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地精三岁半(315)

作者:老胡十八 阅读记录

小说简介:种田文 重生 甜文 年代文 主角:崔绿真 我靠吃土发家致富 小地精只要吃土,就能听见小草草们说话,于是,七十年代一枚名叫“崔绿真”的三岁萌娃,通过吃土认识了稀有的极品翡翠兰、救命的老山参、漂洋过海的远古物种海椰子……并带领全家发家致富奔小康,顺便帮妈妈找到真爱,助力七个姐妹改变前世悲惨命运,宣扬劳动获得幸福与成就的故事。本文行文顺畅,故事情节循序渐进,通过幽默而充满童趣的语言,构建了一个虚拟的石兰省阳城市,为我们缓缓展开一幅改革开放前后三十年的城乡画卷。 点击展开

所有人噤若寒蝉,看着刘惠要怎么撒泼。以前崔建国哪敢真碰她一个手指头,都是假模假样打两下屁股啥的,说“打”,还不如“打情骂俏”贴切。

哪成想众人意料中的情景并未出现,刘惠居然捂着脸哭起来,哭得真正的伤心:“反,反正她也落榜了,不如先把婚结了,收收心好好过日子,明年再考也不迟。”

众人大惊。

小地精惊讶的“啊”一声,脱口而出:“我春苗姐姐要结婚啦?跟谁呀?我怎么不知道?”

她听妈妈说过,男孩子追求女孩子,无非就是请看电影,请喝汽水,送笔记本啥的,她在姐姐屋里都没看见这样的迹象。没有处过对象,怎么能结婚呢?

她特生气!

小地精气得双颊胀鼓鼓的,“伯娘你说谎,我姐才不要结婚呢!”

“害,你小娃娃懂啥,她二十岁的人了,不结婚还能干啥?”你以为谁都跟你一样有当大领导的爹妈呢。

“上大学呀当然是!”叉腰。

“她现在没了工作,大学又落榜,长得也不咋地,人宝峰那么好的条件,能看上她算她烧高香了,还有啥可挑拣的?赶紧先下手……”为强没说出来,又遭了一耳刮子。

崔建国是彻底气疯了,老崔家现在不愁吃不愁喝,就是要给几个闺女供出去,老娘已经放出狠话“大学不毕业谁也不许谈婚论嫁”,她怎么能阳奉阴违?

明明说的时候她也在场,拍胸脯保证过的啊!

春晖听见“宝峰”两个字,眼神微闪,大表哥?

大表哥看上春苗姐姐?

他们恐怕也就只见过那年的一面,当时双方都是半大孩子,何来的“看上”“看不上”?所有人不由得想起年前的袜子,王大姐跟刘惠在堂屋里嘀嘀咕咕老半天。

崔老太把这一系列事情串起来,狠狠地瞪了王二妹一眼,难怪忽然送那么多礼物,原来是给她儿子说亲呢!

可她想不通的是,曹家那样的人家,宝峰要啥样的老婆讨不着,非要来乡下地方找一个没工作的落榜生?怕不是脑子秀逗了哟!

当然,她完全有理由相信,曹家一定是有什么原因,才会退而求其次,看上春苗。崔老太眼睛不瞎,虽然带着祖母滤镜,可春苗的长相顶多算水灵,人也木讷,不可能是曹家儿媳的首选。

崔绿真可没想那么多,她就是气,好气哦!

大伯娘怎么能让姐姐嫁人呢?姐姐可是要上大学给老外当领导的人呢,凭什么呀她?

想人为改变姐姐命运,那是不可能哒!

小地精双手叉腰,特生气的说:“我姐肯定要上大学,她已经考上啦,你们谁也不许让她结婚哟!”

“啥?她考上啦?”刘惠显然又是最激动的,也顾不上脸上火辣辣的疼了。

“考上啦!”

“可不是没通知书嘛,你可别乱说。”想起这小福星,当初要不是她藏着掖着不说实话,她又怎么会生下小讨债鬼?

小地精假模假样“掐指一算”,超凶的说:“我姐的通知书马上就能到啦,反正你们不许让她嫁人。”

大人一听,倒是笑了,只当她是为了阻挡刘惠卖女儿胡说的,通知书年前就发完了,怎么可能现在还不到?小丫头倒是好心,极力维护姐姐的小模样的真是只好地精呢!

楼上的春苗,所有话都听见了,感动得一塌糊涂,为能有这么个护着她,想着她的妹妹。加上几年前上初中那一次,这是幺妹第二次护着她,让她有学可上了。

崔绿真啊崔绿真,我亲爱的妹妹,你让我怎么报答你才好呀?

春苗趴在床上,再次痛哭失声。

此时,崔家大门忽然被人拍响了,一个戴眼镜的年轻男人站在门口,有礼貌的问:“请问这是崔春苗家吗?”

“我来给她送通知书的。”

原来,本来春苗的通知书早早就到了阳城市,转运到红星县高中去。可恰巧那天接收邮件的工作人员是新来的,核对了好几遍姓名,发现应届毕业班里没有这个人。

约定俗成的规律,寄来学校的,那都是刚毕业的,往届生已经回家了,肯定是寄到家去呗。

而春苗,填地址的时候没回过神,留的是高中学校。

这不,她在家里也没想起去学校问问,学校新来的老师也不知道有她这么号人,就当错件给扔墙角,无人问津了。

得亏邮递员负责,回单位后仔细的调查一番,发现确有其人,只不过是往届生,这才赶紧没收假就亡羊补牢来了。

第145章

老崔家三个高考生全考上大学, 这是啥概念?牛屎沟瞬间炸开锅了!

就是方圆两百里内也没听过谁家孩子这么出息的啊!就连李家沟的人也听说了,知道三个准大学生在高元珍厂里帮忙,社员们成群结队来看稀罕, 状元不游街, 但街坊们上门拜访来了。

春晖的燕大自不必说, 这是国内首屈一指的排名第一第一梯队的名牌大学, 友娣上师专也不赖,就是春苗居然也看不上本省大学,原本报的是上海财经学校,没掉档到广州财经学校。

无论上海还是广州,对于高原上的小村庄来说,这都是妥妥的金凤凰, 再加上已经去了北京五年的春月,老崔家这群闺女要逆天啊!

七个里头走出去四个,谁家也没有这么高的成才率不是?

数来数去, 现在就剩三个小的最没出息。

可她们骄傲呀, 在村里溜达的时候,那小胸脯都挺得高高的, 就等着别人问起她们姐姐,她们炫耀的话能有一箩筐不带重复的。

食品厂那边, 过年也没能好好过,因为隔壁另外两个县的供销社也跟高氏老字号下订单, 一共七千多个罐头的大生意,高元珍两口子年夜饭都是随便糊弄过去的。

从来不敢想的机遇摆在眼前,他们心里眼里只有一个字——干!

必须大干一场!

知道时间紧,任务重,黄柔也没在婆家和娘家多待, 初三就带着妯娌侄女们帮忙去了,赶在开学前,让她们每人挣到一百块钱。高元珍和王满银商量一下,又从自个儿分红里给她们每人包了个大红包,让她们去买两身新衣裳。

崔老太同样每人一个大红包,奖励她们好好学习,让她们上市里自行选购东西,而出远门摆在第一位的,就是行李箱(包)。

刘惠和王二妹嫁过来的时候带来两个红木箱子,但二十年前的东西,油漆斑驳拿不出手不说,锁也坏了。听说现在火车上乱得很,到处是扒手,没锁可不行,姐妹三个决定周末上百货商店买行李包去。

星期六一大早,姐妹七人趟着露水来到公社,坐上第二班开往市区的公共汽车。春芽和小彩鱼没怎么去过市区,从昨晚就兴奋得睡不着,一上车就扒玻璃窗上,伸着脑袋看大马路,看到啥稀罕景象还要跟幺妹分享一下。

可怜的崔绿真,睡眠没补上,被她们拉着看了一路的大马路拖拉机摩托车。好容易熬到下车,又赶上元宵节庙会。

是的,庙会。

停了十一年的农村传统庙会,居然开了!还是开在最热闹的班车站附近,来往车辆行人,谁都能看见。

因为大家也不知道到底能不能开,所以没往下头穿消息,她们在牛屎沟居然没听人说过,能来了才知道,十里八乡的社员都来了!比年前城南自由市场还“自由”,那叫一个人山人海络绎不绝。

可以说,在幺妹有限的人类生涯里,除了劳教场,她从未见过如此热闹非凡的场面!

那么多的农民挎着背篓提着竹篮,里头有的是土特产,农副产品有的是便宜买的豆腐豆芽,那么多的干部职工们推着自行车挂着网兜,里头有还带着露水的新鲜蔬菜,有要去供销社和副食品商店排队才能买到的农副产品……甚至有人当街支起一口大铁锅,炸着起热腾腾油条。

幺妹惊呆了,她这几个月都在李家沟帮忙捏柿饼,没想到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

这样热闹的,生机勃勃的社会图景,不禁让春晖湿了眼眶。

多少年了,她终于能再次看到这幅美丽的,激动人心的画面,祖国母亲这位巨人,她的病好得越来越快了!

“姐姐你怎么啦?”幺妹晃了晃她的手。

春晖横着袖子,十分粗鲁的揩掉眼泪,“没事,咱们看看去。”

同类小说推荐:

耽美作者 主页 排行榜