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地精三岁半(375)

作者:老胡十八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种田文 重生 甜文 年代文 主角:崔绿真 我靠吃土发家致富 小地精只要吃土,就能听见小草草们说话,于是,七十年代一枚名叫“崔绿真”的三岁萌娃,通过吃土认识了稀有的极品翡翠兰、救命的老山参、漂洋过海的远古物种海椰子……并带领全家发家致富奔小康,顺便帮妈妈找到真爱,助力七个姐妹改变前世悲惨命运,宣扬劳动获得幸福与成就的故事。本文行文顺畅,故事情节循序渐进,通过幽默而充满童趣的语言,构建了一个虚拟的石兰省阳城市,为我们缓缓展开一幅改革开放前后三十年的城乡画卷。 点击展开

黄柔低着头。

绿真和爸爸对视一眼,妈妈生起气来就是个小孩子,要哄哒。

“妈妈,我想去北京了,我长这么大还没去过呢,你说我多可怜呀,都……”

“噗嗤……”黄柔乐了,捏着她故意装出来的苦脸,“北京也没啥稀罕的。”

“可我没去过,我不知道呀,妈妈就让我去一次,我保证只一次,让我见识见识平平无奇普普通通的北京城吧?”她晃着妈妈胳膊,还拿脑袋在她胳膊上蹭啊蹭,这样撒娇的动作她已经好长时间没有了。

黄柔再次失神。

“好。”

崔绿真高兴的蹦跶起来,在床上跳了两下,富有弹性的床垫弹得汤圆和橄榄一愣一愣的,姐姐这是怎么啦?

呜呜,他们也要学姐姐蹦跶,他们不要吃手手啦!

当天晚上,崔绿真和爸爸要上北京的消息就传得众人皆知,苏强东专门跑家来问:“绿真你真要去北京了吗?”

“能不能帮我带两枚纪念章回来?要八达岭长城和颐和园的,其他的我都有了,本来这俩我也有的,让我表妹给抢走了。”苏强东挠了挠后脑勺,十分苦恼的说。

“好呀。”崔绿真知道,很多人都有收集癖,有的收集邮票,有的收集电影票,有的火柴盒,苏强东哥哥就不一样啦,他收集的是纪念章!

这玩意儿可不便宜,一枚一块钱嘞!大家都没照相机,去到某个景点如果能带回一枚纪念章的话,就是“某某某到此一游”的文雅表示,日后跟小伙伴炫耀起来就是资本啦!

苏强东家条件不错,他爸妈都是公派老师,又有几个在银行系统工作的姑姑,去过的地方不少。姑姑出差,他跟着去过北京上海天津成都,他的小盒子里全是五颜六色各个城市景点的纪念章。

缺了两枚,对于他这样的收集爱好者来说,真的是很不完美。

“好哒哥哥,你还缺别的吗?我可以顺路带回来。”

苏强东得意极了,“其他都齐了,你们记得下火车买张北京地图,再买一张通公汽车票,全市的公共汽车都能随便坐嘞。”

绿真赶紧记下来,虽然,距离放暑假还有半个月,可她已经把去北京当成最重要的日程来准备了,星期一去到学校第一件事就是找曹宝骏打听,去北京要准备些啥。

看吧,他们家虽然有钱,可跟这些真正的底蕴深厚的“有钱人”比起来,她没去过没见过的东西还多着呢!

崔老太第二天被接来照顾汤圆橄榄,这才知道她要上北京的事儿,忙道:“那么远得去几天啊?要不让你爸一个人去算了,有啥事他回来说也一样。”

其实,她是舍不得跟孙女分开。哪怕只是回牛屎沟收几天红薯,她这心里都放心不下,更何况要去北京那么远?她做梦都没敢做这么远的梦!

“奶奶放心吧,我马上就十四岁啦,我不会走丢哒,即使走丢,我也能找回来。”

这可更吓坏老太太了,是啊,她孙女这么漂亮这么可人的女娃娃,要是遇到坏人咋办?听说经常来订货那个罗德胜,他妹妹就是走丢了这么多年没找到呢。

可她再怎么担心,小地精的北京之行还是在期末考后第二天如期而行,爸爸专门请了一个星期的公休假,开上大黄发面包车,出发!

直到当天,大家才知道这父女俩居然不是坐火车,而是开车去!从大河口开到北京?这得多远呐!恐怕一个星期也开不到吧?孩子不懂事,咋大人也跟着胡闹呢?

就连素来拎不清的刘惠,也咂吧着嘴说:“学章可真会由着幺妹来,把车子从大河口开到天安门广场,这不是做梦嘛?万一没油了咋整?路上咋吃饭?咋上厕所?咋……”哎呀,反正在她看来,这就是胡闹。

对于连省城都没去过的劳苦大众,他们哪里知道外面的世界?把妈妈和弟妹托付给家里人,绿真和爸爸就开开心心的轰着油门,带着七八张地图以及她亲手绘制的路线图出发了。

她早在中国地图上画出路线,跟爸爸商量着修改过,选出一条最短距离路线和两条备选路线,再把从石兰省到北京市要经过的七个省份的地图带上,有备无患。

每到一个路口,还离着老远呢,“往左,爸爸。”

“直行爸爸。”

“右转最近爸爸。”

……

她简直就是一副活地图,人形导航仪,而且是绝对不会出错那种!一千六百多公里的国道,他们一路走走停停,加油的地方有厕所和小饭店,他们吃点儿东西,上个厕所,晚上就学着长途车司机在车里睡几个小时……不住招待所一是介绍信不方便,二是怕耽搁赶路时间。

就这样,两天之后,一辆粘满灰尘的大黄发开进了北京城。

其实,快到北京的时候,他们就发现景致不一样了,房屋和村落开始增多,山林减少,汽车也变得多起来,就连停车吃饭的时候,听到的口音也越来越有首都风味。

当然,最明显的是路况变好了,国道变得非常宽敞,非常有序,路面也不再是坑坑洼洼的泥土地,而是变成了平坦的顺滑的柏油马路,车子行驶在上头有一种吃巧克力的丝滑感。

“爸爸,要是咱们家门口的马路也能铺柏油就好了。”一点儿也不颠簸,车速还特别快。

顾学章眯了眯眼,“很快,咱们也会有柏油马路的。”

车上有两套简单的被褥,几件换洗衣物,还有崔老太给素未蒙面的“亲家”准备的土特产。进了北京城,她照着地图给爸爸指路,顺便再把礼物收拾整理一下,车窗打开通风,瞬间小车子里就干净清爽起来。

金鱼胡同很好找,那是一条大胡同,到了所在的片区,哪怕没地图,随便找个人问一下都行。随着离目的地越来越近,幺妹的心“蹦跶蹦跶”跳得越来越快,不知道为什么,她真的很想见见外公。

那可是妈妈的爸爸呀!

哪怕是在北京城,大黄发面包车也是极其稀罕的,他们车子开进去,瞬间吸引了一溜儿孩子的追随,和大人们的注目礼。大家操着一口原汁原味的首都腔调,指着他们的外地牌照议论纷纷,估摸着都在猜他们是哪家亲戚吧。

幺妹得意的挺起胸膛,找到笔记本上的地址,把车停下来。那是一道刷红漆的木门,门上贴着半旧的门神像,还挂着一把无情的铁将军。

父女俩一愣,兴冲冲的头上终于被撒了几滴凉水,这个点儿继外婆和外公估计都在外头上班呢。他们彼此看了看灰扑扑的衣服鞋子,出门时穿的是家里最好的一套,两天两夜奔波只剩一身风尘,这样见外公第一面不太好吧?

而且,出发前明晃晃干净净的小面包也成了脏脏包,父女俩当即决定,上百货商店逛逛,买身新衣服先!顺便也看看北京城到底长啥样,这可是妈妈(老婆)从小长大的地方嘞。

“你们找谁?”

作者有话要说: 【1】来自度娘

第163章

父女俩回头, 发现是一个穿着深蓝色工装的中年妇女,细长的瓜子脸,雪白的皮肤, 一头卷发显然非常洋气。

“你们哪儿来的?找谁?”女人上下打量他们, 颇有种居高临下的味道, 口音里是浓浓的北京腔调, 不像一路遇见的司机和工作人员,仿佛有种天然的优越感。

顾学章客气的叫了声“阿姨”,把黄父名字说了。

女人再次打量他,“你找我老公干嘛?”

原来,这就是妈妈的继母,崔绿真眨巴眨巴大眼睛, 还挺年轻,她想象的是奶奶那样那年纪的老人呢。

“我们找我外公。”她大声的,清清楚楚的说。

女人再次怔了怔, “你们是……黄柔的……”

“对, 黄柔是我妈妈,这是我爸爸。”崔绿真再次大声回答, 她也不知道是该称呼她“外婆”,还是普通老人一样叫奶奶。

周永芳再次打量他们, 尤其是顾学章,如果视线是扫把的话, 顾学章一身风尘都让她给扫得干干净净了。顺带,连停在门口的大黄发也扫得一尘不染,光洁如初。

“那行,你们进来吧,黄柔她爸出门了, 要下午才回来。”她率先走在前面,把他们叫进院子里。这是一座小小的四合院,典型的北京风味院落,屋檐下摆着几个花盆,里头是几样常见的花草。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