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地精三岁半(447)

作者:老胡十八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种田文 重生 甜文 年代文 主角:崔绿真 我靠吃土发家致富 小地精只要吃土,就能听见小草草们说话,于是,七十年代一枚名叫“崔绿真”的三岁萌娃,通过吃土认识了稀有的极品翡翠兰、救命的老山参、漂洋过海的远古物种海椰子……并带领全家发家致富奔小康,顺便帮妈妈找到真爱,助力七个姐妹改变前世悲惨命运,宣扬劳动获得幸福与成就的故事。本文行文顺畅,故事情节循序渐进,通过幽默而充满童趣的语言,构建了一个虚拟的石兰省阳城市,为我们缓缓展开一幅改革开放前后三十年的城乡画卷。 点击展开

“不要不开心,吃糖。”忽然,一只小手塞了颗橘子味的水果糖到嘴边。

顾学章被迫咽下去,“汤圆怎么又吃糖,牙吃坏会变丑的哟。”

粉雕玉琢的小汤圆简直就是幺妹的缩小版,她吐吐舌头做个鬼脸,“爸爸骗人,不丑。”

“谁说不丑,你没看电视上没牙的老太太,黄牙的老伯伯,都丑呢。”幺妹故意逗她。

小汤圆歪着脑袋想了想,“不丑,我像姐姐!”

幺妹愣了愣才反应过来,这是变相的夸她呢?!

“小丫头真狡猾,说吧,今天夸我又是想吃啥?”骗了我的橘子糖不算,肯定还要骗点别的。

果然,小汤圆“嘿嘿”笑着道:“姐姐带我去东北叭,我听话,不乱跑。”

顾学章扶额,他的闺女们,咋一个二个的都想去东北呢?东北的吸引力就这么大吗?

“好不好嘛爸爸?”两个宝贝心肝闺女,一左一右抱住他胳膊,晃啊晃的,“爸爸你就让我们去吧,我保证带好汤圆,绝对不会乱跑,不会弄丢她哒!”

不说“弄丢”还好,一说这个,顾学章就不由得想起罗德胜的妹妹,那不就是听说丢在东北?他这俩聪明可爱的闺女谁见了不爱?

“不行,这事没得商量。”他斩钉截铁的说,看幺妹脸上的失望太明显,他顿了顿,继续道:“你要搞市场调研,我帮你,我有个战友就在哈尔滨。”

幺妹撅着嘴,“不是自己亲自收集来的数据,没有说服力。”

“有,你放心吧,爸爸那个战友能力很强,就是负责工商管理这一块的,你只要把自己的要求说清楚,他一定能帮你拿到最科学,最真实的数据。”顾学章很长时间没一口气说这么多话了,他歇了歇,又喝了口茶水,那种不习惯才得以缓解。

“放心吧,答应你,暑假一定带你去。”

幸好,幺妹也不是不懂事的小孩,她知道家里人是真不放心她们去,既然都答应暑假去,那她也就退一步吧,“行,那爸爸可不许反悔。”

顾学章如释重负的点点头,“放心放心,爸爸用军人的名誉发誓。”

幺妹这才咧嘴,露出一口整齐的小米牙,“爸爸,那我回房设计问卷,到时候一定要请那位叔叔帮我多发几份哟?”

是的,问卷调查。

她看书发现,外国人做研究,尤其是人文类的课题,都喜欢采用问卷调查和田野调查的模式,尽量扩大样本量,通过有逻辑关联的小问题总结出适用于大部分人的规律。

她虽然也不是很懂,但她很想尝试一下,第一步从设计问卷开始。

首先是市场环境调查,这一项主要涉及国内外和东北当地的政策条件,包括税收什么的,得她自己找材料,问卷得不出结果。

其次是产品需求调查,就是对各种品牌的电视机需求数量,得看哪几种最不受欢迎,避开雷区。然后才是产品价格调查,这份数据在当地工商行政管理局和物资局应该都能查到。

最后才是消费者调查,看各类电视机的消费人群,年龄性别经济条件主要集中区域……嗯,当然,她还得再加一条,对竞争对手的调查。

只有搞清楚竞争对手目前的供货情况、价格、出货数量,才能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崔绿真这份问卷调查,愣是设计了三天,查了不知多少书籍和报纸,宽敞的卧室被资料堆得无处下脚,问卷才最终成型。当天晚上,顾学章就给战友打电话,将样卷邮寄过去了。

崔老太端着一碗冰糖雪梨银耳汤上楼,“乖乖快趁热喝,春苗说这在广东人那里叫糖水嘞。”

幺妹嗅了嗅鼻子,甜丝丝的味道让她神清气爽!

“哎哟小橄榄咋在这儿?别别别,哎哟小祖宗,别撕你姐的东西!”老太太把糖水放桌上,一个箭步冲过去,从橄榄和八斤手里抢救下一张报纸,可惊魂未定,他们又捡起另外一份,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哗啦”撕成两半。

老太太的心,也让他们撕了。

“哎哟你俩咋这么调皮,姐姐办正事的呀!你们真是……真是……”老太太气狠了,单手抄起橄榄,大手把掌“啪啪啪”打他肉乎乎的屁股上。

开裆裤露出的屁股蛋,很快就成了红苹果!

八斤“哇哇”叫着往楼下跑,一面跑一面喊“我奶大人啦”,可嘴角却都咧到耳后根啦,这副讨打的模样跟高玉强如出一辙,果真不愧是他带大的弟弟。

院里一时鸡飞狗跳,大黑猫懒洋洋的窜上一株成年人腰粗的大树,抓得树杆“嘶嘶”的响。大大的“棕榈叶”闭着眼睛乱甩,不知道的还以为狂风大作呢!

“奶别管了,我用胶布粘一粘还能看。”幺妹把奶奶拉住,端起糖水先给奶奶喂一勺。

“哎哟可别喂我,大夫说我这年纪得少吃糖,你没看后头你王奶奶,得了糖尿病,啥也吃不了嘞,那天看咱们嘴馋啃了个梨子,险些送医院抢救嘞。”

幺妹笑眯眯的说:“奶放心,你身体好着呢,可着劲的吃。”

有她的灵力护体,奶奶越老越年轻不说,血压血糖血脂都是好好的,心肝脾肺肾检查过来,好得大夫都难以置信。

老太太高兴得眯缝了眼,甜的谁不爱吃呢?尤其是她这把年纪的老人,自打出娘胎就没过过一天好日子,甜食代表的可不止是甜食,还是温饱与富足!

正吃着,忽然听见有人在楼下问:“老姐姐在家不?”

小橘子没叫,估计是村里的熟人。

果然,崔老太精神一振,“粪球他奶,快进屋坐,我这就下去。”高兴得糖水也不喝了,咚咚咚跑下楼。

幺妹实在是好奇,这位叫粪球的小朋友的奶奶,要给自家奶奶带来啥好消息。

“你听说没,咱们公社主任被抓了,还撤职了!”粪球奶奶高兴得唾沫横飞,两颗浑浊的眼珠子仿佛突然亮起来的珍珠,一瞬间光彩夺目。

“咋,张爱国吗?咋说?”

“听说啊,是贪污呢,还跟一个外地女人有不正当关系,搞破鞋嘞!”

崔老太也兴奋起来,小声道:“他可不是第一次搞破鞋咯,以前啊,咱们一个生产队的,谁不知道谁?”两个老太太兴奋的嘀嘀咕咕,交换各自手里不知道第几手的八卦资料,实现资源共享。

幺妹听了会儿,知道张爱国被撤职,撇撇嘴。只要胡晚秋一天不抓到,他就一天是清白的,顶多就是渎职贪污受点处分,可就他贪的几百块钱,要判重刑也不可能,只能是让他吃点苦头,撸掉领导职位罢了。

当然,幺妹也知道,对于张爱国那样的“官迷”来说,不能当领导,也是一种痛苦,够他受的。

这不,才从公安局放出来,就在公安局大门外十米远的地方,他就被打了。也不知哪儿冒出来一堆男人,拿着石头棍棒上来就是一顿猛揍,揍得他眼都睁不开,分不清东南西北。

而警察同志们恰好都上厕所去了!

直到半小时后,张爱国鼻青脸肿瘸着腿爬起来,身上挂着一堆臭鸡蛋和口水,要多狼狈有多狼狈,“警察同志,同志,有牛氓……”

几个值班的小伙子冷笑一声,流氓?他才是这地界上最大的流氓!揍他的是什么人?这不就是那群闹事知青的家属嘛,找不着始作俑者,那他这始作俑者的姘夫自然就要承受群众的怒火。

大家一开始是不知道缘由,虽然知青们闹事的时候他们也不赞成,可最终拿到工作也算不错的。现在知道其实是被他的姘头鼓动的,那个气哟……咱们政府多好啊!

都说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你闹啥闹呢你!

生在不中不知福,要不是国家和政府,现在他们别说想工作,想屁吃呢?

所以,家属们把浓浓的愧疚之情和感激之情发泄在张爱国身上,又打又骂,还恨不得贴大字报呢!

没有寻求到“公平公正”的张爱国同志,带着一身伤痛,疼得龇牙咧嘴往家走,也不知是怎么回事,似乎市里和大河口的人都知道他的事?可明明他才刚放出来啊!

实在嫌丢人,他不得不用衣服盖住脑袋,抱头鼠串。

这人还没到家呢,消息已经传回牛屎沟啦!

***

没几天,幺妹刚放学回家,忽然在门口看见一个陌生的女孩子,沧桑的脸庞和黝黑的皮肤还有点眼熟,鼻子上的雀斑让她立马找回熟悉的亲切感,“秋萍?”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