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地精三岁半(402)

作者:老胡十八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种田文 重生 甜文 年代文 主角:崔绿真 我靠吃土发家致富 小地精只要吃土,就能听见小草草们说话,于是,七十年代一枚名叫“崔绿真”的三岁萌娃,通过吃土认识了稀有的极品翡翠兰、救命的老山参、漂洋过海的远古物种海椰子……并带领全家发家致富奔小康,顺便帮妈妈找到真爱,助力七个姐妹改变前世悲惨命运,宣扬劳动获得幸福与成就的故事。本文行文顺畅,故事情节循序渐进,通过幽默而充满童趣的语言,构建了一个虚拟的石兰省阳城市,为我们缓缓展开一幅改革开放前后三十年的城乡画卷。 点击展开

杨丽芝和菲菲曾经也是胡晚秋的粉丝,现在嘛,粉转路人,甚至转黑了,这他妈就是瞎写的!

“要不,咱们想个办法报复回来?”蔡明亮忽然说。

“怎么报复?”

他晃了晃清秀的脑袋,“要不咱们写大字报吧,贴她们家墙上,把她的罪行告诉世人,让大家唾弃她。”

“对,好主意,绿真你字写这么好看,肯定会有很多人看的!”杨丽芝附议。

就是胡菲也说:“是呀,到时候我去帮你贴,给你刷浆糊,还能再给她画一幅丑丑的画像,气死她!”

幺妹一开始也觉着可行,听着就怪解气的,可想了会儿忽然反应过来,“贴大字报不是文革复辟吗?”

其他人:“……”

被她否决后,蔡明亮一点儿也不气馁,晃了晃脑袋,“那要不,我找几个兄弟,用麻袋一套,给她打一顿?”

丽芝再次点头:“嗯嗯,好主意,到时候我也要去,我要狠狠踢她一脚,问问她的良心是不是让狗吃了!哼,咱们大河皮革厂这么好,物资交流会带动了……”

胡菲有点怕怕的,毕竟是打人耶,弱弱的问了一句:“会……会不会不太好?”

她总觉着,什么事都能通过沟通解决,尽量能不动手就不要动手。

果然,崔绿真也非常不赞成,打人是下下策,甚至都不算一项对策,最好是能“不战而屈人之兵”。

一路商量到家,也没商量出个可行办法来,幺妹垂头丧气,“唉”一声,“先回家吧,明天你们有空没?”

丽芝和菲菲还没说话,蔡明亮抢着说:“有空有空,你有什么事吗崔绿真?”亮晶晶的眼里满是期待,期待得不得了。

幺妹还以为他是对自己家的事上心,心里还道:好哥们,你这份情我记下了。

“明儿咱们再商量商量,看看有没有什么好办法。”

“好嘞!你放心,我今晚就是不睡觉也一定会帮你想办法,给你想出一个世界第一好的办法!”

对蔡明亮拍胸脯保证的态度,杨丽芝十分不屑:“切,你就吹吧,臭屁吧你,明儿想不出看你怎么见绿真。”她拉了拉胡菲,“你也听见的对吧?明儿咱们睁大眼睛看着……”

幺妹没等她们说完,就被院里的人吸引了目光,那是她许久不见的牛屎沟朋友——张秋萍。

跟她同岁的秋萍长得并不高,只跟春芽差不多高,皮肤黝黑,身材瘦削,鼻翼上是两片小小的晒斑,脸上是与她年龄不相符的懂事与沧桑。

“秋萍。”幺妹主动跟她打招呼。

张秋萍抬头,看见眼前这白净漂亮的少女,以为是看见了仙女,居然只是木讷的“嗯嗯”两声,呆呆的看着她,眼珠子像是不会动似的。

还记得,小时候的她是多么天真可爱,多么活泼。

幺妹没想到,才几年没见,她就像变了个人似的。“你……你怎么啦?”

张秋萍往四下里一看,小老鼠似的,发现没人注意这边,才小声道:“我,我没事,我妈让我来告诉你一个事儿。”

幺妹一愣,秋萍妈妈,是那位黄英伯娘吗?

第171章

可幺妹等了一会儿, 也没等到她说话,只是吞吞吐吐,似害怕又似犹豫。

“嗯, 什么事你说吧。”幺妹挽着她的手, 上了自己房间, 她拘谨得不知如何是好, 呆愣愣的傻看着幺妹那张宽大温馨的床,以及一整面墙的大书架。

张秋萍一咬牙,一跺脚,“我妈让我来告诉你,我爸认识胡晚秋。”

“嗯?”幺妹一愣,忽然明白过来, “你的意思是,他让胡晚秋抹黑我们家皮革厂吗?”

张秋萍摇摇头,“我……我不知道。”

一瞬间, 幺妹心里冒出无数个念头, 但她都一一按下去,让自己不要紧张, 如果能知道最终幕后黑手的话,倒是好事一桩, 省得敌人在暗处放冷箭。

“谢谢你呀秋萍,你们还好吗?”

张秋萍哭丧着脸, “好……也不好。”

“怎么说?”幺妹给她倒了一杯蜂蜜水,小姑娘伸过来的手又黑又粗,跟山里经了几个秋冬的枯树枝一样。

幺妹没想到,才几年没见,她的变化居然如此之大。以前她在牛屎沟也是数一数二过好日子的小姑娘, 比一般农村姑娘不知道幸福多少倍,难道是因为她爸爸妈妈离婚吗?

张秋萍跑这么远的路,实在是又累又渴,“咕叽咕叽”把一杯蜂蜜水喝完,这才不好意思的抹抹嘴,“我可以喝完吗?”

“当然可以,我比你还能喝呢,我能一口气喝三杯!”幺妹又冲了两杯,每人一杯。

似乎是为了缓解秋萍的尴尬,她端起自己那杯,仰起脑袋“咕叽咕叽”全喝完了。

这下,秋萍才好意思继续一饮而尽,两个小姑娘对视一眼,又回到了小时候。

秋萍是幺妹在牛屎沟的朋友,因为春芽姐姐说话结巴,愿意跟她们玩的孩子不多,秋萍作为队长家孩子还能“不计前嫌”的跟她们玩,已经是非常难得啦。

她是一只懂得感恩的小地精,当即又把零食拿出来跟她分享,走的时候还给她装了一包吃的。

原来,因为周树莲和张爱国的奸情败露,秋萍三姐妹跟着妈妈回外婆家后,拖了几年终于跟张爱国成功离婚,可孩子却不能让她全带走,两个大的姐姐跟着去了外婆家,秋萍就留在了牛屎沟。

张爱国这官迷只顾着他自己,也不管家里的活计,干啥都是秋萍跟爷爷奶奶去,书也没好好念,这不,才几年就给磋磨成典型的农村女娃。

幸好,黄英虽然没能带走她,但平时经常给她送吃送喝送钱,虽然张家人没少在她耳朵旁说妈妈的坏话,可她已经能够明辨是非,知道妈妈才是这段婚姻的受害者,也经常找借口跑外婆家去,母女俩关系很好。

所以,当黄英听说这本风靡阳城市的《腐烂的我们》时,就想到了作者和张爱国的关系,赶紧让秋萍来告诉幺妹一声。

黄英这几年身体倒是挺好,可一人拉扯着两个闺女寄居在娘家也不容易,尤其这几年爹娘相继去世,哥哥嫂嫂还要拉扯她们一把,这关系就大不如前。

幺妹叹口气,世事就是这样,总有人过得好,也总有人还在苦苦挣扎。

她很想让黄英来厂里上班,但她现在最紧要的是解决厂子形象受损的问题,只有先把这个问题解决,没了后顾之忧,才能让她来,否则就不是帮她们,而是害她们。

幺妹下楼,看着在院里坐一起纳鞋底的几位伯娘,要平时她们还在厂里舍不得回来呢。可现在,早早的就下班回来,清闲是清闲了,就是没大单子。

不过,妯娌们可不担心,这几个月净挣一百零几万,每家分下来都是十万出头,剩下半辈子就是一天活不干也能躺着吃的。

几个伯伯也上后面苏家沟鱼塘钓鱼去了,交两块钱,能钓半天,钓到多少都可以自行带回家。崔建国是一把好手,运气好的时候一天能钓到七八斤中等草鱼,带回来够吃一顿。

唉,这副悠闲的享受人生的样子,好是好,就是不习惯,不踏实。

半周岁的汤圆橄榄骨头长得硬,个头也大,抱腿上都不愿坐着,要竖起来站在大人膝头蹦跶。崔老太就用装化肥的口袋给拆开,缝了一张大大的塑料垫子,让他们在上头爬来爬去。

此时,看见姐姐,两小只仰起脑袋,“啊啊”乱叫,四只小手胡乱挥舞着。

幺妹抱起汤圆,橄榄叫得更大声了,抱起橄榄,汤圆那嗓门能给屋顶掀翻!

崔老太听见,还以为怎么着了,赶紧从厨房伸头出来,“幺妹去看看你爸妈回来没,春芽彩鱼收拾桌子,准备开饭。”

幺妹抱着小橄榄,颠颠的跑出门,站在招呼站往远处眺望。天越来越冷,黑得也越来越早,这才六点半不到,就看不清了。

被冷风一吹,她清醒过来,是啊,当务之急是让厂子走出困境,这百来万让几辈子没见过这么多钱的大人们安于现状,可她的追求不仅限于如此啊。

如果张爱国真认识胡晚秋,那他们是什么关系?胡晚秋把大河皮革厂写进她的小说是单纯的个人行为,还是张爱国撺掇,二人合谋?

要是能找出他们之间的利益勾连就好了,无数中外历史故事告诉她,只要破坏这种平衡,他们的勾连就会失败,到时候就能各个击破。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