。”

***

过完五月份,天气越来越热的时候,从中央传来一个变革性的消息,全国范围内撤销人民公社、县革委会、市级行政专署等行政划分,改为村、乡(镇)人民政府、县人民政府和市人民政府,相应的,各行政单位的最高“长官”称谓也变了,顾学章从“专员”变为“副市长”。

崔顾两家,喜出望外!

虽然行政级别是一样的,可在农村人眼里,带“长”字就是不一样,这个字仿佛赋予了一种一切尽在掌握的成就感,大家腰杆子挺得更直了,走路脚底下都能带风!

直到这消息出来,他们班同学才知道原来那个漂亮聪明的崔绿真居然是阳城市炙手可热的“市长千金”!

这次改称的消息刚下来,消息灵通的胡雪峰就提着东西上顾家来了,十年的领导生涯让他肚子跟气球似的鼓起来,脸也成了发面馒头,看着比自己年轻,身居高位却依然清俊挺拔的顾学章,胡厂长惆怅得很啊。

当年明明也就是个供销社副主任,跟他这厂办主任差不多级别的,咋人就是爬那么快呢?

他的屁股在厂长位子上都快坐出老茧了,依然没能往上走走。别说副市长,就是市级随便一个职能部门一把手他眼睛都等红了,实在不行二三把手也行啊!

可他的官运,愣是不动!

最近,他听岳母感慨顾学章这闺女是个小福星,自从她三岁那年病过一场后,崔家事事顺心,逆天改命,肯定是有什么机缘的。其实这种话刘老太以前也说过,可胡雪峰都不以为然,他是坚定的唯物论者,世界上所有的逆天改命都是人类主观能动性发挥到极致的结果!

然而,他把崔顾两家人这么多年的发展历程仔细梳理过后发现,乡间传说还真或许有一定道理。这两家人的发迹跟崔绿真有分不开的关系,所以现在最实际也最有效的做法就是——把崔绿真变成自家人!

或许,他的官运就会动了呢?

这不,提着一堆下了血本的礼品上门,他又再次提了暑假让胡峻来接幺妹去北京玩的话,名义上是菲菲想她了,来回机票他包,还给他们准备了几千块玩耍经费。

幺妹其实挺心动的,她是真想菲菲和胡峻了,忙眼巴巴看向爸妈。

顾学章皱眉,不太情愿,他知道胡雪峰的如意算盘,可他不觉着胡峻有这样的家庭是良配。

黄柔倒也同意,因为她那天试探过李自平和苏兰章,听他们说李思齐暑假可能回家来待一个月,这可把她吓坏了,一个月那还得了!幺妹这不知道避嫌的,她倒是可能对人家没想法,可李思齐就不好说了,天天在一起动手动脚的没心思也会有心思!

“行,谢谢胡厂长啊,也不能光让你花钱,到时候他们玩儿的费用我们家出,是吧学章?”

顾学章从来都是听妻子的话,“好。”

于是,在距离暑假一个多月的时候,崔绿真的暑假就给安排好了!同时,东北那边也来消息了。

顾学章的战友返回的问卷终于寄到大河口,幺妹花一个星期统计出来后发现,东北不仅缺进口电视机,还缺国产的,也缺收音机,甚至手电筒电线电灯泡也缺……她还注意到,有人在问卷“其他需求”方面写了电饭锅电炒锅电冰箱!

其他人不知道这些又是啥,可幺妹知道,这是国外很流行的家用电器!

东北人也太有钱了吧?!

崔绿真摩拳擦掌,如果凡是用电的东西他们都这么缺的话,是不是她就可以把电器市场扩大,不仅卖电视机,把一切用电的他们需要的都集中在一个市场内,那简直完美!

当然,最关键的是,他们家的电器市场不打算走蛇口模式,他们必须自己卖,不愿再招租了。

黄外公在运营起蛇口和温州两个市场后,手里有了钱和成熟经验,对于干电器也兴致勃勃,买地,请本土设计师,盖房逐一日程,忙得那叫一个不可开交。

大河口的人只知道顾市长家条件好,有大房子小汽车和皮革厂,却不知道,他们家的两个市场日进金斗,尤其是蛇口服装批发市场,那一天的成交量都是以万为单位的!

幺妹这几天又多了一桩心事,胡峻快两个月没联系她了,上次他完成任务回北京的时候曾说,已经帮她想办法联系上了日本松尼电视机的厂家,根据国外的规则,她要卖他们的产品,必须先成为他们的经销商代理。

小地精大手一挥,代理就代理,没问题,只要能拿到货,她就不愁卖不出去。

可问题是,这是一家在国际上都算一流的大公司,对每个国家代理商的要求都很高,至少都是在本国有一定知名度和实力的大公司……而顾家,说出去倒是好听,有两个日进金斗的大市场呢,可他们还是个体户,连公司都没一个。

“爸爸,我们家注册公司吧。”

顾学章正在翻文件的手一顿,“怎么突然有这想法?”

幺妹把她准备接触日本大公司做代理的事说了,不管成功与否,有个公司确实是要更正规一些,“最主要是,我三个姐姐大学就要毕业了,春苗姐姐想来咱们家市场上班。”

有了财会专业的大学生,再“市场”“市场”的叫,似乎也有点上不得台面?

“有了公司,外公就能轻松点儿了。”

这倒正中顾学章下怀,这两年岳父帮着他们守业,东奔西走,虽然老人家一直强调他是自愿的,乐意的,可他心里还是过意不去。

“行,光春苗吗?”

幺妹掰着手指头,“春晖姐姐想在北京发展,友娣姐姐就要去大会堂工作啦,春月姐姐还在唱歌……”她耸耸肩,你看吧,大家都有自己的事呢。

顾学章没想到,没说过几句话的春苗居然愿意放弃深圳的高薪工作,来他们这没名没分的个体企业帮忙,“倒是个重情义的。”

“其他姐姐也重情义,只是眼光没我春苗姐姐好,以后咱们家公司肯定能走出亚洲,走向世界!”

顾学章乐了,这公司都还没个影儿呢,就要走出亚洲了,“那你说说,开个什么公司?”

“咱们就开商贸公司,专门做商务贸易的,现在先局限于国内商贸,以后一定要做国际贸易。”

顾学章知道,这半年来在沿海城市兴起不少这样的公司,只不过做的都是香港台湾生意,跟日本人做的倒是不多。他修长的手指在桌面上敲了敲,“大概要多少钱?”

“注册资金的话估计几万块就行,但如果做外贸就不好说了,一台松尼牌电视机至少五百五……”

那一百台也就是五万五的本钱,而要做成上规模的电器市场,至少也是五百台起步,再加点其他电器,少说也有五十万的资金,再加前期已经花出去的买地和盖房钱,这次投资将是有史以来他们家最大的!

“行,我跟你妈和外公商量一下,明天告诉你。”

“欧耶!好哒爸爸,谢谢爸爸帮我!”做她背后最坚实的后盾,妈妈说到做到啦。

不出所料,黄柔和黄外公都同意开公司,甚至名字都想好了,就叫“大河商贸公司”,由辞职在家的黄柔上市工商局注册登记。大家都知道她是市长夫人,不敢怠慢,办事效率很高,一个星期就拿到了行政审批。

有了公司壳,再把三家市场充作芯子,春苗也回来了。

专业人士就是不一样,回来第一步,先把幺妹家所有资金充进公司账户,有了七十万存款的证明,再做几个市场每月出入账流水,税收证明,一个人把人家一个公司十几个人的活儿都干了。等幺妹拿到材料的时候,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一个运营多年的成熟公司呢!

也就是此时,顾学章才发现,这大侄女好像还真学到不少本事了,她一张嘴就是各种专业术语,去工商税务办事,要黄柔的话得跑三两天才能乱清楚,可春苗却只用半天!

甚至,他们以前干个体的时候很多不正规的地方,都被她扭转过来了!她回来帮忙,还真是省了不少事儿。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