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地精三岁半(453)

作者:老胡十八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种田文 重生 甜文 年代文 主角:崔绿真 我靠吃土发家致富 小地精只要吃土,就能听见小草草们说话,于是,七十年代一枚名叫“崔绿真”的三岁萌娃,通过吃土认识了稀有的极品翡翠兰、救命的老山参、漂洋过海的远古物种海椰子……并带领全家发家致富奔小康,顺便帮妈妈找到真爱,助力七个姐妹改变前世悲惨命运,宣扬劳动获得幸福与成就的故事。本文行文顺畅,故事情节循序渐进,通过幽默而充满童趣的语言,构建了一个虚拟的石兰省阳城市,为我们缓缓展开一幅改革开放前后三十年的城乡画卷。 点击展开

除非天大的事,否则她确实不好打扰他,只能再等一天了。

她挂完电话,垂头丧气出门,忽然被人叫住,“幺妹!”

“咦,秋萍你怎么在这儿?”

张秋萍跟她妈一样,穿着她妈的旧衣服,包着块中老年专用头巾,笑得露出一口白牙,“我来帮忙呀,你从市里放学回来这么快吗?”

“我们坐车回来,今天没走路。”在大河口生活了这么多年,秋萍还不知道大河口距市区其实也不远,尤其现在修了人民广场,移了几座山后,走的都是直线距离。

她听得一愣一愣的,“这样啊,那我哪天有时间也带我妈看看去。”

黄英自从来上班后还一天没休息过呢,厂里排给她一个月四天,可她舍不得,都是用来加班,因为加班工资比正班还高。秋萍也履行当初的“诺言”,每天放学后都会来帮妈妈干活,抵她的晚饭钱。

哪怕厂里不让她干,她也会跑幺妹家帮忙做饭,勤快得很!

一开始刘惠还有点想法,因为黄英男人夺了崔建国的权,可观察了几天她也无话可说,母女俩干事确实是有目共睹的,要说她们可就不厚道了……几乎是花了一个人的工钱请到两个工。

“你复习得怎么样了?我那里有以前用过的复习资料,待会儿我给你送过来。”

秋萍感激不已,“那可太好了,我正好有两块知识点还不熟……”两个人巴拉巴拉说了一会儿,幺妹才回家去。

一个人独处的时候,她脑海里出现的是杨老师那张枯黄干瘦的脸,这个可怜的女人啊,命运对她实在是不公平,明明丽芝就快考大学了,考上大学她也就退休了,老两口领着退休工资想去哪儿去哪儿,想吃啥买啥,那逍遥日子眼看着就要来临,忽然得了这个病……唉!

“小丫头叹什么气呢?”黄柔从门口进来,手里还拿着一沓报纸。

“没什么,妈妈知道杨老师生病的事吗?”

“唉,我和陈静前天刚去看过她。”以前,这可真是子弟小学最得意最风光的女人啊,双方父母都是干部职工,丈夫工作又好,孩子也听话,她几乎是少有的无忧无虑已婚女人。

幺妹“嗯”一声,知道妈妈已经去看过了,这才发现她手里拿着一沓报纸,“妈这是干啥的?”

“我正想找你看看,《阳城新闻》想办一出专门的文艺报,想跟幺妹诗社合伙,我们几个创始人现在意见无法统一,你静静阿姨让我问问你。”

幺妹接过来一看,《阳城新闻》其实也不算啥大报纸,别说省内影响力,就是阳城市内也没几个读者,百分之九十的阳城人连听都没听过。报社也要生存啊,眼看着现在文学艺术作品数暴增,人们可选择的余地更多,像这样底层小报纸更加没生存空间了。所以报社决定靠办文学艺术专报来引流,把眼光投到了大河诗社来。

这个近今年才兴起的诗社,现在全国都是有一定影响力的,每次出的诗集几乎是一个星期就能售罄,需要加印加印再加印。如果能乘上她们的东风,说不定阳城市报社还有起死回生的余地。

其实这种文艺出版方面的知识幺妹还真不懂,“妈妈你想办吗?”

在闺女面前,黄柔十分果断的摇头,“我不想跟他们合办。”

“为什么?”

黄柔脱了拖鞋,和她一起盘腿坐到垫子上,“我不想再跟人合伙了,我想要是能自己办个……”

幺妹可急死了,“办个什么呀妈妈?”你倒是快说呀!

黄柔看着她,红唇轻启,小声道:“印刷厂。”

“是因为上次的诗集印刷事故吗?”

每次诗集印刷和加印的事项都由杨美芝负责联络,第一批历来都是印五千册,等观察销量不错的话再加印下一批,可上次第一批印成了五万册,本来这一期的诗歌就没啥亮点,很受读者欢迎的几位诗人都没作品,大家只想试试水的,结果一下子印刷量翻了十倍,却只卖出去四千多册。

印刷费是先欠着的,每次都是第一批销量不错的话回本了再给印刷费,可现在只卖出去四千多册去哪儿拿五万册的印刷费?本来黄柔和陈静想跟印刷厂商量一下,找找双方的责任,看能不能多宽限她们几个月的。

可印刷厂一口咬定他们十收到诗社条子才印这么多的,条子拿出来看确实是写的五万。

而负责印刷事项的杨美芝却又一口咬定她给的条子明明是五千册,一定是印刷厂效益不好,想要讹她们一笔!

印刷厂可是阳城市国营印刷厂,自然不愿背这黑锅,双方吵了好几天,最终也没出个对错和解决方法。

依黄柔看,印刷厂错在收到条子的时候没有第一时间打电话来确认,毕竟这笔比以往任何一次都巨大的订单量,他们应该疑惑的。可能就是杨美芝说的那样,效益不好,他们也将错就错印了。

而杨美芝也是,因为还经营着自己的事业,明里暗里说了几次如果分身乏术的话可以辞职,她又不辞,干活的时候却经常出错,马虎大意得不行,明明是要给张家送的货款却送到李家去,明明要昨天校对好的她今天才来干……在条子上多写一个零,也不是没可能。

黄柔早就想找她谈谈了,可最近杨老师生病了,她看在杨老师面子上也就不好再提,寻思着等杨老师出院她肯定要谈的。

可现在,跟印刷厂的解决方案还没下来,身上背着三四万的债务,她那种急迫的想要另起炉灶的心情更强烈了。

如果拥有自己的印刷厂,这些问题就不会存在,印多印少她说了算,什么时候印她说了算,再也不用排队到遥遥无期……

黄柔点点头。

幺妹沉思片刻,“我觉着可以,以后咱们说不定还能办出版社嘞!”

黄柔笑笑,“小丫头真敢想,出版社哪是那么容易办的,那可是要向国家申请出版书号的。”

“谁说不能?妈妈你要大胆的解放思想。”

黄柔“噗嗤”一声乐了,小丫头,还学会用大话压她了。

她就是足够解放思想才想办印刷厂,把以爱好聚首的诗社发展成盈利性质的企业,这事一步非常大的跨越,不知道其他人能否接受。

“妈妈,美芝姐姐最近怎么老是办错事呀,她今儿去医院还把杨阿姨气吐血的,不行你找她谈谈。”幺妹皱着眉头,对周扒皮的不爽在今天达到了巅峰。

“我也是怕她跟你杨阿姨说,让她受刺激。”

“妈妈,我记得爸爸说过,咱们做决策的领导者,不可能事事兼顾到,不可能人人都满意,任何一张决策有受益的,就会有利益受损的,如果前怕龙后怕虎,很有可能两头不讨好。”

黄柔面色一正,小丫头说起大道理来一道一道的,但确实是警示到她了,她既然想要领导好诗社,就不能畏首畏尾,必须拿出点魄力来。

“行,我明天就跟她谈谈,如果不想干就算了。”说句难听的,这两年那么多文化水平比她高的回城知青都没工作呢,还真不缺人。

幺妹的目的达到了,终于舒舒服服的睡了一觉。

至于杨爱生,她早抛到九霄云外去了。

第二天,她出门时又揣上五块钱,顺便让奶奶帮忙炖一锅排骨汤,放学先坐车回家来提了汤,再上医院看杨阿姨。谁知她刚坐到第一节 课下课,杨丽芝的同桌就来找她,问她看见杨丽芝没,咋没来上课。

幺妹一愣,昨天她离开医院的时候没看见丽芝,莫非是回家哭去了?哭这么长时间吗?

她随便找个借口,让同桌帮丽芝请半天假,中午放学去杨家看一看,谁知去了却是大门紧闭,她不在,杨美芝也不在。

那小卖部可是杨美芝最重要的经济来源,是多重要的事能让她放下钱不挣?莫非是又跟那“臭流氓”厮混去了?

幺妹十分不屑,杨阿姨都病成那样了,她还有心思处对象!幸好不是她亲姐姐,要是她们崔家的姐姐,她会狠狠骂一顿,甚至揍一顿的!就是她小地精不揍,奶奶也会把她打出屎的!

似乎是在心里放两句狠话,小地精的怒气就得到缓解似的,想着那情形就乐出来。

“小胖妞又来啦!”

“小胖妞笑啦!”

“胖妞咋这么多年不回来看看我呀?”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