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地精三岁半(405)

作者:老胡十八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种田文 重生 甜文 年代文 主角:崔绿真 我靠吃土发家致富 小地精只要吃土,就能听见小草草们说话,于是,七十年代一枚名叫“崔绿真”的三岁萌娃,通过吃土认识了稀有的极品翡翠兰、救命的老山参、漂洋过海的远古物种海椰子……并带领全家发家致富奔小康,顺便帮妈妈找到真爱,助力七个姐妹改变前世悲惨命运,宣扬劳动获得幸福与成就的故事。本文行文顺畅,故事情节循序渐进,通过幽默而充满童趣的语言,构建了一个虚拟的石兰省阳城市,为我们缓缓展开一幅改革开放前后三十年的城乡画卷。 点击展开

周文良清瘦的脊背震动几下,明显是在笑,“那我猜现在记的是尼龙袜吧?”

两个人都笑了。

幺妹在这种事上不知害羞为何物,她甚至促狭鬼似的冲他们吐吐舌头,略略略,这可不是白记的哦,因为她可以肯定,在阳城市和书城都没见过这样的袜子。

还是那句话,人无我有,人有我优,那就是商机。

终于,骑了半小时的自行车,他们终于到达陈姓男子家门口。那是一栋破旧的土坯房,黄色的土墙上用白色石灰写着“时间就是效率”的标语,而它旁边的红砖墙上写的则是“无农不稳,无工不富,无商不活”,简单明了。

幺妹想要再看,土坯房的门“嘎吱”一声开了,有个瘦骨嶙峋的长头发男人从里头出来,用他们听不懂的话说了句啥。

幺妹忙看向春苗,春苗也听不懂,看向周文良。

“他问我们找谁。”

顾家父女俩这才发现,周文良说的居然是石兰省方言,他们居然是老乡!

周文良是广州大学语言学院的高材生,虽然是石兰人,可他从小见识广,落落大方,能用广东话跟男人进行简单的交流。听说他们就是来买地的,陈姓男子双眼冒光,赶紧手舞足蹈比划起来。

在周文良的翻译下,幺妹明白了。他让他们快把剩下的地钱结算给他,他等着急用,要再不来的话,他就卖给别人了,定金一分也别想拿回去!

“文良哥,那你问他地价多少。”

周文良如实转达,“他说要三万四,一万块钱一亩。”心里也被吓到了,一万块一亩的还是地吗?怕不是金子哟!

明摆着,陈姓男子就是欺负他们外省人,因为最近也确实有不少外省人来买地买屋,地价水涨船高,再遇上他们这样的斯文人,更加要多砍几刀了。

赌徒,是没有良心可言的。

幺妹和爸爸对视一眼,贵,可也买得起。

只不过,他们不喜欢被人当冤大头的感觉。

“文良哥你告诉他,他的地距离蛇口工业园太远了,我们想买近的。”

陈姓男子听了,从鼻子里“嗤”一声,“工业园附近的早卖光了,想买做梦去吧!”成千上万的港商想来买呢,还等得到几个乡巴佬?

幺妹这暴脾气,“文良哥问他,一千块一亩卖不卖,不卖我们就走人。”

周文良摸了摸鼻子,这姑娘砍价可真够狠的啊,别人都是几十几百的砍,她是直接一刀砍去九千!九千啊,虽然男子确实也是狮子大开口,可实际这边的地价也不便宜,房子都是按平米卖,而不是套数,一平米八九百块嘞!

果然,男子一听只给一千,急得跺脚,历来只有自己欺负别人的他,居然让个黄毛丫头明晃晃欺负了!

幺妹也不看他故作凶狠的眼睛,只是继续说:“顶多两千,不能再多了,我们刚才在那边遇到一个,面积比他的大,还是连成片的,又宽阔又平坦,交通方便,距离蛇口工业园也才十七八公里,人家只要我们二千五一亩。”

她只顾着“叭叭叭”说得痛快,翻译员周文良可被她难坏了,且不说他们一路压根没遇到主动要卖地给他们的人,就是那一连串压价的话,他这广东话一级的家伙,要怎么才能翻译出精髓?

她的精髓就是:我们多的是选择,我们不屑!

也不知道是他翻译得比较委婉,还是男子忽然又回心转意,说看在他们诚心买的份上,就六千块一亩,不能再少了。

六千块,跟他们在苏家沟买的差不多,可苏家沟的发展前途跟蛇口区可是完全不一样的!幺妹已经心动了。

当然,她可是砍价小能手,即使心里认为是值这个价的,她也得再压一压,能省一分是一分。奶奶在家买菜,一块二的猪肉都要磨半天嘴皮子,一斤能少五分钱她都高兴嘞!

她要是能省下几百上千,回去给奶奶买肉的时候就能少费点口水啦!

她真是一只超会过日子,超勤俭持家的好地精呢!

正准备再砍价的时候,一直不怎么说话的顾学章忽然插嘴道:“就这样吧,问他明天上午八点半有没空去办理过户手续。”

准确来说也不算过户手续,现在签的只能是使用权出租协议,因为土地才刚下放到老百姓手中没两年,谁也不敢明目张胆的“卖”土地。

幺妹:“???”

不过,她还是很尊重爸爸的决定,相信爸爸轻易不会乱说,一定是有什么理由,让他如此“快刀斩乱麻”。

果然,约定好相关事项,离开土坯房,眼看着周围没人,顾学章才说:“我们再去附近看看,有合适的再买点。”

幺妹一愣,还要再买?三亩四分已经够多啦!这要是盖成楼房,像外国人一样盖高楼的话,随便十几层就是几百套房子,他们得挣多少钱呀!

这简直就不敢想呀。

她的疑问就差写成字挂脸上了,顾学章轻轻提了提胀鼓鼓的书包,“既然钱都取出来了,那就花呗。”

“花呗”两个字,居然是如此的美妙!

第172章

花呗!

幺妹眨巴眨巴眼, 那可是十万块!

春苗不知道他们带了多少钱来,更不知道这半年皮革厂挣了多少,以为还跟以前一样, 半年几万块, 公账上顶多两三万。因为她太清楚她妈妯娌几个的脾气, 吃进嘴的东西绝不可能再吐出来!

而周文良, 虽然是干部家庭出身,可也不是大富大贵家庭,以为顾学章这么豪气,身上怕是也有两三万吧,哪里想得到他们那两个普普通通毫不起眼的大包里,胀鼓鼓的居然全是人民币!

通过聊天, 顾学章知道,周文良的母亲是石兰省人民医院消化内科的护士长,父亲是阳城市隔壁的花城农村出身, 现在省委办公厅, 可以说是非常典型的干部家庭了!

当然,这也是春苗第一次知道自己这个追求者的家庭情况, 原来是这么的……遥不可及。

她的心情,更复杂了。

幺妹轻轻勾了勾姐姐的手, 咱们家也不差呀!现在一年挣的钱可是干部家庭一辈子也挣不到的,退一万步说, 哪怕崔家还跟以前一样贫困,那也是凭自己能力吃饭的呀,哪有高低贵贱之分?

他们在村里走了一会儿,遇到不少当地人,有的干活回来, 有的下班回来,都好奇的打量着他们。毕竟,这附近外地人是不少,可那是蛇口,这个村子距离工业园还有二十多公里呢。

周文良带着他们,来到另一户人家门前,这家条件好多了,是一栋漂亮的三层小洋楼,大门敞开,几个孩子在院里跑跳着玩耍,还有两只小黑狗“汪汪汪”的冲陌生人龇牙咧嘴。

原来,这是周文良知道春苗在找卖地人家时,通过自己的朋友关系帮她打听到的。这户人家的儿子闺女都在香港工作生活,改革开放前就在香港定居的,只是以前被当作有“海外关系”,老人孩子没少被生产队穿小鞋,现在开放了,儿女已经给他们向英国政府申请了移民,下个月就要走。

而且,因为打定主意以后都不回来了,儿女让他们把房屋土地全卖掉。村里想要接手的人不少,毕竟这么大一栋三层楼看着就眼热,可因为记恨以前被他们欺负,老两口都不同意。

现在来了外地人,又是朋友的朋友介绍来的,跟村里其他人都没有牵扯,老两口也很痛快,房子加土地八万块,全给他们。

虽然在这年代来说是天价,可对皮革厂来说还真不算什么,顾家父女俩当即同意。

还想帮他们砍价的周文良:“……”

这可是八万块啊!

而且,对方还有个要求,如果能兑换成港币的话,可直接一口价给他们少五千块钱。七万五千块人民币约等于二十三万港币,这可真是会为难人的。

这年代外汇管理不是一般严,外籍人士兑换不了人民币和各种流通票,只能将外币兑换为外汇兑换券进行消费,过程复杂不说,还有额度限制……想要兑换如此大量的外汇,就是顾学章也没法子。

那家人见他们实在没办法,也就不说什么了,只约好明天上午十点去办手续,四人这才来到蛇口。天已经黑了,可工业园一片灯火通明,码头四处还是“轰隆隆”的货轮汽笛声,码头上的工人们熙熙攘攘,宛如白昼。码头两侧的白墙上,是红漆写的“时间就是效率”几个大字。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