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地精三岁半(382)

作者:老胡十八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种田文 重生 甜文 年代文 主角:崔绿真 我靠吃土发家致富 小地精只要吃土,就能听见小草草们说话,于是,七十年代一枚名叫“崔绿真”的三岁萌娃,通过吃土认识了稀有的极品翡翠兰、救命的老山参、漂洋过海的远古物种海椰子……并带领全家发家致富奔小康,顺便帮妈妈找到真爱,助力七个姐妹改变前世悲惨命运,宣扬劳动获得幸福与成就的故事。本文行文顺畅,故事情节循序渐进,通过幽默而充满童趣的语言,构建了一个虚拟的石兰省阳城市,为我们缓缓展开一幅改革开放前后三十年的城乡画卷。 点击展开

“是田螺姑娘吧?”

众人哈哈大笑,春晖也被逗笑了,“这我妹,崔绿真,还没十四。”

幺妹已经乖巧的叫上了“姐姐”,“姐姐你们好棒呀,我姐姐常说你们既漂亮,学习又好,还超努力。”

其实,能考上燕京大学的哪有不努力的?可女孩子们,谁不喜欢这样一个甜甜的真诚的小妹妹的夸赞呢?哪怕明知是奉承的成分更多,可大家都笑了,争着给她零食吃,问她从哪儿来,怎么来,北京好不好玩儿之类的。

春晖放心了,她就知道,她们家幺妹去到哪儿都能跟人相处得很好。甚至,大家知道她们不去食堂,还问她俩要吃啥,要给幺妹带吃的呢!

舍友们一走,宿舍安静下来,校园大广播播放的“午间新闻”清晰的传进来,“在蛇口建成了第一个五千吨级海轮泊位……”

幺妹忽然想起昨天日本人说的话,“姐姐,蛇口是不是就你说的深圳特区?”从去年年底,报纸上和广播里就常出现这个词。

“对,别看现在深圳只是宝安县一个小镇,以后可是赫赫有名的深圳特区,整个国家的门户。”一时激动,春晖也忘记掩饰她的身份了。

当然,幺妹也没注意到,她只是歪着脑袋想了想,“姐姐如果我们去蛇口建一个批发市场怎么样?”

春晖一愣,“批发啥?”

她第一反应是——“批发咱们家的皮包吗?可在广州深圳咱们没优势啊。”在阳城市之所以能卖这么好,那是因为独家垄断,订价由他们说了算。

可去到蛇口,别说订价要跟随市场供需关系,就是质量、工艺、效率,他们的小作坊都不是大厂的对手,没多长时间绝对会被耗死的。

春晖其实一直有个忧虑,他们的皮革厂现在赚的是沿海和内陆高原地区的信息差,这个由交通、通讯所造成的信息差,以后随着社会的发展只会越来越小。

而皮革厂,就会成为无数破产的私营企业之一,逐渐走向亏本,走向死亡。

所以,开皮革厂只有两个出路,要么做出品牌,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要么以皮革厂为跳板,趁着其他农民还没反应过来,大大赚一笔,完成原始资本积累后,转战其他市场。

春晖刚开始想的是后者,现在更倾向前者,而崔绿真却恰恰相反,她现在决定,要向日本人学习!

第165章

幺妹摇头, “不做皮包,咱们没优势。”

“那做啥?”春晖迫不及待问。

“咱们啥都不做,就给其他批发户提供一个可以批发一切商品的场地。”

春晖还是没懂, 啥也不做, 只提供场地?这又是什么思路?

幺妹摇头晃脑, “姐你想一下, 如果咱们开一家招待所,咱们只需要提供住宿的地方就可以对吗?而具体住哪间,怎么住,是要半夜睡还是临晨睡或者白天睡由里头的人自己决定,咱们只需要受好招待所出入口,一分心也不用操。”

春晖眼睛一亮, 瞬间明白过来,“妹的意思是,咱们去蛇口开一家‘招待所’, 里头的商家就是‘住客’, 咱们只提供一个交易的地方?”

“是哒!”幺妹一双大眼睛笑成了弯弯的月牙,里头是亮晶晶的碎玉, 春晖看得愣了神,可真漂亮啊!

“姐姐, 咱们去蛇口做个批发市场吧!”

春晖眼里的光越来越亮,“好。”

幺妹关于蛇口的一切信息都来源于报纸和新闻, 可春晖不一样,她从去年年初就在关注那边,经常跟春苗通电话问的都是特区开发情况,自从去年七月颁发了《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后,蛇口工业区引进了一批外商, 有香港的,日本的,美国的,德国的……一切叫得出名字的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想要跟中国人做生意,都得经过蛇口这扇窗。

而现在,这个十二平方公里不到的小岛,还是一本没写几页的作业本,大部分还是空白的。此时去写下几页,不仅能留在蛇口历史上,还能写进祖国历史上!

春晖激动得脸色涨红,“行,我们出去给春苗姐姐打电话,先让她关注一下那边的消息。”姐妹几个约好,每个星期三中午是通话时间,大家都尽量在电话机附近,别走太远。

两人随便擦了擦头发,幺妹换上一身姐姐的衣服,手挽着手走出宿舍门。学校有公用电话室,里头有十部电话机,每一间都是木头小房子隔出来的单间,还有门可以上锁,私密性很强。先交五块钱,她们排在一个人少的小电话屋外,一直到半小时后才轮到她们。

春苗在广州一切都好,她最近周末正好跟着班上的大哥哥大姐姐们去蛇口工业区做一种叫“义工”的东西,类似于学雷锋志愿者,给工业园区捡垃圾,打扫卫生,或者关怀附近的孤寡老人留守儿童。

那里原本是个渔村,青壮年常年在外打鱼,村里以老人孩子居多。现在画了个圈变成“工业园区”,青壮年又都上了码头,甚至货轮,几乎可以算是全世界各地的跑,村子依然荒芜。

春晖一愣,这可是好事啊!赶紧让春苗做义工的时候问问,有没有人愿意卖地卖房子,哪怕贵点她们愿意买。

现在的“贵”,跟以后真正的“贵”比起来,那真是不值一提的!

打完电话,刚走到校门口,就见顾学章和岳父正在那儿等着她们。“肚子饿了吧?走,吃饭去。”

幺妹留意发现,外公的脸色好像好了不少,脸上隐隐有种蓄势待发的气势,还是年轻人才有的朝气,出现在一位暮年老者身上,不止不怪异,居然还有种说不出的振奋。

他们说什么开心事了吗?

幺妹心里暗暗猜测,一时没注意来到什么地方,等坐下才发现,这是一家卖烤鸭的熟食店。

“老黄来了,这几位是……”一个胖乎乎的中年妇女热情招呼他们坐下。

“我家女婿和外孙女。”老爷子熟门熟路找到窗子边坐下,“先来两只挂炉烤鸭,半斤高粱酒,一份花生米。”又问两个女孩要吃啥。

幺妹好奇的打量着这个不足七平方的小店,只有四张小桌子,板凳也是农村常见的小马扎,桌子虽然竭力想要收拾干净,可油污已经渗透进木板里,怎么擦也擦不干净。

胖女人笑眯眯的,看她们不知道吃啥好,就给推荐了几样清淡的家常小菜。

“这家的烤鸭不错,你们别忙着吃米饭,尝尝饼子卷着烤鸭吃。”

果然,没一会儿,几盘片得薄薄的金黄流油的烤鸭片就端上来了,还有一份洗干净的生菜,幺妹学着外公用荷叶饼把生菜裹进去,烤鸭蘸着甜面酱裹进去,咬一口……哇哦!又甜又香又脆!

货真价实满满一口,味蕾和嘴巴同时得到满足。

幺妹大呼“好吃”一连吃了好几口。她以前觉着,阳城市国营熟食店的烤鸭是人间美味,那可真是没见过世面啊,跟这样肥瘦均匀,金黄焦香的真正北京烤鸭比起来,那都不算啥。

“怪不得我妈妈说阳城市烤鸭不好吃,原来是有珠玉在前呀!”小小品鉴家吃得又快又多又优雅,再不会弄得满嘴油啦。

“你妈小时候也喜欢,她有你这么大的时候,我带她来吃过。”老爷子怀念的看着她,通过她看到的是闺女的影子,他还没来得及好好教导,好好关爱的女儿。

小时候,她怕他,他忙工作也没时间教导她。

青少年时,她和黄娜不和,他竭力想要做到一碗水端平,可这种“公平”伤害的却是她。

没有父母的言传身教,她一个人跌跌撞撞着,终于长大,都当了妈妈,期间吃过多少苦,走过多少弯路他一概不知,他真是越想越愧疚,愧疚得眼睛都红了。

“爷爷,我妈妈好想你,你跟我们去大河口生活吧?”幺妹秀气的擦了擦嘴巴。

老爷子苦笑,女儿女婿以后都有大好前途,他这犯罪分子去干啥?忙帮不上,还拖累他们。“明年等你弟弟妹妹会走路了,咱们就能见面了。”

“可是……”小地精一点儿也不想上外公家,不想看周永芳和黄娜的惺惺作态。别以为她不知道她们打的如意算盘,撕破脸不就是为了钱吗?

“你外婆她人不坏,就是耳根子软,拎不清。”

幺妹不说话了,那是大人的事儿,她不知道妈妈曾在周永芳磋磨下受了多少罪,也不知道周永芳苦等外公十多年里怎么抗下这个家,所以她不做评价。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