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地精三岁半(388)

作者:老胡十八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种田文 重生 甜文 年代文 主角:崔绿真 我靠吃土发家致富 小地精只要吃土,就能听见小草草们说话,于是,七十年代一枚名叫“崔绿真”的三岁萌娃,通过吃土认识了稀有的极品翡翠兰、救命的老山参、漂洋过海的远古物种海椰子……并带领全家发家致富奔小康,顺便帮妈妈找到真爱,助力七个姐妹改变前世悲惨命运,宣扬劳动获得幸福与成就的故事。本文行文顺畅,故事情节循序渐进,通过幽默而充满童趣的语言,构建了一个虚拟的石兰省阳城市,为我们缓缓展开一幅改革开放前后三十年的城乡画卷。 点击展开

老爷子双手抱头,往后一靠,舒服的半躺在沙发上,“你花儿不开,蝴蝶怎么来?”

他这几天可不是白转的,以他的火眼金睛,大河口和阳城市各自的优劣他已经了然于胸。阳城市可以说是一个“煤炭上的城市”,在西部地区算是发展程度不错的。可要说活力和发展潜力,大河口绝对是胜过它的。

所以,他建议把这场市级单位牵头的盛会办在大河口,算是因势利导。

当然,他也有私心。

既然外孙女都说了,她看好大河口,那就推一把咯。

顾学章一愣,他还是不明白,“现在经济还没放开,这治安队和公安都在抓投机倒把……”这不知法犯法嘛?

开办庙会前年就有人大着胆子搞过,可才办了一场,就让人以“封建思想复辟”“滋生资本主义小农民”为由给举报了。

庙会庙会,求神拜佛这就是封建思想!

没看见庙会上那么多小市民和农民摆摊设点兜售小商品,这不就是投机倒把?当年郝书记才为这事说两句公道话就让对手给写信举报了,举报到省委省纪委不算,还把信写到了国务院!

作为西部重要工业城市的一把手居然有这么多雪花似的举报信,中央还专门给省上指示,要严查,要督办此案。幸好他身正不怕影子斜,查来查去也没啥大问题。

可其他人都被吓坏了,这么大的官儿都说举报就举报,他们谁能敢跟郝书记一样有能耐?办得好得不了一句好,反正是应该的。办不好?那就等着吃挂落吧!

当然,政治生活的残酷性,从来不是这么简单。办不好顶多被人骂几句,办得好了,那可就是妥妥的“封建思想复辟”证据,跳进黄河也洗不清了!

见他犹豫,老爷子嗤笑一声,“知道一个成语,指鹿为马吗?”

顾学章一愣,“爸的意思是……”他有个大胆的想法不敢说。

“同一件事,到底是投机倒把还是物资交流会,单看你怎么报备,怎么说。”老爷子起身,“我出去走走,你想清楚再说。”

顾学章眼睛一亮,对啊!这样的“集会”,本质是商品和劳动力的流通,只要商品流通起来,市场就能活起来,卖东西的有了钱,买东西的得偿所愿……这是一次试探。

办得好了,就是盘活市场。

办不好,那也是一场物资交流会,顾名思义,送货下乡,满足城乡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

越想越激动,顾学章觉着,一直以来困扰他和幺妹的难题终于找到办法解决了。自从那天幺妹说以后的经济模式要是变成市场为主,宏观调控为辅就好了,他心里就起了意,现在机会不是送上门了?

第二天一早,他兴冲冲的出门,刚到办公室,秘书就说书记找他。

“学章啊,有什么咱们系统内部可以开会讨论,你这不明不白的先斩后奏是啥意思?信不过我?”老书记拍着桌子,似乎是不满他的越级上报。

可自己没有越级上报啊,哪怕是牛屎沟油田的发现,他也是先跟书记打过招呼,才找上海石油公司的。最近也没发生什么值得他上报的事儿,他实在是想不通。

“想不起来了吧?你小子,这么大的事儿也不跟我通个气。”

顾学章更加是一头雾水,“书记说的……啥事?”

老书记见他实在想不起来,而不是装蒜,心知自己没看错人,这才甩出一张报纸,“你自个儿看。”

《经济日报》头版头条,标题是——“以石兰省大河口公社为例,论中国经济发展的道路”,还挺眼熟,再看名字,就是顾学章。

顾学章自己倒先愣了,“我没给报社投过稿啊。”

可看内容,越看他越熟悉。对,稿子他是没投过,可信他写过,这不正是那天听了闺女关于市场经济和计划经济的想法后,他把她的观点整理后,写成的信吗?

问题是,那封信他是写给省委的,怎么跑到全国最大的经济类报刊来了?还是头版头条!

这真是让他又惊又喜!

老书记一把抢过报纸,粗着嗓子,从头到尾念了一遍,“你小子看不出来啊,平时说话成语都不会用的人,写起文章来还妙语连珠,引经据典……”

顾学章苦笑,愧不敢当。“这是我闺女说的,观点也是她的,她口述,我来写。”

老书记不信,那孩子再聪明,她懂个屁的市场和计划?

“真是她的观点,我就……”

“行了,既然刊登上班就是好事儿,你不用推。”毕竟,刊登在头版头条的,那就是正合主流意识观念,国家也想这么干的!只是苦于经济体制是国之大本,不是说动就能动的。

但,这也是一个风向标。老书记背着手来回踱步,似乎是在思索,“接下来几天必定会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刚省里已经来了电话,让咱们借势把事情实实在在办起来。”

管它河里有啥,管它水深水浅,摸着石头走两步先。”办什么?”

老书记一愣,“臭小子你问我,我问谁去?这不你自个儿写的文章嘛?”

这下,顾学章也糊涂了,他当时完全就是复述幺妹的话呀,凭着一腔热血寄出去就把这回事忘了,现在哪里还有当时的情绪和斗志?看来,谁出的点子,还得找谁去。

而小智多星崔绿真,听了爸爸的疑惑,比他还疑惑:“爸爸为啥不听外公的话呀?”

唉,我的好爸爸呀,你咋这么呆呢。

顾学章眼睛一亮,“你的意思是,咱们借着这股东风,顺势办一场物资交流会?”

“对呀,外公连时间地点人物都给你想好了,为啥不办?”当然,也是她鼓动外公重操旧业哒。

她崔绿真的外公是干啥的?

商业部的,教国家和老百姓做生意哒!

区区一个市级的物资交流会,那简直就是小菜一碟。

第167章

顾学章立马以最快速度给省上交了一份“阳城市物资交流会”的申请, 之所以市级交流会办在阳城,是因为大河口有火车站,方便省里和其他地市的单位和个人来参加。最重要的, 到底是利国利民的物资交流会还是小农民资本投机倒把, 关键在于形容。

怎么形容, 怎么打报告, 黄老爷子就是吃这碗饭的!

他背着手,一边踱步,一边口述。顾家书房又大又明亮,又在最高的三楼,视野极好,视线所及之处全是青山绿野, 绿意黯然。

幺妹这个真正的小笔杆子就“唰唰唰”的写,遇到有语意不通的地方,自个儿估摸着改改。

“外公帮我看看, 这样行不?”

老爷子接过信签纸, 愣了,这密密麻麻漂亮的簪花小楷, 比机器打印的还好看!

嘿嘿,幺妹等的就是外公这个表情, 她双手叉腰,“外公我的字怎么样?是我师傅教的哟。”

“你师傅?”

“对呀, 毛皮毛大师哟!”

别说,老爷子还真听过这名字,他在狱中读书看报练书法,经常能看见毛大师的字,说心神向往也不为过, 没想到外孙女居然是他的亲传弟子!

“我妈妈带我去拜师的哟,那年我才上一年级,我们在老花鸟市场……”巴拉巴拉,只要她想说,她能说三天。

老爷子听得哈哈大笑,这就叫缘分啊!他外孙女咋这么牛气呢?啥事都能让她办成……虽然大部分时候都是阴差阳错,误打误撞上的。

他认认真真的把申请书看了两遍,多年当领导的习惯,又给改了几个小细节,幺妹誊抄几份新的,让爸爸快送省委去。

朝里有人好办事,别的地市打的报告,最快的怎么也要十天半月才能得到回复,可顾学章的,郝书记是知道的,自家儿子最崇拜的“顾哥”,他以前就关注过,是儿子交的朋友里难得的正派人物,而他这副省长分管的就是物资供应这一块。

他的报告刚打上去,他就收到了,单独挑出来看,认真研究,叫来省委班子开会,这跟他上次的建议信倒是正好前后呼应。当天晚上,省委办公厅的电话就连夜打到阳城市物资局来,同意办,而且要好好办!

得到省委指示后,这事就不是某个人或者某几个人能独挑大梁的,整个阳城市所有部门联动起来,全听顾学章一人指挥,忙得愈发脚不沾地,要不是想老婆和孩子,他干脆就在办公室席地而睡。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